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之戰後,齊頃公七年不飲酒、不吃肉,令晉景公懼而返汶陽之田!

春秋戰國 晉景公 齊頃公 齊桓公 韓厥 欲雲談史論今 2018-12-04

公元前583年春,晉國大夫韓穿出使魯國。這一次,韓穿卻揹負著一個極其尷尬的任務:勸說魯國將汶陽之田還給齊國。

之所以說尷尬,是因為汶陽之田是六年前鞍之戰的戰利品。

鞍之戰後,齊頃公七年不飲酒、不吃肉,令晉景公懼而返汶陽之田!

公元前589年,應衛國、魯國和曹國請求,同時也是為了消除正卿郤克心中久藏的仇恨,晉景公最終答應派八百乘軍隊前往伐齊。6月,郤克率領諸侯聯軍在鞍地(山東濟南西南)與齊國軍隊展開了一場決戰,取得大勝。

支抵擋不住的齊國軍隊被迫撤退,諸侯聯軍則尾隨追擊,並從丘與(山東青州西南)攻入了齊國國都地區。眼見諸侯聯軍就要攻破齊都,戰前信誓旦旦地要“滅此朝食”的齊頃公不得不派出上卿國佐向敵人求和。

佔盡上風的郤克對齊國提出了四項苛刻條件:“將紀侯之甗(音演)送與晉國,返還齊國侵佔魯國和衛國的土地,將齊國耕地之壟都改成東西向,然後將蕭同叔子送去晉國作人質,我才會退軍!”

紀侯之甗,是齊國滅紀時從紀國搶奪過來的國寶;齊國侵佔魯國和衛國的土地,對於魯國而言就是汶陽之田;把齊國耕地之壟改成東西向,是為了晉國將來入侵齊國時方便兵車行駛;至於蕭同叔子,就是齊頃公之母,也是當初嘲笑郤克的罪魁禍首。

國佐聽了這四項條件後,氣憤地說:“將紀侯之甗送給晉國,可以;返還魯、衛侵地,也行;將耕地之壟都改成東西向,這是把齊國當成了晉國領土;蕭同叔子,是齊國國君之母,也就相當於晉國國君之母,怎麼能作人質?不如繼續開戰吧,一戰不勝而再,再戰不勝而三,三戰不勝齊國必將為晉國所滅,何必還要蕭同叔子作人質?”

鞍之戰後,齊頃公七年不飲酒、不吃肉,令晉景公懼而返汶陽之田!

齊人如此強硬,郤克頓時服軟。最終,齊國將紀侯之甗送給晉國,又將汶陽之田返還給魯國後,雙方達成了和解協議。

如今七年過去,晉人居然又要求魯國把汶陽之田返還給齊國,你說這事尷尬不尷尬?


然而,晉景公之所以要讓魯人將汶陽之田還給齊國,卻是怕了齊頃公。

鞍之戰的次年12月,齊頃公來到晉國訪問,朝見晉景公。在見到晉景公時,按照禮節齊頃公準備獻玉。這時,晉國正卿郤克卻突然快步上前,嘲諷道:“這次出訪,國君您是為了婦人的恥笑而受辱,敝國國君可擔當不起!”

鞍之戰後,齊頃公七年不飲酒、不吃肉,令晉景公懼而返汶陽之田!

齊頃公是給晉景公獻玉,卻被晉國大臣嘲諷,這讓晉景公和齊頃公二人同時都陷入了尷尬之中:晉景公的尷尬,是自己的謙讓之辭居然被大臣搶了去,在外人面前有失君臣之禮;齊頃公的尷尬,卻是打了敗戰後,還要來晉國受人侮辱!

尷尬歸尷尬,既然來了,“腐敗”是免不了的事。

隨後,晉景公就設宴款待齊頃公。

宴會之上,齊頃公又見到了晉國司馬韓厥。鞍之戰時,韓厥差點就俘虜了齊頃公,卻因為不認識他而錯抓了逢醜父。韓厥見齊頃公注視自己,也主動前來問候:“國君還認得韓厥嗎?”齊頃公尷尬地說:“衣服不一樣了啊!”戰場上韓厥穿的是戰甲,如今穿的可是朝服。

韓厥立刻登上大殿,向齊頃公敬酒:“下臣不敢愛死,就是為了兩國國君此刻的相會!”

