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潛深可達上千米,為何潛射導彈發射深度卻從來沒有超過百米?

核潛艇確實潛深能達到上千米,但是這只是少數潛艇的專屬技能而已,實際上世界上潛深超過一千米的潛艇只有前蘇聯的K278共青團員號這一艘,它曾經在1983年創造過1250米的極限潛深,這個紀錄不僅至今無人打破,也讓共青團員號成為史上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潛深超一千米的軍用核潛艇!不過很不幸的是共青團員號只是一艘試驗艇,它的全身完全是由昂貴的鈦合金打造而成的,除了蘇聯沒人再會去製造如此一個怪物武器!

潛艇潛深可達上千米,為何潛射導彈發射深度卻從來沒有超過百米?

(共青團員號鈦合金潛艇)

而目前世界上不管是戰略核潛艇還是攻擊型核潛艇,主流潛深都在四五百米左右,即使是其中出類拔萃的北德文斯克級和海浪級,他們的最大潛深也不過600米而已。那麼我們不禁要問,既然核潛艇能夠在潛航至數百米深度,那麼導彈可以在這個深度發射嗎?如果不能,那這麼大的潛深還有什麼意義?

潛艇潛深可達上千米,為何潛射導彈發射深度卻從來沒有超過百米?

(海狼級攻擊型核潛艇)

首先看潛射彈道導彈,這類導彈一般採用垂直髮射系統發射,潛射垂髮分為乾式和溼式,西方一般採用乾式乾式,而前蘇聯則更偏愛溼式。但是不管採用何種發射方式,導彈如果想要在數百米深的水下發射,必須要克服異常複雜的水下壓力、阻力,而複雜的水文環境也對導彈的姿態控制提出了異乎尋常的高難度要求,以目前的人類科技,還無法完成這個深度的導彈姿態控制,目前主流的垂髮導彈都只能以5海里/小時的龜速在水下數十米的淺水發射。

潛艇潛深可達上千米,為何潛射導彈發射深度卻從來沒有超過百米?

(潛射垂髮彈道導彈)

世界上最有名的美國三叉戟潛射洲際導彈使用的是乾式水下蒸汽彈射發射方式,主要是在發射筒內安裝可以產生高壓燃氣的燃氣發生器,當高壓氣體壓力達到發射要求時,發射筒蓋打開,然後導彈瞬間就被高壓燃氣彈射至水面約20米高度,導彈主發動機點火,然後開始自主飛行。

乾式發射只能在水下約30米深度發射,主要原因是燃氣發生器產生的壓力有限,導彈重達數十噸,彈射至20米高度已經達到極限。而法國自行發展的壓縮空氣動力彈射方式,產生的壓力比燃氣彈射略大,因此可以在水下約40米深度發射,不過這也已經接近極限。

潛艇潛深可達上千米,為何潛射導彈發射深度卻從來沒有超過百米?

(乾式發射,可見發動機水面以上點火過程)

相比於乾式發射來說,溼式發射法有其特有的優點,主要過程是直接往發射筒內注水,當筒內外壓力一致時潛射彈道導彈的筒蓋才會打開,在海水的包裹下,導彈發動機水中點火,依靠自身動力飛出去,這樣的話,導彈推力巨大,可以發射的深度也就更大,極限發射深度可以達到約70米。

潛艇潛深可達上千米,為何潛射導彈發射深度卻從來沒有超過百米?

(溼式發射,發動機全程點火)

溼式發射雖然動力強勁,克服大深度水下阻力的力量是足夠了,但是導彈本身面臨巨大的水下壓力,對各種零部件的密封性和耐壓強度都有近乎苛刻的要求,一旦發生漏水現象,甚至可能導致彈毀艇亡的嚴重事故。而導彈在大深度水下所面臨的水下環境也異常複雜,姿態控制出現一點偏差,導彈就可能發射失敗,出水一瞬間所要解決的壓力巨減,彈體嚴重抖動現象也是發射失敗的一大原因,因此溼式發射的故障率非常高,目前連俄羅斯最新的布拉瓦潛射導彈已經棄用了這種看似先進實則比西方落後十餘年的發射方式。

潛艇潛深可達上千米,為何潛射導彈發射深度卻從來沒有超過百米?

(俄羅斯布拉瓦導彈連射數枚)

除了彈道導彈之外,還有類似於美軍海長矛和魚叉之類的潛射巡航導彈,這類導彈則多采用魚雷管的發射方式,導彈使用接近魚雷外形的密封潛航器進行包裝,在由魚雷管射出後,通過自身動力上浮至指定發射水域,潛航器呈大斜角露出水面,通過自主或者遠程無線電遙控,導彈在潛航器內進行點火發射。這類巡航導彈因為使用潛航器密封並且無需在水下發射,因此不用承受水下壓力和水下點火,發射深度可以達到一百米以上。不過因為魚雷管的體積限制,這類發射方式僅限於尺寸較小的巡航導彈,彈道導彈依舊只能在幾十米的淺水默默哭泣。

潛艇潛深可達上千米,為何潛射導彈發射深度卻從來沒有超過百米?

(法國潛射巡航導彈試射,可見潛航器殘骸)

其實潛艇是戰爭中的專業刺客,大潛深對於他們的意義就是儘可能在在埋伏的時候避免被敵方反潛艦和反潛機先行發現,一旦到達預定伏擊時間,馬上會根據預定作戰計劃上浮對預定目標進行出其不意的攻擊,攻擊實施完畢後馬上重新下潛至深海,最後遁海逃跑!因此在幾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水深大神導彈,其實意義並不大,但是付出的研發成本卻可能是天價!

潛艇潛深可達上千米,為何潛射導彈發射深度卻從來沒有超過百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