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的這些“檔位”,你可能還沒完全會用,微單已經將它取消了'

"

單反相機上都有幾種智能的拍攝檔位,自動檔(AUTO)、程序檔(P)、快門優先(S)、光圈優先(A)等等。這些拍攝檔位,可以幫助我們非常方便地獲得準確曝光。大部份攝影師也都喜歡使用這些檔位拍攝照片;初學攝影的愛好者,也是首先學習這些檔位的使用方法。

"

單反相機上都有幾種智能的拍攝檔位,自動檔(AUTO)、程序檔(P)、快門優先(S)、光圈優先(A)等等。這些拍攝檔位,可以幫助我們非常方便地獲得準確曝光。大部份攝影師也都喜歡使用這些檔位拍攝照片;初學攝影的愛好者,也是首先學習這些檔位的使用方法。

單反的這些“檔位”,你可能還沒完全會用,微單已經將它取消了

這些檔位中,最常用的是程序檔。在這個檔位下,照相機可以根據現場光照,自己確定光圈和快門組合,攝影者只需專心地取景拍照。最讓初學者感到頭腦發矇的是“快門優先”和“光圈優先”,常常弄不清到底誰優誰先。

這些拍攝檔位,都是科技與攝影相結合的結晶,是否具有這些拍攝檔位是衡量相機性能是否先進的標緻之一。但是,在近期不斷進入市場並開始火熱的微單相機中,這些代表著相機先進技術的拍攝檔位,在有的微單中卻消失不見了。相機上沒有了代表這些拍攝模式的P、S、A等字母標識。快門速度只有數字標註,速度也靠撥盤設置,有點類似於膠片相機。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微單相機開起了倒車,重回膠片時代?

"

單反相機上都有幾種智能的拍攝檔位,自動檔(AUTO)、程序檔(P)、快門優先(S)、光圈優先(A)等等。這些拍攝檔位,可以幫助我們非常方便地獲得準確曝光。大部份攝影師也都喜歡使用這些檔位拍攝照片;初學攝影的愛好者,也是首先學習這些檔位的使用方法。

單反的這些“檔位”,你可能還沒完全會用,微單已經將它取消了

這些檔位中,最常用的是程序檔。在這個檔位下,照相機可以根據現場光照,自己確定光圈和快門組合,攝影者只需專心地取景拍照。最讓初學者感到頭腦發矇的是“快門優先”和“光圈優先”,常常弄不清到底誰優誰先。

這些拍攝檔位,都是科技與攝影相結合的結晶,是否具有這些拍攝檔位是衡量相機性能是否先進的標緻之一。但是,在近期不斷進入市場並開始火熱的微單相機中,這些代表著相機先進技術的拍攝檔位,在有的微單中卻消失不見了。相機上沒有了代表這些拍攝模式的P、S、A等字母標識。快門速度只有數字標註,速度也靠撥盤設置,有點類似於膠片相機。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微單相機開起了倒車,重回膠片時代?

單反的這些“檔位”,你可能還沒完全會用,微單已經將它取消了

要弄清這個問題,先讓我們看看,單反相機為何要有這些智能化的拍攝模式。

這得從相機的歷史說起。早期的膠片時代,不管是雙鏡頭相機還是單反相機、或者其它的旁軸取景相機等等,都是全手動操作,沒有任何電子功能。光圈由鏡頭上的調諧環控制,快門依靠發條為動力、依靠機械裝置控制。那時的相機,不用擔心電池不夠用,更不需要每天睡覺前要給相機充電,壓根就沒有電子元件。

但要使用這樣的相機拍照,對攝影師的能力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攝影師的眼睛不但要觀察景物取景構圖,還要會觀察環境光照,快速、準確地判斷光圈大小、快門速度,兼具測光的功能。 沒有這個特異功能,別說當攝影師,就是拍張照片都難。更別說後期的衝卷、放大、暗房技術等等。因此攝影技術只為少部份所掌握,大多數人雖然喜歡攝影,但一看到攝影的複雜程序,也就望而卻步了。那時的攝影師,就算沒有作品,能拍出照片就是大師。