這次來到晉國,就是一場充滿了羞辱的訪問!

因此,在回到齊國後,齊頃公弔唁鞍之戰中的死者,探索受傷者,七年間都不喝酒、不吃肉,一心一意地準備臥薪嚐膽、一雪前恥。

晉景公聽說齊頃公如此,心裡暗暗心驚!

鞍之戰後,齊頃公七年不飲酒、不吃肉,令晉景公懼而返汶陽之田!

齊國也是曾經的霸主之國,實力不容小覷。所以,晉景公不由得感嘆道:“唉!讓人家國君七年不喝酒、不吃肉,這也太過分了,還是將鞍之戰所侵佔的土地還給齊國吧!”


“帶頭大哥”發了話,魯國人不得不從。

在與韓穿交接完後,魯國正卿季文子為他餞行,私下裡卻對他說:“大國行事,要合乎道義才能成為盟主。這樣,諸侯才會懷徳而畏伐,不至於產生叛心。汶陽之田,原本就是魯國土地。這次攻打齊國,使其歸於我國;如今卻突然更改命令,將它歸還齊國——如此不講信義,四方諸侯還有誰會服從?長遠來看,我怕晉國從此會失去諸侯!”

鞍之戰後,齊頃公七年不飲酒、不吃肉,令晉景公懼而返汶陽之田!

汶陽之田,是位於汶水之北的田地,大約位於今天山東泰安西南一帶。因為這塊田所引發的齊、魯糾紛,來源已久。

公元前681年,因為宋國發生南宮長萬之亂,齊桓公特地在北杏(山東東阿)舉行盟會,以定宋桓公之位。南宮長萬之亂其實早被宋國人自己平定,齊桓公此時組織諸侯盟會,不過是為稱霸找個理由。這次盟會,遂國(山東寧陽北)沒有參會,所以到這年夏,齊國順手就將遂國給滅了。

北杏會盟與滅遂國,都是為了給魯國施壓。

到了這年冬,齊桓公又在齊國柯地(山東陽谷東北)舉行會盟,要求魯莊公前來參加。

面對齊桓公的強大壓力,魯莊公不得不去。但在出發前,魯莊公與曹劌協商達成一致,盟會時要將齊國侵佔魯國的土地給奪回來!

到達柯地後,曹劌手握長劍跟著魯莊公登上了盟壇。管仲發現情況不對,急忙上前護住齊桓公,質問曹劌:“你想幹什麼!”曹劌惡狠狠地答道:“齊國城牆壞了,就倒在魯國境內,您們不覺得太過分了嗎?”管仲又問:“那你想怎麼辦?”曹劌答道:“想請齊國歸還汶陽之田!”

鞍之戰後,齊頃公七年不飲酒、不吃肉,令晉景公懼而返汶陽之田!

在曹劌威逼之下,齊桓公不得不服軟,答應了魯國的要求。從此,汶陽之田第一次被歸還給魯國。公元前659年,因為季友鎮壓慶父之亂且扶持魯僖公成為國君,功勞巨大,汶陽之田因此而被賞給了季孫氏。

所以,無論是從公還是從私,對於晉人要求歸還汶陽之田的命令,季文子都頗有牴觸情緒。然而,魯國實力不如人,即便再不情願,都不得不遵從晉國的指示。


齊頃公的臥薪嚐膽,讓晉人感受到了巨大壓力,將汶陽之田還給了齊國。

公元前582年,在汶陽之田回到齊國的第二年,齊頃公就去世了。齊頃公執政期間,為了讓母親開心而惹出了一場滔天大禍;但在去世前,終於憑藉自身努力將失去的臉面給掙了回來!

鞍之戰後,齊頃公七年不飲酒、不吃肉,令晉景公懼而返汶陽之田!

可是,晉國卻因為歸還汶陽之田遇到了大麻煩。

看到晉人如此不講信用,諸侯國都對晉國有了二心。為此晉人擔心不已,特地在衛國蒲地(河南長垣)舉行諸侯盟會,來穩固諸侯之心。見晉人如此,季文子有些幸災樂禍地對晉卿士燮說:“德行不足,就是重溫舊盟又有何用?”

