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

歷史無數次的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這句話也可以用在一個國家和王朝的興衰浮沉上。公元前221年,秦國第三十八代君主、秦朝第一代皇帝嬴政一統天下,“六王畢,四海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多年的紛爭。其實最開始,具有統一天下的資質的並不是秦國,按理說應該是晉國、齊國、楚國,甚至後來的魏國。晉國乃是春秋時期的中原霸主,綜合實力最強,而楚國的疆域面積最大、幅員最遼闊,齊國是老牌諸侯,一直以來是最富裕的諸侯國。他們三個都比秦國更有統一天下的資質,為何後來都衰弱了呢?這也應證了作者開頭的那句話——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

歷史無數次的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這句話也可以用在一個國家和王朝的興衰浮沉上。公元前221年,秦國第三十八代君主、秦朝第一代皇帝嬴政一統天下,“六王畢,四海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多年的紛爭。其實最開始,具有統一天下的資質的並不是秦國,按理說應該是晉國、齊國、楚國,甚至後來的魏國。晉國乃是春秋時期的中原霸主,綜合實力最強,而楚國的疆域面積最大、幅員最遼闊,齊國是老牌諸侯,一直以來是最富裕的諸侯國。他們三個都比秦國更有統一天下的資質,為何後來都衰弱了呢?這也應證了作者開頭的那句話——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今天作者不講晉、楚、齊、秦的興衰浮沉,單獨講一個被人遺忘了的諸侯國。這個諸侯國在西周末期才建立,卻在東周初期就率先崛起,雄霸於天下。在周天子尚未完全衰落的情況下,這個諸侯國的國君竟敢箭射周天子,打響了挑戰周王室天下共主權威、爭奪霸權的第一槍。這個諸侯國便是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鄭國。說起來這個鄭國也算是年輕小輩,於公元前806年才由周厲王的小兒子姬友受封建立。姬友建立鄭國後的35年,西周隨之灰飛煙滅,鄭桓公姬友隨周幽王一同喪命。鄭桓公的兒子鄭武公繼位,此時的鄭國迎來了機遇。天子周平王勢單力薄,意欲東遷,號令天下前來勤王。

"

歷史無數次的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這句話也可以用在一個國家和王朝的興衰浮沉上。公元前221年,秦國第三十八代君主、秦朝第一代皇帝嬴政一統天下,“六王畢,四海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多年的紛爭。其實最開始,具有統一天下的資質的並不是秦國,按理說應該是晉國、齊國、楚國,甚至後來的魏國。晉國乃是春秋時期的中原霸主,綜合實力最強,而楚國的疆域面積最大、幅員最遼闊,齊國是老牌諸侯,一直以來是最富裕的諸侯國。他們三個都比秦國更有統一天下的資質,為何後來都衰弱了呢?這也應證了作者開頭的那句話——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今天作者不講晉、楚、齊、秦的興衰浮沉,單獨講一個被人遺忘了的諸侯國。這個諸侯國在西周末期才建立,卻在東周初期就率先崛起,雄霸於天下。在周天子尚未完全衰落的情況下,這個諸侯國的國君竟敢箭射周天子,打響了挑戰周王室天下共主權威、爭奪霸權的第一槍。這個諸侯國便是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鄭國。說起來這個鄭國也算是年輕小輩,於公元前806年才由周厲王的小兒子姬友受封建立。姬友建立鄭國後的35年,西周隨之灰飛煙滅,鄭桓公姬友隨周幽王一同喪命。鄭桓公的兒子鄭武公繼位,此時的鄭國迎來了機遇。天子周平王勢單力薄,意欲東遷,號令天下前來勤王。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鄭武公抓住機遇率先響應周平王東遷,受到周平王的倚重,讓其擔任總管周王室政務的卿士。鄭國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北邊靠著黃河,西邊緊接著周王室,國土面積雖然不算大,卻是當時中原的腹心。歷朝歷代大一統王朝的腹心都在中原,那麼,鄭國等於處在腹心中的腹心,交通自然十分方便,經濟發達。鄭武公在護送周平王東遷的途中,打著周王室的旗號沿途消滅了十餘個諸侯國,為鄭國的稱雄攢了一筆可觀的資本。公元前743年,這是鄭國曆史上劃時代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雄才偉略的鄭莊公繼位了。鄭莊公是鄭國曆史上最傑出的一位君主,亦是整個春秋前期最傑出的一位君主。

