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是怎樣煉成的?28冊人本課程叢書揭示祕密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是怎樣煉成的?28冊人本課程叢書揭示祕密

一封書信——幾多家國情,幾多少年志

“國家的強盛,是保證每個人不顛沛流離的基本,‘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說的也是這個道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是一個響噹噹的世界大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世界中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而祖國的強大和她對國民的守護,又讓我們愈加深刻地感受到身在這樣的國家是一種怎樣的幸福和榮耀。”

……

“當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增加、國際地位提升以後,世界對於她的關注會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而青年一代的道德水準和精神風貌最能反映這個國家的文明程度。身為青年一代的你們,作為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應該如何擔負起時代賦予你們的使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維護祖國的形象,用實際行動回報祖國帶給你們的那份安全與榮耀?

“希望你們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抵禦西方文化糟粕的侵入;增強愛國意識,樹立正確的愛國觀念,不參與任何形式打著愛國名義的打砸搶;不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任何有辱國家、有辱國威的不當言論;努力學習,提高自己,將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希望你們完善和提高自身品德修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尤其是在走出國門以後,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維護國家形象。”

……

“少年強則國強。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輝熠熠生輝,這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擔當,尤其是作為青年一代的你們的擔當,願你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實踐這句話,來踐行青年人的使命。”

朗朗書聲起,少年壯志藏。

初夏,走進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一股濃郁的書香之氣和蓬勃的青春活力撲面而來。聞聲望去,一個少年正在用略顯稚嫩的聲音朗讀著什麼。拾步走近,原來是一些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正在研讀學校日前推出的“人本課程”系列叢書中的《“信”中國》一書。

在“想一想”環節,同學們就“怎樣理解‘國家就是我們最好的護身符’進行思考發言。在“實踐活動”環節,大家就“身在中國,常常讓我們感到一種‘幸福’和‘榮耀’,請說一說那些讓你‘幸福’和‘榮耀’的故事”進行分享交流。在“書信小知識”篇章,書中還列出了書信常用的一些謙稱。

一位同學告訴記者,“我們研讀的這封書信是校長曾在國旗下講話時的一篇發言稿,他對民族對國家對教育的熱愛深深感染了全校師生,現在讀來仍覺蕩氣迴腸、備受鼓舞。研讀《“信”中國》一書中各種題材的書信,讓我們在字裡行間行走體悟那種噴薄而出的民族大義與使命擔當,催生我們“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的少年豪邁與家國情懷。而且。近年來中考作文題型中書信的比例不斷加大,通過研讀這些句句懇切、字字真情的書信,有助於我們提升人文涵養,也有助於我們輕鬆應對大考。”

據悉,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撰寫的“人本課程”系列叢書目前已推出28冊,後續還有《勞動與實踐》(名稱暫定)等叢書將陸續推出或修編。

人本課程——以人為本,為孩子一生奠基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是怎樣煉成的?28冊人本課程叢書揭示祕密

在社會眼裡,向來以教學成績聞名的高新一中初中校區,為何舉全校之力編撰一套這樣的課程體系?用意何在?價值何在?日前,記者深入學校和師生中間,力圖解析背後的故事。

作為學校“人本課程”體系的總設計師、系列叢書的主編,高新一中初中校區校長王鳳進告訴記者,所謂“人本課程”,就是以人為本的課程。這裡的“人”,是指把每一個學生都看成具有獨立人格、正在發展中的人,課程的設計和實施都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都是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和一生幸福而奠基。在目標設計上,著眼於學生的個性發展,謀求通過課程的構建促使學生個體發展與社會進步同頻共振;在內容設置上,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共融匯通;在課程實施中,著眼於學生的自主發展,力爭達成教育教學與個人成長的相互促進。

叢書編寫的指導者之一、西安市教科所規劃辦原主任、陝西省首批正高級教師汪香志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種轉變反映在基礎教育上,表現為人們對教育的需求從過去為了生存和生活轉向現在為了提升自我幸福的能力,為做自己想做、樂於做的事情儲備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教育也從過去的通識教育逐漸轉向個性化、選擇性教育。新時代的教育,立德樹人是宗旨,核心素養是橋樑。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著力構建“人本課程”體系,就是要從根本上凸顯和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初心,涵養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發揮課程的目標意識、文化意識、生命意識、創新意識、實踐意識等教育功能,為學生的核心素養畫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架橋,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導航。

