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 你和700年前的長沙王長得一模一樣 那你可能挖了我祖墳

春秋戰國 順治 考古 明熹宗 咩咩文摘 咩咩文摘 2017-09-18

兄弟 你和700年前的長沙王長得一模一樣 那你可能挖了我祖墳

《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是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他從老家山東惠民來到江蘇無錫,投奔吳王闔閭,受到禮遇,曾率兵攻打楚國,一度佔領郢城,差點滅了楚國。

孫武功成名就,應該說離不開“伯樂”——吳王闔閭的賞識和重用,孫武后來雖然離開了吳王闔閭,但是君臣二人還是有著很深的情誼的。

兩個人誰也不會想到,七百多年後,他們的後代竟然以一種尷尬的方式“相見”。

兄弟 你和700年前的長沙王長得一模一樣 那你可能挖了我祖墳

始作俑者

自古迄今,摸金校尉這一行可謂生生不息,前赴後繼。

東吳大帝孫權也參與過盜墓,堪稱史上帝王盜墓第一人。

孫權作為皇帝富有天下,他盜墓又是圖個啥呢?

《三國志》記載:“黃初末,吳人髮長沙王吳芮冢,以其塼於臨湘為孫堅立廟。芮容貌如生衣服不朽。”

正史、野史都記載了這次盜墓事件。

孫權當了東吳的皇帝之後,打算在長沙郡臨湘縣給老爹孫堅建廟,需要大量上好的木材、石材,東吳諾大的地盤,應該不缺貴重樹木,估計是給老爹建廟時間太緊。

聽說長沙王吳芮墳墓規格相當高,石材、木材豐富,孫權就動起了歪腦筋,派兵民大肆盜挖,以盡其材。

長沙王吳芮是吳王闔閭的後裔,曾協助漢高祖劉邦舉兵反秦取得天下,以功勞卓著被封為異姓王。

劉邦派利蒼為長沙國相,實際上負責暗中監視吳芮,吳芮一直低調行事,生怕引發劉邦懷疑,四十歲時英年早逝,與王妃毛蘋合葬於臨湘西北的北津城。

兄弟 你和700年前的長沙王長得一模一樣 那你可能挖了我祖墳

活見鬼

吳芮墓為黃腸題湊,這是一種帝王規格的厚葬方式,陵寢四周用柏木堆壘形成框型結構,內部有梓宮、便房、外藏槨、金縷玉衣等。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描述:“縣北有吳芮墓,廣逾六十八丈,登臨寫目,為廛郭及佳憩也。”

因為墓內木材、石材數量龐大,孫權不得不徵用大量的民夫。

等到挖出吳芮的棺材,打開一看,人們驚呆了,珍寶已經不足為奇,這位死了四百多年的王爺屍體竟然保存完好,面容像活人睡著了一樣,他的隨葬衣物也沒有腐爛。

更為神奇的事情還在後頭,幾年後,一位參與盜墓的湖南人路過安徽壽春,遇到了一箇中級軍官,他感到頭皮發麻,簡直是活見鬼!

幾年前棺材裡躺著的長沙王不正是眼前這個人嗎?

原來此人是長沙王吳芮的十六世孫吳綱,盜墓親歷者詢問得知了吳綱的身世後對他說:“君何類長沙王吳芮,但微短耳。”

——你和長沙王吳芮長得簡直一模一樣,就是個子比吳芮稍稍矮點。

吳綱感到很奇怪:“(吳芮)是先祖也,君何由見之?”

——吳芮是我的先祖,可是你怎麼會見過他呢?盜墓者只好把皇帝組織盜墓,打開棺木的事情告訴了吳綱。

兄弟 你和700年前的長沙王長得一模一樣 那你可能挖了我祖墳

吳綱問他:“更葬否?”

——是否遷葬了?

那人回答:“即更葬矣。”

——已經遷葬了。

吳綱氣得牙根癢,可那有個卵用?

