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逃難者、冒險家、小市民

文 | 星球研究所

1841年5月3日,剛剛從大清帝國手中搶佔香港島的“功臣”查理·義律(Charles Elliot)被英國政府解職了,外交大臣巴麥尊(Lord Palmerston)在一封信中直接表達了對他的極度失望。

(摘自Frank Welsh所著《A History of Hong Kong》,中央編譯出版社;原信為兩封且較長,下文經星球研究所縮減)

“我給過你明確的訓令:務必佔領舟山……但你卻割取了香港,一個一無所有的荒島。香港不會成為貿易中心,倒是可以用來隱居。你將被解職,女王已另派全權大臣取代你”

沒錯,英國殖民者的目標,是佔領舟山群島,而非香港。舟山緊鄰江浙皖三地,可以就近獲得優質的茶葉、絲綢,並向中國經濟腹地傾銷鴉片。若局勢失和,還可隨時北上威逼北京,英國人之前就對舟山志在必得,甚至躊躇滿志地修建起了書院、育嬰堂、養濟院,沒成想,義律最終拿到的卻是香港。

(舟山群島與香港位置示意圖,地圖源自@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星球研究所標註)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01蠻荒之地

與舟山相比,當時的香港幾乎沒有什麼優勢,它位居珠江口、背靠廣東,其輻射的內陸腹地較遠,較江浙落後,而且山地眾多、平原稀少、不利開發。即便加上後來拓展的九龍、新界,這一狀況也未見太大改觀。

(香港地形圖,從中可以看出山地眾多;點擊可放大查看,地圖源自@Google;相比之下,後來與香港有著競爭關係的新加坡、上海、深圳,多為平原或低緩的丘陵,條件都更為優越)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最高峰大帽山海拔957米,恰好位於全港中部,居高臨下、俯覽群峰。

(大帽山頂,攝影師@Keng Po Leung/123RF)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第二高峰鳳凰山海拔934米,山巒重重、雲海渺渺。

(黎明時分的鳳凰山雲海,攝影師@Tuomas Lehtinen/123RF)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就連海拔僅有603米的飛鵝山,也是懸崖壁立,氣勢巍峨。

(從飛鵝山“自殺崖”俯瞰九龍灣,注意畫面中的人,攝影師圖蟲賬號@影葉Photo)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山地還伸入大海,山海相接,海岸彎曲綿長。

(西貢萬宜水庫附近,攝影師@VincentNG)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山石岩礁的阻擋,使得人們必須藉助便橋才能與大海親近。

(早期香港設立了許多游泳點,稱為“泳棚”,如著名的西環泳棚,因為便橋點綴美景而成了攝影勝地,注意橋上的情侶;攝影師@孫嶽錚)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而風浪盛行之處,驚浪拍岸、聲勢震天。

(石澳泳灘的巨大海岸岩石,注意畫面中的人,攝影師@Andy Yeung)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風浪之大,尤以秋冬兩季的大浪灣為最,是當地衝浪愛好者必去之處。

(大浪灣,注意畫面中的衝浪者,攝影師@Andy Yeung)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除了山地,總面積只有約1100平方公里的香港,島嶼的面積就超過300平方公里,大小島嶼支離破碎,更加大了開發難度,從海拔317米的太墩山眺望西貢內海,千島競發、漫無崖際。

(圖中包括黃宜洲、滘西洲、鹽田仔、橋咀洲等島嶼,攝影師@Alain Drinksen)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以石壁聞名的破邊洲,由無數根六角形石柱構成,它形成於1億多年前的火山爆發,高約63米,尤如一道屏風立於海上。

(破邊洲屬於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的一部分,攝影師@Alain Drinksen)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位於大浪灣的尖洲大洲是一對姊妹島,月光之下,難得享有片刻寧靜。