1973年,日本美能達首部光圈優先相機問世,使相機開始有了自動曝光的功能;

1977年,美能達又推出了即有光圈優先,又有快門優先的照相機;

1981年,美能達首次在X-700相機上,使用了程序快門,並獲得了1982年度歐洲照相機評比大獎。

"

單反相機上都有幾種智能的拍攝檔位,自動檔(AUTO)、程序檔(P)、快門優先(S)、光圈優先(A)等等。這些拍攝檔位,可以幫助我們非常方便地獲得準確曝光。大部份攝影師也都喜歡使用這些檔位拍攝照片;初學攝影的愛好者,也是首先學習這些檔位的使用方法。

單反的這些“檔位”,你可能還沒完全會用,微單已經將它取消了

這些檔位中,最常用的是程序檔。在這個檔位下,照相機可以根據現場光照,自己確定光圈和快門組合,攝影者只需專心地取景拍照。最讓初學者感到頭腦發矇的是“快門優先”和“光圈優先”,常常弄不清到底誰優誰先。

這些拍攝檔位,都是科技與攝影相結合的結晶,是否具有這些拍攝檔位是衡量相機性能是否先進的標緻之一。但是,在近期不斷進入市場並開始火熱的微單相機中,這些代表著相機先進技術的拍攝檔位,在有的微單中卻消失不見了。相機上沒有了代表這些拍攝模式的P、S、A等字母標識。快門速度只有數字標註,速度也靠撥盤設置,有點類似於膠片相機。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微單相機開起了倒車,重回膠片時代?

單反的這些“檔位”,你可能還沒完全會用,微單已經將它取消了

要弄清這個問題,先讓我們看看,單反相機為何要有這些智能化的拍攝模式。

這得從相機的歷史說起。早期的膠片時代,不管是雙鏡頭相機還是單反相機、或者其它的旁軸取景相機等等,都是全手動操作,沒有任何電子功能。光圈由鏡頭上的調諧環控制,快門依靠發條為動力、依靠機械裝置控制。那時的相機,不用擔心電池不夠用,更不需要每天睡覺前要給相機充電,壓根就沒有電子元件。

但要使用這樣的相機拍照,對攝影師的能力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攝影師的眼睛不但要觀察景物取景構圖,還要會觀察環境光照,快速、準確地判斷光圈大小、快門速度,兼具測光的功能。 沒有這個特異功能,別說當攝影師,就是拍張照片都難。更別說後期的衝卷、放大、暗房技術等等。因此攝影技術只為少部份所掌握,大多數人雖然喜歡攝影,但一看到攝影的複雜程序,也就望而卻步了。那時的攝影師,就算沒有作品,能拍出照片就是大師。

1973年,日本美能達首部光圈優先相機問世,使相機開始有了自動曝光的功能;

1977年,美能達又推出了即有光圈優先,又有快門優先的照相機;

1981年,美能達首次在X-700相機上,使用了程序快門,並獲得了1982年度歐洲照相機評比大獎。

單反的這些“檔位”,你可能還沒完全會用,微單已經將它取消了

美能達X-700相機中的“P”,標緻相機歷史中有了程序檔拍攝模式

自此以後,相機就具有了程序快門、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等智能技術,相機的曝光不再是個難題,只要按一下快門,一切都交由相機解決。也正是這些技術的出現,使相機沒有了拍攝的技術門檻,任何一個人,按一下快門,都可以拍出一張曝光準確的照片。攝影師在拍照時也不用手忙腳亂地又是光圈、又是快門地不斷設置了。

應該感謝美能達!