迴歸初心——五大支點,讓學生全面發展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是怎樣煉成的?28冊人本課程叢書揭示祕密

王鳳進表示,教育是培養人、造就人的崇高事業,終極目的是促進人的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2016年,《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正式公佈,這是落實立德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和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2018年1月,教育部新頒佈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凝練了20個學科核心素養,標誌著我國基礎教育正在邁向核心素養的新階段。

據悉,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在教育創新上一直走在時代的前列,24年來始終堅持改革創新,不斷探索適合可持續發展的路徑。2015年,學校借新校園建成東風,開設了涵蓋13門學科、60多個大類,共計100多個學生社團。這些社團滿足了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求,為學生搭建起一個發現潛能、激發興趣、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擴大交往、增強自信、涵養品質、生成理想、實現價值的平臺,使學生的核心素養明顯提升,也使學校的教風、學風大為改觀,師生的成功感、滿足感、收穫感、幸福感與日俱增。

王鳳進表示,“新時代,我們貫徹落實‘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將已經開設的部分社團活動提升為課程,構建和完善既有以‘培育核心素養’為主導的校本特色,又能滿足學生興趣和發展需要的‘人本課程’體系,從而使我們的教育真正迴歸初心、放飛夢想。”

“人本課程”體系,主要有五大支點:

1、立德樹人,思想奠基

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實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本質,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2、以人為本,理念引領

彰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為學生髮展自己的優勢服務,為學生未來參與社會競爭築牢根基。

3、創新培優,目標高遠

突出“創新人才培養”特色。打造“人本課程”就是要立足學生的現實情況和發展需要,通過引導學生髮現興趣、喚醒潛能、勇於實踐,積極探索,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把學生培養成為時代所需要的具有突出創造力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4、適應趨勢,發展特色

適應高考“從招分走向招人”的改革趨勢。《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公佈以及高中各科學科核心素養確定以來,中高考錄取越來越注重測量學生的核心素養,多元化考評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種改革趨勢倒逼學校教育必須構建“人本課程”體系,幫助學生髮展核心素養。

5、厚積薄發,再創新高

沉澱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二十餘年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成果,打造出一套特色鮮明的“人本課程”體系和運行機制。

放飛夢想——三條主線,給青春亮麗底色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是怎樣煉成的?28冊人本課程叢書揭示祕密

王鳳進表示,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開創性地構建以核心素養為主線的“人本課程”體系,旨在把培育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價值取向、創新意識和關鍵能力,有機地整合為學校課程和教育教學目標,追求適合學生成長需要的質量,放飛每一個學生的青春夢想,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和一生幸福奠基。“人本課程”體系既體現了時代特色,又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其主要特點體現在三個方面。

1、“三色文化”,體現價值追求

“紅色”文化——時代擔當

以正確的政治方向為指引,大力開展中國革命文化教育,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時代所賦予的責任,從而培養學生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讓“中國夢”點燃學生的“青春夢”,照亮學生前行的方向,使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

“綠色”文化——尊重教育

“綠色”文化指的是人類與環境所形成的和諧美好的關係,以及這種關係下所產生的文化價值。“綠色”文化對生活環境而言,就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綠色”文化對教育而言,就是尊重學生,順應學生天性發展的規律,保障學生成長的生態平衡。

“古色”文化——弘揚傳統

“古色”文化是指傳統文化浸潤所形成的文化價值。“人本課程”系列叢書本著“激發文化自信”的教育目標,在具體的課程內容上多方面滲透“古色”文化的價值,希望通過傳統文化的薰陶和浸潤,夯實文化自信的根基,鍛造文化自信的生命力,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文化自信的落腳點,推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探究創新”,培養創新思維

“探究思想”和“創新意識”貫穿人本課程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人本課程”體系,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使學生個人的稟賦、氣質、興趣、情感、思維等方面的潛質得到發現和發展,心靈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獨特性得到尊重,思考的批判性、思維的獨特性和思想的創造性得到鼓勵。走向社會,這些學生或將成為各個方面的“創新性”人才。

3、“勞動實踐”,踐行知行合一

“人本課程”體系,圍繞中學勞動技術學科的總目標“會動手,能設計,愛勞動”,著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人本課程踐行“知行合一”理念,探究、實驗、實踐、勞動、體驗、創造等活動交相呼應,極大的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本的需求點,讓學生學起來、動起來,讓學生學以致用,最後達到知行合一。

