院士解讀為何汽車雨刮器專利最多 與評職稱掛鉤導致

大學 劉經南 鄧子新 生物醫學 未來網新聞 2017-04-29
院士解讀為何汽車雨刮器專利最多 與評職稱掛鉤導致

宋寶安院士

院士解讀為何汽車雨刮器專利最多 與評職稱掛鉤導致

鄧子新院士

院士解讀為何汽車雨刮器專利最多 與評職稱掛鉤導致

趙進東院士

院士解讀為何汽車雨刮器專利最多 與評職稱掛鉤導致

陳孝平院士

院士解讀為何汽車雨刮器專利最多 與評職稱掛鉤導致

劉經南院士

長江日報訊(記者譙玲玲 通訊員陶虹記者 圖 任勇 攝)昨天是第47個世界知識產權日,武漢市舉行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創建院士懇談會,邀請省內多名院士建言建策。院士們有感於國內“垃圾專利”太多,建言發明專利有數量更要有質量。

專利申請重量不重質

2015年武漢市發明專利申請15077件、授權6003件,全市計劃2020年年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到3萬件和1.2萬件。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寶安談及“雨刮器現象”:據統計,在汽車領域的發明專利中,最多是雨刮器專利,而與汽車三大核心技術的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相關的專利很少。宋寶安表示,在高新技術的發明專利中有數量無質量是普遍現象,關乎核心技術的少,副件配件的多,核心技術無法突破。

有些高校院所重視發明專利的申請,讓專利與職稱評定、職位晉升掛鉤,恰恰也導致了大量的“垃圾專利”。中科院院士鄧子新、趙進東均表示,當專利申請成為考核指標時,有的人為了專利而專利,一旦評職稱等目的達到,或科研項目已結題,他們就不再維持專利。

“很多是因為門檻低容易申請專利,不代表科技含量高。”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栓說,一件核心專利勝過成百上千件普通專利,核心專利既是生產產品時無法迴避的關鍵技術,也是與競爭對手打專利官司時的有力武器。鄔賀栓介紹,發達國家的發明專利很多授權維持年限長達20年,國內的發明專利很多隻有五六年,過短的授權維持年限使得我們每年增長很多專利但是保有量並不高。

武漢生物醫藥專利匱乏

武漢的生物醫學專利特別少,這與武漢醫療資源的豐富完全不相匹配。同濟醫院肝臟外科教授、中科院院士陳孝平介紹,從2000年至今17年的時間裡,同濟醫院總共只申請了110項專利,轉化成產品的幾乎沒有。沒有轉化的原因,一方面因為專利本身沒有用處,再就是找不到轉化的門路。

專利不轉化,就像一冰塊終將慢慢融化掉。鄔賀栓認為,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識產權轉化為武漢企業的創新能力,難就難在高校的專利不一定是企業所需要的,因此可以是企業提出專利需求,高校科研院所針對性開發專利。高校常抱怨企業看不中自己的專利或者出價太低,而企業也不敢買,因為沒第三方機構的評估。鄔賀栓建議政府可設立第三方評估機構,分析專利產業化價值及能力,提供第三方估價,為知識產權轉化提供專業化服務。

抓好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

著名大地測量與衛星導航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認為,知識產權素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營造發明創新文化氛圍,從小浸染每個孩子的心靈。“我走訪了國內很多的中小學,發明創新的勁頭不足,還是應試教育的那一套。”劉經南說,不能指望孩子上了大學再搞發明創新,科學普及和推廣應從中小學開始,上世紀50年代環境差,但他在中小學堅持參加航海航模小組,自制的顯微鏡放大倍數可達到100倍左右,這跟他後來從事科研工作有一定的關係。

責編:李志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