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

1950年,陳強正隨團演出,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歌劇院出演《白毛女》。演出期間接到電話,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名字還沒定。陳強想來想去,取名“陳布達”。


"

1950年,陳強正隨團演出,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歌劇院出演《白毛女》。演出期間接到電話,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名字還沒定。陳強想來想去,取名“陳布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左邊是陳強,右邊是陳佩斯

4年後,二兒子出生于吉林長春,名字用了剩下兩個字:“你哥哥叫布達,你就叫佩斯吧。”

01

當時的陳強,是電影的“惡霸專業戶”,在電影《白毛女》中,他扮演的黃世仁令全國觀眾深惡痛絕。他也因演技太好,被角色所累,常常為此吃苦頭。

每次在舞臺上演繹這個角色時,都有人朝他吐口水、扔東西。有一次他甚至被砸傷,右眼留下後遺症。到部隊演出的時候,還有士兵真的拿起了槍,幸好被及時阻止。

在陳佩斯7歲時,陳強出演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影片——《紅色娘子軍》,他在裡面飾演大地主南霸天。


"

1950年,陳強正隨團演出,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歌劇院出演《白毛女》。演出期間接到電話,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名字還沒定。陳強想來想去,取名“陳布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左邊是陳強,右邊是陳佩斯

4年後,二兒子出生于吉林長春,名字用了剩下兩個字:“你哥哥叫布達,你就叫佩斯吧。”

01

當時的陳強,是電影的“惡霸專業戶”,在電影《白毛女》中,他扮演的黃世仁令全國觀眾深惡痛絕。他也因演技太好,被角色所累,常常為此吃苦頭。

每次在舞臺上演繹這個角色時,都有人朝他吐口水、扔東西。有一次他甚至被砸傷,右眼留下後遺症。到部隊演出的時候,還有士兵真的拿起了槍,幸好被及時阻止。

在陳佩斯7歲時,陳強出演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影片——《紅色娘子軍》,他在裡面飾演大地主南霸天。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場的演員回憶,拍攝群眾批鬥南霸天的一場戲時,面對著眾多圍觀群眾,導演謝晉“煽動”群眾“打倒南霸天”。

結果,很多人真的怒氣衝衝地上去對著陳強拳打腳踢,打到他鼻青臉腫。謝晉一看情勢不妙,趕緊喊停,但為時已晚。陳強傷勢較重,在病床上躺了好幾天。

《紅色娘子軍》上映的一年後,文化部評選出了“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他們的照片被統一製作,掛在全國的電影院裡。

陳強就是其中之一。

也正是因為演技逼真,陳強沒能躲過浩劫,理由是:“好人怎麼可能把反派演得那麼像?”

浩蕩的時代洪流裡,父子都不如意,15歲的陳佩斯成為內蒙古一個建設兵團的普通知青。


"

1950年,陳強正隨團演出,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歌劇院出演《白毛女》。演出期間接到電話,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名字還沒定。陳強想來想去,取名“陳布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左邊是陳強,右邊是陳佩斯

4年後,二兒子出生于吉林長春,名字用了剩下兩個字:“你哥哥叫布達,你就叫佩斯吧。”

01

當時的陳強,是電影的“惡霸專業戶”,在電影《白毛女》中,他扮演的黃世仁令全國觀眾深惡痛絕。他也因演技太好,被角色所累,常常為此吃苦頭。

每次在舞臺上演繹這個角色時,都有人朝他吐口水、扔東西。有一次他甚至被砸傷,右眼留下後遺症。到部隊演出的時候,還有士兵真的拿起了槍,幸好被及時阻止。

在陳佩斯7歲時,陳強出演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影片——《紅色娘子軍》,他在裡面飾演大地主南霸天。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場的演員回憶,拍攝群眾批鬥南霸天的一場戲時,面對著眾多圍觀群眾,導演謝晉“煽動”群眾“打倒南霸天”。

結果,很多人真的怒氣衝衝地上去對著陳強拳打腳踢,打到他鼻青臉腫。謝晉一看情勢不妙,趕緊喊停,但為時已晚。陳強傷勢較重,在病床上躺了好幾天。

《紅色娘子軍》上映的一年後,文化部評選出了“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他們的照片被統一製作,掛在全國的電影院裡。

陳強就是其中之一。

也正是因為演技逼真,陳強沒能躲過浩劫,理由是:“好人怎麼可能把反派演得那麼像?”

浩蕩的時代洪流裡,父子都不如意,15歲的陳佩斯成為內蒙古一個建設兵團的普通知青。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邊疆條件極為惡劣,讓陳佩斯最痛苦的就是吃不飽,在內蒙古辛辛苦苦幹了四年後,他才得到了回家探親的機會。一進家門,陳佩斯就對陳強叫苦:“爸,我餓死了!我再也不想去了!”

為了讓陳佩斯安全地回家,陳強決定讓陳佩斯演戲,“沒有別的出路了,我也自身難保,你要是不入這行,真可能要餓死。”

02

1973年,陳佩斯在父親的幫助下參加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招生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白毛女》中的喜兒——陳強的好友田華。

想到那段日子,陳佩斯自己都說:“我當時是為生活所迫,吃不飽飯才混進八一電影製片廠。說心裡話,我沒有想過當明星,也沒這個概念,你說我有喜劇天分,那是騙人。”

不到20歲的陳佩斯外貌並不出眾,只能跑點龍套,但喜劇天賦異於常人,他的表演能力強,肢體語言豐富,聲音又好,在好友毓鉞的描述裡,“陳佩斯形象本身就怪異,長得比他爸爸還像壞蛋,容易讓人定位成一個,帶有滑稽色彩的喜劇演員,他一上,大夥就想笑。”

1979,陳強和陳佩斯合拍了電影《瞧這一家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北影廠拍攝的第一部喜劇電影,也是陳佩斯第一次做主演。


"

1950年,陳強正隨團演出,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歌劇院出演《白毛女》。演出期間接到電話,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名字還沒定。陳強想來想去,取名“陳布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左邊是陳強,右邊是陳佩斯

4年後,二兒子出生于吉林長春,名字用了剩下兩個字:“你哥哥叫布達,你就叫佩斯吧。”

01

當時的陳強,是電影的“惡霸專業戶”,在電影《白毛女》中,他扮演的黃世仁令全國觀眾深惡痛絕。他也因演技太好,被角色所累,常常為此吃苦頭。

每次在舞臺上演繹這個角色時,都有人朝他吐口水、扔東西。有一次他甚至被砸傷,右眼留下後遺症。到部隊演出的時候,還有士兵真的拿起了槍,幸好被及時阻止。

在陳佩斯7歲時,陳強出演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影片——《紅色娘子軍》,他在裡面飾演大地主南霸天。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場的演員回憶,拍攝群眾批鬥南霸天的一場戲時,面對著眾多圍觀群眾,導演謝晉“煽動”群眾“打倒南霸天”。

結果,很多人真的怒氣衝衝地上去對著陳強拳打腳踢,打到他鼻青臉腫。謝晉一看情勢不妙,趕緊喊停,但為時已晚。陳強傷勢較重,在病床上躺了好幾天。

《紅色娘子軍》上映的一年後,文化部評選出了“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他們的照片被統一製作,掛在全國的電影院裡。

陳強就是其中之一。

也正是因為演技逼真,陳強沒能躲過浩劫,理由是:“好人怎麼可能把反派演得那麼像?”

浩蕩的時代洪流裡,父子都不如意,15歲的陳佩斯成為內蒙古一個建設兵團的普通知青。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邊疆條件極為惡劣,讓陳佩斯最痛苦的就是吃不飽,在內蒙古辛辛苦苦幹了四年後,他才得到了回家探親的機會。一進家門,陳佩斯就對陳強叫苦:“爸,我餓死了!我再也不想去了!”

為了讓陳佩斯安全地回家,陳強決定讓陳佩斯演戲,“沒有別的出路了,我也自身難保,你要是不入這行,真可能要餓死。”

02

1973年,陳佩斯在父親的幫助下參加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招生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白毛女》中的喜兒——陳強的好友田華。

想到那段日子,陳佩斯自己都說:“我當時是為生活所迫,吃不飽飯才混進八一電影製片廠。說心裡話,我沒有想過當明星,也沒這個概念,你說我有喜劇天分,那是騙人。”

不到20歲的陳佩斯外貌並不出眾,只能跑點龍套,但喜劇天賦異於常人,他的表演能力強,肢體語言豐富,聲音又好,在好友毓鉞的描述裡,“陳佩斯形象本身就怪異,長得比他爸爸還像壞蛋,容易讓人定位成一個,帶有滑稽色彩的喜劇演員,他一上,大夥就想笑。”

1979,陳強和陳佩斯合拍了電影《瞧這一家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北影廠拍攝的第一部喜劇電影,也是陳佩斯第一次做主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劇中扮演陳佩斯女朋友的,是在《烈火中永生》中飾演“小蘿蔔頭” 的方舒

為了演好這部電影,他在床頭貼滿了人物分析,隨時隨刻都在琢磨人物的心理邏輯。

到了片場,陳佩斯在前邊演,陳強在攝像機後看,看急了就直接喊:“你過來你過來,怎麼這麼笨啊?”

隨後陳強就會把那些戲事先演一遍,再讓陳佩斯模仿,就這樣手把手教兒子。

拍電影的空閒時間,陳佩斯會去招待所給朋友打電話。當時八一廠調來了一個演員,暫住在招待所。一來二去,兩人成了朋友。

這個濃眉大眼的演員,叫做朱時茂。

1984年,陳佩斯和朱時茂排了一個節目《吃麵條》。那是春晚第一次直播,因而顯得格外慎重。《吃麵條》是一種新的節目形式,節目排出來後,導演組覺得作品不夠嚴肅,一直徘徊不定。


"

1950年,陳強正隨團演出,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歌劇院出演《白毛女》。演出期間接到電話,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名字還沒定。陳強想來想去,取名“陳布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左邊是陳強,右邊是陳佩斯

4年後,二兒子出生于吉林長春,名字用了剩下兩個字:“你哥哥叫布達,你就叫佩斯吧。”

01

當時的陳強,是電影的“惡霸專業戶”,在電影《白毛女》中,他扮演的黃世仁令全國觀眾深惡痛絕。他也因演技太好,被角色所累,常常為此吃苦頭。

每次在舞臺上演繹這個角色時,都有人朝他吐口水、扔東西。有一次他甚至被砸傷,右眼留下後遺症。到部隊演出的時候,還有士兵真的拿起了槍,幸好被及時阻止。

在陳佩斯7歲時,陳強出演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影片——《紅色娘子軍》,他在裡面飾演大地主南霸天。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場的演員回憶,拍攝群眾批鬥南霸天的一場戲時,面對著眾多圍觀群眾,導演謝晉“煽動”群眾“打倒南霸天”。

結果,很多人真的怒氣衝衝地上去對著陳強拳打腳踢,打到他鼻青臉腫。謝晉一看情勢不妙,趕緊喊停,但為時已晚。陳強傷勢較重,在病床上躺了好幾天。

《紅色娘子軍》上映的一年後,文化部評選出了“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他們的照片被統一製作,掛在全國的電影院裡。

陳強就是其中之一。

也正是因為演技逼真,陳強沒能躲過浩劫,理由是:“好人怎麼可能把反派演得那麼像?”

浩蕩的時代洪流裡,父子都不如意,15歲的陳佩斯成為內蒙古一個建設兵團的普通知青。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邊疆條件極為惡劣,讓陳佩斯最痛苦的就是吃不飽,在內蒙古辛辛苦苦幹了四年後,他才得到了回家探親的機會。一進家門,陳佩斯就對陳強叫苦:“爸,我餓死了!我再也不想去了!”

為了讓陳佩斯安全地回家,陳強決定讓陳佩斯演戲,“沒有別的出路了,我也自身難保,你要是不入這行,真可能要餓死。”

02

1973年,陳佩斯在父親的幫助下參加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招生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白毛女》中的喜兒——陳強的好友田華。

想到那段日子,陳佩斯自己都說:“我當時是為生活所迫,吃不飽飯才混進八一電影製片廠。說心裡話,我沒有想過當明星,也沒這個概念,你說我有喜劇天分,那是騙人。”

不到20歲的陳佩斯外貌並不出眾,只能跑點龍套,但喜劇天賦異於常人,他的表演能力強,肢體語言豐富,聲音又好,在好友毓鉞的描述裡,“陳佩斯形象本身就怪異,長得比他爸爸還像壞蛋,容易讓人定位成一個,帶有滑稽色彩的喜劇演員,他一上,大夥就想笑。”

1979,陳強和陳佩斯合拍了電影《瞧這一家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北影廠拍攝的第一部喜劇電影,也是陳佩斯第一次做主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劇中扮演陳佩斯女朋友的,是在《烈火中永生》中飾演“小蘿蔔頭” 的方舒

為了演好這部電影,他在床頭貼滿了人物分析,隨時隨刻都在琢磨人物的心理邏輯。

到了片場,陳佩斯在前邊演,陳強在攝像機後看,看急了就直接喊:“你過來你過來,怎麼這麼笨啊?”

