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距離,溝通你我

春秋戰國 鮑叔牙 管仲 范雎 耳東在路上 耳東在路上 2017-11-02

投其所好,收穫成功

如果成功有任何祕訣的話,就是了解對方的觀點,並且從他的角度來看問題。

從前有個人很喜歡彈琴,並自以為是世上最好的琴手。

他經常對著牛彈一些高雅的琴樂,希望牛能聽懂他的音樂,那樣便更能顯示他高超琴技了。可是他對著牛彈了一曲又一曲的名曲,牛卻不為所動,仍是安閒地吃著草,根本就沒理會他的琴聲。

後來他苦思冥想,終於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並非是牛沒有聽到他的音樂,而是他彈的曲子讓牛覺得一點興趣也沒有,所以才會一點反應也沒有。

於是這個人變換了一種彈法,不再彈什麼曲子了,而是隨便彈出一些琴音來:好像蚊蠅在飛動、還有牛的一些叫聲。這時牛便有所反應了,有時擺動尾巴作驅趕蚊蠅之狀;有時候也迴應地叫幾聲;或者全神貫注地盯著古琴好像在尋找什麼,似乎牛真地聽懂了他的琴聲。

釣魚的人知道:魚兒較喜歡小蟲。每次你去釣魚時,不要想你所要的,要想魚兒所要的,在魚兒面前垂下一隻小蟲或

拉近距離,溝通你我

拉近距離,溝通你我

拉近距離,溝通你我

蚱蜢。做事也是一樣,如果我們能夠抓住事物最重要的環節,來突破的話,那成功的機率自然會很大。

奧佛史屈教授曾在他出版的《影響人類的行為》一書中說:“行動出自我們自己的渴望……我最好的忠告是:首先,撩起對方的急切慾望。能夠做到這點的人,就可掌握世界。不能的人,將孤獨一生。”

卡耐基曾向紐約某家飯店租用大舞廳,每一季用20個晚上舉辦一系列的講座。在某一季開始的時候,他突然接到通知,說,他必須付出比以前高出3倍的租金。他得到這個通知的時候,入場券已經印好,發出去了,而且所有的通告都已經公佈了。

他不想付這筆增加的租金,可是跟飯店的人談論自己不要什麼,又有什麼用?他們只對他們所要的感興趣。因此,幾天之後,卡耐基去見飯店的經理。

“收到你的信,我有點吃驚。”他說,“但是我根本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可能發出一封類似的信。你身為飯店的經理,有責任儘可能地使收入增加。現在,我們拿出一張紙來,把你堅持要增加租金可能得到的利弊列出來。”

然後,卡耐基取出一張信紙,在中間劃出一條線,一邊寫著“利”,另一邊寫著“弊”。他在“利”這邊的下面寫下這些字:“舞廳空下來。”接著說:“你把舞廳租給別人開舞會或開大會,這是一個很大的好處,因為像這類的活動,比租給人家講課會增加不少收入。如果我把你的舞廳佔用20個晚上來講課,對你當然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現在,我們來考慮壞處方面。第一,你不能從我這兒增加你的收入,我只好被逼得到別的地方去開這些課。

“這還有一個壞處。這些課程吸引不少受過教育、水準高的群眾到你的飯店來,這對你是一個很好的宣傳。事實上,如果你花費5000美元在報上登廣告,也無法像我的這些課程能吸引這麼多的人來看看你的飯店。這對一家飯店來講,不是價值很大嗎,對不對?”

卡耐基一面說,一面把這兩項壞處寫在“弊”的下面,然後把紙遞給飯店的經理,說:“我希望你好好考慮這些利弊,然後告訴我你的最後決定。”第二天收到一封信,通知他租金只漲50%,而不是300%。

請注意,卡耐基沒有說出一句他所要的,就得到這個減租的請求。他一直都是在談論對方所要的。

如果像一般人所做的:怒氣衝衝地衝到經理的辦公室去說:“你這是什麼意思,明明知道我的入場券已經印好,通知已經發出,卻要增加3倍的租金?豈有此理!荒謬!我不付!”

