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殼魚的養殖技術 溫度不低於22度 密度每畝約3500尾 水質很重要

畜牧業 鰻魚 飼料 三農問題 收藏 生態三農 2019-04-09

筍殼魚利潤可觀,都是養殖難度高,因此風險相對略高,但是應該主要掌握水質,

【提要】水質:生石灰消毒後試水。魚苗:選體長10cm左右的健康魚苗,投放前用食鹽水消毒,每畝約3500尾。飼料:魚苗以鰻魚料、輪蟲及切小片冰鮮魚為主,成魚以水生昆蟲和小雜魚為主。分池:長到一定大小需分池以防互相殘殺。溫度:低於22℃要蓋棚保溫。管理:每天巡塘3次,每45天消毒一次。病害:防赤皮病和指環蟲。

筍殼魚的養殖技術 溫度不低於22度 密度每畝約3500尾 水質很重要

一、養殖地的條件

養殖池的面積不宜過小或過大,太小的養殖池會影響到魚體發育,太大的養殖池不好管理,養殖池的面積在4畝左右最佳。筍殼魚喜歡在水底洞穴和泥裡棲息,所以養殖池的底部淤泥厚度在15cm左右為宜,在池塘的進出排水口都要用網罩住,可以避免筍殼魚逃跑。

筍殼魚的養殖技術 溫度不低於22度 密度每畝約3500尾 水質很重要

二、調節水質

先將池水排出一些,深度保留在15cm左右即可,排水完成之後,每畝池塘潑灑200斤左右的生石灰漿進行消毒。消完毒後每個星期進行注入60cm的新水,然後放入一些魚苗試水,等魚苗生長都正常後,每隔5天再進行注入適量的新水,直到水位適合筍殼魚生長為止。

筍殼魚的養殖技術 溫度不低於22度 密度每畝約3500尾 水質很重要

三、投放魚苗

1、選擇魚苗:選體長10cm左右,顏色正,大小均勻,沒有損失和病害的魚苗。

2、魚苗消毒:先準備一個大盆子,加入300克食鹽,倒入適量的清水,然後把魚苗放入盆裡浸泡5分鐘左右進行消毒。

3、投放密度:消完毒的魚苗可以直接放入養殖池,每畝放養密度在3500尾左右。

筍殼魚的養殖技術 溫度不低於22度 密度每畝約3500尾 水質很重要

四、合理投喂

1、餌料來源:在魚苗期投喂一些鰻魚料、輪蟲以及切小片冰鮮魚。成魚期可投喂一些水生昆蟲和小雜魚。

2、投喂:放苗後的第三天,可按9:1的比例進行投喂切片鰻魚料及冰鮮魚,投喂量按魚體重量的1%進行投喂。連續10天按照同樣的比例和餌料進行餵養。10天過後,投喂量加1%,定點進行投喂。等到4個月以後,可加入一些切片的小蝦或小魚,投喂量可根據具體情況來定。6個月左右就可以活餌進行餵養。

筍殼魚的養殖技術 溫度不低於22度 密度每畝約3500尾 水質很重要

五、分池養殖

筍殼魚看上去很懶,但是會因為食物經常相互間殘殺,所以生長到一定的階段可按照魚體的大小進行分池。

筍殼魚的養殖技術 溫度不低於22度 密度每畝約3500尾 水質很重要

六、控制溫度

筍殼魚對溫度的要求較高,水溫在22℃以下吃飼料的量就會明顯下降,18℃左右時就會停食,溫度在13℃左右時就會凍傷,10℃以下時就會凍死。如果水溫降至22℃時要及時進行蓋棚保溫。

筍殼魚的養殖技術 溫度不低於22度 密度每畝約3500尾 水質很重要

七、後期管理

每天早、中、晚各進行巡塘一次,檢查筍殼魚生活情況及水質情況。放養魚苗以後要每隔半個月進行注入新水,每隔45天左右進行消毒,保證水質的澈度在28cm以上。

筍殼魚的養殖技術 溫度不低於22度 密度每畝約3500尾 水質很重要

八、防治病害

防治赤皮病,每月在池塘潑灑溴氯海因0.3毫克一升,進行預防赤皮病,已得病的魚可以在餌料裡拌適量土黴素進行治療,防治指環蟲,可以潑灑敵百蟲。

【小提示】如果覺的內容對你有幫助,請及時關注、收藏!留下腳印評論,方便以後查看。轉發給更多人的受益。請關注(劃到上方點關注)、收藏(點擊下方的五角星★),歡迎轉發評論交流!

【生態三農】每天為您推送最新三農政策、價格行情、新作物、新技術、創收創富、實用項目等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