程序快門、光圈優先、快門優先,極大地方便了攝影,即使是一位專業的攝影師,也喜歡使用這些技術拍照。在相機進入數碼時代以後,這些先進的智能模式,再加上數碼傳感器的即拍即現,全面體現了數碼攝影的便利和快捷。

但是這些技術並不是完美無瑕、盡善盡美的。智能化曝光模式,把一切都交給相機來做,相機只能按照自己的機械性的判斷來拍攝照片,有時拍出來的照片,並不能完全符合攝影者的意願。比如,明明雪是白的,可是拍出的照片卻是灰的;天空是藍的,可是拍出來卻並不是所見的那樣。由於單反相機的光學取景器不能在拍攝前顯示照片效果,如果不用這些自動模式,而使用手動模式(M檔),沒有一定曝光控制技術的攝影師同樣也是用不好。

電子取景器讓相機重歸人的控制

數碼相機時代,產生了一個新的相機品種——微單相機。微單相機與單反相機最大的不同是採用電子取景器替代光學取景器。在使用微單相機中,攝影者發現,微單相機具有實時顯示的功能,照片的效果如何,在按下快門拍攝之前,就能在電子取景器中得到顯示。照片亮了還是暗了、曝光是否準確、顏色是否正常,在按下快門之前就可以清清楚楚,一目瞭然。如果曝光不合適,達不到希望的效果,可以一邊觀察取景器一邊對曝光參數進行調整,只到效果滿意為止。這就不需要由相機來自行控制曝光了,相機完全可以重歸人的控制。需要光圈優先時,只要設定需要的光圈數值,然後根據取景器裡的顯示調整快門速度就可以了;如果需要快門優先,也是同樣的操作。而且拍出的照片,完全可以符合人的意願,白雪就是白雪,藍天就是藍天。

"

單反相機上都有幾種智能的拍攝檔位,自動檔(AUTO)、程序檔(P)、快門優先(S)、光圈優先(A)等等。這些拍攝檔位,可以幫助我們非常方便地獲得準確曝光。大部份攝影師也都喜歡使用這些檔位拍攝照片;初學攝影的愛好者,也是首先學習這些檔位的使用方法。

單反的這些“檔位”,你可能還沒完全會用,微單已經將它取消了

這些檔位中,最常用的是程序檔。在這個檔位下,照相機可以根據現場光照,自己確定光圈和快門組合,攝影者只需專心地取景拍照。最讓初學者感到頭腦發矇的是“快門優先”和“光圈優先”,常常弄不清到底誰優誰先。

這些拍攝檔位,都是科技與攝影相結合的結晶,是否具有這些拍攝檔位是衡量相機性能是否先進的標緻之一。但是,在近期不斷進入市場並開始火熱的微單相機中,這些代表著相機先進技術的拍攝檔位,在有的微單中卻消失不見了。相機上沒有了代表這些拍攝模式的P、S、A等字母標識。快門速度只有數字標註,速度也靠撥盤設置,有點類似於膠片相機。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微單相機開起了倒車,重回膠片時代?

單反的這些“檔位”,你可能還沒完全會用,微單已經將它取消了

要弄清這個問題,先讓我們看看,單反相機為何要有這些智能化的拍攝模式。

這得從相機的歷史說起。早期的膠片時代,不管是雙鏡頭相機還是單反相機、或者其它的旁軸取景相機等等,都是全手動操作,沒有任何電子功能。光圈由鏡頭上的調諧環控制,快門依靠發條為動力、依靠機械裝置控制。那時的相機,不用擔心電池不夠用,更不需要每天睡覺前要給相機充電,壓根就沒有電子元件。

但要使用這樣的相機拍照,對攝影師的能力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攝影師的眼睛不但要觀察景物取景構圖,還要會觀察環境光照,快速、準確地判斷光圈大小、快門速度,兼具測光的功能。 沒有這個特異功能,別說當攝影師,就是拍張照片都難。更別說後期的衝卷、放大、暗房技術等等。因此攝影技術只為少部份所掌握,大多數人雖然喜歡攝影,但一看到攝影的複雜程序,也就望而卻步了。那時的攝影師,就算沒有作品,能拍出照片就是大師。