隨後陳強就會把那些戲事先演一遍,再讓陳佩斯模仿,就這樣手把手教兒子。

拍電影的空閒時間,陳佩斯會去招待所給朋友打電話。當時八一廠調來了一個演員,暫住在招待所。一來二去,兩人成了朋友。

這個濃眉大眼的演員,叫做朱時茂。

1984年,陳佩斯和朱時茂排了一個節目《吃麵條》。那是春晚第一次直播,因而顯得格外慎重。《吃麵條》是一種新的節目形式,節目排出來後,導演組覺得作品不夠嚴肅,一直徘徊不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審片的領導考慮的是:這樣毫無教育意義,只為把觀眾逗笑的節目是否符合價值觀。

20年後再次挑戰這個論調的郭德綱,當時十一歲,還在天津的海河邊練嗓子。

表演《吃麵條》時,當天《新聞聯播》都已經播了,黃一鶴著急忙慌地在後臺囑咐他倆:“沒有領導點頭,但也沒有領導搖頭,因此現在我決定你們倆上。但是你們倆上來,一個字都不能錯。說錯了字,那都是重大的政治事故。要出了事,你們可就害了老哥我了。你們說錯了,你們擔著;沒有錯,我擔著。”


"

1950年,陳強正隨團演出,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歌劇院出演《白毛女》。演出期間接到電話,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名字還沒定。陳強想來想去,取名“陳布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左邊是陳強,右邊是陳佩斯

4年後,二兒子出生于吉林長春,名字用了剩下兩個字:“你哥哥叫布達,你就叫佩斯吧。”

01

當時的陳強,是電影的“惡霸專業戶”,在電影《白毛女》中,他扮演的黃世仁令全國觀眾深惡痛絕。他也因演技太好,被角色所累,常常為此吃苦頭。

每次在舞臺上演繹這個角色時,都有人朝他吐口水、扔東西。有一次他甚至被砸傷,右眼留下後遺症。到部隊演出的時候,還有士兵真的拿起了槍,幸好被及時阻止。

在陳佩斯7歲時,陳強出演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影片——《紅色娘子軍》,他在裡面飾演大地主南霸天。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場的演員回憶,拍攝群眾批鬥南霸天的一場戲時,面對著眾多圍觀群眾,導演謝晉“煽動”群眾“打倒南霸天”。

結果,很多人真的怒氣衝衝地上去對著陳強拳打腳踢,打到他鼻青臉腫。謝晉一看情勢不妙,趕緊喊停,但為時已晚。陳強傷勢較重,在病床上躺了好幾天。

《紅色娘子軍》上映的一年後,文化部評選出了“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他們的照片被統一製作,掛在全國的電影院裡。

陳強就是其中之一。

也正是因為演技逼真,陳強沒能躲過浩劫,理由是:“好人怎麼可能把反派演得那麼像?”

浩蕩的時代洪流裡,父子都不如意,15歲的陳佩斯成為內蒙古一個建設兵團的普通知青。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邊疆條件極為惡劣,讓陳佩斯最痛苦的就是吃不飽,在內蒙古辛辛苦苦幹了四年後,他才得到了回家探親的機會。一進家門,陳佩斯就對陳強叫苦:“爸,我餓死了!我再也不想去了!”

為了讓陳佩斯安全地回家,陳強決定讓陳佩斯演戲,“沒有別的出路了,我也自身難保,你要是不入這行,真可能要餓死。”

02

1973年,陳佩斯在父親的幫助下參加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招生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白毛女》中的喜兒——陳強的好友田華。

想到那段日子,陳佩斯自己都說:“我當時是為生活所迫,吃不飽飯才混進八一電影製片廠。說心裡話,我沒有想過當明星,也沒這個概念,你說我有喜劇天分,那是騙人。”

不到20歲的陳佩斯外貌並不出眾,只能跑點龍套,但喜劇天賦異於常人,他的表演能力強,肢體語言豐富,聲音又好,在好友毓鉞的描述裡,“陳佩斯形象本身就怪異,長得比他爸爸還像壞蛋,容易讓人定位成一個,帶有滑稽色彩的喜劇演員,他一上,大夥就想笑。”

1979,陳強和陳佩斯合拍了電影《瞧這一家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北影廠拍攝的第一部喜劇電影,也是陳佩斯第一次做主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劇中扮演陳佩斯女朋友的,是在《烈火中永生》中飾演“小蘿蔔頭” 的方舒

為了演好這部電影,他在床頭貼滿了人物分析,隨時隨刻都在琢磨人物的心理邏輯。

到了片場,陳佩斯在前邊演,陳強在攝像機後看,看急了就直接喊:“你過來你過來,怎麼這麼笨啊?”

隨後陳強就會把那些戲事先演一遍,再讓陳佩斯模仿,就這樣手把手教兒子。

拍電影的空閒時間,陳佩斯會去招待所給朋友打電話。當時八一廠調來了一個演員,暫住在招待所。一來二去,兩人成了朋友。

這個濃眉大眼的演員,叫做朱時茂。

1984年,陳佩斯和朱時茂排了一個節目《吃麵條》。那是春晚第一次直播,因而顯得格外慎重。《吃麵條》是一種新的節目形式,節目排出來後,導演組覺得作品不夠嚴肅,一直徘徊不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審片的領導考慮的是:這樣毫無教育意義,只為把觀眾逗笑的節目是否符合價值觀。

20年後再次挑戰這個論調的郭德綱,當時十一歲,還在天津的海河邊練嗓子。

表演《吃麵條》時,當天《新聞聯播》都已經播了,黃一鶴著急忙慌地在後臺囑咐他倆:“沒有領導點頭,但也沒有領導搖頭,因此現在我決定你們倆上。但是你們倆上來,一個字都不能錯。說錯了字,那都是重大的政治事故。要出了事,你們可就害了老哥我了。你們說錯了,你們擔著;沒有錯,我擔著。”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這是中國電視史上全新的表演方式。朱時茂後來回憶,當時節目籌備組的人問,“人家有相聲、雜技、魔術,你們這個該叫什麼啊?”

年輕氣盛的兩個小夥子答,那就叫“小品”嘛。

時代選中了陳佩斯,《吃麵條》大獲成功的同時,也定義了中國熒幕史上小品這種藝術形式。

03

和很多喜劇大師一樣,陳佩斯認為喜劇的內核應該是悲劇。而這和父親陳強的觀點達成一致,父子二人都覺得,日子太苦了,需要找些樂子。

父子二人決定一起演個電影。

陳強和陳佩斯父子第一次以“父子”的角色身份出現是在王好為的影片《夕照街》中。陳佩斯在電影中是諸多待業青年中的一員,短短几場戲,他提著鴿籠,玩世不恭的“二子”形象和那一句“拜拜了,您嘞”成為了電影最出彩的部分。


"

1950年,陳強正隨團演出,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歌劇院出演《白毛女》。演出期間接到電話,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名字還沒定。陳強想來想去,取名“陳布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左邊是陳強,右邊是陳佩斯

4年後,二兒子出生于吉林長春,名字用了剩下兩個字:“你哥哥叫布達,你就叫佩斯吧。”

01

當時的陳強,是電影的“惡霸專業戶”,在電影《白毛女》中,他扮演的黃世仁令全國觀眾深惡痛絕。他也因演技太好,被角色所累,常常為此吃苦頭。

每次在舞臺上演繹這個角色時,都有人朝他吐口水、扔東西。有一次他甚至被砸傷,右眼留下後遺症。到部隊演出的時候,還有士兵真的拿起了槍,幸好被及時阻止。

在陳佩斯7歲時,陳強出演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影片——《紅色娘子軍》,他在裡面飾演大地主南霸天。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場的演員回憶,拍攝群眾批鬥南霸天的一場戲時,面對著眾多圍觀群眾,導演謝晉“煽動”群眾“打倒南霸天”。

結果,很多人真的怒氣衝衝地上去對著陳強拳打腳踢,打到他鼻青臉腫。謝晉一看情勢不妙,趕緊喊停,但為時已晚。陳強傷勢較重,在病床上躺了好幾天。

《紅色娘子軍》上映的一年後,文化部評選出了“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他們的照片被統一製作,掛在全國的電影院裡。

陳強就是其中之一。

也正是因為演技逼真,陳強沒能躲過浩劫,理由是:“好人怎麼可能把反派演得那麼像?”

浩蕩的時代洪流裡,父子都不如意,15歲的陳佩斯成為內蒙古一個建設兵團的普通知青。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邊疆條件極為惡劣,讓陳佩斯最痛苦的就是吃不飽,在內蒙古辛辛苦苦幹了四年後,他才得到了回家探親的機會。一進家門,陳佩斯就對陳強叫苦:“爸,我餓死了!我再也不想去了!”

為了讓陳佩斯安全地回家,陳強決定讓陳佩斯演戲,“沒有別的出路了,我也自身難保,你要是不入這行,真可能要餓死。”

02

1973年,陳佩斯在父親的幫助下參加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招生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白毛女》中的喜兒——陳強的好友田華。

想到那段日子,陳佩斯自己都說:“我當時是為生活所迫,吃不飽飯才混進八一電影製片廠。說心裡話,我沒有想過當明星,也沒這個概念,你說我有喜劇天分,那是騙人。”

不到20歲的陳佩斯外貌並不出眾,只能跑點龍套,但喜劇天賦異於常人,他的表演能力強,肢體語言豐富,聲音又好,在好友毓鉞的描述裡,“陳佩斯形象本身就怪異,長得比他爸爸還像壞蛋,容易讓人定位成一個,帶有滑稽色彩的喜劇演員,他一上,大夥就想笑。”

1979,陳強和陳佩斯合拍了電影《瞧這一家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北影廠拍攝的第一部喜劇電影,也是陳佩斯第一次做主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劇中扮演陳佩斯女朋友的,是在《烈火中永生》中飾演“小蘿蔔頭” 的方舒

為了演好這部電影,他在床頭貼滿了人物分析,隨時隨刻都在琢磨人物的心理邏輯。

到了片場,陳佩斯在前邊演,陳強在攝像機後看,看急了就直接喊:“你過來你過來,怎麼這麼笨啊?”

隨後陳強就會把那些戲事先演一遍,再讓陳佩斯模仿,就這樣手把手教兒子。

拍電影的空閒時間,陳佩斯會去招待所給朋友打電話。當時八一廠調來了一個演員,暫住在招待所。一來二去,兩人成了朋友。

這個濃眉大眼的演員,叫做朱時茂。

1984年,陳佩斯和朱時茂排了一個節目《吃麵條》。那是春晚第一次直播,因而顯得格外慎重。《吃麵條》是一種新的節目形式,節目排出來後,導演組覺得作品不夠嚴肅,一直徘徊不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審片的領導考慮的是:這樣毫無教育意義,只為把觀眾逗笑的節目是否符合價值觀。

20年後再次挑戰這個論調的郭德綱,當時十一歲,還在天津的海河邊練嗓子。

表演《吃麵條》時,當天《新聞聯播》都已經播了,黃一鶴著急忙慌地在後臺囑咐他倆:“沒有領導點頭,但也沒有領導搖頭,因此現在我決定你們倆上。但是你們倆上來,一個字都不能錯。說錯了字,那都是重大的政治事故。要出了事,你們可就害了老哥我了。你們說錯了,你們擔著;沒有錯,我擔著。”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這是中國電視史上全新的表演方式。朱時茂後來回憶,當時節目籌備組的人問,“人家有相聲、雜技、魔術,你們這個該叫什麼啊?”

年輕氣盛的兩個小夥子答,那就叫“小品”嘛。

時代選中了陳佩斯,《吃麵條》大獲成功的同時,也定義了中國熒幕史上小品這種藝術形式。

03

和很多喜劇大師一樣,陳佩斯認為喜劇的內核應該是悲劇。而這和父親陳強的觀點達成一致,父子二人都覺得,日子太苦了,需要找些樂子。

父子二人決定一起演個電影。

陳強和陳佩斯父子第一次以“父子”的角色身份出現是在王好為的影片《夕照街》中。陳佩斯在電影中是諸多待業青年中的一員,短短几場戲,他提著鴿籠,玩世不恭的“二子”形象和那一句“拜拜了,您嘞”成為了電影最出彩的部分。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拍完《夕照街》後,陳強建議陳佩斯多在喜劇上下下工夫——陳佩斯最初從事喜劇的時期,“傷痕文學”正流行,他認為這類文學不應該是社會的主流文化。《夕照街》中塑造的“二子”形象和陳強塑造的老北京形象給了陳強靈感,二人決定以“父子形象”,再向前發展。

自此,“二子系列”喜劇電影正式出現在新時期的中國電影長河中。

1986年,陳佩斯自主投資拍攝了電影《父與子》,在當時,所有電影都必須出自國營電影製片廠,可像《父與子》這種被劃為“娛樂片”的作品,卻沒這個機會。

當時西影廠扶持藝術片的廠長吳天明見都懶得見他。一個副廠長看了劇本,直接回絕了他:“你走吧,這類電影我們不做。”


"

1950年,陳強正隨團演出,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歌劇院出演《白毛女》。演出期間接到電話,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名字還沒定。陳強想來想去,取名“陳布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左邊是陳強,右邊是陳佩斯

4年後,二兒子出生于吉林長春,名字用了剩下兩個字:“你哥哥叫布達,你就叫佩斯吧。”

01

當時的陳強,是電影的“惡霸專業戶”,在電影《白毛女》中,他扮演的黃世仁令全國觀眾深惡痛絕。他也因演技太好,被角色所累,常常為此吃苦頭。

每次在舞臺上演繹這個角色時,都有人朝他吐口水、扔東西。有一次他甚至被砸傷,右眼留下後遺症。到部隊演出的時候,還有士兵真的拿起了槍,幸好被及時阻止。

在陳佩斯7歲時,陳強出演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影片——《紅色娘子軍》,他在裡面飾演大地主南霸天。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場的演員回憶,拍攝群眾批鬥南霸天的一場戲時,面對著眾多圍觀群眾,導演謝晉“煽動”群眾“打倒南霸天”。

結果,很多人真的怒氣衝衝地上去對著陳強拳打腳踢,打到他鼻青臉腫。謝晉一看情勢不妙,趕緊喊停,但為時已晚。陳強傷勢較重,在病床上躺了好幾天。

《紅色娘子軍》上映的一年後,文化部評選出了“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他們的照片被統一製作,掛在全國的電影院裡。

陳強就是其中之一。

也正是因為演技逼真,陳強沒能躲過浩劫,理由是:“好人怎麼可能把反派演得那麼像?”