"

歷史無數次的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這句話也可以用在一個國家和王朝的興衰浮沉上。公元前221年,秦國第三十八代君主、秦朝第一代皇帝嬴政一統天下,“六王畢,四海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多年的紛爭。其實最開始,具有統一天下的資質的並不是秦國,按理說應該是晉國、齊國、楚國,甚至後來的魏國。晉國乃是春秋時期的中原霸主,綜合實力最強,而楚國的疆域面積最大、幅員最遼闊,齊國是老牌諸侯,一直以來是最富裕的諸侯國。他們三個都比秦國更有統一天下的資質,為何後來都衰弱了呢?這也應證了作者開頭的那句話——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今天作者不講晉、楚、齊、秦的興衰浮沉,單獨講一個被人遺忘了的諸侯國。這個諸侯國在西周末期才建立,卻在東周初期就率先崛起,雄霸於天下。在周天子尚未完全衰落的情況下,這個諸侯國的國君竟敢箭射周天子,打響了挑戰周王室天下共主權威、爭奪霸權的第一槍。這個諸侯國便是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鄭國。說起來這個鄭國也算是年輕小輩,於公元前806年才由周厲王的小兒子姬友受封建立。姬友建立鄭國後的35年,西周隨之灰飛煙滅,鄭桓公姬友隨周幽王一同喪命。鄭桓公的兒子鄭武公繼位,此時的鄭國迎來了機遇。天子周平王勢單力薄,意欲東遷,號令天下前來勤王。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鄭武公抓住機遇率先響應周平王東遷,受到周平王的倚重,讓其擔任總管周王室政務的卿士。鄭國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北邊靠著黃河,西邊緊接著周王室,國土面積雖然不算大,卻是當時中原的腹心。歷朝歷代大一統王朝的腹心都在中原,那麼,鄭國等於處在腹心中的腹心,交通自然十分方便,經濟發達。鄭武公在護送周平王東遷的途中,打著周王室的旗號沿途消滅了十餘個諸侯國,為鄭國的稱雄攢了一筆可觀的資本。公元前743年,這是鄭國曆史上劃時代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雄才偉略的鄭莊公繼位了。鄭莊公是鄭國曆史上最傑出的一位君主,亦是整個春秋前期最傑出的一位君主。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鄭莊公姬寤生是一個精於權謀,具有非凡的戰略戰略眼光、懂得在諸侯之間左右逢源的外交家。他過人的政治、軍事才能,也是鄭國能夠在春秋早期中一枝獨秀、雄霸天下的主要原因。鄭國本是周天子是同姓的宗親,又在周王室東遷的過程中鼎力相助,所以鄭莊公得以繼續在周王室擔任掌權的卿士。鄭莊公掌權下的鄭國強勢到什麼程度呢?公元前720年,已是垂暮之年的周平王擔心鄭國不受控制,決定同鄭國交換人質。周平王把自己的太子姬狐派到鄭國當人質,鄭莊公把自己的兒子公子忽派到做人質。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諸侯結盟時流行把自己的兒子派到令一方作為人質,是為質子。

"

