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何以現濁流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水利系統腐敗窩案串案剖析

上百人涉案,州水務局局長、2名副局長、1名科長;4個縣水務局的3名局長、3名副局長;州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的院長、黨委書記、2名副院長、總工程師及綜合管理處處長落馬;

13人被移送司法機關,涉案金額高達5907.95萬元;

……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紀委2014年查處的這起水利系統窩案串案觸目驚心。

案情介紹

順藤摸瓜,揪出一窩碩鼠

一段時間,大理州紀委多次收到大理州水利系統及州水務局長茶崇亮有關違紀問題的信訪舉報。州紀委在掌握有關問題的基礎上,隨即展開調查。

以主要領導和重點工程為切入點,專案組盯緊重要行賄人員,很快查清茶崇亮的問題,並順藤摸瓜,揭開了大理水利系統貪腐圈子的面紗。

經查,茶崇亮在任大理州水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期間嚴重違紀違法。一是失職瀆職。2010至2014年7月大理州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共套取國有資金5907.95萬元進行集體私分,茶崇亮作為州水務局主要領導,在工作中執行相關規定不嚴格,對下屬單位監管不到位,致使國有資產嚴重損失。二是收受賄賂。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牟利並收受相關人員賄賂8.6萬元,另有高檔手錶兩塊。三是虛列支出,在下屬單位及相關企業套取資金報銷水務局相關費用44.2471萬元。茶崇亮個人在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報銷個人費用3900元。四是違反廉潔自律規定,在相關企業入股分紅10萬元及收受禮金17.6萬元。目前涉案款物已全部上繳,茶崇亮受到開除黨籍、行政撤職處分。

大理州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原院長張曉東,原黨委書記楊躍生,原副院長陶綱、原副院長吳承華、原總工程師施瑞庭,採取集體研究,集體決策,虛列工程款和利用虛假髮票等方式共套取國有資金5907.95萬元進行私分,其中張曉東個人分得191.99萬元,楊躍生個人分得146.27萬元。同時,將錢款以發放“績效工資”的名義分發給單位幹部職工。目前,張曉東、楊躍生等人已被移送司法機關立案偵查。

大理州紀委自2014年6月5日開展調查至今,已分別對大理州水務局、州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及祥雲、鶴慶、巍山、彌渡4個縣的水務局等單位進行核查,查明該案涉及州水務局及下屬州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四個縣水務局共6家單位。截至目前,受處理人員中縣處級領導幹部4人,鄉科級幹部7人,移送司法機關11人。

 案件特點

沆瀣一氣,違規造假,肆意套取國有資金

——涉及面廣,關鍵崗位集體淪陷。這起窩案,大理州水務局、4個縣水務局及州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等6家單位的主要領導均淪陷,在水利系統內部已編織起一個貪腐關係網。查辦難度大,此案由於隱蔽性強,內外勾結,數十個建設工程項目難以釐清,加之在涉案領導幹部以權謀私的影響下,水務局分管領導上行下效,沆瀣一氣,上下已結成利益鏈條,為案件查辦增加了難度。

——虛列支出,手段隱蔽,違規違紀形成貪腐圈子。大理州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領導幹部違紀違法,採取種種手段虛列工程款和利用虛假髮票等方式,共套取國有資金5907.95萬元,以發放“績效工資”的名義進行集體私分,從單位領導到一般職工牽扯人員達上百人之多,貪腐金額達數千萬元之巨,令人瞠目。為了掩人耳目,虛列的工程款項和假髮票五花八門,包括相關單位和個人水庫勘察設計費,鑽探、工程款等數十種內容。

 ——多頭行賄受賄,非法交易結成利益同盟。工程項目各個關鍵環節,行賄受賄充斥其間,涉及數十個工程項目,牽扯包工隊20多個,前後行賄受賄人次近百,金額達300多萬元。彌渡縣水務局原局長田春,利用職務便利,20多次收受多名水利工程承包商賄賂32萬元。祥雲縣水務局原副局長吳加元,23次收受賄賂41.8萬元。巍山縣水務局原局長範碧輝,20多次收受賄賂30.6萬元。鶴慶縣水務局原局長羅學華,多次收受賄賂13.9萬元。

