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茶陽:海上絲綢之路始發站之一,張弼士胡文虎都從這裡啟程!

茶陽鎮,隸屬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是大埔縣1961年以前的縣治,位於粵閩兩省三縣交界處,是粵閩兩省三縣十二個鄉鎮的重要貿易集散地,是廣東省首批中心鎮之一。據《大埔縣誌》載:“因地取捨,依山築城。”茶陽古鎮,便因其背靠茶山,處於茶山之南處而得名。

大埔茶陽:海上絲綢之路始發站之一,張弼士胡文虎都從這裡啟程!


大埔茶陽汀江碼頭早在宋元時期就是汀江航線上一個重要碼頭。自明末清初開始,閩粵兩省交界處大埔、永定兩縣人民從茶陽汀江碼頭登船往洋謀生者“如遊門庭”,茶陽成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站之一。

大埔茶陽:海上絲綢之路始發站之一,張弼士胡文虎都從這裡啟程!


據史料記載,從東晉義熙九年(公元413年)茶陽鎮設為義招縣,公元607年為萬川縣,公元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設置為大埔縣縣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直至1961年縣治方遷往湖寮鎮。它曾是數百里汀江沿岸僅有的三座縣城之一,其餘兩座是至今仍是縣城的汀江上游的長汀和中游的上杭。

大埔茶陽:海上絲綢之路始發站之一,張弼士胡文虎都從這裡啟程!


早在大埔在茶陽設治之前數百年的宋代,茶陽就已經成了汀江下游的一顆明珠。茶陽地處汀江與其支流金豐溪(西河)交匯處,上游有清溪流入,再往上是閩粵交界處的汀江天險棉花灘和八百年古鎮峰市,下游有獅子口峽口及著名的三河壩,與梅江及梅潭河三河交匯成韓江。正是由於獅子口狹窄,攔住了自北而南奔流向海的汀江,而使之像被勒住韁繩的駿馬,得以在茶陽暫歇,從而形成難得的水流平緩的汀江下游淤積小平原,也從而形成“上河三千,下河八百”的汀江航道上繁榮的碼頭。


大埔茶陽:海上絲綢之路始發站之一,張弼士胡文虎都從這裡啟程!



作為汀江下游最大的碼頭和集鎮,茶陽的地位是相當重要的。它不僅是大埔縣東北部如茶陽鎮、西河鎮、長治鎮(現已併入茶陽鎮)、青溪鎮等地以及永定、上杭乃至整個閩西客家人南下潮汕、走向大海的水陸門戶,而且是這些地區的人們農副產品對外貿易和生活必需品採購運銷的重要中轉站和貿易市場。

大埔茶陽:海上絲綢之路始發站之一,張弼士胡文虎都從這裡啟程!


早在宋嘉定六年(1213年),汀州郡守趙崇模在奏請改運潮鹽的同時開始著手疏浚整治汀江下游上杭城至峰市之間航道,茶陽就成為汀、韓航道上重要的貨物中轉站。宋紹宗五年(1232年)朝廷核准“許本州及諸縣艱於福鹽者改運潮鹽”,茶陽更成為潮鹽和海貨的重要集散地。

大埔茶陽:海上絲綢之路始發站之一,張弼士胡文虎都從這裡啟程!


自茶陽成為大埔縣治不久的明末清初起,茶陽汀江碼頭又成了閩粵客家人出海闖“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站。先是因為閩粵邊界地區客家人響應反清復明的鄭成功的號召,舉起義旗。如永定金豐裡的蘇逢霖和大埔的江龍,抗清失敗後,大量義軍隨鄭軍赴臺,或陸續從茶陽登船逃臺,甚至逃往海外。

大埔茶陽:海上絲綢之路始發站之一,張弼士胡文虎都從這裡啟程!


其後的康乾時期,永定、大埔更有許多人赴臺墾殖,其中不少人也由茶陽登船南下潮汕後再東渡臺灣。如祖籍下洋思賢的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的曾祖父吳聖昌就於清咸豐六年(1856年)五月攜妻帶子從茶陽登船,經汕頭出海渡臺,因遇風浪,其妻不幸落水身亡,聖昌父子在桃園定居行醫發達。

大埔茶陽:海上絲綢之路始發站之一,張弼士胡文虎都從這裡啟程!


18世紀以後,汀江流域的閩粵客家人從茶陽汀江碼頭登船,至汕頭換船出海東渡臺灣的同時,更是掀起一波又一波闖蕩海上絲綢之路到南洋各地謀生的熱潮。茶陽汀江碼頭成為名副其實的“海絲”始發站,一批又一批的往洋謀生者也成就了茶陽的輝煌。

大埔茶陽:海上絲綢之路始發站之一,張弼士胡文虎都從這裡啟程!


19世紀以後,隨著西方列強東來,大清帝國的國門洞開,閩西、粵東客家人又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往洋熱潮。得益於海上絲綢之路始發站的茶陽汀江碼頭的便利,成千上萬的大埔、永定人往洋謀生,張弼士、張舜卿、鬍子春、胡文虎、胡曰皆等人是其中的佼佼者。

客家精英手機報綜合

梅州日報、屠群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