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抗臺一線:寧海一村支書赤膊上陣幫搶對蝦'

畜牧業 徒步 颱風 寧波日報 2019-08-14
""直擊抗臺一線:寧海一村支書赤膊上陣幫搶對蝦

村民在搶收對蝦

從8月8日8時到10日18時,寧海全縣面雨量352毫米,全省第一,寧海多地出現道路積水塌方、村民被困等情況,農業漁業受損嚴重。

記者於8月9日“利奇馬”到來前,駐守在寧海一市鎮,和村鎮黨員幹部一起直擊抗臺一線,記錄這驚心動魄的24小時。

村支書幫助搶收對蝦

到寧海蹲守,之所以選擇一市鎮,是因為它體現了寧海的地形特點,靠山有海,和台州三門縣相連。

海塘養殖是一市鎮村民主要經濟來源。8月9日下午一點半,記者接到短信,一市鎮政府黨員幹部兩點準時出發下到43個自然村,記者和其中一路來到一市鎮最大的南美對蝦養殖基地——白岐村雙盤碼頭。

再過12個小時,“利奇馬”就要登陸,按規定,勸離村民是村鎮幹部的職責。

白岐村黨支部書記葉懿群在塘堤上扯著嗓子喊“趕緊上岸”,可村民想著的是趁平潮搶收對蝦。

“颱風這麼大,雨一來,蝦就跑了,養塘的人就要絕收啊……”葉懿群理解村民,嘴裡喊著撤離,可碰到需要搭把手的村民,他就和鎮裡的幹部赤膊上陣,能搶多少算多少。

記者碰到白岐村聯村幹部林一,問他雙盤碼頭情況怎樣,“看了一圈,雙盤碼頭外塘損失最小,搶回來不少。”林一笑著說。

10日,颱風過境,九成海塘被淹,旗門塘是受傷最嚴重的地方。

記者驅車到旗門塘,塘堤被淹成了一片澤國,養塘的村民守在旗門塘邊。“塘被淹了,對蝦跑掉了,這下子要絕收了。”村民蔡知虎說,這些蝦本來再過一兩個星期就該上市了,眼下他正聯繫村民黨員用沙袋把塘堤墊起來,一些沒被淹的海塘或許還有救。

66歲老羊倌冒雨自救

記者在途徑越沙線橫路山村和法洪坑交界處時看到,山體滑坡沖毀路基,挾裹著泥沙和雨水的巨大洪流把山下的一戶養殖場淹沒了。

記者徒步蹚過沒膝蓋的泥漿,走到村民葉可標的養殖廠,他和妻子、兩個兒子望著被埋沒的羊圈一籌莫展。

今年66歲的葉可標站在羊圈頂棚上,兩三米高的羊圈被泥沙填埋,僅露出個頂棚,四五隻羊困在羊圈裡咩咩叫著,葉可標不停抽菸,並叫來了村上的親戚想把屋頂掀翻,看看還有多少隻羊活著。

儘管一刻不停歇地幹活,頂棚還是隻掀開了一角。大兒子覺得這樣子蠻幹不是辦法,打電話找朋友尋找挖掘機。葉可標這邊也沒耽誤工夫,撬釘子,搬鐵皮……

“62只羊,養了快兩年,長到100多斤,算算這下子損失一二十萬元啊。”葉可標使勁得抽了一口煙,說完繼續幹活……

一個個鮮活的感人現場

10日早上,記者所在的寧海工作群中,一個個消息傳來……

碰到村民汽車被淹,寧海陽光義警葛向軍把自家的挖掘機開過來,把車子拖到安全地帶。

胡陳鄉胡東村一家三口被困,16個月的女嬰高燒不退,胡陳鄉應急小分隊負責人林海光帶著隊員,開著皮卡車,再撐皮划艇通過積水路段,徒步兩三公里繞開塌方,再乘橡皮艇把女嬰媽媽接到胡陳鄉衛生所。

連續奮戰抗臺一線的62歲村幹部陳榮吉在清理路障中被刮落的樹枝壓倒,腰椎爆裂性骨折……

看到一個個鮮活故事,記者興沖沖駕車去採訪,剛從一市鎮開出去20分鐘,陳蟠線上一條百米長、深四五十釐米的積水攔住了去路,記者走盤山公路過越溪鄉,越溪鄉部分路段塌方,無法通過。

無論是幫村民搶收的葉懿群,還是冒雨幹活的葉可標,或是守在抗臺一線的黨員幹部,記者在他們眼裡看到一種信念,無論刮多大風下多大雨,他們都要堅守陣地,即使面對如此強大的颱風,這股子勁頭從來都不會洩氣。

現代金報記者王冬曉 攝影記者張培堅 通訊員陳雲鬆蔣攀張春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