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百龜萬蟲相伴,中山黃圃創業青年養“異寵”圓創業夢

橫檔山是中山市黃圃鎮橫檔村的地標。山下一處深水潭,岸邊是橫檔村青年招穎銃的創業基地,這裡也是近百隻巨龜和數萬只蟋蟀的“家”。

9年前,橫檔村青年招穎銃在上海工作期間接觸到蜥蜴、蜘蛛和各種蟲類等“異寵”養殖群體,為此著迷。2016年,他從上海回到家鄉黃圃鎮,全身心投入“異寵”養殖,成立中山市亞馬遜農業養殖有限公司,在橫檔山下建立陸龜、蟋蟀養殖基地。

他笑言,這是“玩出來”的創業項目。如今,這個由愛好衍生的創業項目開始結出“果實”,逐漸實現盈利,從該基地出產陸龜和蟋蟀已銷往全國各地。

視頻|百龜萬蟲相伴,中山黃圃創業青年養“異寵”圓創業夢

愛上“異寵”,曾養數萬只蜘蛛

孵化室、育幼室、醫療室、牧草種植區、養殖區……走進中山市亞馬遜農業養殖有限公司的養殖基地,各大養殖功能區設置清晰。在陸龜養殖區的孵化室內,一顆顆如雞蛋大小的雪白色陸龜蛋被裝在保溫櫃裡進行孵化,孵化時間為3-4個月。孵化期間,櫃子裡溫度需保持在29-30攝氏度之間。離孵化室不遠處是陸龜養殖區,近百隻大小不一的陸龜拖著巨殼四處遊走。

視頻|百龜萬蟲相伴,中山黃圃創業青年養“異寵”圓創業夢

“沒有攻擊性,不咬人,看到人會主動靠過來。”招穎銃表示,這些陸龜主要用於觀賞和寵物養殖,均是從非洲引進,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目前公司已取得廣東省林業廳頒發的馴養繁殖許可證。這些龜的體長從10多釐米到70釐米不等,年齡最大的近40歲,最重的近50公斤。

與陸龜養殖區相鄰的是蟋蟀養殖區。這裡由兩間相連的小房間組成。房間內排列著一個個裝滿盒子的櫃子。

“一個盒子就有過萬隻蟋蟀幼苗。”招穎銃拿起其中一個盒子向記者介紹,如果以重量計算,這個養殖區一年可出產蟋蟀1500公斤。這些蟋蟀主要用於食用,或餵養蜘蛛、蜥蜴等另類寵物(即“異寵”)。

視頻|百龜萬蟲相伴,中山黃圃創業青年養“異寵”圓創業夢

事實上,公司的成立與“異寵”也有著密切關係。9年前,招穎銃到上海工作,從事3D打印行業。期間,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養蜘蛛和蜥蜴等動物作為寵物的群體,並逐漸產生了興趣。隨後,他也開始自己養了起來,蜥蜴、蜘蛛、昆蟲等都被他列入寵物行列,最著迷時,他曾在家裡養了數萬只蜘蛛。

“越來越多人喜歡養‘異寵’,市場也越來越大。”看好“異寵”市場的招穎銃於是就開始著手自己的創業計劃,並在2016年放棄上海的工作,回到家鄉設立公司創業。

邊養邊學,逐漸掌握養龜術

養殖陸龜是招穎銃創業項目的主要部分。“如果拿幾隻蜘蛛出來,會嚇壞人家。相對於蜥蜴、蜘蛛等品種,陸龜攻擊性低,也更容易讓人接受。”招穎銃表示,選擇養殖陸龜一方面是出於陸龜的外觀和性格特點,另一方面是出於它的養殖技術特性。他表示,陸龜養殖相對簡單,它素食,主要食用固定品種的草,食物也基本可以在基地內種植。另外,陸龜對溫度要求為20攝氏度以上,與南方大部分季節氣溫相符。基地內也設有溫室,幫助它們過冬,防止感冒及引起其他疾病。

視頻|百龜萬蟲相伴,中山黃圃創業青年養“異寵”圓創業夢視頻|百龜萬蟲相伴,中山黃圃創業青年養“異寵”圓創業夢

雖然養殖技術相對簡單,但對於招穎銃來說,剛開始養殖時仍需“從零開始”。“一開始都是和圈子裡的朋友交流,邊養邊學。”2017年,養殖一年後,巨龜進入產蛋期。這讓招穎銃既興奮又緊張,他還特意在養殖區安裝了視頻監控,監控動態。當年春節期間,第一批蛋正式誕生,他還清晰記得當天是大年初五。“那天晚上我去了聚會,但從監控畫面看到有龜在挖洞生蛋就立刻跑回去了。”這是該批巨龜在基地生下的第一批蛋,當年一共產下400多隻,這也宣告這些從非洲引進的巨龜已適應本地人工養殖的環境條件。

蟋蟀養殖方面,招穎銃也是“新手”。為此,他曾遠赴泰國學習先進養殖技術,在國內選擇優質種群開展養殖。目前,蟋蟀養殖現已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種群,投產銷售。

扶持特色養殖業,助力產業振興

從愛好出發,招穎銃的創業路越走越遠。目前,從該基地出產的陸龜龜苗、成龜和蟋蟀已銷往全國各地,產生效益,其中其養殖的陸龜已被國內多地的動物園和養殖場採購。

視頻|百龜萬蟲相伴,中山黃圃創業青年養“異寵”圓創業夢

去年,在黃圃鎮農業部門的協助下,該養殖基地獲得了市級示範家庭農場的獎補以及鎮扶持農業資金獎補,其先進的經營模式和引進的新型品種將獲得鎮農業局的進一步推廣和扶持。

黃圃鎮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該鎮大力扶持特色養殖業發展,培育優質特色養殖產業發展,目前鎮內已集聚了多個特色養殖產業項目。接下來,該鎮將結合本土農業發展實際,用好黃圃鎮扶持農業生產發展政策,發揮鎮財政資金激勵作用,營造良好的農業生產環境,繼續加大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和培育力度,壯大特色農業種養殖業,助力農村產業振興,形成農民收入的新增長點。

【文字】 雷海泉

【圖片視頻】葉志文

【通訊員】 黃圃宣

【作者】 雷海泉;葉志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