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政:心歸何處?

達爾文 包子堂 2017-06-01

文 | 包 政 · 包子堂

心靈,靈魂,意識,大腦,這些基本的概念,都沒有被統一定義過。我們這些俗人,只把這歸為一個概念,指的是一種“東東”。東西是金木,南北屬水火。心靈既不是東西,也不是南北。只能算是東東。

心靈歸於金錢。像新教徒那樣,只能放棄安貧樂道的生活,追逐金錢而去,生活的主旋律就是一句話——弄錢。當金錢成為新教徒倫理的時候,總有辦法把一切都轉化為錢。

包政:心歸何處?

被派到德克薩斯去工作,需要給予金錢的補償。工傷斷了一隻手,需要折成錢加以補償。據說,在西方社會,名譽和良心,也是有價的,可以用金錢加以衡量。因此,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就變成了金錢關係,產業社會也就成了金錢社會,金錢是這個社會的本位。

這一切,還是有理論引導的。在理論的引導下形成的制度規範,形成了價值導向的約束與激勵機制。

你要是用心的去回顧西方的歷史,早在工業革命之前,就已經確立了這個社會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達爾文的世界觀與牛頓的方法論——物競天擇的世界觀和科學統一性的方法論。

包政:心歸何處?

商場如戰場一般,一波一波的勇士倒下去了,一波一波的勇士又站起來了,一將功成萬骨枯,留下了經典的商戰案例,留下了最佳的管理實踐,供後人瞻仰,頂禮膜拜。當然這也是賣錢的,世界統一於金錢,產業社會統一於金錢。到處聽課就是花錢去頂禮膜拜,羨慕妒忌恨吶。

心歸何處?魂歸金錢,成為金錢的奴役。人性表現為社會性,社會性表現為金錢。人性即金線。這叫貨幣拜物教。所以尼采敢說上帝已死。

當大量生產成為我們的基本生產手段之後,當供應大於需求的時候,預示著人類社會需要重新反思,迴歸安貧樂道的世界,重新找回信仰,找回人生的本質。健忘的人類就是這樣,在彎彎曲曲的歷史長河中隨波逐流,四處遊蕩。

面對未來,心歸何處?我勸大家不要活在過去,應該展望未來。不要像迷途的羔羊,一個勁兒的追著錢而去。停下來看一看,欣賞一下人生,換一種活法,心歸你自己的靈魂,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

編 輯:楊馥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