這次盟會原本邀請了吳國,結果吳人沒來;盟會後不久,鄭國就改投楚國;這年冬,原本已投靠晉國的白狄,居然與秦人合作,前往討伐晉國!

一年內三次背盟事件,證實了晉人強壓魯國返還汶陽之田的後果有多嚴重!可是,為什麼晉人明知後果嚴重,還要堅持要將汶陽之田還給齊國呢?

這其中關鍵,就在於東周正處在兩強爭霸向多極化格局的轉變過程中。

齊國自齊桓公之後,陷入多個兒子爭權的漫長內亂中,逐漸退出了東周霸權之爭。但是,齊桓公稱霸時期打下的基礎仍在,經歷了數十年恢復後,齊國雖然還不足以與晉、楚爭一高下,但在山東半島周邊已足夠逞強。晉國在山西,楚國在南陽盆地,對於齊國這樣的地區性強國,往往是鞭長莫及。所以,從齊懿公開始,憑藉自身實力,齊國已經將魯、衛、曹等等諸侯國壓迫得長年抬不起頭來。鞍之戰時,齊頃公敢於喊出“滅此朝食”的口號,所倚仗的就是齊國雄厚實力。晉國可以攻打齊國一次、兩次,但是要是與齊國打消耗戰,勞師以襲遠的晉軍未必能佔到便宜。因此,齊國擁有重新崛起的實力。

鞍之戰後,齊頃公七年不飲酒、不吃肉,令晉景公懼而返汶陽之田!

東周四個大諸侯國中,晉國與秦國、楚國已成了死敵;如果再與齊國鬧翻,那麼晉國就在西、東、南三個方向上都豎立起一位戰略性敵人。在東周多極化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的前提下,同時與三大強國為敵,無疑是自取滅亡。

所以,晉國寧願犧牲魯國這些小國的利益也要拉攏齊國,就是不希望這樣的局面出現。這就是強權政治下,小國的無可奈何。


三十七年後,東周這種多極化發展趨勢,就能看得更清楚。

公元前546年,在宋國左師向戌撮合下,晉、楚二國舉行弭兵之會。這時,楚國令尹子木突然提出了一項新要求:“讓晉國和楚國各自的盟國到對方去朝見。”楚人提出這一要求,是汲取了歷史經驗教訓——上一次楚、晉和解後,大多數諸侯國都追隨晉國而去,而楚國卻只能困在南陽盆地裡乾瞪眼。所以,當時楚國司馬子反不久後就撕毀了和平協定。

鞍之戰後,齊頃公七年不飲酒、不吃肉,令晉景公懼而返汶陽之田!

這一回,楚人是不想再吃啞巴虧了。

然而,在聽到楚國這一要求後,晉國正卿趙武就反駁道:“晉、楚、齊、秦地位相等,晉國不能強迫齊國,就如同楚國不能強迫秦國一樣。楚國國君如果能讓秦國到晉國朝見,那麼敝國國君怎麼敢不讓齊國到楚國去朝見呢?”

晉國與齊國是盟國,但卻無法指揮齊國;楚國與秦國交好,但楚國也無法指使秦國。楚人考慮了半天,最後回覆:“除了齊國和秦國,其他國家都要相互朝見。”

由此可見,除了晉國和楚國,秦國和齊國也成為了左右江湖局勢的重要一極。不但如此,後來吳國、越國也相繼崛起,成為東周多極化發展中的重要一環。

鞍之戰後,齊頃公七年不飲酒、不吃肉,令晉景公懼而返汶陽之田!

正是因為晉人意識到多極化發展已成為趨勢,所以在得知齊頃公七年不飲酒、不吃肉而臥薪嚐膽、準備復仇時,才會恐懼地讓魯國把汶陽之田返還給齊國。而晉人冒著諸侯背叛的巨大風險、強壓魯國歸還侵地這一事件本身,也就證實了東周已開始走向多極化。

江湖,已不僅僅晉國和楚國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