1973年,日本美能達首部光圈優先相機問世,使相機開始有了自動曝光的功能;

1977年,美能達又推出了即有光圈優先,又有快門優先的照相機;

1981年,美能達首次在X-700相機上,使用了程序快門,並獲得了1982年度歐洲照相機評比大獎。

單反的這些“檔位”,你可能還沒完全會用,微單已經將它取消了

美能達X-700相機中的“P”,標緻相機歷史中有了程序檔拍攝模式

自此以後,相機就具有了程序快門、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等智能技術,相機的曝光不再是個難題,只要按一下快門,一切都交由相機解決。也正是這些技術的出現,使相機沒有了拍攝的技術門檻,任何一個人,按一下快門,都可以拍出一張曝光準確的照片。攝影師在拍照時也不用手忙腳亂地又是光圈、又是快門地不斷設置了。

應該感謝美能達!

程序快門、光圈優先、快門優先,極大地方便了攝影,即使是一位專業的攝影師,也喜歡使用這些技術拍照。在相機進入數碼時代以後,這些先進的智能模式,再加上數碼傳感器的即拍即現,全面體現了數碼攝影的便利和快捷。

但是這些技術並不是完美無瑕、盡善盡美的。智能化曝光模式,把一切都交給相機來做,相機只能按照自己的機械性的判斷來拍攝照片,有時拍出來的照片,並不能完全符合攝影者的意願。比如,明明雪是白的,可是拍出的照片卻是灰的;天空是藍的,可是拍出來卻並不是所見的那樣。由於單反相機的光學取景器不能在拍攝前顯示照片效果,如果不用這些自動模式,而使用手動模式(M檔),沒有一定曝光控制技術的攝影師同樣也是用不好。

電子取景器讓相機重歸人的控制

數碼相機時代,產生了一個新的相機品種——微單相機。微單相機與單反相機最大的不同是採用電子取景器替代光學取景器。在使用微單相機中,攝影者發現,微單相機具有實時顯示的功能,照片的效果如何,在按下快門拍攝之前,就能在電子取景器中得到顯示。照片亮了還是暗了、曝光是否準確、顏色是否正常,在按下快門之前就可以清清楚楚,一目瞭然。如果曝光不合適,達不到希望的效果,可以一邊觀察取景器一邊對曝光參數進行調整,只到效果滿意為止。這就不需要由相機來自行控制曝光了,相機完全可以重歸人的控制。需要光圈優先時,只要設定需要的光圈數值,然後根據取景器裡的顯示調整快門速度就可以了;如果需要快門優先,也是同樣的操作。而且拍出的照片,完全可以符合人的意願,白雪就是白雪,藍天就是藍天。

單反的這些“檔位”,你可能還沒完全會用,微單已經將它取消了

所以

你已經猜到結果了,所以,微單相機就不用麻煩“美能達公司” 了。

現在微單相機已開始在撥盤上取消原有“程序檔(P檔)”、“快門優先(S檔)”和“光圈優先(A檔)”標識,為了讓用慣了這些檔位的用戶還能使用這些功能,富士將這些檔位相對應的拍攝模式隱藏到所保留的“A"模式中。撥盤上僅以數字來標識,一方面可以更加快捷地設置快門速度,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在使用微單相機中,用戶將會更多地使用手動檔。在微單相機上使用手動檔拍攝要比其它的模式更加方便,可以更好地對相機全面控制以達到預想的效果。

微單相機與單反相機相比,除了沒有了光學取景系統,取消了反光板,另外一個更大的不同就是讓圖像傳感器發揮了更多的作用。

瞭解更多攝影資訊,歡迎關注“AA攝影”!

“AA攝影”,愛攝影,愛生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