人生就是一個與人打交道的過程,從對方觀點出發投其所好,讓他覺得有利可圖不吃虧的話,他也會為你開啟方便之門、助你成功的。尊重是相互的

不尊敬別人,就得不到別人的尊敬。因此,我們要以禮待人。

有一次,好戰的普魯士國王弗利德力希二世在周遊全國時沒有帶自己的醫生。當他走到漢諾威市的時候,卻病倒了,只好請當地的醫生茨麥爾莫治療,儘管國王不那麼相信地方醫生。

“親愛的,你送到陰曹地府的人多嗎?”弗利德力希毫不客氣問醫生。

“不像您那麼多,陛下。所以,它帶給我的榮譽也很少。”

國王以後才聽說,茨麥爾莫是一位很出色的醫生,理應受到非常的尊敬。

人人都希望收到別人的尊重,然而我們卻總是忘了給予別人應有的尊重,試想一下,一個不尊重你的人,你會心甘情願地尊重他嗎?恐怕這點只有聖人能夠做到,既然我們是凡人又想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然後我們才能得到想要的尊重與愛戴。

1843年,林肯作為伊利諾斯州共和黨的候選人,與民主黨的卡特萊特競選該州在國會的眾議員席位。

卡特萊特是個有名的牧師,為了戰勝林肯,他大肆攻擊林肯不承認耶穌,甚至誣衊過耶穌是“私生子”等,搞得滿城風雨,致使林肯在選民中的威信有所下降。

林肯決心挫敗對手。有一次,機會終於來了。林肯獲悉卡特萊特又要在某教堂作佈道演講,於是就按時走進教堂,坐在了最顯眼的位置上。卡特萊特一上講臺便看見了林肯,他也認為攻擊林肯的好機會來了,讓林肯當眾出醜的時候到了。

當演講進入高潮時,卡特萊特突然對聽眾們說:“願意把心獻給上帝,想進天堂的人站起來!”

除林肯之外,所有的人全都站了起來。

“請坐下!”卡特萊特稍事祈禱後,又說,“所有不願下地獄的人請站起來!”

除林肯之外,所有的人又全站了起來。

這正中卡特萊特的下懷,於是他便用十分嚴肅的聲調說道:“我看到大家都願意把自己的心獻給上帝而進入天堂,唯獨有一個人例外,這個唯一例外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林肯先生,他兩次都沒有做出反應。請問林肯先生,您到底要到哪裡去?”

林肯平靜地站起來,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我是以一個恭順聽眾的身份來這兒的,卡特萊特教友單獨點了我的名,非常榮幸,卡特萊特直截了當地問我要到哪裡去,我願用同樣坦率的話回答他:我要到國會去!”

林肯的回答立即引起了全場熱烈的掌聲。這一年,林肯當選為美國國會議員。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誹謗別人的結果必定會使自己受辱,而尊敬別人的人也畢竟得到別人的尊重與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要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交友應結有德之友,絕無義之朋,這才是交友相益,才能同舟共濟,患難相救。

從前有個養驢人攢了些錢想買一頭驢,在市場上他剛好碰到了一個賣驢的。

養驢人憑著多年養驢的經驗在和賣主談是否買他那頭驢時,提出要試養兩天才能決定。賣主很奇怪,但是養驢人既然提出要試養而且還免費為驢提供草料,便立了字據讓養驢人把驢牽回家了。

養驢人便將這頭驢同他家其他的驢放到了一起飼養。過了不久,養驢人便發現這頭驢不理其他很勤快的驢,卻和一頭懶惰的驢成了朋友。於是,養驢人便拿著字據牽著驢去找賣主,說不買它了。

賣主很奇怪地問養驢人:“你為什麼要試養它呢?你為什麼試養以後又決定不買它?”養驢人回答:“我試養它是為了判斷這頭驢的品性。但是很遺憾,當把它放到驢群裡它卻選擇了一頭最懶的驢為伴,我想它也不會是一頭勤快的驢,所以就不買它了。”

故事中的養驢人,運用了“物以類聚”的方法判斷出來了那頭驢的脾氣秉性,及早地將它排除在購買範圍之外,避免了日後的損失。

交友之中還應注意友分損益,交友的損益對於人生關係極其重要。《論語》中有“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的論斷。

