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人工耳蝸項目 讓聾人“聽見花開的聲音”

慈善 李春花 幼兒園 社會 台州在線 2017-06-05

我們都說十聾九啞,一般情況,聽力障礙的,語言上都有障礙。聾啞人,在一個無聲的世界裡,聽不見聲音,不能說話。可以想象有多痛苦。好在現在科技發達,聾啞兒在小時候裝上人工耳蝸,再慢慢康復,聾啞兒最終都可以與正常兒童一樣。不過,這過程,費用特別大。為此,我省推出人工耳蝸公益項目,該項目讓溫嶺市二十幾位兒童受益。新河鎮渡南頭村的夢夢小朋友就是受益人之一,夢夢天生是聾兒,但是自從植入了人工耳蝸後,現在她的語言表達能力正在接近正常的小朋友。那麼這個人工耳蝸項目到底是怎麼申請的,植入人工耳蝸後的小朋友又如何來恢復聽力呢?

溫嶺市聾兒語訓康復中心負責人吳美芬:“炒黃豆炒黃豆,你來,炒好黃豆翻跟斗。”

這個穿著紅色連衣裙,扎著兩根小辮子,能跟著老師清楚的念童謠的就是夢夢,今年6歲的夢夢已經上幼兒園了,現在她基本能聽懂別人的對話,能開口講話,念童謠,唱兒歌。但是在剛出生的時候,卻是個聾兒,什麼都聽不見。

夢夢奶奶李春花:“當時生下來6個月檢查的,一週歲的時候還聽不到,我暈過去了,我和我姊妹一直哭,現在國家政府好,醫生說你沒事的,以後跟正常人一樣。”

夢夢的父母都是聾啞人,從小由奶奶照顧。她出生後,在殘聯的幫助下,申請了我省的人工耳蝸計劃,在一週歲多的時候植入了人工耳蝸,並且去杭州進行了語訓康復訓練。

夢夢奶奶李春花:“康復訓練2年,在杭州,一週五六就在杭州,剛前年回來,在杭州康復訓練我在那裡陪著她,就是租了房子陪她,就是房租貴,杭州每個月要1300元一個月,當時的時候我們4個人開刀,有12個人都沒有錢,租在一間房子,就是這樣一床一床住起來,這麼長時間,我就一直在杭州。”

說起在杭州租房子陪孩子的兩年,李春花老淚縱橫,她一個不識字的農村婦女帶著這麼小的孩子,一度還被人認為是人販子,她說多虧好心人幫助,她才能堅持下來。

夢夢奶奶李春花:“就是教他顏色,寶寶的口音這些,口音這些我也不會,他們都很年輕,都是媽媽,很多人都在幫我,老師也在幫我,他們都很好心,給我幫忙。”

根據規定,實施人工耳蝸項目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個是年齡上必須是7歲以下的兒童,二是重度的聽力殘疾,經過專家評審符合植入條件的,符合條件者手續費全免,術後基本康復訓練參照聽力殘疾兒童補貼標準即補貼最高2.4萬元執行。

溫嶺市殘聯副理事長羅海玲:“這個項目確實是對聾兒受惠,人工耳蝸一套價值不菲,我們農村的收入負擔是很重的,我們國家實施這個項目以後,確實我們的小朋友幫助很大。”

孩子參加公益項目安裝上人工耳蝸以後,後期的語訓康復非常的重要,需要家長的陪伴和耐心的指導。夢夢非常聰明,記憶力好,加上好心人的幫助,經過兩年的語訓,她的進步非常的大,語言已經接近正常孩子的水平。

溫嶺市聾兒語訓康復中心負責人吳美芬:“我覺得不需要太多的同情,社會去接納這樣的孩子,慢慢等她們一起成長。”

雖然安裝上了人工耳蝸,但是這個人工耳蝸後期的維持費用依然昂貴,比如換一塊電池需要一千元左右,每年都要換兩次電池,一根導線壞了,需要四五千元的維修費,為了保護好人工耳蝸的接收器,也為了讓孩子看上去跟正常人一樣,奶奶將這個設備藏在了夢夢的頭花裡。

夢夢奶奶李春花:“我是想弄起來,免得小朋友給她拉了,有些小男孩調皮萬一拉了導線不得了,有些小孩子沒看過,不知道,萬一把她導線拉了怎麼辦?”

從2006年至今我省有900多名1至18歲的聽障患者實施了國家和省項目免費實施的人工耳蝸手術,,他們通過手術後康復訓練陸續進入普通學校、幼兒園,和健全的孩子一樣學習、生活。我們也期待這個公益項目能讓更多的聾兒能聽見聲音。

文章來源:阿福講白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