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三蝦”為何能成功?這種模式避開了哪些雷區?這個養殖戶這裡有話講'

"

前不久在第十三屆合肥龍蝦及稻蝦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我們針對“一稻三蝦”這一養殖模式邀請了江蘇裡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張家宏做了詳細演講。那麼作為養殖戶來說,是什麼吸引他們積極採取這一模式?這一模式具體流程是什麼?巧妙避開了傳統模式養殖過程中哪些雷區?我們採訪了江蘇揚州的一位優秀模範養殖戶——揚州龍道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李兵 先生。

“一稻三蝦”這種綠色生產模式,在江蘇省及周邊地區得到了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目前該模式已被許多地區列為農民脫貧致富的“短平快”項目,成為農村地區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

揚州龍道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創辦於2018年,主要從事稻蝦綜合種養產業開發,公司“一稻三蝦”示範基地現有204畝。本著政府倡導“轉結構、調方式”的新時代農業發展要求,該公司聯繫上了江蘇裡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張家宏,在他“種好稻、養好蝦、育好苗”的思想指導下,走上了發展“一稻三蝦”的產業發展之路。

通過一年多的生產經營,在稻蝦綜合種養模式下,大幅度降低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四收”:一週年農田收穫一季水稻、兩茬成蝦和一茬蝦苗的的目標,同時提升了稻、蝦等農漁產品的品質,達到了“516”(蝦產每畝500斤,稻產每畝1000斤,純收益每畝達6000元)的產量和效益目標,全力開展綠色農業生產。做出了“一稻三蝦”綜合效益是傳統稻麥輪作生產方式的十倍的感嘆。

"

前不久在第十三屆合肥龍蝦及稻蝦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我們針對“一稻三蝦”這一養殖模式邀請了江蘇裡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張家宏做了詳細演講。那麼作為養殖戶來說,是什麼吸引他們積極採取這一模式?這一模式具體流程是什麼?巧妙避開了傳統模式養殖過程中哪些雷區?我們採訪了江蘇揚州的一位優秀模範養殖戶——揚州龍道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李兵 先生。

“一稻三蝦”這種綠色生產模式,在江蘇省及周邊地區得到了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目前該模式已被許多地區列為農民脫貧致富的“短平快”項目,成為農村地區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

揚州龍道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創辦於2018年,主要從事稻蝦綜合種養產業開發,公司“一稻三蝦”示範基地現有204畝。本著政府倡導“轉結構、調方式”的新時代農業發展要求,該公司聯繫上了江蘇裡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張家宏,在他“種好稻、養好蝦、育好苗”的思想指導下,走上了發展“一稻三蝦”的產業發展之路。

通過一年多的生產經營,在稻蝦綜合種養模式下,大幅度降低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四收”:一週年農田收穫一季水稻、兩茬成蝦和一茬蝦苗的的目標,同時提升了稻、蝦等農漁產品的品質,達到了“516”(蝦產每畝500斤,稻產每畝1000斤,純收益每畝達6000元)的產量和效益目標,全力開展綠色農業生產。做出了“一稻三蝦”綜合效益是傳統稻麥輪作生產方式的十倍的感嘆。

“一稻三蝦”為何能成功?這種模式避開了哪些雷區?這個養殖戶這裡有話講

李兵表示:“一稻三蝦”是一種低密度大規格的養殖。稻前龍蝦收益可以達到200斤/畝,稻中100斤/畝,第二年四月蝦苗量達到200斤/畝,一季水稻1000斤/畝。

四月初按照每畝6000尾蝦苗來進行投放,經過一個月的飼料投喂,五月初捕蝦。到時成蝦規格能達到50克/只,畝效益能達到200斤/畝。

六月中旬開始降水工作,33公分一棵秧的標準進行寬行寬距手工栽秧,行距株距是一樣的。栽種高杆稻,杆高達到1.5米。等活棵分岔後進行擱田,然後放水,按照稻中蝦蝦苗3000尾/畝來投放,經過一個月的飼料投喂,8月底捕撈,規格能達到40克/只,產量達到100斤/畝。