浩蕩的時代洪流裡,父子都不如意,15歲的陳佩斯成為內蒙古一個建設兵團的普通知青。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邊疆條件極為惡劣,讓陳佩斯最痛苦的就是吃不飽,在內蒙古辛辛苦苦幹了四年後,他才得到了回家探親的機會。一進家門,陳佩斯就對陳強叫苦:“爸,我餓死了!我再也不想去了!”

為了讓陳佩斯安全地回家,陳強決定讓陳佩斯演戲,“沒有別的出路了,我也自身難保,你要是不入這行,真可能要餓死。”

02

1973年,陳佩斯在父親的幫助下參加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招生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白毛女》中的喜兒——陳強的好友田華。

想到那段日子,陳佩斯自己都說:“我當時是為生活所迫,吃不飽飯才混進八一電影製片廠。說心裡話,我沒有想過當明星,也沒這個概念,你說我有喜劇天分,那是騙人。”

不到20歲的陳佩斯外貌並不出眾,只能跑點龍套,但喜劇天賦異於常人,他的表演能力強,肢體語言豐富,聲音又好,在好友毓鉞的描述裡,“陳佩斯形象本身就怪異,長得比他爸爸還像壞蛋,容易讓人定位成一個,帶有滑稽色彩的喜劇演員,他一上,大夥就想笑。”

1979,陳強和陳佩斯合拍了電影《瞧這一家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北影廠拍攝的第一部喜劇電影,也是陳佩斯第一次做主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劇中扮演陳佩斯女朋友的,是在《烈火中永生》中飾演“小蘿蔔頭” 的方舒

為了演好這部電影,他在床頭貼滿了人物分析,隨時隨刻都在琢磨人物的心理邏輯。

到了片場,陳佩斯在前邊演,陳強在攝像機後看,看急了就直接喊:“你過來你過來,怎麼這麼笨啊?”

隨後陳強就會把那些戲事先演一遍,再讓陳佩斯模仿,就這樣手把手教兒子。

拍電影的空閒時間,陳佩斯會去招待所給朋友打電話。當時八一廠調來了一個演員,暫住在招待所。一來二去,兩人成了朋友。

這個濃眉大眼的演員,叫做朱時茂。

1984年,陳佩斯和朱時茂排了一個節目《吃麵條》。那是春晚第一次直播,因而顯得格外慎重。《吃麵條》是一種新的節目形式,節目排出來後,導演組覺得作品不夠嚴肅,一直徘徊不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審片的領導考慮的是:這樣毫無教育意義,只為把觀眾逗笑的節目是否符合價值觀。

20年後再次挑戰這個論調的郭德綱,當時十一歲,還在天津的海河邊練嗓子。

表演《吃麵條》時,當天《新聞聯播》都已經播了,黃一鶴著急忙慌地在後臺囑咐他倆:“沒有領導點頭,但也沒有領導搖頭,因此現在我決定你們倆上。但是你們倆上來,一個字都不能錯。說錯了字,那都是重大的政治事故。要出了事,你們可就害了老哥我了。你們說錯了,你們擔著;沒有錯,我擔著。”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這是中國電視史上全新的表演方式。朱時茂後來回憶,當時節目籌備組的人問,“人家有相聲、雜技、魔術,你們這個該叫什麼啊?”

年輕氣盛的兩個小夥子答,那就叫“小品”嘛。

時代選中了陳佩斯,《吃麵條》大獲成功的同時,也定義了中國熒幕史上小品這種藝術形式。

03

和很多喜劇大師一樣,陳佩斯認為喜劇的內核應該是悲劇。而這和父親陳強的觀點達成一致,父子二人都覺得,日子太苦了,需要找些樂子。

父子二人決定一起演個電影。

陳強和陳佩斯父子第一次以“父子”的角色身份出現是在王好為的影片《夕照街》中。陳佩斯在電影中是諸多待業青年中的一員,短短几場戲,他提著鴿籠,玩世不恭的“二子”形象和那一句“拜拜了,您嘞”成為了電影最出彩的部分。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拍完《夕照街》後,陳強建議陳佩斯多在喜劇上下下工夫——陳佩斯最初從事喜劇的時期,“傷痕文學”正流行,他認為這類文學不應該是社會的主流文化。《夕照街》中塑造的“二子”形象和陳強塑造的老北京形象給了陳強靈感,二人決定以“父子形象”,再向前發展。

自此,“二子系列”喜劇電影正式出現在新時期的中國電影長河中。

1986年,陳佩斯自主投資拍攝了電影《父與子》,在當時,所有電影都必須出自國營電影製片廠,可像《父與子》這種被劃為“娛樂片”的作品,卻沒這個機會。

當時西影廠扶持藝術片的廠長吳天明見都懶得見他。一個副廠長看了劇本,直接回絕了他:“你走吧,這類電影我們不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當時的陳佩斯坐著火車跑遍全國的電影製片廠,都沒能為這部電影求到一個“名分”,最終不得已自己頂著重重壓力拍完了電影,並僥倖在中影公司的幫助下,使這第一部不是出自國營製片廠的影片得以公映,票房大賣。

而電影《父與子》則成為了中國影史上唯一一部沒有廠標的電影。


"

1950年,陳強正隨團演出,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歌劇院出演《白毛女》。演出期間接到電話,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名字還沒定。陳強想來想去,取名“陳布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左邊是陳強,右邊是陳佩斯

4年後,二兒子出生于吉林長春,名字用了剩下兩個字:“你哥哥叫布達,你就叫佩斯吧。”

01

當時的陳強,是電影的“惡霸專業戶”,在電影《白毛女》中,他扮演的黃世仁令全國觀眾深惡痛絕。他也因演技太好,被角色所累,常常為此吃苦頭。

每次在舞臺上演繹這個角色時,都有人朝他吐口水、扔東西。有一次他甚至被砸傷,右眼留下後遺症。到部隊演出的時候,還有士兵真的拿起了槍,幸好被及時阻止。

在陳佩斯7歲時,陳強出演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影片——《紅色娘子軍》,他在裡面飾演大地主南霸天。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場的演員回憶,拍攝群眾批鬥南霸天的一場戲時,面對著眾多圍觀群眾,導演謝晉“煽動”群眾“打倒南霸天”。

結果,很多人真的怒氣衝衝地上去對著陳強拳打腳踢,打到他鼻青臉腫。謝晉一看情勢不妙,趕緊喊停,但為時已晚。陳強傷勢較重,在病床上躺了好幾天。

《紅色娘子軍》上映的一年後,文化部評選出了“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他們的照片被統一製作,掛在全國的電影院裡。

陳強就是其中之一。

也正是因為演技逼真,陳強沒能躲過浩劫,理由是:“好人怎麼可能把反派演得那麼像?”

浩蕩的時代洪流裡,父子都不如意,15歲的陳佩斯成為內蒙古一個建設兵團的普通知青。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邊疆條件極為惡劣,讓陳佩斯最痛苦的就是吃不飽,在內蒙古辛辛苦苦幹了四年後,他才得到了回家探親的機會。一進家門,陳佩斯就對陳強叫苦:“爸,我餓死了!我再也不想去了!”

為了讓陳佩斯安全地回家,陳強決定讓陳佩斯演戲,“沒有別的出路了,我也自身難保,你要是不入這行,真可能要餓死。”

02

1973年,陳佩斯在父親的幫助下參加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招生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白毛女》中的喜兒——陳強的好友田華。

想到那段日子,陳佩斯自己都說:“我當時是為生活所迫,吃不飽飯才混進八一電影製片廠。說心裡話,我沒有想過當明星,也沒這個概念,你說我有喜劇天分,那是騙人。”

不到20歲的陳佩斯外貌並不出眾,只能跑點龍套,但喜劇天賦異於常人,他的表演能力強,肢體語言豐富,聲音又好,在好友毓鉞的描述裡,“陳佩斯形象本身就怪異,長得比他爸爸還像壞蛋,容易讓人定位成一個,帶有滑稽色彩的喜劇演員,他一上,大夥就想笑。”

1979,陳強和陳佩斯合拍了電影《瞧這一家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北影廠拍攝的第一部喜劇電影,也是陳佩斯第一次做主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劇中扮演陳佩斯女朋友的,是在《烈火中永生》中飾演“小蘿蔔頭” 的方舒

為了演好這部電影,他在床頭貼滿了人物分析,隨時隨刻都在琢磨人物的心理邏輯。

到了片場,陳佩斯在前邊演,陳強在攝像機後看,看急了就直接喊:“你過來你過來,怎麼這麼笨啊?”

隨後陳強就會把那些戲事先演一遍,再讓陳佩斯模仿,就這樣手把手教兒子。

拍電影的空閒時間,陳佩斯會去招待所給朋友打電話。當時八一廠調來了一個演員,暫住在招待所。一來二去,兩人成了朋友。

這個濃眉大眼的演員,叫做朱時茂。

1984年,陳佩斯和朱時茂排了一個節目《吃麵條》。那是春晚第一次直播,因而顯得格外慎重。《吃麵條》是一種新的節目形式,節目排出來後,導演組覺得作品不夠嚴肅,一直徘徊不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審片的領導考慮的是:這樣毫無教育意義,只為把觀眾逗笑的節目是否符合價值觀。

20年後再次挑戰這個論調的郭德綱,當時十一歲,還在天津的海河邊練嗓子。

表演《吃麵條》時,當天《新聞聯播》都已經播了,黃一鶴著急忙慌地在後臺囑咐他倆:“沒有領導點頭,但也沒有領導搖頭,因此現在我決定你們倆上。但是你們倆上來,一個字都不能錯。說錯了字,那都是重大的政治事故。要出了事,你們可就害了老哥我了。你們說錯了,你們擔著;沒有錯,我擔著。”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這是中國電視史上全新的表演方式。朱時茂後來回憶,當時節目籌備組的人問,“人家有相聲、雜技、魔術,你們這個該叫什麼啊?”

年輕氣盛的兩個小夥子答,那就叫“小品”嘛。

時代選中了陳佩斯,《吃麵條》大獲成功的同時,也定義了中國熒幕史上小品這種藝術形式。

03

和很多喜劇大師一樣,陳佩斯認為喜劇的內核應該是悲劇。而這和父親陳強的觀點達成一致,父子二人都覺得,日子太苦了,需要找些樂子。

父子二人決定一起演個電影。

陳強和陳佩斯父子第一次以“父子”的角色身份出現是在王好為的影片《夕照街》中。陳佩斯在電影中是諸多待業青年中的一員,短短几場戲,他提著鴿籠,玩世不恭的“二子”形象和那一句“拜拜了,您嘞”成為了電影最出彩的部分。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拍完《夕照街》後,陳強建議陳佩斯多在喜劇上下下工夫——陳佩斯最初從事喜劇的時期,“傷痕文學”正流行,他認為這類文學不應該是社會的主流文化。《夕照街》中塑造的“二子”形象和陳強塑造的老北京形象給了陳強靈感,二人決定以“父子形象”,再向前發展。

自此,“二子系列”喜劇電影正式出現在新時期的中國電影長河中。

1986年,陳佩斯自主投資拍攝了電影《父與子》,在當時,所有電影都必須出自國營電影製片廠,可像《父與子》這種被劃為“娛樂片”的作品,卻沒這個機會。

當時西影廠扶持藝術片的廠長吳天明見都懶得見他。一個副廠長看了劇本,直接回絕了他:“你走吧,這類電影我們不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當時的陳佩斯坐著火車跑遍全國的電影製片廠,都沒能為這部電影求到一個“名分”,最終不得已自己頂著重重壓力拍完了電影,並僥倖在中影公司的幫助下,使這第一部不是出自國營製片廠的影片得以公映,票房大賣。

而電影《父與子》則成為了中國影史上唯一一部沒有廠標的電影。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劉曉慶在此片中飾演書店售貨員她憑藉該片獲得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配角獎


《父與子》成功後,陳佩斯的《二子開店》也接踵而至,而電影裡的陳佩斯,還有著一頭烏黑的秀髮。


"

1950年,陳強正隨團演出,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歌劇院出演《白毛女》。演出期間接到電話,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名字還沒定。陳強想來想去,取名“陳布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左邊是陳強,右邊是陳佩斯

4年後,二兒子出生于吉林長春,名字用了剩下兩個字:“你哥哥叫布達,你就叫佩斯吧。”

01

當時的陳強,是電影的“惡霸專業戶”,在電影《白毛女》中,他扮演的黃世仁令全國觀眾深惡痛絕。他也因演技太好,被角色所累,常常為此吃苦頭。

每次在舞臺上演繹這個角色時,都有人朝他吐口水、扔東西。有一次他甚至被砸傷,右眼留下後遺症。到部隊演出的時候,還有士兵真的拿起了槍,幸好被及時阻止。

在陳佩斯7歲時,陳強出演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影片——《紅色娘子軍》,他在裡面飾演大地主南霸天。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場的演員回憶,拍攝群眾批鬥南霸天的一場戲時,面對著眾多圍觀群眾,導演謝晉“煽動”群眾“打倒南霸天”。

結果,很多人真的怒氣衝衝地上去對著陳強拳打腳踢,打到他鼻青臉腫。謝晉一看情勢不妙,趕緊喊停,但為時已晚。陳強傷勢較重,在病床上躺了好幾天。

《紅色娘子軍》上映的一年後,文化部評選出了“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他們的照片被統一製作,掛在全國的電影院裡。

陳強就是其中之一。

也正是因為演技逼真,陳強沒能躲過浩劫,理由是:“好人怎麼可能把反派演得那麼像?”