(攝影師@Alain Drinksen)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島嶼之間交通不便,那些較遠的島嶼往往人煙稀少、難以利用。如香港第一大島大嶼山,直到20世紀末青馬大橋竣工,才真正建立起現代城市。

(青馬大橋,攝影師@VincentNG)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崎嶇的山地、破碎的島嶼,還造成香港缺少大型河流及湖泊,堅硬的花崗岩地質也增加了開採地下水的難度。長期缺乏淡水資源的香港,直到今天依然靠內地供水,並不得不大量興建水塘儲水。

(興建於20世紀40年代的大欖湧水塘,因湖中擁有十多個小島,而被稱為香港千島湖,攝影師@Andy Yeung)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最關鍵的一點則是勞動力的缺乏,以香港島為例,被英國人佔領之前島上已有數千居民。但他們多數以捕漁為生,時常遷徙,英國官員參遜(A. R. Johnson)抱怨道。

(摘自Frank Welsh所著《A History of Hong Kong》,中央編譯出版社)

“我沒有得到(上級的)任何幫助,香港僅有的居民都有遷徙的習性······我花很大力氣才從澳門和廣州招到首批100名勞工”

如此貧瘠、缺乏魅力的香港,該如何吸引更多人到來呢?

(獅子山雲海,圖中右側為獅子山,因形似獅子而得名,是香港人拼搏奮鬥的精神象徵之一,攝影師@Lester Lau)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02近代祕史

現在,該輪到香港的優勢登場了。首先,英國人宣佈香港為自由港,面向全世界商船開放、免徵關稅。華人更是擁有一項可以自由進出的“特權”,無論他是否為香港本地居民。

其次是法治,英國人在原本依靠大清律例及鄉規民約治理的土地,引入了近現代法律體系

這在當時的中國堪稱一大進步以香港的監獄為例,晚清名臣劉錫鴻、張德彝、郭嵩燾都曾對此讚賞有加。

(摘自中國首位駐外使節郭嵩燾所著《使西紀程》)

“觀其區取犯人, 仁至義盡, 勤施不倦, 而議政院猶時尋思其得失, 有所規正, 此其規模氣象, 固宏遠矣”

香港首任檢察長休姆甚至說:

(公平只是相對當時的晚清而言,事實上香港華人與英國人之間並不公平;摘自Frank Welsh所著《A History of Hong Kong》,中央編譯出版社)

“香港華人最大的特權是公平享受英國法律”

第二任港督戴維斯(John Francis Davis)則信心滿滿地言道:

(摘自Frank Welsh所著《A History of Hong Kong》,中央編譯出版社)

“殖民地靠著提供法律保障,就會奇蹟般吸引富裕的華人來新殖民地”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香港保持了長久的和平。在近代以來愈發動盪不安的中國,這一點顯得尤為關鍵。於是,一個和平、法治的自由港開始發力。

(1869年的維多利亞港,完全是依山傍海而建,照片源自@香港特區政府檔案處/GRS)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1854年,太平天國的起義軍逼近廣州。為躲避戰亂,廣東人成了大規模移居香港的第一批人。香港的人口從1851年的3.2萬人,驟升至1861年的12萬人。之後的趨勢仍然有增無減,

到了20世紀30年代,香港已經成為一個擁有近百萬廣東新移民的大型城市。商業、貿易開始發展,大小商鋪、攤販在城市中聚集,香港有了繁華之都的雛形。

(香港著名的旅遊景點廟街;1920年代起,新增的人口帶動了天后廟對面出現了不少販賣雜物及小食的攤檔,廟街由此起源;如今這裡已是《新不了情》、《食神》等香港電影的經典取景地,電影中它往往被塑造成一個龍蛇混雜、充滿犯罪行為的地方;攝影師@Andy Yeung)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商業、貿易的發展又帶來金融業的勃興,早在1845年英國人就在香港開設了第一家銀行。1853年渣打銀行取得香港的貨幣發行權,1865年各國資本又在香港合作成立匯豐銀行

