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賀農曆五月十八道教始祖張天師聖誕大吉,見者納福

道教 張道陵 龍虎山 張魯 道山不老 2017-06-13

恭賀農曆五月十八道教始祖張天師聖誕大吉,見者納福

張天師

世傳農曆五月十八為張天師聖誕,然而也有其他如正月十五等說法,討論者各執一端,眾說紛紜,無論如何,小編都要恭賀天師聖誕,見者納福,聞者得財。

天師一詞最早出自《素問·上古天真論》雲:“乃問於天師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此處的天師是黃帝時的官名,為帝王之師,而道教中的天師卻有不同的含義。張陵作為代天行法的教祖,被道士及信奉道教的道民尊稱為天師。關於張陵天師稱號的由來,道經宣稱太上老君神授於漢安元年。劉宋道經《正一法文天師教誡科經·大道家令戒》說:“老君授與張道陵為天師,至尊至神,而為人之師。”唐朝道士孟安排《道教義樞》卷二說得更清楚:“漢末,天師張道陵精思西蜀,太上親降,漢安元年五月一日,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

恭賀農曆五月十八道教始祖張天師聖誕大吉,見者納福

可見天師即是對代天傳道者的尊稱。道教除了張天師外,還有許遜、葛玄、薩守堅並稱為道教四大天師;同時北天師道創立者寇謙之、唐時高道葉法善,以及民間推崇的鐘馗也被後人尊稱為天師。而由於天師道採用世襲嗣教制度,因此天師一種地位的代號流傳了千年,承襲了六十三代,天師道也因此得名,天師張家也因此和曲阜孔家並稱“南張北孔”。

最初的天師道經過了張陵、張衡、張魯三師,雖然系師張魯被迫降曹北遷,但從客觀上來說,這也大大促進了天師道在北方的發展。當時的張魯官拜鎮南將軍,封閬中侯,這種官方的身份使天師道信徒遍及全國,許多豪門士族紛紛入道,遂摒棄了帶有貶義的五斗米道之號,天師道教名始顯。後張魯遣子張盛回龍虎山玄壇,重振天師道, 據《漢天師世家》卷二《天師世傳引》載:“一日,召嗣子盛,以經籙、劍、印授之。曰:‘龍虎山祖師玄壇在焉。其地天星照應,地氣衝凝,神人所都,丹灶祕文,藏諸巖洞。汝宜往宣吾化,修煉累功。”

恭賀農曆五月十八道教始祖張天師聖誕大吉,見者納福

從此之後天師道開始以龍虎為宗傳播正一盟威之道,而天師信仰也隨著天師道而擴散。在第四代張天師進入龍虎山後的數百年間,十餘代天師隱居龍虎山潛心修道,經歷東晉南北朝至隋代的長期沉寂,唐代龍虎山張天師才真正顯露於世。在宋羅璧《識遺》卷七說:“道家今祖陵為天師,初只泛號,唐始定封也。”清周壽昌《思益堂札記》卷四《張天師革封》說:“漢張陵之教顯於唐天寶、中和年間。”明倪嶽《覆正祀典疏》述說唐代張道陵的祀典說:“唐天寶七年,冊贈天師。中和四年,封三天扶教大法師。”唐僖宗中和四年封張天師之事,最早見於明代史籍道經的記載。《漢天師世家》卷二《天師世傳》說: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封張道陵為“三天扶教大法師”,而這一稱號便成為了後世道教徒最常稱念的張天師聖號之一。

到了宋代天師道已形成提舉統御茅山、龍虎、閤皁三山符籙的格局,明宋濂《漢天師世家序》載:南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賜第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觀妙先生”稱號,敕命他“提舉三山符籙並御前諸教門公事,主領龍翔宮”。南宋龍虎山張天師有提舉三山符籙之權,龍虎山在江南道教中地位逐漸上升,最終在元代確立了張天師在江南道教中的總領地位。明代《漢天師世家》一書的編撰也標誌著張天師信仰的一個發展標誌。明代有尼山龍虎山並稱之說。明朱國禎《湧幢小品》卷二十五“尼山龍虎山”條說:“孔子以萬世為上崇祀,世封不必言。其次則張真人,雖異教,與吾儒不可並,而延世並天地則同。非但天意,抑亦地靈。尼山龍虎山之秀,固天下第一風水也。” 雖然道教自龍漢開圖,元始說經便開始出現,然而道教的經籙,科儀,教團組織,宗教規條始自祖天師,其道教教祖地位毋庸置疑。

恭賀農曆五月十八道教始祖張天師聖誕大吉,見者納福

而在民間,張天師更是以驅邪降魔,法力高超而著名。據說祖天師曾召集三萬六千神靈,以供驅使。他前往青城山,置琉璃高座,左供元始天尊,右供三十六部尊經,立十絕靈幡,鳴鐘叩磬,布龍虎神兵,施起法力。魔王魔鬼同聲哀求,盡被折服,表示再不敢虐民。張道陵乃收八部鬼神,殲六大魔王,群妖乃滅表絕跡。而之後的張繼先,張宇初天師更是被奉為雷法的宗師。四大名著《水滸傳》的開篇“張天師祈禳瘟疫,洪教頭誤走妖魔。”中的張天師便是虛靖天師張繼先。張天師在民間已經成為了驅邪鎮煞的符號,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最早是道教驅鬼避災的日子。古書記載,當時每逢端陽節,家家戶戶用黃紙畫上張天師或符咒,並蓋上降魔紅印章,將其張貼在大門上,以防備“閒神浪鬼”進門騷擾。

張天師信仰自祖天師創立天師道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其影響力無論是在道教內部還是民間都不容置疑。

玄都宮恭賀張天師聖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