浩蕩的時代洪流裡,父子都不如意,15歲的陳佩斯成為內蒙古一個建設兵團的普通知青。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邊疆條件極為惡劣,讓陳佩斯最痛苦的就是吃不飽,在內蒙古辛辛苦苦幹了四年後,他才得到了回家探親的機會。一進家門,陳佩斯就對陳強叫苦:“爸,我餓死了!我再也不想去了!”

為了讓陳佩斯安全地回家,陳強決定讓陳佩斯演戲,“沒有別的出路了,我也自身難保,你要是不入這行,真可能要餓死。”

02

1973年,陳佩斯在父親的幫助下參加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招生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白毛女》中的喜兒——陳強的好友田華。

想到那段日子,陳佩斯自己都說:“我當時是為生活所迫,吃不飽飯才混進八一電影製片廠。說心裡話,我沒有想過當明星,也沒這個概念,你說我有喜劇天分,那是騙人。”

不到20歲的陳佩斯外貌並不出眾,只能跑點龍套,但喜劇天賦異於常人,他的表演能力強,肢體語言豐富,聲音又好,在好友毓鉞的描述裡,“陳佩斯形象本身就怪異,長得比他爸爸還像壞蛋,容易讓人定位成一個,帶有滑稽色彩的喜劇演員,他一上,大夥就想笑。”

1979,陳強和陳佩斯合拍了電影《瞧這一家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北影廠拍攝的第一部喜劇電影,也是陳佩斯第一次做主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劇中扮演陳佩斯女朋友的,是在《烈火中永生》中飾演“小蘿蔔頭” 的方舒

為了演好這部電影,他在床頭貼滿了人物分析,隨時隨刻都在琢磨人物的心理邏輯。

到了片場,陳佩斯在前邊演,陳強在攝像機後看,看急了就直接喊:“你過來你過來,怎麼這麼笨啊?”

隨後陳強就會把那些戲事先演一遍,再讓陳佩斯模仿,就這樣手把手教兒子。

拍電影的空閒時間,陳佩斯會去招待所給朋友打電話。當時八一廠調來了一個演員,暫住在招待所。一來二去,兩人成了朋友。

這個濃眉大眼的演員,叫做朱時茂。

1984年,陳佩斯和朱時茂排了一個節目《吃麵條》。那是春晚第一次直播,因而顯得格外慎重。《吃麵條》是一種新的節目形式,節目排出來後,導演組覺得作品不夠嚴肅,一直徘徊不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審片的領導考慮的是:這樣毫無教育意義,只為把觀眾逗笑的節目是否符合價值觀。

20年後再次挑戰這個論調的郭德綱,當時十一歲,還在天津的海河邊練嗓子。

表演《吃麵條》時,當天《新聞聯播》都已經播了,黃一鶴著急忙慌地在後臺囑咐他倆:“沒有領導點頭,但也沒有領導搖頭,因此現在我決定你們倆上。但是你們倆上來,一個字都不能錯。說錯了字,那都是重大的政治事故。要出了事,你們可就害了老哥我了。你們說錯了,你們擔著;沒有錯,我擔著。”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這是中國電視史上全新的表演方式。朱時茂後來回憶,當時節目籌備組的人問,“人家有相聲、雜技、魔術,你們這個該叫什麼啊?”

年輕氣盛的兩個小夥子答,那就叫“小品”嘛。

時代選中了陳佩斯,《吃麵條》大獲成功的同時,也定義了中國熒幕史上小品這種藝術形式。

03

和很多喜劇大師一樣,陳佩斯認為喜劇的內核應該是悲劇。而這和父親陳強的觀點達成一致,父子二人都覺得,日子太苦了,需要找些樂子。

父子二人決定一起演個電影。

陳強和陳佩斯父子第一次以“父子”的角色身份出現是在王好為的影片《夕照街》中。陳佩斯在電影中是諸多待業青年中的一員,短短几場戲,他提著鴿籠,玩世不恭的“二子”形象和那一句“拜拜了,您嘞”成為了電影最出彩的部分。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拍完《夕照街》後,陳強建議陳佩斯多在喜劇上下下工夫——陳佩斯最初從事喜劇的時期,“傷痕文學”正流行,他認為這類文學不應該是社會的主流文化。《夕照街》中塑造的“二子”形象和陳強塑造的老北京形象給了陳強靈感,二人決定以“父子形象”,再向前發展。

自此,“二子系列”喜劇電影正式出現在新時期的中國電影長河中。

1986年,陳佩斯自主投資拍攝了電影《父與子》,在當時,所有電影都必須出自國營電影製片廠,可像《父與子》這種被劃為“娛樂片”的作品,卻沒這個機會。

當時西影廠扶持藝術片的廠長吳天明見都懶得見他。一個副廠長看了劇本,直接回絕了他:“你走吧,這類電影我們不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當時的陳佩斯坐著火車跑遍全國的電影製片廠,都沒能為這部電影求到一個“名分”,最終不得已自己頂著重重壓力拍完了電影,並僥倖在中影公司的幫助下,使這第一部不是出自國營製片廠的影片得以公映,票房大賣。

而電影《父與子》則成為了中國影史上唯一一部沒有廠標的電影。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劉曉慶在此片中飾演書店售貨員她憑藉該片獲得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配角獎


《父與子》成功後,陳佩斯的《二子開店》也接踵而至,而電影裡的陳佩斯,還有著一頭烏黑的秀髮。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這部電影講述了待業青年二子和朋友們自謀職業,開辦個體旅店的故事。


"

1950年,陳強正隨團演出,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歌劇院出演《白毛女》。演出期間接到電話,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名字還沒定。陳強想來想去,取名“陳布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左邊是陳強,右邊是陳佩斯

4年後,二兒子出生于吉林長春,名字用了剩下兩個字:“你哥哥叫布達,你就叫佩斯吧。”

01

當時的陳強,是電影的“惡霸專業戶”,在電影《白毛女》中,他扮演的黃世仁令全國觀眾深惡痛絕。他也因演技太好,被角色所累,常常為此吃苦頭。

每次在舞臺上演繹這個角色時,都有人朝他吐口水、扔東西。有一次他甚至被砸傷,右眼留下後遺症。到部隊演出的時候,還有士兵真的拿起了槍,幸好被及時阻止。

在陳佩斯7歲時,陳強出演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影片——《紅色娘子軍》,他在裡面飾演大地主南霸天。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場的演員回憶,拍攝群眾批鬥南霸天的一場戲時,面對著眾多圍觀群眾,導演謝晉“煽動”群眾“打倒南霸天”。

結果,很多人真的怒氣衝衝地上去對著陳強拳打腳踢,打到他鼻青臉腫。謝晉一看情勢不妙,趕緊喊停,但為時已晚。陳強傷勢較重,在病床上躺了好幾天。

《紅色娘子軍》上映的一年後,文化部評選出了“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他們的照片被統一製作,掛在全國的電影院裡。

陳強就是其中之一。

也正是因為演技逼真,陳強沒能躲過浩劫,理由是:“好人怎麼可能把反派演得那麼像?”

浩蕩的時代洪流裡,父子都不如意,15歲的陳佩斯成為內蒙古一個建設兵團的普通知青。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邊疆條件極為惡劣,讓陳佩斯最痛苦的就是吃不飽,在內蒙古辛辛苦苦幹了四年後,他才得到了回家探親的機會。一進家門,陳佩斯就對陳強叫苦:“爸,我餓死了!我再也不想去了!”

為了讓陳佩斯安全地回家,陳強決定讓陳佩斯演戲,“沒有別的出路了,我也自身難保,你要是不入這行,真可能要餓死。”

02

1973年,陳佩斯在父親的幫助下參加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招生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白毛女》中的喜兒——陳強的好友田華。

想到那段日子,陳佩斯自己都說:“我當時是為生活所迫,吃不飽飯才混進八一電影製片廠。說心裡話,我沒有想過當明星,也沒這個概念,你說我有喜劇天分,那是騙人。”

不到20歲的陳佩斯外貌並不出眾,只能跑點龍套,但喜劇天賦異於常人,他的表演能力強,肢體語言豐富,聲音又好,在好友毓鉞的描述裡,“陳佩斯形象本身就怪異,長得比他爸爸還像壞蛋,容易讓人定位成一個,帶有滑稽色彩的喜劇演員,他一上,大夥就想笑。”

1979,陳強和陳佩斯合拍了電影《瞧這一家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北影廠拍攝的第一部喜劇電影,也是陳佩斯第一次做主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劇中扮演陳佩斯女朋友的,是在《烈火中永生》中飾演“小蘿蔔頭” 的方舒

為了演好這部電影,他在床頭貼滿了人物分析,隨時隨刻都在琢磨人物的心理邏輯。

到了片場,陳佩斯在前邊演,陳強在攝像機後看,看急了就直接喊:“你過來你過來,怎麼這麼笨啊?”

隨後陳強就會把那些戲事先演一遍,再讓陳佩斯模仿,就這樣手把手教兒子。

拍電影的空閒時間,陳佩斯會去招待所給朋友打電話。當時八一廠調來了一個演員,暫住在招待所。一來二去,兩人成了朋友。

這個濃眉大眼的演員,叫做朱時茂。

1984年,陳佩斯和朱時茂排了一個節目《吃麵條》。那是春晚第一次直播,因而顯得格外慎重。《吃麵條》是一種新的節目形式,節目排出來後,導演組覺得作品不夠嚴肅,一直徘徊不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審片的領導考慮的是:這樣毫無教育意義,只為把觀眾逗笑的節目是否符合價值觀。

20年後再次挑戰這個論調的郭德綱,當時十一歲,還在天津的海河邊練嗓子。

表演《吃麵條》時,當天《新聞聯播》都已經播了,黃一鶴著急忙慌地在後臺囑咐他倆:“沒有領導點頭,但也沒有領導搖頭,因此現在我決定你們倆上。但是你們倆上來,一個字都不能錯。說錯了字,那都是重大的政治事故。要出了事,你們可就害了老哥我了。你們說錯了,你們擔著;沒有錯,我擔著。”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這是中國電視史上全新的表演方式。朱時茂後來回憶,當時節目籌備組的人問,“人家有相聲、雜技、魔術,你們這個該叫什麼啊?”

