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紙商們的“生意經”:八千麻袋“大內檔案”流失'

"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三百六十二):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僥;農野之人,鄙略而天真渾具。

在北洋史上,王國維曾言在史料發現上有四大收穫,分別為殷墟甲骨、漢晉簡牘、六朝及唐卷軸,以及為內閣大庫所藏元明及清代文書檔案,也稱“大內檔案”。但是這批珍貴的檔案資料,卻被紙商們打起了主意。北洋初立,打算建立歷史博物館,遂在國子監成立了籌備處,內閣大庫檔案成了它的基本珍藏。民國五年,歷史博物館籌備處遷往端門辦公,接管了內閣大庫檔案的機構,但並沒有認真保管,當時數十名整理者馬虎地將挑出的部分檔案放置於門樓,剩餘大批檔案被裝進大量麻袋,堆放在端門門洞中。畢竟是重要檔案史料,有人冷落它們,也有人“青睞”它們。

"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三百六十二):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僥;農野之人,鄙略而天真渾具。

在北洋史上,王國維曾言在史料發現上有四大收穫,分別為殷墟甲骨、漢晉簡牘、六朝及唐卷軸,以及為內閣大庫所藏元明及清代文書檔案,也稱“大內檔案”。但是這批珍貴的檔案資料,卻被紙商們打起了主意。北洋初立,打算建立歷史博物館,遂在國子監成立了籌備處,內閣大庫檔案成了它的基本珍藏。民國五年,歷史博物館籌備處遷往端門辦公,接管了內閣大庫檔案的機構,但並沒有認真保管,當時數十名整理者馬虎地將挑出的部分檔案放置於門樓,剩餘大批檔案被裝進大量麻袋,堆放在端門門洞中。畢竟是重要檔案史料,有人冷落它們,也有人“青睞”它們。

北洋紙商們的“生意經”:八千麻袋“大內檔案”流失

時任北洋教育總長、版本學家傅增湘即屬後者。知道有這樣一批寶貝,傅增湘當即派了兩個人去麻袋裡“尋寶”,其中一人便是魯迅。魯迅因了這次經歷,後來寫出談所謂“大內檔案”。民國十一年,適值直係軍閥曹錕上演鬧劇,教師工資也發不出,所屬歷史博物館無奈之下,經請示批准,將放置於故宮的檔案分兩次出賣。第一次被當作廢紙出賣的是朝房東側存放的明永樂至萬曆年間的檔案共十幾萬斤,經過一些紙商競價後,被十幾個白紙坊商人合股以三千多元的標價購買到手。僅僅再將這批檔案當廢紙轉一下手賣出去,這些紙商便足足賺了兩倍利潤。錢是賺了,但這批珍貴的明朝檔案卻從此流失。第二批出賣的是存放在午門內外兩側朝房和端門門洞內的明朝崇禎和清朝順治至宣統時的檔案史料,計有十四萬八千餘斤。

"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三百六十二):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僥;農野之人,鄙略而天真渾具。

在北洋史上,王國維曾言在史料發現上有四大收穫,分別為殷墟甲骨、漢晉簡牘、六朝及唐卷軸,以及為內閣大庫所藏元明及清代文書檔案,也稱“大內檔案”。但是這批珍貴的檔案資料,卻被紙商們打起了主意。北洋初立,打算建立歷史博物館,遂在國子監成立了籌備處,內閣大庫檔案成了它的基本珍藏。民國五年,歷史博物館籌備處遷往端門辦公,接管了內閣大庫檔案的機構,但並沒有認真保管,當時數十名整理者馬虎地將挑出的部分檔案放置於門樓,剩餘大批檔案被裝進大量麻袋,堆放在端門門洞中。畢竟是重要檔案史料,有人冷落它們,也有人“青睞”它們。

北洋紙商們的“生意經”:八千麻袋“大內檔案”流失

時任北洋教育總長、版本學家傅增湘即屬後者。知道有這樣一批寶貝,傅增湘當即派了兩個人去麻袋裡“尋寶”,其中一人便是魯迅。魯迅因了這次經歷,後來寫出談所謂“大內檔案”。民國十一年,適值直係軍閥曹錕上演鬧劇,教師工資也發不出,所屬歷史博物館無奈之下,經請示批准,將放置於故宮的檔案分兩次出賣。第一次被當作廢紙出賣的是朝房東側存放的明永樂至萬曆年間的檔案共十幾萬斤,經過一些紙商競價後,被十幾個白紙坊商人合股以三千多元的標價購買到手。僅僅再將這批檔案當廢紙轉一下手賣出去,這些紙商便足足賺了兩倍利潤。錢是賺了,但這批珍貴的明朝檔案卻從此流失。第二批出賣的是存放在午門內外兩側朝房和端門門洞內的明朝崇禎和清朝順治至宣統時的檔案史料,計有十四萬八千餘斤。