歷史無數次的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這句話也可以用在一個國家和王朝的興衰浮沉上。公元前221年,秦國第三十八代君主、秦朝第一代皇帝嬴政一統天下,“六王畢,四海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多年的紛爭。其實最開始,具有統一天下的資質的並不是秦國,按理說應該是晉國、齊國、楚國,甚至後來的魏國。晉國乃是春秋時期的中原霸主,綜合實力最強,而楚國的疆域面積最大、幅員最遼闊,齊國是老牌諸侯,一直以來是最富裕的諸侯國。他們三個都比秦國更有統一天下的資質,為何後來都衰弱了呢?這也應證了作者開頭的那句話——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今天作者不講晉、楚、齊、秦的興衰浮沉,單獨講一個被人遺忘了的諸侯國。這個諸侯國在西周末期才建立,卻在東周初期就率先崛起,雄霸於天下。在周天子尚未完全衰落的情況下,這個諸侯國的國君竟敢箭射周天子,打響了挑戰周王室天下共主權威、爭奪霸權的第一槍。這個諸侯國便是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鄭國。說起來這個鄭國也算是年輕小輩,於公元前806年才由周厲王的小兒子姬友受封建立。姬友建立鄭國後的35年,西周隨之灰飛煙滅,鄭桓公姬友隨周幽王一同喪命。鄭桓公的兒子鄭武公繼位,此時的鄭國迎來了機遇。天子周平王勢單力薄,意欲東遷,號令天下前來勤王。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鄭武公抓住機遇率先響應周平王東遷,受到周平王的倚重,讓其擔任總管周王室政務的卿士。鄭國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北邊靠著黃河,西邊緊接著周王室,國土面積雖然不算大,卻是當時中原的腹心。歷朝歷代大一統王朝的腹心都在中原,那麼,鄭國等於處在腹心中的腹心,交通自然十分方便,經濟發達。鄭武公在護送周平王東遷的途中,打著周王室的旗號沿途消滅了十餘個諸侯國,為鄭國的稱雄攢了一筆可觀的資本。公元前743年,這是鄭國曆史上劃時代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雄才偉略的鄭莊公繼位了。鄭莊公是鄭國曆史上最傑出的一位君主,亦是整個春秋前期最傑出的一位君主。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鄭莊公姬寤生是一個精於權謀,具有非凡的戰略戰略眼光、懂得在諸侯之間左右逢源的外交家。他過人的政治、軍事才能,也是鄭國能夠在春秋早期中一枝獨秀、雄霸天下的主要原因。鄭國本是周天子是同姓的宗親,又在周王室東遷的過程中鼎力相助,所以鄭莊公得以繼續在周王室擔任掌權的卿士。鄭莊公掌權下的鄭國強勢到什麼程度呢?公元前720年,已是垂暮之年的周平王擔心鄭國不受控制,決定同鄭國交換人質。周平王把自己的太子姬狐派到鄭國當人質,鄭莊公把自己的兒子公子忽派到做人質。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諸侯結盟時流行把自己的兒子派到令一方作為人質,是為質子。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交換質子的做法是諸侯國之間平等互信的一種標誌,但是周鄭交質意味著周王室的權威已經不復存在,不得不向諸侯低頭。在周鄭交質之後沒多久,周平王駕崩,鄭莊公護送太子狐回周王畿繼位。就在這個時間點出問題了,太子狐死在回去繼位的路上,鄭莊公一時間成了最大的嫌疑人。天子之位落到了太子狐的兒子姬林手中,是為周桓王。鄭國時常打著周天子的旗號兼併其他諸侯國,這讓周桓王越看鄭國越不爽,時常想敲打敲打鄭莊公,戰爭一觸即發。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對鄭莊公忍無可忍無須再忍,遂決定給他點顏色看看。周桓王親率領天子之師,召集了數個親近周王室的諸侯國,一同出兵征討鄭國。

"