年輕氣盛的兩個小夥子答,那就叫“小品”嘛。

時代選中了陳佩斯,《吃麵條》大獲成功的同時,也定義了中國熒幕史上小品這種藝術形式。

03

和很多喜劇大師一樣,陳佩斯認為喜劇的內核應該是悲劇。而這和父親陳強的觀點達成一致,父子二人都覺得,日子太苦了,需要找些樂子。

父子二人決定一起演個電影。

陳強和陳佩斯父子第一次以“父子”的角色身份出現是在王好為的影片《夕照街》中。陳佩斯在電影中是諸多待業青年中的一員,短短几場戲,他提著鴿籠,玩世不恭的“二子”形象和那一句“拜拜了,您嘞”成為了電影最出彩的部分。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拍完《夕照街》後,陳強建議陳佩斯多在喜劇上下下工夫——陳佩斯最初從事喜劇的時期,“傷痕文學”正流行,他認為這類文學不應該是社會的主流文化。《夕照街》中塑造的“二子”形象和陳強塑造的老北京形象給了陳強靈感,二人決定以“父子形象”,再向前發展。

自此,“二子系列”喜劇電影正式出現在新時期的中國電影長河中。

1986年,陳佩斯自主投資拍攝了電影《父與子》,在當時,所有電影都必須出自國營電影製片廠,可像《父與子》這種被劃為“娛樂片”的作品,卻沒這個機會。

當時西影廠扶持藝術片的廠長吳天明見都懶得見他。一個副廠長看了劇本,直接回絕了他:“你走吧,這類電影我們不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當時的陳佩斯坐著火車跑遍全國的電影製片廠,都沒能為這部電影求到一個“名分”,最終不得已自己頂著重重壓力拍完了電影,並僥倖在中影公司的幫助下,使這第一部不是出自國營製片廠的影片得以公映,票房大賣。

而電影《父與子》則成為了中國影史上唯一一部沒有廠標的電影。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劉曉慶在此片中飾演書店售貨員她憑藉該片獲得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配角獎


《父與子》成功後,陳佩斯的《二子開店》也接踵而至,而電影裡的陳佩斯,還有著一頭烏黑的秀髮。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這部電影講述了待業青年二子和朋友們自謀職業,開辦個體旅店的故事。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我愛我家》飾演“賈志新”的樑天,在本部電影中跟著“二子”一起創業


"

1950年,陳強正隨團演出,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歌劇院出演《白毛女》。演出期間接到電話,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名字還沒定。陳強想來想去,取名“陳布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左邊是陳強,右邊是陳佩斯

4年後,二兒子出生于吉林長春,名字用了剩下兩個字:“你哥哥叫布達,你就叫佩斯吧。”

01

當時的陳強,是電影的“惡霸專業戶”,在電影《白毛女》中,他扮演的黃世仁令全國觀眾深惡痛絕。他也因演技太好,被角色所累,常常為此吃苦頭。

每次在舞臺上演繹這個角色時,都有人朝他吐口水、扔東西。有一次他甚至被砸傷,右眼留下後遺症。到部隊演出的時候,還有士兵真的拿起了槍,幸好被及時阻止。

在陳佩斯7歲時,陳強出演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影片——《紅色娘子軍》,他在裡面飾演大地主南霸天。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場的演員回憶,拍攝群眾批鬥南霸天的一場戲時,面對著眾多圍觀群眾,導演謝晉“煽動”群眾“打倒南霸天”。

結果,很多人真的怒氣衝衝地上去對著陳強拳打腳踢,打到他鼻青臉腫。謝晉一看情勢不妙,趕緊喊停,但為時已晚。陳強傷勢較重,在病床上躺了好幾天。

《紅色娘子軍》上映的一年後,文化部評選出了“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他們的照片被統一製作,掛在全國的電影院裡。

陳強就是其中之一。

也正是因為演技逼真,陳強沒能躲過浩劫,理由是:“好人怎麼可能把反派演得那麼像?”

浩蕩的時代洪流裡,父子都不如意,15歲的陳佩斯成為內蒙古一個建設兵團的普通知青。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邊疆條件極為惡劣,讓陳佩斯最痛苦的就是吃不飽,在內蒙古辛辛苦苦幹了四年後,他才得到了回家探親的機會。一進家門,陳佩斯就對陳強叫苦:“爸,我餓死了!我再也不想去了!”

為了讓陳佩斯安全地回家,陳強決定讓陳佩斯演戲,“沒有別的出路了,我也自身難保,你要是不入這行,真可能要餓死。”

02

1973年,陳佩斯在父親的幫助下參加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招生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白毛女》中的喜兒——陳強的好友田華。

想到那段日子,陳佩斯自己都說:“我當時是為生活所迫,吃不飽飯才混進八一電影製片廠。說心裡話,我沒有想過當明星,也沒這個概念,你說我有喜劇天分,那是騙人。”

不到20歲的陳佩斯外貌並不出眾,只能跑點龍套,但喜劇天賦異於常人,他的表演能力強,肢體語言豐富,聲音又好,在好友毓鉞的描述裡,“陳佩斯形象本身就怪異,長得比他爸爸還像壞蛋,容易讓人定位成一個,帶有滑稽色彩的喜劇演員,他一上,大夥就想笑。”

1979,陳強和陳佩斯合拍了電影《瞧這一家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北影廠拍攝的第一部喜劇電影,也是陳佩斯第一次做主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劇中扮演陳佩斯女朋友的,是在《烈火中永生》中飾演“小蘿蔔頭” 的方舒

為了演好這部電影,他在床頭貼滿了人物分析,隨時隨刻都在琢磨人物的心理邏輯。

到了片場,陳佩斯在前邊演,陳強在攝像機後看,看急了就直接喊:“你過來你過來,怎麼這麼笨啊?”

隨後陳強就會把那些戲事先演一遍,再讓陳佩斯模仿,就這樣手把手教兒子。

拍電影的空閒時間,陳佩斯會去招待所給朋友打電話。當時八一廠調來了一個演員,暫住在招待所。一來二去,兩人成了朋友。

這個濃眉大眼的演員,叫做朱時茂。

1984年,陳佩斯和朱時茂排了一個節目《吃麵條》。那是春晚第一次直播,因而顯得格外慎重。《吃麵條》是一種新的節目形式,節目排出來後,導演組覺得作品不夠嚴肅,一直徘徊不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審片的領導考慮的是:這樣毫無教育意義,只為把觀眾逗笑的節目是否符合價值觀。

20年後再次挑戰這個論調的郭德綱,當時十一歲,還在天津的海河邊練嗓子。

表演《吃麵條》時,當天《新聞聯播》都已經播了,黃一鶴著急忙慌地在後臺囑咐他倆:“沒有領導點頭,但也沒有領導搖頭,因此現在我決定你們倆上。但是你們倆上來,一個字都不能錯。說錯了字,那都是重大的政治事故。要出了事,你們可就害了老哥我了。你們說錯了,你們擔著;沒有錯,我擔著。”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這是中國電視史上全新的表演方式。朱時茂後來回憶,當時節目籌備組的人問,“人家有相聲、雜技、魔術,你們這個該叫什麼啊?”

年輕氣盛的兩個小夥子答,那就叫“小品”嘛。

時代選中了陳佩斯,《吃麵條》大獲成功的同時,也定義了中國熒幕史上小品這種藝術形式。

03

和很多喜劇大師一樣,陳佩斯認為喜劇的內核應該是悲劇。而這和父親陳強的觀點達成一致,父子二人都覺得,日子太苦了,需要找些樂子。

父子二人決定一起演個電影。

陳強和陳佩斯父子第一次以“父子”的角色身份出現是在王好為的影片《夕照街》中。陳佩斯在電影中是諸多待業青年中的一員,短短几場戲,他提著鴿籠,玩世不恭的“二子”形象和那一句“拜拜了,您嘞”成為了電影最出彩的部分。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拍完《夕照街》後,陳強建議陳佩斯多在喜劇上下下工夫——陳佩斯最初從事喜劇的時期,“傷痕文學”正流行,他認為這類文學不應該是社會的主流文化。《夕照街》中塑造的“二子”形象和陳強塑造的老北京形象給了陳強靈感,二人決定以“父子形象”,再向前發展。

自此,“二子系列”喜劇電影正式出現在新時期的中國電影長河中。

1986年,陳佩斯自主投資拍攝了電影《父與子》,在當時,所有電影都必須出自國營電影製片廠,可像《父與子》這種被劃為“娛樂片”的作品,卻沒這個機會。

當時西影廠扶持藝術片的廠長吳天明見都懶得見他。一個副廠長看了劇本,直接回絕了他:“你走吧,這類電影我們不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當時的陳佩斯坐著火車跑遍全國的電影製片廠,都沒能為這部電影求到一個“名分”,最終不得已自己頂著重重壓力拍完了電影,並僥倖在中影公司的幫助下,使這第一部不是出自國營製片廠的影片得以公映,票房大賣。

而電影《父與子》則成為了中國影史上唯一一部沒有廠標的電影。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劉曉慶在此片中飾演書店售貨員她憑藉該片獲得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配角獎


《父與子》成功後,陳佩斯的《二子開店》也接踵而至,而電影裡的陳佩斯,還有著一頭烏黑的秀髮。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這部電影講述了待業青年二子和朋友們自謀職業,開辦個體旅店的故事。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我愛我家》飾演“賈志新”的樑天,在本部電影中跟著“二子”一起創業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大宅門》裡的三爺劉佩琦在這部電影裡打了個醬油


《二子開店》是二子系列電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第二部。這組系列電影一共五部,全都以陳強和陳佩斯飾演的老奎與二子父子為主要人物。

這一系列講述改革開放早期,當時的新青年如何自食其力,在即將開放的環境中為自己贏得成功的苦樂故事。


"

1950年,陳強正隨團演出,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歌劇院出演《白毛女》。演出期間接到電話,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名字還沒定。陳強想來想去,取名“陳布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左邊是陳強,右邊是陳佩斯

4年後,二兒子出生于吉林長春,名字用了剩下兩個字:“你哥哥叫布達,你就叫佩斯吧。”

01

當時的陳強,是電影的“惡霸專業戶”,在電影《白毛女》中,他扮演的黃世仁令全國觀眾深惡痛絕。他也因演技太好,被角色所累,常常為此吃苦頭。

每次在舞臺上演繹這個角色時,都有人朝他吐口水、扔東西。有一次他甚至被砸傷,右眼留下後遺症。到部隊演出的時候,還有士兵真的拿起了槍,幸好被及時阻止。

在陳佩斯7歲時,陳強出演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影片——《紅色娘子軍》,他在裡面飾演大地主南霸天。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場的演員回憶,拍攝群眾批鬥南霸天的一場戲時,面對著眾多圍觀群眾,導演謝晉“煽動”群眾“打倒南霸天”。

結果,很多人真的怒氣衝衝地上去對著陳強拳打腳踢,打到他鼻青臉腫。謝晉一看情勢不妙,趕緊喊停,但為時已晚。陳強傷勢較重,在病床上躺了好幾天。

《紅色娘子軍》上映的一年後,文化部評選出了“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他們的照片被統一製作,掛在全國的電影院裡。

陳強就是其中之一。

也正是因為演技逼真,陳強沒能躲過浩劫,理由是:“好人怎麼可能把反派演得那麼像?”

浩蕩的時代洪流裡,父子都不如意,15歲的陳佩斯成為內蒙古一個建設兵團的普通知青。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邊疆條件極為惡劣,讓陳佩斯最痛苦的就是吃不飽,在內蒙古辛辛苦苦幹了四年後,他才得到了回家探親的機會。一進家門,陳佩斯就對陳強叫苦:“爸,我餓死了!我再也不想去了!”

為了讓陳佩斯安全地回家,陳強決定讓陳佩斯演戲,“沒有別的出路了,我也自身難保,你要是不入這行,真可能要餓死。”

02

1973年,陳佩斯在父親的幫助下參加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招生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白毛女》中的喜兒——陳強的好友田華。

想到那段日子,陳佩斯自己都說:“我當時是為生活所迫,吃不飽飯才混進八一電影製片廠。說心裡話,我沒有想過當明星,也沒這個概念,你說我有喜劇天分,那是騙人。”

不到20歲的陳佩斯外貌並不出眾,只能跑點龍套,但喜劇天賦異於常人,他的表演能力強,肢體語言豐富,聲音又好,在好友毓鉞的描述裡,“陳佩斯形象本身就怪異,長得比他爸爸還像壞蛋,容易讓人定位成一個,帶有滑稽色彩的喜劇演員,他一上,大夥就想笑。”

1979,陳強和陳佩斯合拍了電影《瞧這一家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北影廠拍攝的第一部喜劇電影,也是陳佩斯第一次做主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劇中扮演陳佩斯女朋友的,是在《烈火中永生》中飾演“小蘿蔔頭” 的方舒

為了演好這部電影,他在床頭貼滿了人物分析,隨時隨刻都在琢磨人物的心理邏輯。

到了片場,陳佩斯在前邊演,陳強在攝像機後看,看急了就直接喊:“你過來你過來,怎麼這麼笨啊?”

隨後陳強就會把那些戲事先演一遍,再讓陳佩斯模仿,就這樣手把手教兒子。

拍電影的空閒時間,陳佩斯會去招待所給朋友打電話。當時八一廠調來了一個演員,暫住在招待所。一來二去,兩人成了朋友。

這個濃眉大眼的演員,叫做朱時茂。

1984年,陳佩斯和朱時茂排了一個節目《吃麵條》。那是春晚第一次直播,因而顯得格外慎重。《吃麵條》是一種新的節目形式,節目排出來後,導演組覺得作品不夠嚴肅,一直徘徊不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審片的領導考慮的是:這樣毫無教育意義,只為把觀眾逗笑的節目是否符合價值觀。

20年後再次挑戰這個論調的郭德綱,當時十一歲,還在天津的海河邊練嗓子。

表演《吃麵條》時,當天《新聞聯播》都已經播了,黃一鶴著急忙慌地在後臺囑咐他倆:“沒有領導點頭,但也沒有領導搖頭,因此現在我決定你們倆上。但是你們倆上來,一個字都不能錯。說錯了字,那都是重大的政治事故。要出了事,你們可就害了老哥我了。你們說錯了,你們擔著;沒有錯,我擔著。”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這是中國電視史上全新的表演方式。朱時茂後來回憶,當時節目籌備組的人問,“人家有相聲、雜技、魔術,你們這個該叫什麼啊?”