砥礪前行——28冊叢書,20餘載心血結晶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是怎樣煉成的?28冊人本課程叢書揭示祕密

王鳳進表示,“已經出版的28冊系列叢書,旨在引導學生品經典、觀歷史、承傳統、重實踐、賞藝術、強體魄,它承載著“立德樹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彰顯著“創新人才的培養”特色,沉澱著學校20餘年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成果,也銘記著學校20餘年探索創新的艱難歷程。”

1、古詩行:風、花、雪、月、梅、蓮、竹、菊、山、水、人、酒、春、秋,通過14個字選編中國古典詩詞,每一部分分為“詩中‘花’(每一章節換一個字)”“詩中情”“原詩”三個版塊。

2、“信”中國:以“書信”為主要內容,涉及夫妻情篤、舐犢情深、手足情深、師生情誼、朋友情誼、家國情懷、人文情懷等七個方面的內容。

3、品佳節寫美文:貼近學生的閱讀需求和閱讀習慣,具有科學性、趣味性、探究性,旨在喚醒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

4、歷史劇簡本:以“印象魅力劇本表演展示”為主題,介紹話劇的起源傳承、發展與創新。通過歷史劇表演,加深對歷史的理解與認知。

5、行知長安:本書分自然探索歷史古蹟、科普教育、民俗文化、愛國教育、藝術欣賞六個單元,用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索精神科學意識。

6、行走的博物館:涉及博物館學、考古學、歷史學等多個專業的知識。通過介紹陝西境內各類特色鮮明的博物館,探尋文物祕境,拓展課堂寬度。

7、閱讀與思考:精編部編版教材相關文章,為師生提供最優化的補充閱讀資料。站在一定高度審視選編教材,提出一個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8、初中數學探究與實踐:讓學生體驗知識原創過程,使學生在真實的探究活動中,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9、動感數學1+1:通過具體實例介紹幾何畫板軟件的基本功能、畫圖方法、動態研究和拓展應用等知識,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

10、多彩英語:對國家課程標準中的話題進行整合,使之不僅能來源於課本而且高於課本,為學生未來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11、物理探究與拓展(七):介紹生活中常見的工具,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漸瞭解其使用方法,提高動手能力。

12、物理探究與拓展(八):內容涉及聲現象、熱現象、光現象、物體的運動、物理屬性、宇宙與粒子、力與運動、壓強和浮力等。針對生產、生活中的現象、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利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

13、生命奇蹟之生物實踐探究:通過實驗和實踐來引導學生探究生命規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科學觀察、實驗操作以及解決生物學問題能力。

14、生命奇蹟之科學微電影: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讓學生應用新媒體技術體驗和掌握科學研究方法。

15、模擬法庭:選取近年來典型案例,對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和刑事訴訟活動的作用、原則進行重點探析,切實提高法制教育的質量和實效。

16、地理視角觀天下:以學生關注的地理社會熱點問題為切入點,讓學生用地理“眼”來觀察世界、用地理“腦”來思考社會問題。

17、玩轉地球:通過學生動手設計、製作創意作品,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書。

18、陽光體育伴我行:採用選擇性必修和自主選修相結合的形式,確保學生掌握不少於兩項體育技能,項目涵蓋了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曲棍球、網球、游泳、武術、啦啦操和健身拳、健美操等自創項目。

19、流淌的旋律:分為音樂欣賞與器樂演奏兩部分。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表達和創造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20、畫意:中國傳統國畫、素描、西方油畫、綜合材料和繪本五部分構成,理論聯繫實踐,圖文並茂。

21、書韻:包括軟筆書法和硬筆書法兩部分,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對書法用筆結構、章法風格等方面的探究。

22、藝美:包括秦繡、陶藝、布藝、扎染四個板塊,由遞進式的的“理論基礎”“技法應用”“綜合探索”“欣賞評述”四個部分組成。

23、鑲嵌與印痕:包含馬賽克拼貼藝術和版畫藝術兩部分。

24、時事演講藝術:從講稿撰寫,講前準備、基本技巧、開場方式、姿勢語言、情感處理六個方面,引導學生感悟和把握演講的藝術。

25、心靈成長課:選擇學習心理、自我意識、生涯規劃、人際交往和情緒管理等專題,讓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走在學生心理髮展的前面。

26、環保在行動:通過生活實例,帶領學生理解環保意義,踐行環保意識,創造綠色生活,讓“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生根發芽。