誰也不會想到,100年後香港金融業將會叱吒風雲。

(現在的匯豐銀行總行與長江集團中心,攝影師@孫嶽錚)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革命黨人也來到了香港,他們集會、宣傳新思想,使得香港成為中國革命的重要基地之一。

(香港孫中山紀念館,攝影師@文子言木/維基百科)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另一方面,前朝的遺老遺少也紮根香港。他們反對白話文,提倡振興國粹、整理國故。在香港保存了中國最傳統的文化。直到20世紀30、40年代,香港的文學作品仍大量使用文言文寫作,許多人還能寫得一手非常漂亮的毛筆字。

(深水埗的店招,埗音bù,這種有著傳統文化影子的店招讓很多內地人感覺新奇,攝影師@VincentNG)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同時香港也留下了最保守、落後的一面,例如依照大清律例男人可以納妾的制度,一直保留到了1971年才被廢除,1927年到訪香港的魯迅說道:

(摘自魯迅所著《香港恭祝聖誕》)

“殖民地唱的是中國老調子”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陳特則說:

(摘自陳冠中所著《我這一代香港人》)

“五四運動從沒有到過廣東,尤其香港”

這便是今天我們眼中香港既傳統又西化的原因。

整體而言,香港的頭一百年是廣東人的,其他省份的華人對香港還沒有太大興趣,當時的香港還並非中國最有吸引力的城市,因為這樣的地位非上海莫屬。

然而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香港一下成了全國唯一的、最安全的城市。

上海人,也開始大規模移居香港了,不但帶來了十多萬新增人口,還帶來了大量資本以及企業家的頭腦。這次上海人大遷移一直沿續到新中國成立之時,包玉剛、董建華都是這些上海移民的後代。

(第一任香港特首董建華)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如果說第一批來港的廣東移民主要為苦力及工人,而從上海人大規模移居香港開始,有著知識積累、財富積累的社會精英,開始以移居香港為第一選擇。相應地,上海的衰落卻一直持續到了1980年代以後中國重新開發上海。

一消一漲的歷史翻雲覆雨手,正是香港真正繁榮的起點。隨後的一波移民潮為更龐大,繼上海人之後全國各地的人們,都開始奔赴香港。

1940年代末中國陷入內戰,僅1949年到港的新移民就高達80萬人。1960年代內地又是一連串的饑荒與動盪,大批內地人或翻山越嶺、或泅渡過海湧入香港。1950年香港人口已超過220萬人,1961年達到310萬人,1971年逼近400萬人。

香港進入了一個野蠻生長的黃金時代,為容納這些新增人口,城市開始瘋狂擴張,超高密度的住宅一夜之間變成了城市的主題。

(彩虹邨,是香港最早期興建之公共屋邨之一;以顏色眾多似彩虹而聞名,攝影師@VincentNG)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政府想盡一切辦法安置人口,能承載愈多人的建築項目愈是得到鼓勵,他們嘗試過圓形建築。

(廉租房項目勵德邨,“邨”音cūn,意同“村”,1975年落成,是香港罕見的圓柱體建築之一;注意畫面中的摳腳大叔;攝影師@VincentNG)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頂部只有一孔天井,可以給人們帶來陽光。

(勵德邨,攝影師@黃坤震)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也嘗試過方形建築

(祖堯邨,攝影師@VincentNG)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或者更密集的方形

(愛民邨,攝影師@於海童)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以及長方形

(1960年代興建的益昌大廈,它與另外4棟大廈合體而成“怪獸大廈”,是《變形金剛4》的取景地;神奇的是攝影師居然在這樣逼仄的空間中拍出了星軌;攝影師@VincentNG)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最為瘋狂的當屬——九龍寨城。

清朝為宣示對香港的主權,在九龍保留了一塊飛地,隨後蠻橫的殖民者武力驅逐了清朝軍隊,飛地就成了一個三不管地帶。大量新增人口在此聚集、不斷增加建築,終於發展成了一個超級密集的黑暗之城。

