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寧縣鄂山關晉文公廟覽勝
鄉寧縣鄂山關晉文公廟覽勝
鄉寧縣鄂山關晉文公廟覽勝
鄉寧縣鄂山關晉文公廟覽勝
鄉寧縣鄂山關晉文公廟覽勝
鄉寧縣鄂山關晉文公廟覽勝
鄉寧縣鄂山關晉文公廟覽勝
鄉寧縣鄂山關晉文公廟覽勝
鄉寧縣鄂山關晉文公廟覽勝
鄉寧縣鄂山關晉文公廟覽勝
鄉寧縣鄂山關晉文公廟覽勝
鄉寧縣鄂山關晉文公廟覽勝
鄉寧縣鄂山關晉文公廟覽勝
遊人影像
1/12 鄉寧縣古稱“鄂”,有鄂山、鄂河,歷史上有鄂侯,古城叫鄂侯故壘,鄉寧人又稱鄂人,城北山上有鄂山關。
2/12 鄂山關,歷史上是呂梁山脈南端相鄰的鄂邑與吉州(即鄉寧縣與吉縣)兩地的一個防守關堡。
3/12 晉文公廟位於海拔1100多米的山脈之上,與鄂山關相鄰。
4/12 晉文公,姬姓,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5/12 晉文公初為公子,驪姬之亂時與其舅舅等一起回到其母親大戎子(狐姬)家鄉即現在的鄉寧縣避難。
6/12 晉文公廟復修於原先的歷史遺址之上,據《鄉寧縣誌》記載至少在唐宋以前即有,最早記載見於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
7/12 晉文公是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龍”的帝王。《呂氏春秋》有“龍蛇歌”記載:“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橋死於中野。
8/12 晉文公施政的先進性雖然在後世被三公(韓,趙,魏)分晉,但是一晉雖分,三強並立,晉文公的思想在弘揚放大,至後形成戰國七雄格局。
9/12 從中國清明“寒食節”與“足下”的稱呼,到“割股奉君”“秦晉之好”、“汗馬功勞”、“取信於民”、“退避三舍”、“一戰而霸”、“挾天子以令諸侯”……與晉文公相關的典故、成語有數十條之多,可見其影響之深廣。
10/12 晉文公廟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歷史文物價值,不幸的是這座古建築在1939年9月日軍的侵華戰爭中,被日寇拆毀、焚燒,所剩殘跡在文革中被破除。
11/12 在重建基礎清理中發現了繩紋陶器碎片與龍形、人形、太陽神瓦當殘片,足以佐證將晉文公稱為“龍”的傳說,同時也佐證了龍的造型起源於黃河、汾河流域古代鱷的說法。
12/12 “龍”的頭形,口喙,龍角,鱗片,四肢,龍爪造型及頭身比率都與鱷相似,可以說中華民族龍圖騰的起源即產生於黃河中游的這一區域,而這裡也恰恰毗鄰鯉魚跳龍門的禹門口和黃河、汾河匯流處的后土祠,互為映照了傳說中的史學價值。
2017-07-16

相關推薦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