歷史無數次的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這句話也可以用在一個國家和王朝的興衰浮沉上。公元前221年,秦國第三十八代君主、秦朝第一代皇帝嬴政一統天下,“六王畢,四海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多年的紛爭。其實最開始,具有統一天下的資質的並不是秦國,按理說應該是晉國、齊國、楚國,甚至後來的魏國。晉國乃是春秋時期的中原霸主,綜合實力最強,而楚國的疆域面積最大、幅員最遼闊,齊國是老牌諸侯,一直以來是最富裕的諸侯國。他們三個都比秦國更有統一天下的資質,為何後來都衰弱了呢?這也應證了作者開頭的那句話——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今天作者不講晉、楚、齊、秦的興衰浮沉,單獨講一個被人遺忘了的諸侯國。這個諸侯國在西周末期才建立,卻在東周初期就率先崛起,雄霸於天下。在周天子尚未完全衰落的情況下,這個諸侯國的國君竟敢箭射周天子,打響了挑戰周王室天下共主權威、爭奪霸權的第一槍。這個諸侯國便是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鄭國。說起來這個鄭國也算是年輕小輩,於公元前806年才由周厲王的小兒子姬友受封建立。姬友建立鄭國後的35年,西周隨之灰飛煙滅,鄭桓公姬友隨周幽王一同喪命。鄭桓公的兒子鄭武公繼位,此時的鄭國迎來了機遇。天子周平王勢單力薄,意欲東遷,號令天下前來勤王。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鄭武公抓住機遇率先響應周平王東遷,受到周平王的倚重,讓其擔任總管周王室政務的卿士。鄭國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北邊靠著黃河,西邊緊接著周王室,國土面積雖然不算大,卻是當時中原的腹心。歷朝歷代大一統王朝的腹心都在中原,那麼,鄭國等於處在腹心中的腹心,交通自然十分方便,經濟發達。鄭武公在護送周平王東遷的途中,打著周王室的旗號沿途消滅了十餘個諸侯國,為鄭國的稱雄攢了一筆可觀的資本。公元前743年,這是鄭國曆史上劃時代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雄才偉略的鄭莊公繼位了。鄭莊公是鄭國曆史上最傑出的一位君主,亦是整個春秋前期最傑出的一位君主。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鄭莊公姬寤生是一個精於權謀,具有非凡的戰略戰略眼光、懂得在諸侯之間左右逢源的外交家。他過人的政治、軍事才能,也是鄭國能夠在春秋早期中一枝獨秀、雄霸天下的主要原因。鄭國本是周天子是同姓的宗親,又在周王室東遷的過程中鼎力相助,所以鄭莊公得以繼續在周王室擔任掌權的卿士。鄭莊公掌權下的鄭國強勢到什麼程度呢?公元前720年,已是垂暮之年的周平王擔心鄭國不受控制,決定同鄭國交換人質。周平王把自己的太子姬狐派到鄭國當人質,鄭莊公把自己的兒子公子忽派到做人質。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諸侯結盟時流行把自己的兒子派到令一方作為人質,是為質子。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交換質子的做法是諸侯國之間平等互信的一種標誌,但是周鄭交質意味著周王室的權威已經不復存在,不得不向諸侯低頭。在周鄭交質之後沒多久,周平王駕崩,鄭莊公護送太子狐回周王畿繼位。就在這個時間點出問題了,太子狐死在回去繼位的路上,鄭莊公一時間成了最大的嫌疑人。天子之位落到了太子狐的兒子姬林手中,是為周桓王。鄭國時常打著周天子的旗號兼併其他諸侯國,這讓周桓王越看鄭國越不爽,時常想敲打敲打鄭莊公,戰爭一觸即發。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對鄭莊公忍無可忍無須再忍,遂決定給他點顏色看看。周桓王親率領天子之師,召集了數個親近周王室的諸侯國,一同出兵征討鄭國。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鄭莊公在繻葛迎戰天子之師,史稱繻葛之戰。諸侯聯軍數倍於鄭,且又是天子親自領軍,按理說應該是沒有懸念的一場戰役。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在鄭莊公出色的指揮下,鄭國打了一個漂亮的防守反擊,擊潰周桓王率領的天子之師。鄭莊公還做了一件當時天下諸侯想做而不敢做的事——箭射周天子。繻葛之戰中周天子被一箭射中,若不是大臣相勸,鄭莊公很可能將周桓王俘虜了。經此一戰,周王室的權威蕩然無存,鄭國的霸主地位隨之確立,禮崩樂壞的時代就此開啟。在繻葛之戰三年後的公元704年,楚國國君熊通要求周桓王提升自己的爵位,未果,熊通怒而自立為楚武王。