年輕氣盛的兩個小夥子答,那就叫“小品”嘛。

時代選中了陳佩斯,《吃麵條》大獲成功的同時,也定義了中國熒幕史上小品這種藝術形式。

03

和很多喜劇大師一樣,陳佩斯認為喜劇的內核應該是悲劇。而這和父親陳強的觀點達成一致,父子二人都覺得,日子太苦了,需要找些樂子。

父子二人決定一起演個電影。

陳強和陳佩斯父子第一次以“父子”的角色身份出現是在王好為的影片《夕照街》中。陳佩斯在電影中是諸多待業青年中的一員,短短几場戲,他提著鴿籠,玩世不恭的“二子”形象和那一句“拜拜了,您嘞”成為了電影最出彩的部分。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拍完《夕照街》後,陳強建議陳佩斯多在喜劇上下下工夫——陳佩斯最初從事喜劇的時期,“傷痕文學”正流行,他認為這類文學不應該是社會的主流文化。《夕照街》中塑造的“二子”形象和陳強塑造的老北京形象給了陳強靈感,二人決定以“父子形象”,再向前發展。

自此,“二子系列”喜劇電影正式出現在新時期的中國電影長河中。

1986年,陳佩斯自主投資拍攝了電影《父與子》,在當時,所有電影都必須出自國營電影製片廠,可像《父與子》這種被劃為“娛樂片”的作品,卻沒這個機會。

當時西影廠扶持藝術片的廠長吳天明見都懶得見他。一個副廠長看了劇本,直接回絕了他:“你走吧,這類電影我們不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當時的陳佩斯坐著火車跑遍全國的電影製片廠,都沒能為這部電影求到一個“名分”,最終不得已自己頂著重重壓力拍完了電影,並僥倖在中影公司的幫助下,使這第一部不是出自國營製片廠的影片得以公映,票房大賣。

而電影《父與子》則成為了中國影史上唯一一部沒有廠標的電影。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劉曉慶在此片中飾演書店售貨員她憑藉該片獲得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配角獎


《父與子》成功後,陳佩斯的《二子開店》也接踵而至,而電影裡的陳佩斯,還有著一頭烏黑的秀髮。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這部電影講述了待業青年二子和朋友們自謀職業,開辦個體旅店的故事。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我愛我家》飾演“賈志新”的樑天,在本部電影中跟著“二子”一起創業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大宅門》裡的三爺劉佩琦在這部電影裡打了個醬油


《二子開店》是二子系列電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第二部。這組系列電影一共五部,全都以陳強和陳佩斯飾演的老奎與二子父子為主要人物。

這一系列講述改革開放早期,當時的新青年如何自食其力,在即將開放的環境中為自己贏得成功的苦樂故事。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電影中,我們能瞥見老北京的衚衕、公園、前門樓子,還有當時修建不久的北京地鐵。“四化"、“待業青年”、“個體戶”等都是那個時代的獨特記憶。


"

1950年,陳強正隨團演出,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歌劇院出演《白毛女》。演出期間接到電話,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名字還沒定。陳強想來想去,取名“陳布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左邊是陳強,右邊是陳佩斯

4年後,二兒子出生于吉林長春,名字用了剩下兩個字:“你哥哥叫布達,你就叫佩斯吧。”

01

當時的陳強,是電影的“惡霸專業戶”,在電影《白毛女》中,他扮演的黃世仁令全國觀眾深惡痛絕。他也因演技太好,被角色所累,常常為此吃苦頭。

每次在舞臺上演繹這個角色時,都有人朝他吐口水、扔東西。有一次他甚至被砸傷,右眼留下後遺症。到部隊演出的時候,還有士兵真的拿起了槍,幸好被及時阻止。

在陳佩斯7歲時,陳強出演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影片——《紅色娘子軍》,他在裡面飾演大地主南霸天。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場的演員回憶,拍攝群眾批鬥南霸天的一場戲時,面對著眾多圍觀群眾,導演謝晉“煽動”群眾“打倒南霸天”。

結果,很多人真的怒氣衝衝地上去對著陳強拳打腳踢,打到他鼻青臉腫。謝晉一看情勢不妙,趕緊喊停,但為時已晚。陳強傷勢較重,在病床上躺了好幾天。

《紅色娘子軍》上映的一年後,文化部評選出了“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他們的照片被統一製作,掛在全國的電影院裡。

陳強就是其中之一。

也正是因為演技逼真,陳強沒能躲過浩劫,理由是:“好人怎麼可能把反派演得那麼像?”

浩蕩的時代洪流裡,父子都不如意,15歲的陳佩斯成為內蒙古一個建設兵團的普通知青。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邊疆條件極為惡劣,讓陳佩斯最痛苦的就是吃不飽,在內蒙古辛辛苦苦幹了四年後,他才得到了回家探親的機會。一進家門,陳佩斯就對陳強叫苦:“爸,我餓死了!我再也不想去了!”

為了讓陳佩斯安全地回家,陳強決定讓陳佩斯演戲,“沒有別的出路了,我也自身難保,你要是不入這行,真可能要餓死。”

02

1973年,陳佩斯在父親的幫助下參加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招生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白毛女》中的喜兒——陳強的好友田華。

想到那段日子,陳佩斯自己都說:“我當時是為生活所迫,吃不飽飯才混進八一電影製片廠。說心裡話,我沒有想過當明星,也沒這個概念,你說我有喜劇天分,那是騙人。”

不到20歲的陳佩斯外貌並不出眾,只能跑點龍套,但喜劇天賦異於常人,他的表演能力強,肢體語言豐富,聲音又好,在好友毓鉞的描述裡,“陳佩斯形象本身就怪異,長得比他爸爸還像壞蛋,容易讓人定位成一個,帶有滑稽色彩的喜劇演員,他一上,大夥就想笑。”

1979,陳強和陳佩斯合拍了電影《瞧這一家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北影廠拍攝的第一部喜劇電影,也是陳佩斯第一次做主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劇中扮演陳佩斯女朋友的,是在《烈火中永生》中飾演“小蘿蔔頭” 的方舒

為了演好這部電影,他在床頭貼滿了人物分析,隨時隨刻都在琢磨人物的心理邏輯。

到了片場,陳佩斯在前邊演,陳強在攝像機後看,看急了就直接喊:“你過來你過來,怎麼這麼笨啊?”

隨後陳強就會把那些戲事先演一遍,再讓陳佩斯模仿,就這樣手把手教兒子。

拍電影的空閒時間,陳佩斯會去招待所給朋友打電話。當時八一廠調來了一個演員,暫住在招待所。一來二去,兩人成了朋友。

這個濃眉大眼的演員,叫做朱時茂。

1984年,陳佩斯和朱時茂排了一個節目《吃麵條》。那是春晚第一次直播,因而顯得格外慎重。《吃麵條》是一種新的節目形式,節目排出來後,導演組覺得作品不夠嚴肅,一直徘徊不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審片的領導考慮的是:這樣毫無教育意義,只為把觀眾逗笑的節目是否符合價值觀。

20年後再次挑戰這個論調的郭德綱,當時十一歲,還在天津的海河邊練嗓子。

表演《吃麵條》時,當天《新聞聯播》都已經播了,黃一鶴著急忙慌地在後臺囑咐他倆:“沒有領導點頭,但也沒有領導搖頭,因此現在我決定你們倆上。但是你們倆上來,一個字都不能錯。說錯了字,那都是重大的政治事故。要出了事,你們可就害了老哥我了。你們說錯了,你們擔著;沒有錯,我擔著。”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這是中國電視史上全新的表演方式。朱時茂後來回憶,當時節目籌備組的人問,“人家有相聲、雜技、魔術,你們這個該叫什麼啊?”

年輕氣盛的兩個小夥子答,那就叫“小品”嘛。

時代選中了陳佩斯,《吃麵條》大獲成功的同時,也定義了中國熒幕史上小品這種藝術形式。

03

和很多喜劇大師一樣,陳佩斯認為喜劇的內核應該是悲劇。而這和父親陳強的觀點達成一致,父子二人都覺得,日子太苦了,需要找些樂子。

父子二人決定一起演個電影。

陳強和陳佩斯父子第一次以“父子”的角色身份出現是在王好為的影片《夕照街》中。陳佩斯在電影中是諸多待業青年中的一員,短短几場戲,他提著鴿籠,玩世不恭的“二子”形象和那一句“拜拜了,您嘞”成為了電影最出彩的部分。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拍完《夕照街》後,陳強建議陳佩斯多在喜劇上下下工夫——陳佩斯最初從事喜劇的時期,“傷痕文學”正流行,他認為這類文學不應該是社會的主流文化。《夕照街》中塑造的“二子”形象和陳強塑造的老北京形象給了陳強靈感,二人決定以“父子形象”,再向前發展。

自此,“二子系列”喜劇電影正式出現在新時期的中國電影長河中。

1986年,陳佩斯自主投資拍攝了電影《父與子》,在當時,所有電影都必須出自國營電影製片廠,可像《父與子》這種被劃為“娛樂片”的作品,卻沒這個機會。

當時西影廠扶持藝術片的廠長吳天明見都懶得見他。一個副廠長看了劇本,直接回絕了他:“你走吧,這類電影我們不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當時的陳佩斯坐著火車跑遍全國的電影製片廠,都沒能為這部電影求到一個“名分”,最終不得已自己頂著重重壓力拍完了電影,並僥倖在中影公司的幫助下,使這第一部不是出自國營製片廠的影片得以公映,票房大賣。

而電影《父與子》則成為了中國影史上唯一一部沒有廠標的電影。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劉曉慶在此片中飾演書店售貨員她憑藉該片獲得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配角獎


《父與子》成功後,陳佩斯的《二子開店》也接踵而至,而電影裡的陳佩斯,還有著一頭烏黑的秀髮。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這部電影講述了待業青年二子和朋友們自謀職業,開辦個體旅店的故事。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我愛我家》飾演“賈志新”的樑天,在本部電影中跟著“二子”一起創業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大宅門》裡的三爺劉佩琦在這部電影裡打了個醬油


《二子開店》是二子系列電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第二部。這組系列電影一共五部,全都以陳強和陳佩斯飾演的老奎與二子父子為主要人物。

這一系列講述改革開放早期,當時的新青年如何自食其力,在即將開放的環境中為自己贏得成功的苦樂故事。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電影中,我們能瞥見老北京的衚衕、公園、前門樓子,還有當時修建不久的北京地鐵。“四化"、“待業青年”、“個體戶”等都是那個時代的獨特記憶。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

1950年,陳強正隨團演出,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歌劇院出演《白毛女》。演出期間接到電話,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名字還沒定。陳強想來想去,取名“陳布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左邊是陳強,右邊是陳佩斯

4年後,二兒子出生于吉林長春,名字用了剩下兩個字:“你哥哥叫布達,你就叫佩斯吧。”

01

當時的陳強,是電影的“惡霸專業戶”,在電影《白毛女》中,他扮演的黃世仁令全國觀眾深惡痛絕。他也因演技太好,被角色所累,常常為此吃苦頭。

每次在舞臺上演繹這個角色時,都有人朝他吐口水、扔東西。有一次他甚至被砸傷,右眼留下後遺症。到部隊演出的時候,還有士兵真的拿起了槍,幸好被及時阻止。

在陳佩斯7歲時,陳強出演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影片——《紅色娘子軍》,他在裡面飾演大地主南霸天。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場的演員回憶,拍攝群眾批鬥南霸天的一場戲時,面對著眾多圍觀群眾,導演謝晉“煽動”群眾“打倒南霸天”。

結果,很多人真的怒氣衝衝地上去對著陳強拳打腳踢,打到他鼻青臉腫。謝晉一看情勢不妙,趕緊喊停,但為時已晚。陳強傷勢較重,在病床上躺了好幾天。

《紅色娘子軍》上映的一年後,文化部評選出了“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他們的照片被統一製作,掛在全國的電影院裡。

陳強就是其中之一。

也正是因為演技逼真,陳強沒能躲過浩劫,理由是:“好人怎麼可能把反派演得那麼像?”

浩蕩的時代洪流裡,父子都不如意,15歲的陳佩斯成為內蒙古一個建設兵團的普通知青。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邊疆條件極為惡劣,讓陳佩斯最痛苦的就是吃不飽,在內蒙古辛辛苦苦幹了四年後,他才得到了回家探親的機會。一進家門,陳佩斯就對陳強叫苦:“爸,我餓死了!我再也不想去了!”

為了讓陳佩斯安全地回家,陳強決定讓陳佩斯演戲,“沒有別的出路了,我也自身難保,你要是不入這行,真可能要餓死。”

02

1973年,陳佩斯在父親的幫助下參加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招生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白毛女》中的喜兒——陳強的好友田華。

想到那段日子,陳佩斯自己都說:“我當時是為生活所迫,吃不飽飯才混進八一電影製片廠。說心裡話,我沒有想過當明星,也沒這個概念,你說我有喜劇天分,那是騙人。”

不到20歲的陳佩斯外貌並不出眾,只能跑點龍套,但喜劇天賦異於常人,他的表演能力強,肢體語言豐富,聲音又好,在好友毓鉞的描述裡,“陳佩斯形象本身就怪異,長得比他爸爸還像壞蛋,容易讓人定位成一個,帶有滑稽色彩的喜劇演員,他一上,大夥就想笑。”

1979,陳強和陳佩斯合拍了電影《瞧這一家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北影廠拍攝的第一部喜劇電影,也是陳佩斯第一次做主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劇中扮演陳佩斯女朋友的,是在《烈火中永生》中飾演“小蘿蔔頭” 的方舒

為了演好這部電影,他在床頭貼滿了人物分析,隨時隨刻都在琢磨人物的心理邏輯。

到了片場,陳佩斯在前邊演,陳強在攝像機後看,看急了就直接喊:“你過來你過來,怎麼這麼笨啊?”

