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文史侃|再談長平之戰

春秋戰國 白起 廉頗 韓國 趙括 東南觀察網 2018-12-03
觀察文史侃|再談長平之戰觀察文史侃|再談長平之戰

天上掉下毒餡餅長平之戰的焦點是爭奪上黨郡,這一戰留下

公元前265年,秦國開始大舉侵韓,攻城略地,三年後,就已經斷絕了韓國本土與上黨地區的聯絡。韓國恐懼起來,打算獻出上黨郡向秦國求和,不料,上黨郡的郡守馮亭卻不甘心,把上黨郡十七縣獻給趙國,最後導致秦趙之間的戰爭。

如果從當時的戰略態勢上看,趙國其實是沒有選擇餘地的。

上黨郡不但是韓國的戰略重鎮,也是秦國通向趙國的門戶。秦國連年征戰,已經奪取韓國、魏國的許多戰略要地,主攻方向開始直指趙都邯鄲。倘若再占上黨,秦國可以形成由北、南、西三面夾擊邯鄲的態勢,特別是上黨地勢高,被看成邯鄲的天然屏障,它若被秦國佔去,邯鄲就危險了。

當時,秦有吞天下之心,即使趙國不接受韓國地方官獻來的上黨,秦國只要佔領那裡,下一步也勢必攻打趙國。

所以,與其聽任秦國佔領上黨後,居高臨下直攻邯鄲,還不如趙國先佔據上黨有利地勢,抵禦秦國。這也是一種積極的戰略防禦。從當時趙國尚能在邯鄲地區集結40萬名訓練有素的將士、廉頗率軍在長平與秦軍相持三年來看,上黨即使是張毒餡餅,趙國也必須梗著脖子往下嚥。長平之戰已經非打不可了。

觀察文史侃|再談長平之戰

趙國經不起消耗戰戰爭開始前,趙國君臣認真考慮過敵我雙方的態勢。秦軍遠道而來,又有好戰嗜殺“虎狼之國”的名聲,在上黨地區可謂“失道寡助”,時間一長,糧草供應勢必困難。待秦軍不得不退時,趙軍趁勢擊之,便勝券在握。

這就是在戰爭的頭三年裡,趙將廉頗為什麼堅守陣地、與秦軍對峙的原因。難分難解的戰局倘若持續下去,將越來越向有利於趙國的方向傾斜。可是,沒想到後來先缺糧的居然是趙軍。

趙國總共動員了50萬人參戰,糧草與武器裝備的消耗極大。戰爭進行了8個月,趙國的戰爭經濟已不堪重負,戰略儲備也將消耗殆盡。據說,廉頗甚至命令士兵在夜間高聲點數,好像在搬運糧草,以迷惑秦軍。當趙國向齊國求援的時候,這個曾經拍過胸脯的盟友居然拒絕,楚國也袖手旁觀。

發生這種出賣行為,是因為齊國和楚國的國君都換人了,秦國也對它們施加了很多外交壓力。更重要的是,當時,戰國七雄從秦、趙、齊、燕四強變成秦、趙兩強,其餘五國對趙國的恐懼甚至大於秦國。趙國敗,六國尚能像以前一樣聯合對抗秦國;若趙國勝,秦國龜縮關中,那麼趙國勢必擴張,而擴張的方向不會是秦國,只會是跟趙國有宿仇的燕國和魏國,甚至與趙國結盟的齊國。就這樣,趙國失去了援助。

世人皆以為秦軍道遠,運糧不易,殊不知秦軍通過渭水、黃河、洛水船運糧草,不耗人力牛馬,暢通無阻。兩軍對峙一旦成勢,要指望秦軍斷炊,除非是秦國遇到大荒。可秦國乃是戰國時代最強盛的大國,坐擁富庶的八百里秦川,光是囤積的軍糧也足夠應付一兩年了。

既然消耗戰打不下去,趙王數次命廉頗出戰,速戰速決。廉頗鑑於戰場形勢,拒絕王命。趙王別無選擇,只能派願意打速決戰的將領趙括去把廉頗換回來。秦王派人散佈的謠言未必就能擾亂趙國的決策,關鍵還是形勢所迫。

