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三老人陷騙局投入20多萬 以死相逼不準家屬報警

慈善 傳銷 投資 黃慶綺 最愛浙江 2017-05-27

“家裡人都快急死了,但怎麼說他們都不聽。”近日,寧波市民王先生焦急萬分地聯繫上記者,稱他母親和兩名遠方親戚都被捲入了披著慈善、公益外衣的“龐氏騙局”中,母親剛剛被朋友拉入夥,投了3000塊錢,而另兩位長輩各自投了10多萬,現在家中的小輩們知道後都不停地勸,但是沒有絲毫作用,家庭關係反而弄得很緊張,這讓他們一籌莫展。

發展下線就能賺錢

親戚三人投了20多萬

上週末,王先生的母親告訴他,自己參加了一個叫“善心匯”的組織,他們以“扶貧濟困,均富共生”為目標,只要向該組織捐款,幾十天內就能獲得10%到30%的投資回報。而且捐款金額越多回報率越低,體現“富人少賺、窮人多賺”的慈善理念。同時,發展下線後,每一層級都能獲得自己下線捐款的2%-6%。在老同學的極力推薦下,王先生的母親投了3000元入了夥。

“我從來沒聽過做慈善還能盈利的,說什麼發展下線,這個模式一聽就是傳銷啊。”王先生越聽越不對勁,讓母親趕緊退出來,但好說歹說,母親就是聽不進去。

“我媽就覺得,老朋友是不會騙她的。”王先生無奈地說。

後來王先生偶然間和表弟聊起這件事,表弟說自己的兩個親戚也在類似的組織裡偷偷投了十多萬,而且現在還各種發展身邊的親朋好友,有的還在外借錢繼續投資,成天做著“動動手指就能坐擁豪車豪宅”的美夢。

家屬想報警尋求幫助

卻遭到老人的強烈反對

王先生說,自己在發現這件事後,便開始上網搜尋“善心匯”的有關信息,發現包括央視在內的多家媒體都已經曝光過這家所謂的慈善機構。

就在前幾天,中國反傳銷協會負責人在接受央媒採訪時表示,他們近期接到多起關於“善心匯”的反映,“善心匯”打著慈善、公益的口號,以高回報為誘餌,不斷騙取錢財,可以確定其本質就是龐氏騙局,是典型的“拆東牆補西牆”,把後入夥人的入門費作為收益交給先前入夥的人,一旦後續加入的人員不足,就會造成資金鍊斷裂,導致所謂的“互助”模式崩盤。

但是,王先生了解到,“善心匯”的總部在海南省三亞市,運營中心設立在深圳,在寧波沒有設立實體公司,所有工作人員與會員都通過微信群聯繫,活動相當隱蔽。這讓他和表弟覺得應該報警尋求幫助,但這一想法立即遭到了母親和參與投資親戚的極力反對。

“我媽媽才剛剛入坑,損失不大,但是另兩個親戚都投了十多萬到類似的組織中去的,一說要報警,激動得不行,甚至到了以死相逼的地步,現在連家庭關係都變得很緊張。”說到這裡,王先生感到既心痛又無奈。

叫不醒“裝睡”的長輩們

孩子們很揪心

在隨後的交談中,王先生還告訴記者,其實經過最近和長輩們的交流,自己也瞭解了一些他們的心理與擔憂。

“我最近一直找些揭露類似騙局的報道給他們看,加上在這種組織中的實際體會,其實他們多多少少也意識到自己可能是被騙了,但還是依舊抱著一絲僥倖的心理,期待著能撈回本,避免損失。”王先生說,尤其是家中兩個投了大錢進去的親戚,他們怕報警後警察真的查處了自己投資的公司,最後落個血本無歸的下場,所以即便是心裡有數,嘴上也強撐著不肯承認,就是不願從發大財的迷夢中醒來。

“他們寧願等到騙子跑路,這個所謂的互助盤真的崩盤了,也不願現在報警提前認清現實。加上都是熟人互相發展成為上下家,所以都防著子女報警,覺得這樣會連累親朋好友蒙受損失,但這樣反而是在做騙子的幫凶。”王先生無奈地對記者說,他實在想不明白,騙子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迷惑力,能讓老人們先瞞著子女偷偷投錢,被發現後還執意不聽家人的勸告。

心理專家這樣說

老人蔘與投資,是想證明“寶刀未老”

對於王先生的困惑,記者採訪了寧波市心理援助協會會長、社會工作師夏宇。

他表示,老年人容易陷入形形色色的騙局之中,源於他們對自我價值實現的心理需求。在社會保障和醫療制度相對完善的今天,大多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問題能夠得到滿足,也很少會有大筆的生活開銷。很多人以為老人投資受騙是基於“想發財”的貪念,其實更多體現的是老人們心理、情感上的需求。長輩們從被孩子依靠的強者角色轉為被照顧的弱勢角色,從權威變為從屬,會缺乏自我存在的價值感,內心難免沮喪和失落。看著子女們整天忙碌,退休在家的他們內心很焦慮,他們也非常想在家庭中體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假如能夠投資成功,就能證明自己“寶刀未老”。

而另一方面,人到老年,隨著各種生理機能衰退,智力和情感等方面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常見的如固執、嘮叨、敏感、空虛等。加上老年人對新事物、新知識缺乏瞭解,缺少科學和理性的分析能力,防範意識又比較薄弱,所以極易被騙,掉入諸如慈善投資、健康養生等騙子們精心設計好的圈套當中。

與此同時,不可忽視的是,很多子女忙於自身的家庭事業,沒時間或沒意願與年邁的父母進行深入的交流,老人們缺乏關愛,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便寄望通過自我的實現來引起關注,以此獲取子女更多的尊重。“所以,子女們在埋怨父母受騙上當的同時,也要想想他們為什麼會輕易被騙,自己有沒有盡到足夠的責任。”夏宇說。“也許,關心和陪伴才是防止老人受騙最好的清醒劑。”

當有人拉你做發財夢

還說是種慈善

千萬要小心哦

國家工商總局去年曾發佈風險預警,提示廣大群眾,只要具備“交入門費”、“拉人頭”“層級計酬”這三點,就可認定為涉嫌傳銷。

傳銷一般有兩個手法,一個是用利誘你,畫一個大餅,激發你對暴富的想象力,以為這是一個黃金機會,及早加入,及早發財,慢了機會就是別人的了;第二,是各種洗腦。只有洗腦,才能讓你爭先恐後地掏錢加入。而洗腦的手法有很多,“善心匯”就是一個典型。“善心”還“匯”起來,聽聽,多麼高大上。讓你掏錢,還讓你擁有道德感。

無論多麼冠冕堂皇,我的經驗是,當有人讓你出錢,而且這個錢不是隻出一次,還不是小錢,且在那裡高談闊論什麼“道德啊,愛心啊,慈善啊”等大詞時,你最好長個心眼。說這種話的人是天使嗎?天使還需要讓別人出錢嗎?

其實,“善心匯”低劣的謊言一戳就破,既然是做慈善,那麼往往是公益性的,微利或者不盈利。現在很多行業錢那麼難賺,炒房炒股炒黃金風險也很大,那麼,自稱搞慈善的“善心匯”,是如何能做到幾十天內獲利10%到30%呢?這顯然是天方夜譚,是陷阱,是騙局。

美好的生活需要靠勞動來創造,天上不會輕易掉餡餅,天上也不會輕易掉“善心”,從不靠譜的人嘴裡冒出來的“餡餅”和“善心”,往往是個坑。

市民遇到類似的事情,不要參與,立即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