"

歷史無數次的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這句話也可以用在一個國家和王朝的興衰浮沉上。公元前221年,秦國第三十八代君主、秦朝第一代皇帝嬴政一統天下,“六王畢,四海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多年的紛爭。其實最開始,具有統一天下的資質的並不是秦國,按理說應該是晉國、齊國、楚國,甚至後來的魏國。晉國乃是春秋時期的中原霸主,綜合實力最強,而楚國的疆域面積最大、幅員最遼闊,齊國是老牌諸侯,一直以來是最富裕的諸侯國。他們三個都比秦國更有統一天下的資質,為何後來都衰弱了呢?這也應證了作者開頭的那句話——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今天作者不講晉、楚、齊、秦的興衰浮沉,單獨講一個被人遺忘了的諸侯國。這個諸侯國在西周末期才建立,卻在東周初期就率先崛起,雄霸於天下。在周天子尚未完全衰落的情況下,這個諸侯國的國君竟敢箭射周天子,打響了挑戰周王室天下共主權威、爭奪霸權的第一槍。這個諸侯國便是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鄭國。說起來這個鄭國也算是年輕小輩,於公元前806年才由周厲王的小兒子姬友受封建立。姬友建立鄭國後的35年,西周隨之灰飛煙滅,鄭桓公姬友隨周幽王一同喪命。鄭桓公的兒子鄭武公繼位,此時的鄭國迎來了機遇。天子周平王勢單力薄,意欲東遷,號令天下前來勤王。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鄭武公抓住機遇率先響應周平王東遷,受到周平王的倚重,讓其擔任總管周王室政務的卿士。鄭國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北邊靠著黃河,西邊緊接著周王室,國土面積雖然不算大,卻是當時中原的腹心。歷朝歷代大一統王朝的腹心都在中原,那麼,鄭國等於處在腹心中的腹心,交通自然十分方便,經濟發達。鄭武公在護送周平王東遷的途中,打著周王室的旗號沿途消滅了十餘個諸侯國,為鄭國的稱雄攢了一筆可觀的資本。公元前743年,這是鄭國曆史上劃時代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雄才偉略的鄭莊公繼位了。鄭莊公是鄭國曆史上最傑出的一位君主,亦是整個春秋前期最傑出的一位君主。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鄭莊公姬寤生是一個精於權謀,具有非凡的戰略戰略眼光、懂得在諸侯之間左右逢源的外交家。他過人的政治、軍事才能,也是鄭國能夠在春秋早期中一枝獨秀、雄霸天下的主要原因。鄭國本是周天子是同姓的宗親,又在周王室東遷的過程中鼎力相助,所以鄭莊公得以繼續在周王室擔任掌權的卿士。鄭莊公掌權下的鄭國強勢到什麼程度呢?公元前720年,已是垂暮之年的周平王擔心鄭國不受控制,決定同鄭國交換人質。周平王把自己的太子姬狐派到鄭國當人質,鄭莊公把自己的兒子公子忽派到做人質。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諸侯結盟時流行把自己的兒子派到令一方作為人質,是為質子。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交換質子的做法是諸侯國之間平等互信的一種標誌,但是周鄭交質意味著周王室的權威已經不復存在,不得不向諸侯低頭。在周鄭交質之後沒多久,周平王駕崩,鄭莊公護送太子狐回周王畿繼位。就在這個時間點出問題了,太子狐死在回去繼位的路上,鄭莊公一時間成了最大的嫌疑人。天子之位落到了太子狐的兒子姬林手中,是為周桓王。鄭國時常打著周天子的旗號兼併其他諸侯國,這讓周桓王越看鄭國越不爽,時常想敲打敲打鄭莊公,戰爭一觸即發。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對鄭莊公忍無可忍無須再忍,遂決定給他點顏色看看。周桓王親率領天子之師,召集了數個親近周王室的諸侯國,一同出兵征討鄭國。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鄭莊公在繻葛迎戰天子之師,史稱繻葛之戰。諸侯聯軍數倍於鄭,且又是天子親自領軍,按理說應該是沒有懸念的一場戰役。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在鄭莊公出色的指揮下,鄭國打了一個漂亮的防守反擊,擊潰周桓王率領的天子之師。鄭莊公還做了一件當時天下諸侯想做而不敢做的事——箭射周天子。繻葛之戰中周天子被一箭射中,若不是大臣相勸,鄭莊公很可能將周桓王俘虜了。經此一戰,周王室的權威蕩然無存,鄭國的霸主地位隨之確立,禮崩樂壞的時代就此開啟。在繻葛之戰三年後的公元704年,楚國國君熊通要求周桓王提升自己的爵位,未果,熊通怒而自立為楚武王。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正是看到了鄭莊公箭射周天子之後,所以熊通敢給自己封王。就在鄭莊公稱霸後的六年後,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鄭莊公去世。鄭莊公臨終託孤於大夫祭足,祭足並非池中之物,他架空了鄭國國君的權力。祭足在鄭莊公死後,先後扶持了鄭昭公、鄭厲公、鄭子亹和鄭子嬰四個傀儡國君。鄭國陷入數十年的君臣內鬥之中,喪失霸主地位,實力自此一落千丈。隨後的一百年,齊國、晉國、楚國相繼崛起,鄭國反而逐漸淪為這些強國的附庸。長期的內耗使鄭國國勢日益衰微,原本地處中原腹心的優勢,逐漸就成了使其苦不堪言的劣勢。