27、數字創意:由平面動畫設計、Photoshop創意圖像處理、定格動畫三個版塊構成,以任務驅動模式進行編寫,引導學生創作數字作品。

28、機械公爵:介紹虛擬機器人的身體結構、感知系統和思維方式,幫助學生了解機器人的知識體系,學習語言程序設計的邏輯思維方式。

共抒大愛——為了教育,把責任扛在肩上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是怎樣煉成的?28冊人本課程叢書揭示祕密

“教育無邊界,教學無祕籍。”這是經常掛在王鳳進嘴邊的一句話。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所好學校尤其是一所名校,除了教好自己的學生外,還應該有厚重的社會擔當與歷史使命,否則就會辜負教育之名。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自建校以來始終遵循“三高三新”的辦學原則——高起點、新體制,實行現代化管理;高標準、新思想,組建高素質隊伍;高質量、新辦法,培養國際化人才。短短24年,在三位校長的孜孜求索、薪火傳承下,學校迅速成為西安、陝西乃至全國基礎教育的一面旗幟,一直活躍在基礎教育創新的最前沿,不僅教育教學質量名列前茅,課程體系建設也在國家課程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發展。在“以人為本”思想的指導下,學校最初在國家課程教學中開展學科課外活動,後來發展為各學科的第二課堂,再發展到如今的學科分層走班選修和特長分項組團選修,由前幾年的60多個社團發展到現在的120多個社團,課程建設經過20多年的摸索、總結、提煉完善,逐步形成了學校的“人本課程”生態,水到渠成地沉澱了一套特色鮮明的“人本課程”體系和運行機制。

“人本課程”體系,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核心素養,搭建教師團隊和學校教育可持續發展平臺,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豐富國家的基礎教育功能。同行者可通過課程分享實踐成果,共抒教育情懷,回饋社會厚愛。

文字將千年的文明傳承延續,教材讓抽象的文化有形有聲。然而,編寫這麼大體量、廣寬度的叢書絕非易事。為指導“人本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規範性,學校組建了課程研發中心和教師發展中心,確立“人本課程”方案,制定“人本課程”學科和社團《指導意見》。

方案首先強調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人們的行為方式和價值體系發生了明顯變化,個性發展的訴求日益彰顯,人們更加關注個人幸福感和生命價值,期盼更好的教育,能讓孩子成長得更好。像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這樣的學校,必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通過課程體系的改革發展教育、成長學生、成就教師。其次,方案確定了課程體系的指導思想——引領教師高品質發展,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讓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第三,明確了目標任務——構建一個全員育人、全程育人、關注個體發展的新型育人模式。第四,制定課程結構和要求——必修課+選修課+社團課+特色課。第五,制定科學的評價體系——過程評價、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學校考核等合理結合。第六,明確管理機制和保障措施——舉全校之力,聚全校之智。

《意見》指出,“人本課程”不僅要以20多年堅持的以人為本、素質教育、培養未來社會創造者的目標為著眼點,更要立足新時代,以立德樹人為根本,讓學生成為創造性的公民。其次,《意見》明確,“人本課程”弘揚在體驗中增智、在分享中提升、在探究中創造的理念。第三,“人本課程”要有地域性,根植陝西、紮根故土、建設家鄉。第四,“人本課程”要與同行、社會分享,讓教育教學走出校園、回饋社會,以此踐行教育公平,讓更多的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書寫高新教育的情懷與大愛。

“‘人本課程’體系的構建,是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20多年教育心血的結晶,凝聚了高新教育集體的智慧,延續著高新教育人關愛教育、奉獻社會的教育情懷,這不僅僅是一套教材,更是一種精神追求與責任擔當。”高新一中初中校區課程研發中心李紅霞副校長感慨地說。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在這一卷卷字字真情、句句溫熱的叢書中,我們似乎看見一個個砥礪前行的背影。

“‘人本課程’體系的每一冊,也許就是整個初中生涯的一個點、一條線、一個面,但它們會給學生搭建起人生座標的多維空間,構建出人生大廈的豐厚底蘊,讓它五彩繽紛,絢麗多姿;它們會讓學生有強健的體魄、精準的選擇、廣泛的興趣、亮麗的底色、明確的目標和宏偉的理想。”陽光透過窗戶灑在王鳳進的面龐上,使他的目光更加堅毅、神情更為篤定。

蘇建華2019年5月21日於西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