皇帝詔令,誰敢不服從?

一箇中級軍官,只能在心裡罵幾句娘,替祖宗出口惡氣。

吳芮後來被遷葬家鄉瑤裡(位於今安徽休寧、江西景德鎮一帶),墓址在江西婺源城西雞山上。

意外收穫

盜挖吳芮墓之後,孫權嚐到了甜頭,他又盯上了南越王陵。

黃武五年(226年),孫權派將軍呂瑜率兵數千人前往廣州,企圖盜掘南越國武帝趙佗的陵墓。

《番禺志》記載:趙佗去世後,靈車從番禺城四門出城,誰也不清楚哪個是趙佗的靈柩,陵墓設多處疑冢,而且採取了深埋祕葬。

盜墓大軍瘋狂挖了多日,幾乎把廣州附近的大小山崗刨了個遍,也沒有找到趙佗的陵墓,直到今天,一千六百多年過去,依然無人找到神祕的趙佗墓。

兄弟 你和700年前的長沙王長得一模一樣 那你可能挖了我祖墳

盜墓大軍意外發現了趙佗曾孫——第三代南越王趙嬰齊的墓葬,出土有金縷玉衣,三十六顆皇帝信璽、皇帝行璽等金印,三把銅劍等寶物。

當時,一些士兵水土不服,很多人感染瘧疾而死亡。軍中流傳——南越王的幽靈在地下施了邪術,令盜墓者不得安寧。盜墓行動不得不終止,南越國其他陵墓才免於浩劫。

老貓房上睡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家風世代相傳,老子做,兒子看,孫子潛移默化,無師自通。

孫權的六子孫休當上了吳國第三代皇帝,盜墓的瘋狂程度一點也不亞於老爹孫權。

兄弟 你和700年前的長沙王長得一模一樣 那你可能挖了我祖墳

孫休在江陵地區連續盜挖陵墓多處,理由是“戍將於江陵掘冢,取板治城。”放出口風要尋找建築材料築城,以此掩人耳目,混淆視聽。

有一次,孫休打開了一個規模較大的墳墓,發現內部有厚重的石門,可旋轉開閉,墓道廣闊,足可乘馬奔跑。

出土銅人數十個,身高五尺“皆大冠衣,執劍列侍。”從殘存的文字猜測,應該是春秋時代的王公級別的墓葬。

棺材中的墓主人“鬢毛班白鮮明,面體如生人。”有幾個膽大的士兵把墓主人從棺材中抬出來靠在牆壁上,忽然從死者身上滑落一顆足有一尺長的玉東瓜。死者耳孔、口中、鼻孔中塞滿了紅棗大小的金塊。

江南一帶,凡是有點規格的大墓幾乎被盜掘一空。士兵把木材、石材以及珍寶取走後,附近村民開始瘋搶墓室中的墓磚,販賣獲利。

壞榜樣

孫權為帝王們起到了榜樣作用,此後一千多年中,帝王級別的盜墓賊屢見不鮮,這些皇帝大多不圖錢財,武則天掘徐懋功的墳,是因為他的孫子徐敬業造反,這個屬於洩私憤。

明熹宗朱由校盜挖金帝陵,為了搗毀大清龍脈,以厭勝之術阻止滿洲人南下入關。

兄弟 你和700年前的長沙王長得一模一樣 那你可能挖了我祖墳

等到金國人的後代滿洲人建立了大清朝,清軍入關後大肆劫掠十三陵,縱火焚燒了定陵(明神宗朱翊鈞陵墓)、德陵(就是破壞大清龍脈的那位朱由校的陵墓),

順治皇帝建造的孝陵就是拆毀十三陵地面建築的材料,康雍乾時期建造的陵墓大部分取材於十三陵。

有人感嘆,為啥一些挖人家祖墳的傢伙可以逍遙法外得以善終?

有道是一報還一報,也許是時候未到,時候到了,子孫後代跟著吃瓜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