觀察文史侃|再談長平之戰

重步兵打敗輕騎兵

撇開白起的智謀更勝一籌不談,在上黨這個地方,趙軍與秦軍不同的特點,也決定了他們的成敗。

趙國自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進行了徹底的軍事改革,組建起強大的騎兵部隊,在與匈奴的交戰中屢建奇功。當時的趙軍騎射名動天下,且坐騎多是塞外良馬。若在開闊平原縱橫馳騁,秦軍終非趙軍敵手。

秦國擅長於使用步兵。秦軍重甲步兵號稱“銳士”,陣勢嚴明、眾志成城,更兼多配強弩硬弓和完善的攻守器械,特別適合山巒、隘口之地的壁壘攻防戰。數百年來,東方六國攻入秦國本土的次數寥寥無幾,就充分說明了問題。秦軍的弩,也冠絕諸國,秦軍在弩上加上稱為“望山”的瞄準器,並且使用三稜形的箭鏃,大大增強了弩箭的穩定性與準確性,用來對付使用匈奴戰法的趙國輕騎兵非常合適。

上黨之地縱橫六百里,山巒縱橫,河流交錯。在這樣的戰場上,輕騎兵會受到地形的制約,重步兵可以依託地利作戰。在長達三年之久的對峙中,秦軍深挖壕溝高築壁壘,多置擂木炮石攻防器械,對趙軍騎兵突擊的限制也就越來越多。等到趙國不得不尋求決戰的時候,已經沒有辦法發揮自己輕騎兵的優勢了。

弩箭的射程可達300米,有效殺傷距離150米,再加上秦弩兵的隊列是三排輪番射擊,有效地保證了攻擊的連續性。秦軍萬弩齊發,趙軍一個個倒下。趙軍統帥趙括就是在最後一次突圍中被射死的。殘餘的趙軍士兵驚魂未定時,青銅戈矛組成的秦軍步兵方陣,已經像一堵堵城牆一般壓過來。秦國步兵配有7米長的長矛,3米長的戟,攻勢凌厲。絕望的趙軍最終被秦軍徹底摧毀。

秦軍重視趙括才能

廉頗實戰經驗豐富,剛開始,他也想奪回上黨,但面對強大的秦軍,結果是損兵折將又失地。當時秦軍的統帥是王齕,趙括來了以後,秦王才換上白起,王齕改做白起的副手。

在秦王看來,對付廉頗用王齕就足夠了,白起是專門用來對付趙括的。可見,秦王對趙括相當重視,不敢掉以輕心。

而趙括在長平之戰以前,也有過不錯的戰場表現。公元前280年,趙括隨父親趙奢攻打齊國的時候,曾經用釋放俘虜、往城裡拋糧食的辦法,在一個月之內,拿下由最擅長守城的墨家弟子把守的麥丘城。公元前270年,趙括又向父親獻策,用暗中挑撥的辦法,擊潰從韓國借道的秦軍。

觀察文史侃|再談長平之戰

剛到長平前線的時候,趙括也顯示出熟讀兵書的指揮能力,他命令一部分軍隊佯攻沁水,給秦國本土造成威脅。然後,又率軍猛攻白起,準備讓秦軍首尾不能兼顧。幾個回合交鋒下來,秦軍果然節節敗退。

即使在最後突圍的戰役中,他的排兵佈陣也是很出色的。他用三分之二的軍隊,頂住傾巢出動的秦軍;用三分之一的軍隊,分作兩隊交替輪換猛攻秦軍穿插部隊。秦軍漸漸不支,秦昭王“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以阻擋趙軍。在此情況下,趙軍才沒有突破秦軍的陣地。

在趙軍被圍困後,趙括表現上佳。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不利條件下,他率軍頑強地同敵人戰鬥了49個日夜,並身先士卒,率趙兵衝擊秦陣。秦軍萬弩齊發,趙括身中數十箭,猶呼向前,力戰而死。

趙括的拼死反擊,給秦軍造成巨大的傷亡。長平大戰後,秦國不僅沒能乘勝滅掉趙國,反而數次被其餘五國痛擊,甚至一度被攻入咸陽郊區,二十多年之後才恢復元氣。

這是一場改變歷史走向的戰爭。雙方的勝負,並不是我們今天看起來那麼簡單。各國關係、地理戰略、戰術特點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戰將的謀略相對來說,反而不那麼重要了。

稿件來源:《百科新說》《領導文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