——心存僥倖,來者不拒,“紅包”滿天飛。這起窩案,貪腐的形式以“紅包”派送禮金為主。逢年過節、工程開工竣工是發放“紅包”的高峰。巍山縣水務局原局長範碧輝,是收受“紅包”的典型。2001年中秋節前夕,巍山縣五茂林水庫開工建設。在開工典禮當天下午,某施工單位的工作人員張某來到範碧輝的辦公室,在交談過程中,張某拿出一個牛皮紙信封放在範碧輝辦公桌的抽屜裡,隨後轉身離開。範碧輝拆開信封看見裡邊是5000元現金,把錢退還了張某。當晚,張某再次來到範碧輝的宿舍,表示,中秋節快到了,“這是公司的一點心意”,範碧輝隨即“心動”,覺得中秋節收點“紅包”是情理之中,再說別人也不知道啊!於是他收下了第一筆“禮金”,此後一發不可收拾。當辦案人員問道:“為何一直沒有把在逢年過節收受的‘禮金’主動上交組織?”他悔恨萬分:“是僥倖心理害了我!”

 發案原因

監管缺失,失去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

水務系統這起窩案如此惡劣,牽扯違紀違法的單位如此之多,原因何在?

 —一把手一手遮天,權力不受制約是發案的根源。從這起窩案可以看出,6個單位的一把手對於工程的發包有著絕對的權力。這些州縣水務系統主官,掌管著鉅額資金以及工程設施建設項目,大權獨攬,作風霸道,聽不進其他人的意見,經常強行推動自己的決策,人為操縱工程招投標。據工程承包商交代,一般從工程開始招標,到中間的過程和最後的驗收,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打點”,因為工程建設項目的管理人員尤其是一把手有著絕對的權力,稍有閃失將前功盡棄。比如,彌渡縣水務局原局長田春,利用職務便利,將其主管的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私自發包給楊某、張某、馬某、李某等人,收受賄賂達32萬元。

 ——制度形同虛設,監管嚴重缺失。這些單位領導對國家規章制度置若罔聞,在執行時也另有盤算。大理州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的時任6名領導,法治觀念淡薄,無視國家資金管理使用規定,竟集體研究採取卑劣手段套取民生資金私分。該院綜合管理處處長杜永山明知上述行為違反國家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仍同意上述行為實施,同時還根據會議的決定編制虛列支出部分的發放名冊及個人金額,安排生產技術部門辦理,並安排會計、出納、駕駛員虛開用於套取發放給行政人員款項的發票。

——貪慾膨脹,“潛規則”將“青蛙效應”推向極致。涉案落馬的15名領導幹部,之所以在違紀違法的道路上難以抽身,與小節不守、小德不顧大有關係。面對名目繁多的虛列支出、造假,由開始的半推半就到後來的欣然笑納,甚至還以名目繁多的所謂“獎金”為名,私分公款。祥雲縣水務局原副局長吳加元,先後收受工程老闆送給的現金41.8萬元。分析吳加元的蛻變過程,的確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工作中他信奉“潛規則”,權錢交易成為他辦事的準則,在工程建設尤其是大型水利工程建設中,每個工程項目從承攬到竣工,施工方總要拿出佔總投資一定比例的資金進行“打點”。這些賄賂以“紅包”、“感謝費、”“探望費”、“過節費”等名目出現。吳加元沉溺在“潛規則”中,自欺欺人,以為包裝著“禮尚往來”外衣的“潛規則”能掩蓋權錢交易的實質。他從開始的拒收“紅包”慢慢變成慎收,從心存僥倖到鋌而走險,最終走上了犯罪道路。

 辦案者說

監督乏力,權力脫韁。從大理水務系統這起窩案不難看出,涉案人員權力太大,一個工程,大筆一揮,就能搞到幾十萬元甚至幾百萬元。這起窩案警示我們:失去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不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權力就會像脫韁的野馬禍患無窮。領導幹部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做到依法用權、公正用權、廉潔用權,切不可有權就任性胡為。

小節不守,大節不保。這起窩案中,一些幹部面對“紅包”,由開始的半推半就到後來的欣然笑納,甚至還以所謂“獎金”為名,私分公款。拒腐防線一旦決口,貪慾便如決堤的洪水一發不可收拾。該案警示我們,領導幹部要守節、重德、行廉,切不可以節小而不守,德小而不顧,廉小而不行。要心存敬畏,經常想想入黨時的誓言,時刻牢記共產黨員的黨性原則,真正做到“忠誠、乾淨、擔當”。(尚京雲 李志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