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檄文之文淵懿美茂《齊桓公伐楚》(文白對照)

春秋戰國 齊桓公 左丘明 楚成王 管仲 落日蒼茫風才定 2018-12-13
千古檄文之文淵懿美茂《齊桓公伐楚》(文白對照)

齊桓公伐楚

《齊桓公伐楚》

(左丘明收錄 公元前656年)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

楚子使與師言日:“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 我先君大公曰:‘五候九伯,女實徵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 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隸。爾貢 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 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於陘。

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於召陵。

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穀是為? 先君之好是繼。與不穀同好,如何?”對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 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齊侯曰:“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候,準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屈完及諸侯盟。

千古檄文之文淵懿美茂《齊桓公伐楚》(文白對照)

春秋時代的使臣

白話文:

魯僖公四年的春天,齊桓公率領諸侯國的軍隊攻打蔡國。蔡國潰敗,齊桓公接著又去攻打楚國。

楚成王派使節對齊桓公說:“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 因此即使牛馬發情互相追逐,也到不了雙方的疆土。沒想到您進入了我們的國土,這是什麼緣故?”管仲回答說:“從前召康公命令我們齊國先君太公說:‘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和天下九州的長官,你都有權征討他們,共同輔佐周王室。’召康公還給了我們齊國先君可以征討的範圍:東到海邊,西到黃河,南到穆陵關,北到無棣縣。你們楚國應當進貢的包茅沒有交納,周王的祭祀供應不上,沒有用來滲濾酒渣的東西,我特來向楚國徵收貢物; 周朝先王昭王南巡楚國沒有返回,我特來查問這件事。”楚國使臣回答說: “貢品沒有交納,是我們國君的過錯,我們怎麼敢不供給呢?先王昭王南巡沒有返回,還是請您到水邊去問一問河神吧!”於是齊軍繼續前進,臨時駐紮在楚國的陘這個地方。

魯僖公四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齊軍中去交涉,齊軍後撤,臨時駐紮在楚國的召陵。

齊桓公讓諸侯國的軍隊擺開陣勢,與屈完同乘一輛戰車觀看軍容。齊桓公說:“諸侯們難道是為我而來嗎?他們不過是為了繼承我們齊國先君與各國的友好關係罷了。你們也同我們建立友好關係,怎麼樣?”屈完回答說:“承蒙您惠臨敝國,併為我們的國家求福,忍辱接納我們國君,這正是我們國君的心願。”齊桓公說:“我率領這些諸侯國軍隊作戰,誰能夠抵擋他們?我讓這些軍隊攻打城池,什麼樣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說:‘如果您用仁德來安撫諸侯,哪個敢不順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話,那麼楚國就把方城山當作城牆,把漢水當作護城河,您的兵馬雖然眾多,恐怕也沒有用處!”

後來,屈完代表楚國與諸侯國訂立了盟約。

千古檄文之文淵懿美茂《齊桓公伐楚》(文白對照)

左丘明

《齊桓公伐楚》的作者介紹

《齊桓公伐楚》一文收錄於《左傳》,《左傳》的作者是左丘明。

左丘明約生於周敬王十八年(約前502年),約卒於周惠王元年(約公元前422年),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 一說複姓左丘,名明,春秋末期魯國都君莊(今山東肥城石橫鎮東衡魚村)人。左丘明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散文家 、軍事家。與孔子同時或者比孔子年齡略長些。 曾任魯國史官,為解析《春秋》而作《左傳》 (又稱《左氏春秋》) ,又作《國語》,作《國語》時已雙目失明,兩書記錄了不少西周、春秋時期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由於史料詳實,文筆生動,引起了古今中外學者的愛好和研討。

左丘明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創始人,史學界推左丘明為中國史學的開山鼻祖,被譽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孔子、司馬遷均尊左丘明為“君子”。歷代帝王對左丘明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賢。

忠於歷史,秉筆直書是史家的天職,正是這種良好的史官文化和求真精神,鑄就了左丘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博得了當世和後世幾千年人們廣泛讚揚,留下了萬古流芳的美名。

千古檄文之文淵懿美茂《齊桓公伐楚》(文白對照)

左丘明

《齊桓公伐楚》歷史背景和作品分析

《齊桓公伐楚》選自《左傳·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齊桓公在打敗蔡國之後,又聯合諸侯國軍隊大舉進犯楚國。在大兵壓境的情況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齊軍中質問齊桓公為何要侵犯楚國,隨後又派屈完到齊軍中進行交涉,雙方先後展開了兩次針鋒相對的外交鬥爭,最終達成妥協,訂立盟約。

《齊桓公伐楚》在記述這場外交鬥爭時,並不是直接記述過程,而是把人物放在雙方的矛盾衝突中,通過各自的個性化語言和“交鋒”方式,把這場外交鬥爭一步步引向深入,直到雙方達成妥協,訂立盟約。這樣使讀者明白了這場外交鬥爭的性質及其過程,又讓讀者看到了各具特色的的四位歷史人物。楚國兩位使者,特別是作為楚成王“特命全權代表”的屈完,沉穩冷靜、不卑不亢的外交風度,堅毅果敢、不為威武所屈的外交風範,機智靈敏、隨機應對的外交智慧;作為政治家的管仲,熟悉歷史、諳於事故的外交才華;齊桓公雖然驕橫霸道、軟硬兼施,卻也不失身份的霸主形象,都讓讀者過目難忘。

《齊桓公伐楚》作為記敘外交鬥爭的一段史體散文,在語言的運用上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雙方出場人物,雖然使用的都是各具特色的外交辭令,但並不做作、生硬;即使針鋒相對,咄咄逼人,也沒有疾言厲色,語言柔中有剛,剛中有柔,表現出作者左丘明純熟的歷史典故掌控能力和高超的語言文字駕馭功底。

詩讚左丘明雲:

述行領盈視,論備分在目,

言勝獲都盡,記奔靡橫前。

盟誓慷慨餘,譎詐欺誣見,

恩惠煦如春,紀嚴凜若霜。

興邦滋無量,亡國悽可憫,

腴辭潤簡牘,美句入詠歌。

跌宕而不群,縱橫而自得,

工侔之造化,思慮涉鬼神,

著述罕未聞,古今亦卓絕。

千古檄文之文淵懿美茂《齊桓公伐楚》(文白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