"

歷史無數次的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這句話也可以用在一個國家和王朝的興衰浮沉上。公元前221年,秦國第三十八代君主、秦朝第一代皇帝嬴政一統天下,“六王畢,四海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多年的紛爭。其實最開始,具有統一天下的資質的並不是秦國,按理說應該是晉國、齊國、楚國,甚至後來的魏國。晉國乃是春秋時期的中原霸主,綜合實力最強,而楚國的疆域面積最大、幅員最遼闊,齊國是老牌諸侯,一直以來是最富裕的諸侯國。他們三個都比秦國更有統一天下的資質,為何後來都衰弱了呢?這也應證了作者開頭的那句話——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今天作者不講晉、楚、齊、秦的興衰浮沉,單獨講一個被人遺忘了的諸侯國。這個諸侯國在西周末期才建立,卻在東周初期就率先崛起,雄霸於天下。在周天子尚未完全衰落的情況下,這個諸侯國的國君竟敢箭射周天子,打響了挑戰周王室天下共主權威、爭奪霸權的第一槍。這個諸侯國便是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鄭國。說起來這個鄭國也算是年輕小輩,於公元前806年才由周厲王的小兒子姬友受封建立。姬友建立鄭國後的35年,西周隨之灰飛煙滅,鄭桓公姬友隨周幽王一同喪命。鄭桓公的兒子鄭武公繼位,此時的鄭國迎來了機遇。天子周平王勢單力薄,意欲東遷,號令天下前來勤王。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鄭武公抓住機遇率先響應周平王東遷,受到周平王的倚重,讓其擔任總管周王室政務的卿士。鄭國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北邊靠著黃河,西邊緊接著周王室,國土面積雖然不算大,卻是當時中原的腹心。歷朝歷代大一統王朝的腹心都在中原,那麼,鄭國等於處在腹心中的腹心,交通自然十分方便,經濟發達。鄭武公在護送周平王東遷的途中,打著周王室的旗號沿途消滅了十餘個諸侯國,為鄭國的稱雄攢了一筆可觀的資本。公元前743年,這是鄭國曆史上劃時代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雄才偉略的鄭莊公繼位了。鄭莊公是鄭國曆史上最傑出的一位君主,亦是整個春秋前期最傑出的一位君主。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鄭莊公姬寤生是一個精於權謀,具有非凡的戰略戰略眼光、懂得在諸侯之間左右逢源的外交家。他過人的政治、軍事才能,也是鄭國能夠在春秋早期中一枝獨秀、雄霸天下的主要原因。鄭國本是周天子是同姓的宗親,又在周王室東遷的過程中鼎力相助,所以鄭莊公得以繼續在周王室擔任掌權的卿士。鄭莊公掌權下的鄭國強勢到什麼程度呢?公元前720年,已是垂暮之年的周平王擔心鄭國不受控制,決定同鄭國交換人質。周平王把自己的太子姬狐派到鄭國當人質,鄭莊公把自己的兒子公子忽派到做人質。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諸侯結盟時流行把自己的兒子派到令一方作為人質,是為質子。