八月份龍蝦屬於反季節捕撈和銷售,技術含量高,因此價格高。通常龍蝦在35℃高溫就打洞自保,不給逮,價格自然就高。種植高杆稻的好處是外面高溫,稻田裡只有28℃左右,龍蝦在裡面非常舒適,也就無需打洞自保。寬行寬距的好處是龍蝦可以在稻田裡自由穿行,沒有任何束縛,到時水往環溝一降,可以大量捕撈。

十月初經過138天的成長,稻子也成熟了,收割後可以達到1000斤/畝的產量,途中稻子不能施肥,更不能打藥,只能人工除草,所以收穫的稻子是正宗的有機米,綠色生態食品。李兵很高興地說:“根據塘口水稻目前的長勢,今年我們應該能達到1200斤/畝的產量。” 收穫之後,也就是10月中旬,這時讓種蝦交配然後打洞繁殖,灘面上栽種伊樂藻並上水,經過一個冬季的管理,來年三月中下旬蝦苗開始出售,產量可達到200斤/畝,這就是稻後繁苗。

一個週期就是這樣。

李兵表示稻前蝦階段一定要轉塘投放蝦苗。一個塘裡面要清清爽爽,不能用原塘苗。避免造成三代同堂,自相殘殺的局面。每代數量不清難以測產,大小又不一,這就導致了難以精準投餌,捕撈後難以分級的難題。最後規格上不來,養出來的全是2到5錢的小龍蝦,品質低、價格低。沒有利潤不說,集中出貨價格低迷,市場更是承受不了這種品質的蝦,但“一稻三蝦”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首先,低密度大規格投苗,這樣能出大蝦。五月初就能捕撈,市場上大規格蝦價穩定且蝦價高,市場波動不大。隨著五月的到來,五月瘟這個龍蝦養殖繞不開的話題可以得到解決。五月瘟說到底是養殖密度太大,貪婪、急於求成引起的。初成蝦不斷捕撈銷售、密度低了、環境好了,五月瘟也就沒有了。李兵還笑著說:“跟天鬥,跟地鬥,千萬不要跟大自然鬥。”話糙理不糙,理性養殖很重要。

稻前蝦捕撈後,就緊跟著種植水稻,既跟了形勢,也繞開了龍蝦發病的五月瘟。而且這季水稻不用施肥,不用施藥,正宗的有機米產量上來,效益也不會低,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廣。關於稻中蝦,上面已經細講了,按照這個水稻品種、栽種方式和管理模式,稻中蝦肯定能夠收穫滿滿。搞龍蝦養殖一定要“人無我有,人有我讓,這樣才能同等條件下效益達到最大化”。眾所周知,市場決定養殖,不是養殖決定市場。龍蝦養殖方面五六月份價格降低,因為這是龍蝦養殖最肯生長的時候,養殖戶一窩蜂出塘,所以必須避開這個出塘高峰,價格低潮。這樣八月份龍蝦自保打洞,捕不上來,價格肯定提高,張家宏研究員這個稻中蝦模式根本不愁這個問題。

"

前不久在第十三屆合肥龍蝦及稻蝦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我們針對“一稻三蝦”這一養殖模式邀請了江蘇裡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張家宏做了詳細演講。那麼作為養殖戶來說,是什麼吸引他們積極採取這一模式?這一模式具體流程是什麼?巧妙避開了傳統模式養殖過程中哪些雷區?我們採訪了江蘇揚州的一位優秀模範養殖戶——揚州龍道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李兵 先生。

“一稻三蝦”這種綠色生產模式,在江蘇省及周邊地區得到了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目前該模式已被許多地區列為農民脫貧致富的“短平快”項目,成為農村地區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

揚州龍道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創辦於2018年,主要從事稻蝦綜合種養產業開發,公司“一稻三蝦”示範基地現有204畝。本著政府倡導“轉結構、調方式”的新時代農業發展要求,該公司聯繫上了江蘇裡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張家宏,在他“種好稻、養好蝦、育好苗”的思想指導下,走上了發展“一稻三蝦”的產業發展之路。

