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解碼:“衷”,春秋時期,三件美女內衣引發一連串陰謀與變亂

春秋戰國 春秋時期 夏姬 連尹襄老 生薑烏梅 2017-06-12

片花:

衷的本義,是指貼身穿的內衣

“衷其衵服”是一連串陰謀與變亂的開端


在春秋時期的一件青銅器上,“衷”的字形清晰明瞭,即“衣”中有“中”,造字本義為:裡面貼身穿的內衣。古代有衷衣、衷服之稱。

漢字解碼:“衷”,春秋時期,三件美女內衣引發一連串陰謀與變亂

也有學者持不同意見,認為衷的造字本義為“穿在裡面”,是動詞。並舉《左傳》“楚人衷甲”“衷其衵服”為證。

後者涉及到“殺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國、兩卿”的春秋時期超級美女夏姬,“衷其衵服”是一連串陰謀與變亂的開端。

1

不著調的君臣三人組

漢字解碼:“衷”,春秋時期,三件美女內衣引發一連串陰謀與變亂

夏姬原為鄭穆公之女,按照《列女傳》的說法,她的相貌“美好無匹”,舉世所無。最初嫁子蠻(身份不詳),寡,再嫁陳國大夫夏御叔,生子夏徵舒,又寡。

之後,陳國國君與孔寧、儀行父兩位高級官員先後成為夏姬的入幕之賓。

“皆衷其衵服以戲於朝”——這是《左傳·宣公九年》裡的記載,這史上最不著調的君臣三人組,各自穿著夏姬的內衣,在朝堂上不以為恥地秀下限。他們還相互戲謔,說夏徵舒就是他們三人的兒子。

這樣無所顧忌地搞全民直播,終於讓青春期少年夏徵舒忍無可忍——他是貴族,成年以後也要在朝堂上混好不好——憤而射殺陳國國君。時為公元前599年。

2

楚國君臣的綺念

漢字解碼:“衷”,春秋時期,三件美女內衣引發一連串陰謀與變亂

弒君是大事件。

早有擴張之念的楚莊王(春秋五霸之一)以此為藉口,率諸侯進軍陳國,車裂了夏徵舒,並接納了孔寧與儀行父。

伐陳之役,楚莊王俘虜了夏姬,為之傾倒。

大臣申公巫臣連忙勸阻,認為這種貪戀美色的表現會影響君主的聲譽。楚莊王納諫。

楚國的大貴族子反也在為夏姬著迷,申公巫臣繼續反對:“夏姬使子蠻早死,御叔被殺,陳靈公被弒,夏徵舒受誅,孔寧、儀行父被迫逃亡,陳國因此滅亡,可以說她是不祥之甚!天下多的是漂亮女子,為什麼非要娶這樣一個不吉利的女子呢?”

這話太有說服力,子反放棄了。

3

申公巫臣的真實目的

漢字解碼:“衷”,春秋時期,三件美女內衣引發一連串陰謀與變亂

最後,楚莊王把夏姬賜給了另一位貴族連尹襄老,但沒過多久,連尹襄老戰死疆場,屍骨都未能取回。

緊接著,連尹襄老的兒子黑要霸佔了夏姬。

正是在這個時侯,申公巫臣終於顯露出真實目的。他派人偷偷與夏姬聯繫,說自己要娶她。他先讓夏姬以尋找並接回連尹襄老的屍首為理由,回到了鄭國。

公元前589年,申公巫臣借楚國派他出使齊國的機會,帶上自己的家人和財產,去鄭國接上夏姬,一起逃奔晉國,被晉人任命為邢地的大夫。

這宗出逃事件傳回楚國,子反如夢初醒,惱羞成怒,聯合貴族子重,殺死了申公巫臣在楚國的族人,處死了連尹襄老之子黑要,並瓜分了這些人的財產。

4

申公巫臣的報復

申公巫臣聞訊後怒不可遏,他從晉國給子反、子重寫了封信,說:“你們濫殺無辜,我一定要讓你們疲於奔命而死。”

為了報復楚國,申公巫臣向晉國國君建議聯吳抗楚。國君採納了這個建議,並派他出使吳國。

申公巫臣給吳國帶去了戰車、射手和御者,並唆使吳國背叛楚國,與晉國通好。

漢字解碼:“衷”,春秋時期,三件美女內衣引發一連串陰謀與變亂

吳國後來能稱霸,與晉國的扶持有很大關係。

大文豪蘇東坡曾有詩云:“誰將射御教吳兒,長笑申公為夏姬”,描寫的就是這一情形。

楚國在晉、吳夾擊下,腹背受敵,子重、子反疲於應付吳軍的侵擾,嚐盡了晉、吳聯盟的苦頭。

公元前575年,晉、楚爆發鄢陵之戰,楚軍潰敗,子反被迫自殺。

5年後,子重出兵攻吳,結果“所獲不如所亡”,又羞又氣,發病而死。

5

夏姬的年齡和祕術

圍繞著夏姬所發生的一連串事件,改變了陳、楚、晉、吳各國的政治與外交,對於春秋中後期的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漢朝人劉向在《列女傳》中很感慨地評價夏姬的美貌:“公侯爭之,莫不迷惑失意。”歸於“紅顏禍水”的論調。

其實,歷代史家都對夏姬女士表示了極大的興趣,因為圍繞她的各種歷史事件的時間跨度足有40多年,什麼樣的美女能有這麼長的保質期?懷疑採補者有之,懷疑祕術者有之,還有以妖孽視之者。

可終歸,她也不過是隨波逐流的可憐人。

6

書歸正傳

在古漢語中,名詞活用為動詞,是比較常見的現象。究竟衷的本義是名詞還是動詞,莫衷一是。

不過,進入現代漢語語境的衷,確定為名詞,並由“內衣”引申為“內心”。

如果喜歡請收藏評論關注轉發。

上期文章:用紅包敲開迎親大門,這個風俗哪兒來的?有必要存在嗎?

相關文章:皇帝駕崩了,後宮怎麼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