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交換質子的做法是諸侯國之間平等互信的一種標誌,但是周鄭交質意味著周王室的權威已經不復存在,不得不向諸侯低頭。在周鄭交質之後沒多久,周平王駕崩,鄭莊公護送太子狐回周王畿繼位。就在這個時間點出問題了,太子狐死在回去繼位的路上,鄭莊公一時間成了最大的嫌疑人。天子之位落到了太子狐的兒子姬林手中,是為周桓王。鄭國時常打著周天子的旗號兼併其他諸侯國,這讓周桓王越看鄭國越不爽,時常想敲打敲打鄭莊公,戰爭一觸即發。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對鄭莊公忍無可忍無須再忍,遂決定給他點顏色看看。周桓王親率領天子之師,召集了數個親近周王室的諸侯國,一同出兵征討鄭國。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鄭莊公在繻葛迎戰天子之師,史稱繻葛之戰。諸侯聯軍數倍於鄭,且又是天子親自領軍,按理說應該是沒有懸念的一場戰役。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在鄭莊公出色的指揮下,鄭國打了一個漂亮的防守反擊,擊潰周桓王率領的天子之師。鄭莊公還做了一件當時天下諸侯想做而不敢做的事——箭射周天子。繻葛之戰中周天子被一箭射中,若不是大臣相勸,鄭莊公很可能將周桓王俘虜了。經此一戰,周王室的權威蕩然無存,鄭國的霸主地位隨之確立,禮崩樂壞的時代就此開啟。在繻葛之戰三年後的公元704年,楚國國君熊通要求周桓王提升自己的爵位,未果,熊通怒而自立為楚武王。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正是看到了鄭莊公箭射周天子之後,所以熊通敢給自己封王。就在鄭莊公稱霸後的六年後,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鄭莊公去世。鄭莊公臨終託孤於大夫祭足,祭足並非池中之物,他架空了鄭國國君的權力。祭足在鄭莊公死後,先後扶持了鄭昭公、鄭厲公、鄭子亹和鄭子嬰四個傀儡國君。鄭國陷入數十年的君臣內鬥之中,喪失霸主地位,實力自此一落千丈。隨後的一百年,齊國、晉國、楚國相繼崛起,鄭國反而逐漸淪為這些強國的附庸。長期的內耗使鄭國國勢日益衰微,原本地處中原腹心的優勢,逐漸就成了使其苦不堪言的劣勢。

春秋首位霸主的興衰,前期它誰都敢打,後期誰都敢打它,朝晉暮楚

南方楚國想要北上稱雄,勢必要打通鄭國這個咽喉要道,而北方晉國想要阻止楚國北上,勢必要守住這個南大門。所以晉、楚兩大諸侯國大打出手,往往都是在鄭國的領土範圍內交戰,使鄭國民不聊生。鄭國的國策也從爭霸變為朝晉暮楚,有可能白天是晉國的附庸,晚上便倒想了楚國。於夾縫中求生存,晉國強勢些他就當晉國的小弟,楚國強勢些他就當楚國的小弟。就這樣,鄭國在大國角力的春秋舞臺上渾渾噩噩的過了三百多年朝不保夕的日子。公元前375年,從春秋到戰國一路看遍風景的鄭國被新的後起之秀韓國所滅。曾經不可一世的霸主鄭國從強盛到衰弱,從衰弱到滅亡,印證了作者開頭的那句話——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參考資料:《史記·卷四十二·鄭世家》、《左傳·襄公元年》、《東周列國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