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最高溫破歷史記錄醫院收治多名中暑病人 40℃以上停止室外作業

大氣科學 氣象災害 社會 揚州網 2017-07-27

原標題:40℃!揚城最高溫破歷史紀錄 氣象災害應急響應提升至Ⅲ級

請您記住這個時刻:昨天下午4:34,揚城最高溫突破40℃,打破2003年的歷史高溫紀錄——39.9℃。“有幸”見證歷史之後,大家還要繼續忍耐煎熬戰高溫,並且這場戰鬥已經變成“全天候”,因為早上八九點鐘,氣溫就會輕而易舉地突破35℃的高溫線。

根據預報,本週仍舊持續晴好高溫,今明兩天,還有可能出現40℃的高溫,歷史紀錄隨時都有可能被刷新。

【實錄】

主城40℃,破歷史紀錄

昨天一早9點不到,高溫紅色預警就已經發布了,不是黃警、不是橙警,是最高級別的紅色預警。到了下午4時,省氣象災害防禦辦公室已將氣象災害(高溫)應急響應升為Ⅲ級,按照《揚州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規定,7月23日16時起提升我市氣象災害(高溫)Ⅳ級為Ⅲ級應急響應。

回頭來看一下這項歷史紀錄的誕生之旅:

8:45,主城區氣溫突破36℃;10:34,突破38℃;12:11,突破39℃;16:34,達到40℃!

此時此刻,揚州的高溫歷史就此被改寫,超過了2003年的歷史第一39.9℃。而此時的室外,已是熱得喘不過氣,站不下腳。

再看看全市範圍的高溫情況,主城區最高溫40℃,儀徵39.7℃,高郵39.5℃,江都39.5℃,寶應38.6℃。

【伏旱】

揚城已9天沒有下雨了

到了大暑節氣,還在中伏期間,但天氣的總體趨勢應該是往立秋走,天氣會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然而,從7月13日揚城進入高溫開始,伏旱就開始緊緊相隨。記者從氣象部門瞭解到,主城區從7月15日開始至今9天未見雨水,“7月14日,主城區還有0.2毫米的降雨記錄,此後就再也沒有。”高溫度+低溼度,總體來說,炎熱的耐受程度還沒到最差的地步,畢竟如果是高溫+高溼,恐怕就更熬不住了。

此外,特別提醒私家車主,在陽光直射下,一小時內密閉車廂內溫度的上升幅度可達20℃,即使車外溫度為涼爽的26℃,經過30分鐘暴晒後,車內溫度也會達到42℃。拿這兩天的氣溫做例子,外界氣溫如果是40℃,5分鐘暴晒後,氣溫將達到44℃,10分鐘後47℃,30分鐘大約56℃,60分鐘後將達到66℃。所以乘車外出,不要將易燃易爆物品留在車內,更不能將孩子或寵物留置在車內,哪怕5分鐘也不行!

【預報】

今明最高溫仍可達40℃

按照目前天氣的套路,早晨8點以後氣溫可能就達33℃-34℃,10點前就能越過35℃高溫線,所以如今的戰高溫,已經進入了“全天候”狀態,別以為上午涼快就可以掉以輕心。

省氣象部門預計,未來幾天副熱帶高壓一直牢牢佔據華東地區,長江中下游城市的高溫天氣很可能會持續到月末。提醒大家做好戰高溫、打持久戰的準備。

接下來的三天,揚城依舊沒有雨水,但未來局地雷陣雨的可能也是有的,就看運氣了。

市氣象臺昨天下午發佈了三天具體天氣預報:今天,晴到多雲,西南風3到4級,清晨最低氣溫29℃-30℃,白天最高氣溫40℃左右;明天,晴到少雲,清晨最低氣溫29℃-30℃,白天最高氣溫39℃-40℃;後天,晴到多雲,清晨最低氣溫28℃-29℃,白天最高氣溫38℃-39℃。

記者 陳潔文

建設部門發佈緊急通知——

40℃以上 室外停工!