隨後陳強就會把那些戲事先演一遍,再讓陳佩斯模仿,就這樣手把手教兒子。

拍電影的空閒時間,陳佩斯會去招待所給朋友打電話。當時八一廠調來了一個演員,暫住在招待所。一來二去,兩人成了朋友。

這個濃眉大眼的演員,叫做朱時茂。

1984年,陳佩斯和朱時茂排了一個節目《吃麵條》。那是春晚第一次直播,因而顯得格外慎重。《吃麵條》是一種新的節目形式,節目排出來後,導演組覺得作品不夠嚴肅,一直徘徊不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審片的領導考慮的是:這樣毫無教育意義,只為把觀眾逗笑的節目是否符合價值觀。

20年後再次挑戰這個論調的郭德綱,當時十一歲,還在天津的海河邊練嗓子。

表演《吃麵條》時,當天《新聞聯播》都已經播了,黃一鶴著急忙慌地在後臺囑咐他倆:“沒有領導點頭,但也沒有領導搖頭,因此現在我決定你們倆上。但是你們倆上來,一個字都不能錯。說錯了字,那都是重大的政治事故。要出了事,你們可就害了老哥我了。你們說錯了,你們擔著;沒有錯,我擔著。”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這是中國電視史上全新的表演方式。朱時茂後來回憶,當時節目籌備組的人問,“人家有相聲、雜技、魔術,你們這個該叫什麼啊?”

年輕氣盛的兩個小夥子答,那就叫“小品”嘛。

時代選中了陳佩斯,《吃麵條》大獲成功的同時,也定義了中國熒幕史上小品這種藝術形式。

03

和很多喜劇大師一樣,陳佩斯認為喜劇的內核應該是悲劇。而這和父親陳強的觀點達成一致,父子二人都覺得,日子太苦了,需要找些樂子。

父子二人決定一起演個電影。

陳強和陳佩斯父子第一次以“父子”的角色身份出現是在王好為的影片《夕照街》中。陳佩斯在電影中是諸多待業青年中的一員,短短几場戲,他提著鴿籠,玩世不恭的“二子”形象和那一句“拜拜了,您嘞”成為了電影最出彩的部分。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拍完《夕照街》後,陳強建議陳佩斯多在喜劇上下下工夫——陳佩斯最初從事喜劇的時期,“傷痕文學”正流行,他認為這類文學不應該是社會的主流文化。《夕照街》中塑造的“二子”形象和陳強塑造的老北京形象給了陳強靈感,二人決定以“父子形象”,再向前發展。

自此,“二子系列”喜劇電影正式出現在新時期的中國電影長河中。

1986年,陳佩斯自主投資拍攝了電影《父與子》,在當時,所有電影都必須出自國營電影製片廠,可像《父與子》這種被劃為“娛樂片”的作品,卻沒這個機會。

當時西影廠扶持藝術片的廠長吳天明見都懶得見他。一個副廠長看了劇本,直接回絕了他:“你走吧,這類電影我們不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當時的陳佩斯坐著火車跑遍全國的電影製片廠,都沒能為這部電影求到一個“名分”,最終不得已自己頂著重重壓力拍完了電影,並僥倖在中影公司的幫助下,使這第一部不是出自國營製片廠的影片得以公映,票房大賣。

而電影《父與子》則成為了中國影史上唯一一部沒有廠標的電影。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劉曉慶在此片中飾演書店售貨員她憑藉該片獲得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配角獎


《父與子》成功後,陳佩斯的《二子開店》也接踵而至,而電影裡的陳佩斯,還有著一頭烏黑的秀髮。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這部電影講述了待業青年二子和朋友們自謀職業,開辦個體旅店的故事。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我愛我家》飾演“賈志新”的樑天,在本部電影中跟著“二子”一起創業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大宅門》裡的三爺劉佩琦在這部電影裡打了個醬油


《二子開店》是二子系列電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第二部。這組系列電影一共五部,全都以陳強和陳佩斯飾演的老奎與二子父子為主要人物。

這一系列講述改革開放早期,當時的新青年如何自食其力,在即將開放的環境中為自己贏得成功的苦樂故事。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電影中,我們能瞥見老北京的衚衕、公園、前門樓子,還有當時修建不久的北京地鐵。“四化"、“待業青年”、“個體戶”等都是那個時代的獨特記憶。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這一系列電影裡,他塑造了一個被父親逼著去高考的青年“二子”在落榜之後夢想暴富,一頭扎進商品經濟大潮中學游泳最後卻被嗆的不輕的故事。

04

1990年,陳氏父子拍攝了二子系列的《父子老爺車》,不過地點改成了深圳。而在轉年的《爺倆開歌廳》中,父子二人又回到了北京。

此時二子系列,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記錄了中國中心城市的經濟生活史詩。


"

1950年,陳強正隨團演出,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歌劇院出演《白毛女》。演出期間接到電話,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名字還沒定。陳強想來想去,取名“陳布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左邊是陳強,右邊是陳佩斯

4年後,二兒子出生于吉林長春,名字用了剩下兩個字:“你哥哥叫布達,你就叫佩斯吧。”

01

當時的陳強,是電影的“惡霸專業戶”,在電影《白毛女》中,他扮演的黃世仁令全國觀眾深惡痛絕。他也因演技太好,被角色所累,常常為此吃苦頭。

每次在舞臺上演繹這個角色時,都有人朝他吐口水、扔東西。有一次他甚至被砸傷,右眼留下後遺症。到部隊演出的時候,還有士兵真的拿起了槍,幸好被及時阻止。

在陳佩斯7歲時,陳強出演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影片——《紅色娘子軍》,他在裡面飾演大地主南霸天。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場的演員回憶,拍攝群眾批鬥南霸天的一場戲時,面對著眾多圍觀群眾,導演謝晉“煽動”群眾“打倒南霸天”。

結果,很多人真的怒氣衝衝地上去對著陳強拳打腳踢,打到他鼻青臉腫。謝晉一看情勢不妙,趕緊喊停,但為時已晚。陳強傷勢較重,在病床上躺了好幾天。

《紅色娘子軍》上映的一年後,文化部評選出了“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他們的照片被統一製作,掛在全國的電影院裡。

陳強就是其中之一。

也正是因為演技逼真,陳強沒能躲過浩劫,理由是:“好人怎麼可能把反派演得那麼像?”

浩蕩的時代洪流裡,父子都不如意,15歲的陳佩斯成為內蒙古一個建設兵團的普通知青。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邊疆條件極為惡劣,讓陳佩斯最痛苦的就是吃不飽,在內蒙古辛辛苦苦幹了四年後,他才得到了回家探親的機會。一進家門,陳佩斯就對陳強叫苦:“爸,我餓死了!我再也不想去了!”

為了讓陳佩斯安全地回家,陳強決定讓陳佩斯演戲,“沒有別的出路了,我也自身難保,你要是不入這行,真可能要餓死。”

02

1973年,陳佩斯在父親的幫助下參加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招生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白毛女》中的喜兒——陳強的好友田華。

想到那段日子,陳佩斯自己都說:“我當時是為生活所迫,吃不飽飯才混進八一電影製片廠。說心裡話,我沒有想過當明星,也沒這個概念,你說我有喜劇天分,那是騙人。”

不到20歲的陳佩斯外貌並不出眾,只能跑點龍套,但喜劇天賦異於常人,他的表演能力強,肢體語言豐富,聲音又好,在好友毓鉞的描述裡,“陳佩斯形象本身就怪異,長得比他爸爸還像壞蛋,容易讓人定位成一個,帶有滑稽色彩的喜劇演員,他一上,大夥就想笑。”

1979,陳強和陳佩斯合拍了電影《瞧這一家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北影廠拍攝的第一部喜劇電影,也是陳佩斯第一次做主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劇中扮演陳佩斯女朋友的,是在《烈火中永生》中飾演“小蘿蔔頭” 的方舒

為了演好這部電影,他在床頭貼滿了人物分析,隨時隨刻都在琢磨人物的心理邏輯。

到了片場,陳佩斯在前邊演,陳強在攝像機後看,看急了就直接喊:“你過來你過來,怎麼這麼笨啊?”

隨後陳強就會把那些戲事先演一遍,再讓陳佩斯模仿,就這樣手把手教兒子。

拍電影的空閒時間,陳佩斯會去招待所給朋友打電話。當時八一廠調來了一個演員,暫住在招待所。一來二去,兩人成了朋友。

這個濃眉大眼的演員,叫做朱時茂。

1984年,陳佩斯和朱時茂排了一個節目《吃麵條》。那是春晚第一次直播,因而顯得格外慎重。《吃麵條》是一種新的節目形式,節目排出來後,導演組覺得作品不夠嚴肅,一直徘徊不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審片的領導考慮的是:這樣毫無教育意義,只為把觀眾逗笑的節目是否符合價值觀。

20年後再次挑戰這個論調的郭德綱,當時十一歲,還在天津的海河邊練嗓子。

表演《吃麵條》時,當天《新聞聯播》都已經播了,黃一鶴著急忙慌地在後臺囑咐他倆:“沒有領導點頭,但也沒有領導搖頭,因此現在我決定你們倆上。但是你們倆上來,一個字都不能錯。說錯了字,那都是重大的政治事故。要出了事,你們可就害了老哥我了。你們說錯了,你們擔著;沒有錯,我擔著。”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這是中國電視史上全新的表演方式。朱時茂後來回憶,當時節目籌備組的人問,“人家有相聲、雜技、魔術,你們這個該叫什麼啊?”

年輕氣盛的兩個小夥子答,那就叫“小品”嘛。

時代選中了陳佩斯,《吃麵條》大獲成功的同時,也定義了中國熒幕史上小品這種藝術形式。

03

和很多喜劇大師一樣,陳佩斯認為喜劇的內核應該是悲劇。而這和父親陳強的觀點達成一致,父子二人都覺得,日子太苦了,需要找些樂子。

父子二人決定一起演個電影。

陳強和陳佩斯父子第一次以“父子”的角色身份出現是在王好為的影片《夕照街》中。陳佩斯在電影中是諸多待業青年中的一員,短短几場戲,他提著鴿籠,玩世不恭的“二子”形象和那一句“拜拜了,您嘞”成為了電影最出彩的部分。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拍完《夕照街》後,陳強建議陳佩斯多在喜劇上下下工夫——陳佩斯最初從事喜劇的時期,“傷痕文學”正流行,他認為這類文學不應該是社會的主流文化。《夕照街》中塑造的“二子”形象和陳強塑造的老北京形象給了陳強靈感,二人決定以“父子形象”,再向前發展。

自此,“二子系列”喜劇電影正式出現在新時期的中國電影長河中。

1986年,陳佩斯自主投資拍攝了電影《父與子》,在當時,所有電影都必須出自國營電影製片廠,可像《父與子》這種被劃為“娛樂片”的作品,卻沒這個機會。

當時西影廠扶持藝術片的廠長吳天明見都懶得見他。一個副廠長看了劇本,直接回絕了他:“你走吧,這類電影我們不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當時的陳佩斯坐著火車跑遍全國的電影製片廠,都沒能為這部電影求到一個“名分”,最終不得已自己頂著重重壓力拍完了電影,並僥倖在中影公司的幫助下,使這第一部不是出自國營製片廠的影片得以公映,票房大賣。

而電影《父與子》則成為了中國影史上唯一一部沒有廠標的電影。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劉曉慶在此片中飾演書店售貨員她憑藉該片獲得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配角獎


《父與子》成功後,陳佩斯的《二子開店》也接踵而至,而電影裡的陳佩斯,還有著一頭烏黑的秀髮。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這部電影講述了待業青年二子和朋友們自謀職業,開辦個體旅店的故事。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我愛我家》飾演“賈志新”的樑天,在本部電影中跟著“二子”一起創業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大宅門》裡的三爺劉佩琦在這部電影裡打了個醬油


《二子開店》是二子系列電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第二部。這組系列電影一共五部,全都以陳強和陳佩斯飾演的老奎與二子父子為主要人物。

這一系列講述改革開放早期,當時的新青年如何自食其力,在即將開放的環境中為自己贏得成功的苦樂故事。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電影中,我們能瞥見老北京的衚衕、公園、前門樓子,還有當時修建不久的北京地鐵。“四化"、“待業青年”、“個體戶”等都是那個時代的獨特記憶。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這一系列電影裡,他塑造了一個被父親逼著去高考的青年“二子”在落榜之後夢想暴富,一頭扎進商品經濟大潮中學游泳最後卻被嗆的不輕的故事。