的確,如何交友、交怎樣的朋友確實是大有學問的。

管仲和鮑叔牙兩人都是春秋初期的賢臣良將。管仲,名夷吾,字仲。他幼年時,常和鮑叔牙一起遊山玩水,交情深厚,相知有素。後來管仲和鮑叔牙分別給齊國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當老師。當時齊國的國君齊襄王非常殘暴,經常不理朝政,荒淫無度,最後被大臣們殺死了。齊襄王死後,為了爭奪王位,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展開了激烈的爭鬥,鮑叔牙和管仲也各隨其主。公子小白奪得了君位,人們稱之為齊桓公。公子糾出逃在外,被魯國人殺死,他的老師管仲也成了囚犯。鮑叔牙得知管仲被囚,就對桓公說,管仲是個非常有才幹的人,他忠實於自己的主人,這並沒有什麼罪過,如果桓公能夠重用他,一定能夠成就霸業。齊桓公採納了鮑叔牙的建議,拜管仲為相國,位居鮑叔牙之上。管仲輔佐齊桓公,最後終於成就了齊國的霸業。

有一次,管仲和大臣們交談,對大臣們說:“我當初貧窮時,曾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錢財,自己多拿,鮑叔牙不認為我貪財,他知道我貧窮啊!我曾經替鮑叔牙辦事,結果使他處境更難了,鮑叔牙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時運有利有不利。我曾經三次做官,三次被國君辭退,鮑叔牙不認為我沒有才能,他知道我沒有遇到時機。我曾經三次作戰,三次逃跑,鮑叔牙不認為我膽怯,他知道我家裡有老母親。公子糾失敗了,召忽為之而死,我卻被囚受辱,鮑叔牙不認為我不懂得羞恥,他知道我不以小節為羞,而是以功名沒有顯露於天下為恥。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是鮑叔牙啊!”

朋友之交是信義之交,忠實於友誼。對朋友要重諾言,講信用。這才是真正值得交的朋友。厚以載德,寬以待人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寬容別人,有時就是愛護自己。給別人陽光,並不會增加自己的陰影。

有一對鄰居,他們一向不和,在各自的田地裡都打上了堤埂,他們的田地裡也都種了西瓜。王姓鄰居勤勞,鋤草澆水,瓜秧長勢很好;張姓鄰居懶惰,不鋤不澆,瓜秧又瘦又弱,慘不忍睹。

人比人,氣死人。看著對面王姓鄰居的瓜長的可人,張姓鄰居覺得失了面子。在一天晚上,趁月黑風高,偷跑過去把王姓鄰居家的瓜秧全都扯斷。王家的人第二天發現後,非常氣憤,對家人說:“咱們要以牙還牙,也過去把他們的瓜秧扯斷!”

王家的老人說:

“他們這樣做固然不對,但我們也不能因此就跟著學,那樣太小氣了。你們照我的吩咐去做,從今天開始,每天晚上去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也長的好。而且,一定不要讓他們知道。”

家裡的人覺得老人說的有理,就照辦了。

張家的人發現自己家的瓜秧的長勢一天比一天好起來,覺得奇怪。仔細觀察,發現每晚都是他們的鄰居悄悄過來替他們澆水。

張家的人十分慚愧又十分敬佩,深感鄰居和好的誠心,於是備禮以示歉意。結果他們成了讓人羨慕的好鄰居。

俗話說:“海寬不如心寬,地厚不如德厚”。寬厚待人是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條準則,是現代社會提倡的“學會和作”的重要條件之一。寬容,就是在與人相處時,能設身處地為別人想,充分地理解人、體諒人;在受別人錯怪時,能原諒、寬恕,不斤斤計較。

戰國時期,魏國有一箇中大夫,名叫范雎,因事在國內不能立足,被逐出國境。范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國之後,仍運用能言善辯的天才,跑到秦國去,向秦昭王遊說。

范雎恐怕讓人知道他是被魏國逐出,所以改名換姓,自稱是張祿,向秦昭王建議遠交近攻的政策。秦昭王認為范雎的政策很妥善,於是把范雎留在秦國拜為上卿。

後來,范雎能夠時常接近秦王,而且所建議的政策,秦王都認為可行,在實施之後又得到良好的效果,於是就封范雎為秦國的丞相。

范雎因為在秦國得意,便成為有財有勢的大人物,認為也應該清算舊賬了。凡從前對他有恩惠的人,雖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給他吃一頓飯,范雎也重重酬謝;對於從前對他有嫌怨的人,雖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張目忤視一下,他也不放過,便要實行報復。

愛默生說:“一味愚蠢地強求始終公平,是心胸狹窄者的弊病之一。”因為我們不可能對人生投“棄權”票,所以就必須在努力爭取的同時,學會寬容,才能正視不公平。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它是化解種種不快的至尊法寶,也會使你收穫更多。打造良好的人際關係,鋪平前進之路

在人與人的社會裡,人際交往的成功與否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