北洋紙商們的“生意經”:八千麻袋“大內檔案”流失

這次競標者一下子冒出四家,當時歷史博物館有個姓傅的庶務,常到西單牌樓朝西舊門牌150號同懋增南紙文具店購買辦公用品,這天他在同懋增對經理程運增說,這筆生意不做,你會後悔的程運增禁不住遊說,儘管資金尚有缺口,仍以月息一分二釐向天興銀號經理李雲舫貸款五千,講定半年內償還。後來同懋增用四千零五十元銀元買下這批被裝入八千隻麻袋的檔案。拉貨那天,同懋增共派出50輛馬拉大車,一路浩浩蕩蕩,無數路人駐足觀看。這支隊伍由同懋增兩位年屆五十、富有經驗的夥計李華甫、張玉峰率領十幾人負責押運,拉運了十幾天,才把這批貨運完。同懋增多少還識貨,他們只是將部分檔案揀出,當作廢紙送工廠作再生紙原料,大部分指派李華甫、張玉峰就地零售。

"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三百六十二):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僥;農野之人,鄙略而天真渾具。

在北洋史上,王國維曾言在史料發現上有四大收穫,分別為殷墟甲骨、漢晉簡牘、六朝及唐卷軸,以及為內閣大庫所藏元明及清代文書檔案,也稱“大內檔案”。但是這批珍貴的檔案資料,卻被紙商們打起了主意。北洋初立,打算建立歷史博物館,遂在國子監成立了籌備處,內閣大庫檔案成了它的基本珍藏。民國五年,歷史博物館籌備處遷往端門辦公,接管了內閣大庫檔案的機構,但並沒有認真保管,當時數十名整理者馬虎地將挑出的部分檔案放置於門樓,剩餘大批檔案被裝進大量麻袋,堆放在端門門洞中。畢竟是重要檔案史料,有人冷落它們,也有人“青睞”它們。

北洋紙商們的“生意經”:八千麻袋“大內檔案”流失

時任北洋教育總長、版本學家傅增湘即屬後者。知道有這樣一批寶貝,傅增湘當即派了兩個人去麻袋裡“尋寶”,其中一人便是魯迅。魯迅因了這次經歷,後來寫出談所謂“大內檔案”。民國十一年,適值直係軍閥曹錕上演鬧劇,教師工資也發不出,所屬歷史博物館無奈之下,經請示批准,將放置於故宮的檔案分兩次出賣。第一次被當作廢紙出賣的是朝房東側存放的明永樂至萬曆年間的檔案共十幾萬斤,經過一些紙商競價後,被十幾個白紙坊商人合股以三千多元的標價購買到手。僅僅再將這批檔案當廢紙轉一下手賣出去,這些紙商便足足賺了兩倍利潤。錢是賺了,但這批珍貴的明朝檔案卻從此流失。第二批出賣的是存放在午門內外兩側朝房和端門門洞內的明朝崇禎和清朝順治至宣統時的檔案史料,計有十四萬八千餘斤。

北洋紙商們的“生意經”:八千麻袋“大內檔案”流失

這次競標者一下子冒出四家,當時歷史博物館有個姓傅的庶務,常到西單牌樓朝西舊門牌150號同懋增南紙文具店購買辦公用品,這天他在同懋增對經理程運增說,這筆生意不做,你會後悔的程運增禁不住遊說,儘管資金尚有缺口,仍以月息一分二釐向天興銀號經理李雲舫貸款五千,講定半年內償還。後來同懋增用四千零五十元銀元買下這批被裝入八千隻麻袋的檔案。拉貨那天,同懋增共派出50輛馬拉大車,一路浩浩蕩蕩,無數路人駐足觀看。這支隊伍由同懋增兩位年屆五十、富有經驗的夥計李華甫、張玉峰率領十幾人負責押運,拉運了十幾天,才把這批貨運完。同懋增多少還識貨,他們只是將部分檔案揀出,當作廢紙送工廠作再生紙原料,大部分指派李華甫、張玉峰就地零售。

北洋紙商們的“生意經”:八千麻袋“大內檔案”流失

短短几天,便賣出一千斤。一天,有人到同懋增找經理程運增,說有人願出價八千銀元,將這些麻袋裡的東西全買下,問他幹不幹?有這等好事,程經理自然樂了。正在這時,琉璃廠悅古齋古玩字畫店經理韓益軒又找來了,他對程說,我幫你以一萬五千元出手這批貨物,事成後給我一成介紹費。韓益軒前腳剛走,後腳琉璃廠古籍書商韓自元又來了,他讓程將他先前揀出來的一百五十斤舊書論斤賣給他,一元銀元一斤。付款前,韓另外又裝了幾袋奏摺,共付了二百銀元。不一日,韓益軒又來到同懋增,而且還帶來前清遺老金樑和寶熙。韓益軒對程運增說,此二老願意全部購下那些東西。