04

1990年,陳氏父子拍攝了二子系列的《父子老爺車》,不過地點改成了深圳。而在轉年的《爺倆開歌廳》中,父子二人又回到了北京。

此時二子系列,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記錄了中國中心城市的經濟生活史詩。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那時,陳氏父子的電影走進了千家萬戶。他們為中國電影創造了一種新的喜劇模式:利用父子衝突構建喜劇情境。

他不營造非黑即白的對立,而是把人物放到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讓他去掙扎,也許都是些很心酸的瞬間,但卻笑著說出來。

在電影中,不管開始多麼雄心壯志,有多漂亮的藍圖,最終爺倆一定會遇到各種挫折失敗,就像真實人生裡每個鬱郁不得志的普通人。

陳佩斯分析過“二子“這一形象:身份很低,絕對的小人物,在電影中,多以單身漢的形象出現。他說:“通過父子之間的矛盾引發戲劇衝突,是當時我們唯一找到的一個喜劇結構,通過顛覆權威和倫理做戲,父親是倫理關係中的強者,然後用弱者顛覆強者,是一個正反兩面的套路。”

不過這些理論,他都是後來才明白的。

對於今天的觀眾來說,這一系列喜劇的評價非常兩極分化,但在當時,二子系列是影院的霸主式存在。二子系列的都市平民輕喜劇風格帶有法國喜劇的影響,配方的後味不是無厘頭而是社會溫情。


"

1950年,陳強正隨團演出,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歌劇院出演《白毛女》。演出期間接到電話,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名字還沒定。陳強想來想去,取名“陳布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左邊是陳強,右邊是陳佩斯

4年後,二兒子出生于吉林長春,名字用了剩下兩個字:“你哥哥叫布達,你就叫佩斯吧。”

01

當時的陳強,是電影的“惡霸專業戶”,在電影《白毛女》中,他扮演的黃世仁令全國觀眾深惡痛絕。他也因演技太好,被角色所累,常常為此吃苦頭。

每次在舞臺上演繹這個角色時,都有人朝他吐口水、扔東西。有一次他甚至被砸傷,右眼留下後遺症。到部隊演出的時候,還有士兵真的拿起了槍,幸好被及時阻止。

在陳佩斯7歲時,陳強出演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影片——《紅色娘子軍》,他在裡面飾演大地主南霸天。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場的演員回憶,拍攝群眾批鬥南霸天的一場戲時,面對著眾多圍觀群眾,導演謝晉“煽動”群眾“打倒南霸天”。

結果,很多人真的怒氣衝衝地上去對著陳強拳打腳踢,打到他鼻青臉腫。謝晉一看情勢不妙,趕緊喊停,但為時已晚。陳強傷勢較重,在病床上躺了好幾天。

《紅色娘子軍》上映的一年後,文化部評選出了“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他們的照片被統一製作,掛在全國的電影院裡。

陳強就是其中之一。

也正是因為演技逼真,陳強沒能躲過浩劫,理由是:“好人怎麼可能把反派演得那麼像?”

浩蕩的時代洪流裡,父子都不如意,15歲的陳佩斯成為內蒙古一個建設兵團的普通知青。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邊疆條件極為惡劣,讓陳佩斯最痛苦的就是吃不飽,在內蒙古辛辛苦苦幹了四年後,他才得到了回家探親的機會。一進家門,陳佩斯就對陳強叫苦:“爸,我餓死了!我再也不想去了!”

為了讓陳佩斯安全地回家,陳強決定讓陳佩斯演戲,“沒有別的出路了,我也自身難保,你要是不入這行,真可能要餓死。”

02

1973年,陳佩斯在父親的幫助下參加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招生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白毛女》中的喜兒——陳強的好友田華。

想到那段日子,陳佩斯自己都說:“我當時是為生活所迫,吃不飽飯才混進八一電影製片廠。說心裡話,我沒有想過當明星,也沒這個概念,你說我有喜劇天分,那是騙人。”

不到20歲的陳佩斯外貌並不出眾,只能跑點龍套,但喜劇天賦異於常人,他的表演能力強,肢體語言豐富,聲音又好,在好友毓鉞的描述裡,“陳佩斯形象本身就怪異,長得比他爸爸還像壞蛋,容易讓人定位成一個,帶有滑稽色彩的喜劇演員,他一上,大夥就想笑。”

1979,陳強和陳佩斯合拍了電影《瞧這一家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北影廠拍攝的第一部喜劇電影,也是陳佩斯第一次做主演。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劇中扮演陳佩斯女朋友的,是在《烈火中永生》中飾演“小蘿蔔頭” 的方舒

為了演好這部電影,他在床頭貼滿了人物分析,隨時隨刻都在琢磨人物的心理邏輯。

到了片場,陳佩斯在前邊演,陳強在攝像機後看,看急了就直接喊:“你過來你過來,怎麼這麼笨啊?”

隨後陳強就會把那些戲事先演一遍,再讓陳佩斯模仿,就這樣手把手教兒子。

拍電影的空閒時間,陳佩斯會去招待所給朋友打電話。當時八一廠調來了一個演員,暫住在招待所。一來二去,兩人成了朋友。

這個濃眉大眼的演員,叫做朱時茂。

1984年,陳佩斯和朱時茂排了一個節目《吃麵條》。那是春晚第一次直播,因而顯得格外慎重。《吃麵條》是一種新的節目形式,節目排出來後,導演組覺得作品不夠嚴肅,一直徘徊不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審片的領導考慮的是:這樣毫無教育意義,只為把觀眾逗笑的節目是否符合價值觀。

20年後再次挑戰這個論調的郭德綱,當時十一歲,還在天津的海河邊練嗓子。

表演《吃麵條》時,當天《新聞聯播》都已經播了,黃一鶴著急忙慌地在後臺囑咐他倆:“沒有領導點頭,但也沒有領導搖頭,因此現在我決定你們倆上。但是你們倆上來,一個字都不能錯。說錯了字,那都是重大的政治事故。要出了事,你們可就害了老哥我了。你們說錯了,你們擔著;沒有錯,我擔著。”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這是中國電視史上全新的表演方式。朱時茂後來回憶,當時節目籌備組的人問,“人家有相聲、雜技、魔術,你們這個該叫什麼啊?”

年輕氣盛的兩個小夥子答,那就叫“小品”嘛。

時代選中了陳佩斯,《吃麵條》大獲成功的同時,也定義了中國熒幕史上小品這種藝術形式。

03

和很多喜劇大師一樣,陳佩斯認為喜劇的內核應該是悲劇。而這和父親陳強的觀點達成一致,父子二人都覺得,日子太苦了,需要找些樂子。

父子二人決定一起演個電影。

陳強和陳佩斯父子第一次以“父子”的角色身份出現是在王好為的影片《夕照街》中。陳佩斯在電影中是諸多待業青年中的一員,短短几場戲,他提著鴿籠,玩世不恭的“二子”形象和那一句“拜拜了,您嘞”成為了電影最出彩的部分。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拍完《夕照街》後,陳強建議陳佩斯多在喜劇上下下工夫——陳佩斯最初從事喜劇的時期,“傷痕文學”正流行,他認為這類文學不應該是社會的主流文化。《夕照街》中塑造的“二子”形象和陳強塑造的老北京形象給了陳強靈感,二人決定以“父子形象”,再向前發展。

自此,“二子系列”喜劇電影正式出現在新時期的中國電影長河中。

1986年,陳佩斯自主投資拍攝了電影《父與子》,在當時,所有電影都必須出自國營電影製片廠,可像《父與子》這種被劃為“娛樂片”的作品,卻沒這個機會。

當時西影廠扶持藝術片的廠長吳天明見都懶得見他。一個副廠長看了劇本,直接回絕了他:“你走吧,這類電影我們不做。”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當時的陳佩斯坐著火車跑遍全國的電影製片廠,都沒能為這部電影求到一個“名分”,最終不得已自己頂著重重壓力拍完了電影,並僥倖在中影公司的幫助下,使這第一部不是出自國營製片廠的影片得以公映,票房大賣。

而電影《父與子》則成為了中國影史上唯一一部沒有廠標的電影。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劉曉慶在此片中飾演書店售貨員她憑藉該片獲得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配角獎


《父與子》成功後,陳佩斯的《二子開店》也接踵而至,而電影裡的陳佩斯,還有著一頭烏黑的秀髮。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這部電影講述了待業青年二子和朋友們自謀職業,開辦個體旅店的故事。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我愛我家》飾演“賈志新”的樑天,在本部電影中跟著“二子”一起創業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大宅門》裡的三爺劉佩琦在這部電影裡打了個醬油


《二子開店》是二子系列電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第二部。這組系列電影一共五部,全都以陳強和陳佩斯飾演的老奎與二子父子為主要人物。

這一系列講述改革開放早期,當時的新青年如何自食其力,在即將開放的環境中為自己贏得成功的苦樂故事。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電影中,我們能瞥見老北京的衚衕、公園、前門樓子,還有當時修建不久的北京地鐵。“四化"、“待業青年”、“個體戶”等都是那個時代的獨特記憶。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這一系列電影裡,他塑造了一個被父親逼著去高考的青年“二子”在落榜之後夢想暴富,一頭扎進商品經濟大潮中學游泳最後卻被嗆的不輕的故事。

04

1990年,陳氏父子拍攝了二子系列的《父子老爺車》,不過地點改成了深圳。而在轉年的《爺倆開歌廳》中,父子二人又回到了北京。

此時二子系列,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記錄了中國中心城市的經濟生活史詩。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在那時,陳氏父子的電影走進了千家萬戶。他們為中國電影創造了一種新的喜劇模式:利用父子衝突構建喜劇情境。

他不營造非黑即白的對立,而是把人物放到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讓他去掙扎,也許都是些很心酸的瞬間,但卻笑著說出來。

在電影中,不管開始多麼雄心壯志,有多漂亮的藍圖,最終爺倆一定會遇到各種挫折失敗,就像真實人生裡每個鬱郁不得志的普通人。

陳佩斯分析過“二子“這一形象:身份很低,絕對的小人物,在電影中,多以單身漢的形象出現。他說:“通過父子之間的矛盾引發戲劇衝突,是當時我們唯一找到的一個喜劇結構,通過顛覆權威和倫理做戲,父親是倫理關係中的強者,然後用弱者顛覆強者,是一個正反兩面的套路。”

不過這些理論,他都是後來才明白的。

對於今天的觀眾來說,這一系列喜劇的評價非常兩極分化,但在當時,二子系列是影院的霸主式存在。二子系列的都市平民輕喜劇風格帶有法國喜劇的影響,配方的後味不是無厘頭而是社會溫情。


如果沒看過陳佩斯父子的喜劇,別說你是喜劇迷


05

1976年以後,很多同時期的演員都不演戲了,有的是怕,有的是傷心,陳強卻反其道而行之,用後半生的力氣搞喜劇。當時好多人不解,一個參與打江山的老革命,突然嘻嘻哈哈弄喜劇,陳強你是不是瘋了?


陳佩斯比所有人都明白父親的心意,對中國老百姓,他內心始終有份虧欠。在拍攝《二子系列》的過程中,陳佩斯一直體會著父親的某種迫切——他跳上跳下,一會兒泡水缸裡,一會兒說我跑大雨裡挨澆吧,都是老爺子自己的主意。


2000年前後,陳強以81歲高齡出演電影《鬼子來了》一刀劉一角,出去拍攝的時候,陳強騎個毛驢,姜文在前面牽著。拍完了以後,老爺子一看,哎,姜文,我給你倒著騎。陳強拿個大旱菸袋,倒著爬上去騎著。周圍都是是河灘地,全是石頭,所有人都在揪著心。

他覺得不過癮,不刺激。


2012年,陳強去世,回憶起父親,陳佩斯更多說起的是快樂的事。日子再怎麼悲苦,還是能找到些樂子,這是生命的頑強所在。

2001年,全國話劇市場都不景氣的時候,陳佩斯的話劇《托兒》橫空出世,一下子創造了千萬票房的神話。他帶著《托兒》在全國巡演,一連演了120場,觀眾多達17萬人。

此時距離他獨自在山上蟄伏的時間,剛剛過去兩年。

陳佩斯自己說過,他非常喜歡卓別林在《舞臺生涯》中的最後一個鏡頭,那讓他真正認識到喜劇的真諦:一個偉大的日子,卓別林在舞臺上完成了自己追求一生的事業,最後跳進一面大鼓。以痛苦換來了觀眾暴風驟雨般的掌聲。


隨後,他又製作了《陽臺》、《雷人晚餐》等多部話劇,累計500場次,觀眾超70萬人。其中《戲臺》獲得了豆瓣評分9.1,就大陸話劇而言,評分唯一比《戲臺》高的,僅有北京人藝的一部9.4分的老舍名作——《茶館》。


在話劇之路成功以後,陳佩斯又創辦了自己的喜劇培訓班,這個培訓班並沒有遵循中國曲藝界徒弟拜師學藝的傳承製度,而是採用老師教學生的方式,師生地位平等,學生畢業之後可以隨便自立門戶,在藝術上向老師發起挑戰。


2014年陳佩斯接受專訪,跟主持人剖白心跡,給出了他的答案。


——你獲過國家級的獎嗎?

——沒有。

——無論小品,或者喜劇、話劇?

——都沒有。我是一個非常乾淨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