揚州網訊(記者 姜傳剛)昨天,市城建局發佈關於做好高溫期間建築施工安全生產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各單位充分認清做好時下高溫時期建築施工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全面落實高溫建築施工安全生產各項防範措施,保障施工現場作業人員人身安全和健康,防範安全生產事故。

通知要求嚴格控制作業時間,密切關注高溫天氣預報及變化,嚴格實行“做兩頭、歇中間”的避高溫措施,調整夏季高溫作業和休息時間,減輕勞動強度,嚴控作業時間。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日最高氣溫37℃以上、40℃以下時,室外露天作業時間累計不得超過6小時,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國家規定,原則上,11:00-15:00,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日最高氣溫35℃以上、37℃以下時,應當採取換班輪休等方式,縮短工人連續作業時間,並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工人加班;施工現場要安排管理人員跟班作業。

原標題:不幹活不出門 同樣會中暑! 一男子在家裡也得了熱射病

持續高溫中,中暑的患者越來越多。昨天,記者從蘇北醫院、揚大附屬醫院獲悉,在多例中暑病人中,大部分都是輕症,經過對症處理後,均已恢復正常。專家提醒,有的人在家裡也中暑了,應引起重視。此外,本報14日報道的揚州首例熱射病患者,目前已經脫離危險。

當心!在家也會得熱射病

據介紹,當天僅急診就有4例左右的中暑病人,不過均不是重症中暑,經過治療後,都已恢復正常。

揚大附屬醫院西區醫院同樣收到中暑病人,其中有兩例較重。據該醫院急診主任鄒曉東介紹,前天,有一位42歲的男子住在家裡的小閣樓中,由於沒有防暑降溫中暑了,送到醫院時,他已出現昏迷、抽搐、高熱等症狀,體溫達到40℃,被診斷為熱射病。目前各項體徵雖然穩定,但尚未脫離生命危險。

鄒曉東說,不少人以為戶外工作者才是最容易得熱射病的,實際上不只是長期高溫曝晒才會患熱射病,老少居民,尤其是年老體弱的城市居民,長期處於悶熱的環境中,也是高危人群。專家分析,像一些人居住的宿舍空間狹小悶熱,密閉沒有空調,室內溫度高,導致出現嚴重的不適症狀。

鄒曉東提醒,隨著高溫的持續,防暑降溫工作仍不可鬆懈。在家中尤其是老人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最好不要居住在車庫,有空調的最好打開空調,溫度可以打高些。

突發!倉庫內休息時突抽搐

昨天下午1時50分左右,汊河街道衛生院收治了一位60多歲的工人,到衛生院時人已昏迷,且出現抽搐現象。經檢查,其體溫已達41℃以上。隨後,該男子被緊急轉往揚大附屬醫院西區醫院搶救。初步懷疑,男子系中暑所致。目前,具體病因還有待檢查。

送男子到醫院的女工友告訴記者,她和這名男子在同一個工地上做工。當天天氣太熱,他們還沒到工地上幹活,中午是在工地上一個倉庫裡面休息的。吃中午飯時,這名男子稱自己有些不舒服,大家就讓他在倉庫裡休息。沒想到,過了一會兒,看他有些不對勁,就決定帶他到附近衛生院看看,本想掛瓶水也就沒什麼事了。誰知,就在送往衛生院的路上,男子病情突然嚴重,而且開始抽搐。

“把我們嚇壞了,從來沒見過這個樣子的。”女工友說,到醫院後一檢查發現男子高燒竟然這麼厲害,醫生立即對男子進行輸液,並用冰塊放在其頭部降溫。與此同時,男子抽搐加劇,而且出現大小便失禁的情況。於是,立即要求對男子進行轉院治療。

急救醫生從初步檢查情況和男子的狀況判斷,男子應該是中暑所致。據女工友稱,倉庫內相對較悶,也沒有空調。急救人員表示,男子開始說不適時,可能已經中暑,當時沒能引起重視,延誤時間過長可能是導致病情惡化的主要因素。

》》相關提醒

遇中暑患者,您可這樣做

急救人員提醒,對於有中暑現象的病人來說,應迅速將患者抬到通風、陰涼、乾爽的地方,使其平臥並解開衣釦,鬆開或脫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溼透應更換衣服。

患者頭部可敷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進行全身擦浴,然後用扇子或電扇吹風,加速散熱。有條件的也可用降溫毯給予降溫。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體溫,當體溫降至38℃以下時,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強降溫措施。

患者仍有意識時,可給一些清涼飲料,在補充水分時,可加入少量鹽或小蘇打水。但千萬不可急於補充大量水分,否則,會引起嘔吐、腹痛、噁心等症狀。

對於重症中暑病人,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搬運病人時,應用擔架運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時運送途中要注意,儘可能地用冰袋敷於病人額頭、枕後、胸口、肘窩及大腿根部,積極進行物理降溫,以保護大腦、心肺等重要臟器。

通訊員 蘇宣 上斌

記者 王詩韻 崔根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