(1980年代九龍寨城航拍圖,現在已經拆除,原址建成了一座公園)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有機構對其中一幢建築進行了詳細分解,從圖中可以看出建築之密、人口之多。

(圖片源自@南華早報)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面向中產階級的住宅,也同樣密度極高。

(1985年建成的九龍灣麗晶花園,是香港居者有其屋計劃的一部分;有限的土地內還設有網球場、籃球場、泳池和停車場;攝影師@Andy Yeung)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正面望去,樓群有如一個密不透風的屏風。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麗晶花園,攝影師@陳金濤)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道路也在這樣的空間中艱難穿行

(香港大學地鐵站附近,攝影師@吳瀚軒)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最終,香港形成了一個超級城市叢林,是世界上人口密度、建築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深水埗的城市叢林;攝影師@Andy Yeung)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黑社會、暴力犯罪、政府腐敗,在迅速擴張的城市中找到了生長的溫床。這一時期的香港

充滿了赤裸裸的慾望和衝突,卻又生機勃勃、拼搏奮進。

(中環航拍,孫中山紀念館大致位於圖片中心,攝影師@王凱文)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香港幾乎是內地與世界交流的唯一窗口。強大的經濟機器在暴增的人口推動下大力運轉,整個1960年代香港的經濟增長速度高達12.7%,到1969年底香港的人均GDP上漲到829美元(內地直到1999年才達到這一水平)。

1980年代內地開始改革開放,超過10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又再次為香港注入強心針。走過貧瘠、走過混亂、走過逼仄,一個璀璨奪目的香港終於橫空出世

(從太平山拍攝維多利亞港,請將手機橫屏觀看;香港的港口優勢在遠洋巨輪時代非常突出:維多利亞港被四周的島嶼、山地包圍,讓船隻避免強風侵襲;同時由於它位於珠江口東側,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泥沙大部分被淤積在珠江口西側的澳門,東側則是港闊水深,天然良港;攝影師@黃坤震)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人才的湧入、經濟的繁榮,還推動了香港文化產業的發展,從文學、音樂到電影,從亦舒、倪匡、黃霑、林夕,到張學友、張國榮、梅豔芳,以及劉德華、周潤發、周星馳······

香港的文化界有如群星閃耀、數不勝數。

(1980年代的經曲香港電影《英雄本色》)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自此,香港徹底完成了,從貧瘠之地到東方之珠的華麗升級。

03千萬移民

在這個過程中,敢為天下先的廣東人,富有經營頭腦的上海人,以及全國各地以刻苦耐勞著稱的中國人。他們也許是逃難者,他們也許是小市民,他們也許是冒險家。

無論他們從何而來,都有一個共通點,即都是身負苦難、艱險、憧憬、勇氣的開拓者。之前從未有過的一個身份認同——香港人,就在他們的奮鬥歷程中誕生了。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九龍彌敦道上的行人,攝影師@陳金濤)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走過歷史,今天的香港人,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經濟、社會、政治考驗。如何在激列的城市競爭中找到清晰的定位?如何避免沒完沒了的政治運動損害持續上百年的和平環境?如何繼續保持一個開放、包容的城市,而不是變得越來越封閉排外?

(迷霧中的中環,攝影師@Andy Yeung)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對內地人而言,課題也一樣重要。內地和香港的發展,既非內地造就了香港,也非香港福報了內地。而是內地人和香港人,共同創造、共同完成,沒有人可以高人一等,也沒有人可以遺忘歷史。

(從飛鵝山俯瞰九龍灣,注意畫面中是兩個人,攝影師@王棟)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P.S. 本文為星球研究所原創,攝影作品均經著作權人授權,請勿抄襲、盜用,違者必究

此城只用了100多年,GDP從0到萬億,從此中國多了一座超級城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