"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三百六十二):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僥;農野之人,鄙略而天真渾具。

在北洋史上,王國維曾言在史料發現上有四大收穫,分別為殷墟甲骨、漢晉簡牘、六朝及唐卷軸,以及為內閣大庫所藏元明及清代文書檔案,也稱“大內檔案”。但是這批珍貴的檔案資料,卻被紙商們打起了主意。北洋初立,打算建立歷史博物館,遂在國子監成立了籌備處,內閣大庫檔案成了它的基本珍藏。民國五年,歷史博物館籌備處遷往端門辦公,接管了內閣大庫檔案的機構,但並沒有認真保管,當時數十名整理者馬虎地將挑出的部分檔案放置於門樓,剩餘大批檔案被裝進大量麻袋,堆放在端門門洞中。畢竟是重要檔案史料,有人冷落它們,也有人“青睞”它們。

北洋紙商們的“生意經”:八千麻袋“大內檔案”流失

時任北洋教育總長、版本學家傅增湘即屬後者。知道有這樣一批寶貝,傅增湘當即派了兩個人去麻袋裡“尋寶”,其中一人便是魯迅。魯迅因了這次經歷,後來寫出談所謂“大內檔案”。民國十一年,適值直係軍閥曹錕上演鬧劇,教師工資也發不出,所屬歷史博物館無奈之下,經請示批准,將放置於故宮的檔案分兩次出賣。第一次被當作廢紙出賣的是朝房東側存放的明永樂至萬曆年間的檔案共十幾萬斤,經過一些紙商競價後,被十幾個白紙坊商人合股以三千多元的標價購買到手。僅僅再將這批檔案當廢紙轉一下手賣出去,這些紙商便足足賺了兩倍利潤。錢是賺了,但這批珍貴的明朝檔案卻從此流失。第二批出賣的是存放在午門內外兩側朝房和端門門洞內的明朝崇禎和清朝順治至宣統時的檔案史料,計有十四萬八千餘斤。

北洋紙商們的“生意經”:八千麻袋“大內檔案”流失

這次競標者一下子冒出四家,當時歷史博物館有個姓傅的庶務,常到西單牌樓朝西舊門牌150號同懋增南紙文具店購買辦公用品,這天他在同懋增對經理程運增說,這筆生意不做,你會後悔的程運增禁不住遊說,儘管資金尚有缺口,仍以月息一分二釐向天興銀號經理李雲舫貸款五千,講定半年內償還。後來同懋增用四千零五十元銀元買下這批被裝入八千隻麻袋的檔案。拉貨那天,同懋增共派出50輛馬拉大車,一路浩浩蕩蕩,無數路人駐足觀看。這支隊伍由同懋增兩位年屆五十、富有經驗的夥計李華甫、張玉峰率領十幾人負責押運,拉運了十幾天,才把這批貨運完。同懋增多少還識貨,他們只是將部分檔案揀出,當作廢紙送工廠作再生紙原料,大部分指派李華甫、張玉峰就地零售。

北洋紙商們的“生意經”:八千麻袋“大內檔案”流失

短短几天,便賣出一千斤。一天,有人到同懋增找經理程運增,說有人願出價八千銀元,將這些麻袋裡的東西全買下,問他幹不幹?有這等好事,程經理自然樂了。正在這時,琉璃廠悅古齋古玩字畫店經理韓益軒又找來了,他對程說,我幫你以一萬五千元出手這批貨物,事成後給我一成介紹費。韓益軒前腳剛走,後腳琉璃廠古籍書商韓自元又來了,他讓程將他先前揀出來的一百五十斤舊書論斤賣給他,一元銀元一斤。付款前,韓另外又裝了幾袋奏摺,共付了二百銀元。不一日,韓益軒又來到同懋增,而且還帶來前清遺老金樑和寶熙。韓益軒對程運增說,此二老願意全部購下那些東西。

北洋紙商們的“生意經”:八千麻袋“大內檔案”流失

最終,程和店裡各執事研究後,以二萬二千元和買主成交。隔一日,為籤合同,這批貨的真正買主終於出場,他便是羅振玉。羅振玉怎麼會成為這筆大宗買賣買主的呢?原來當這批內閣檔案經“零售窗口”流散民間時,有個認識金樑的人知道金樑識貨,便手持幾份買來的硃批諭旨檔案,向他高價兜售。金樑一見之下就看出這些都是大內檔案。與此同時,他的朋友羅振玉也無意間在市攤上發現有人出賣“洪承疇揭貼”以及“高麗王進貢表”等大內檔案。追尋之下,終於得知早先被“搶救”下來的大內檔案,如今都已被同懋增悉數收購,於是羅振玉才決定將它們全部買下。

參考資料:《往事鉤沉》、《菜根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