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好的80個典故,非常值得收藏(四)

春秋戰國 古詩 中國歷史 謝安 冰山蝴蝶效應 冰山蝴蝶效應 2017-11-02

61.秦晉:春秋時,秦國和晉國聯姻,後因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倒賠家門,情願與英雄結婚姻,成秦晉。”

62.琴瑟:比喻夫妻感情和諧,《詩經》“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也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陳子昂《春夜別友人詩》:“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63.問鼎:春秋時,楚莊王北伐,陳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孫滿慰勞楚師,楚莊王向王孫滿詢問周朝的傳國之寶九鼎的大小和輕重。後遂意“問鼎”比喻篡奪政權,今常比喻謀求奪得。

64.五柳: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後來,五柳成了隱者的代稱。

65.吳鉤:泛指寶刀、利劍。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通過看吳鉤、拍欄杆,表達了自己意欲投效祖國、建功立業,而又無人領會的詩意情懷。

非常好的80個典故,非常值得收藏(四)

66.謝家:在詩詞裡常用“謝家”做典故,意思也不盡相同。

①用謝安、謝玄家事,意指人有風度。《世說新語·言語》載,謝安曾問子侄:為什麼人們總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謝玄回答說:“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這是說,謝安子弟講究舉止風度,其服飾端莊大方如芝蘭玉樹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風度的人。

宋辛棄疾《沁園春·疊嶂西馳》:“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

②指山水詩人謝靈運之事。《宋書·謝靈運傳》載:靈運於會稽山“修營別業,傍山帶江,盡幽居之美”。後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67.陽關:陽關,古關名,今甘肅敦煌西南。

唐王維《送元二使安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後譜成送別之曲,名《陽關曲》。

唐李商隱《飲席戲贈同舍》:“唱盡陽關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

非常好的80個典故,非常值得收藏(四)

68.執牛耳:古代諸侯訂立盟約,要每人嘗一口牲血,立盟的人親自割牛耳取血,故用“執牛耳”指盟主。《左傳》記載:“諸侯盟,誰執牛耳?”後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

69.北辰:原指北極星。《爾雅》中說:“北極謂之北辰。”後用來喻指國君或受尊崇的人,也指帝都,如王勃《滕王閣序》:“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70.蓴鱸之膾:指家鄉風味,典出《胥書·張翰傳》:“翰因秋風起,乃恩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爾,何能羈宦效千里以要名爵’遵命駕便歸。”

後來的人將思念家鄉、棄官歸隱成為蓴鱸之思。張翰字季鷹,故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雲;“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71.辭第:典故名,典出《史記》卷 一百一十一〈衛將軍驃騎列傳〉。霍去病辭去君王賞賜的宅第。

表現了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名將風度和以國家為重的愛國思想。後又以“辭第”比喻為國忘家的愛國精神。

唐杜甫《奉和嚴中丞西城晚眺十韻》:“辭第輸高義,觀圖憶古人。”

72.雞口牛後:《戰國策》:“寧為雞口,無為牛後。”比喻寧願在局面小的地方當家做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73.歲寒三友:指鬆、竹、梅。鬆、竹經冬不凋,梅則耐寒開花,故有“歲寒三友”之稱。

74.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迫切。《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眼。

75.三尺:①代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所以稱“三尺法”。

②指劍,劍長約三尺,故用來代稱劍。《漢書》:“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76.神器:指帝位、政權。《老子》:“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77.青衿:語出《詩經·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因此用它指讀書人。

唐杜甫《折檻行》:“青衿胄子困泥塗,白馬將軍若雷屯。”也可作為賢士的代稱。

78.陶朱:春秋時期越過大夫范蠡的別號。相傳他幫主勾踐滅吳後,離開越國到陶,善於經營生計,積累了很多財富,後世因此用陶朱公或陶朱來代指富商。

79.詠絮才:東晉謝道韞曾以“未若柳絮因風起”之句來比擬雪花飛舞,叔父謝安大為讚賞。後以“詠絮”或“詠絮才”稱女子善於吟詠。

如《紅樓夢》第五回“可嘆停機德,誰憐詠絮才。”中,詠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吟詩才華。

非常好的80個典故,非常值得收藏(四)

80.周公吐哺:形容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據《史記》記載,周公吃飯時,曾數次把飯從嘴裡吐出來,唯恐因為接待賢士遲慢而失掉人才。

三國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