通過一年多的生產經營,在稻蝦綜合種養模式下,大幅度降低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四收”:一週年農田收穫一季水稻、兩茬成蝦和一茬蝦苗的的目標,同時提升了稻、蝦等農漁產品的品質,達到了“516”(蝦產每畝500斤,稻產每畝1000斤,純收益每畝達6000元)的產量和效益目標,全力開展綠色農業生產。做出了“一稻三蝦”綜合效益是傳統稻麥輪作生產方式的十倍的感嘆。

“一稻三蝦”為何能成功?這種模式避開了哪些雷區?這個養殖戶這裡有話講

李兵表示:“一稻三蝦”是一種低密度大規格的養殖。稻前龍蝦收益可以達到200斤/畝,稻中100斤/畝,第二年四月蝦苗量達到200斤/畝,一季水稻1000斤/畝。

四月初按照每畝6000尾蝦苗來進行投放,經過一個月的飼料投喂,五月初捕蝦。到時成蝦規格能達到50克/只,畝效益能達到200斤/畝。

六月中旬開始降水工作,33公分一棵秧的標準進行寬行寬距手工栽秧,行距株距是一樣的。栽種高杆稻,杆高達到1.5米。等活棵分岔後進行擱田,然後放水,按照稻中蝦蝦苗3000尾/畝來投放,經過一個月的飼料投喂,8月底捕撈,規格能達到40克/只,產量達到100斤/畝。

八月份龍蝦屬於反季節捕撈和銷售,技術含量高,因此價格高。通常龍蝦在35℃高溫就打洞自保,不給逮,價格自然就高。種植高杆稻的好處是外面高溫,稻田裡只有28℃左右,龍蝦在裡面非常舒適,也就無需打洞自保。寬行寬距的好處是龍蝦可以在稻田裡自由穿行,沒有任何束縛,到時水往環溝一降,可以大量捕撈。

十月初經過138天的成長,稻子也成熟了,收割後可以達到1000斤/畝的產量,途中稻子不能施肥,更不能打藥,只能人工除草,所以收穫的稻子是正宗的有機米,綠色生態食品。李兵很高興地說:“根據塘口水稻目前的長勢,今年我們應該能達到1200斤/畝的產量。” 收穫之後,也就是10月中旬,這時讓種蝦交配然後打洞繁殖,灘面上栽種伊樂藻並上水,經過一個冬季的管理,來年三月中下旬蝦苗開始出售,產量可達到200斤/畝,這就是稻後繁苗。

一個週期就是這樣。

李兵表示稻前蝦階段一定要轉塘投放蝦苗。一個塘裡面要清清爽爽,不能用原塘苗。避免造成三代同堂,自相殘殺的局面。每代數量不清難以測產,大小又不一,這就導致了難以精準投餌,捕撈後難以分級的難題。最後規格上不來,養出來的全是2到5錢的小龍蝦,品質低、價格低。沒有利潤不說,集中出貨價格低迷,市場更是承受不了這種品質的蝦,但“一稻三蝦”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首先,低密度大規格投苗,這樣能出大蝦。五月初就能捕撈,市場上大規格蝦價穩定且蝦價高,市場波動不大。隨著五月的到來,五月瘟這個龍蝦養殖繞不開的話題可以得到解決。五月瘟說到底是養殖密度太大,貪婪、急於求成引起的。初成蝦不斷捕撈銷售、密度低了、環境好了,五月瘟也就沒有了。李兵還笑著說:“跟天鬥,跟地鬥,千萬不要跟大自然鬥。”話糙理不糙,理性養殖很重要。

稻前蝦捕撈後,就緊跟著種植水稻,既跟了形勢,也繞開了龍蝦發病的五月瘟。而且這季水稻不用施肥,不用施藥,正宗的有機米產量上來,效益也不會低,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廣。關於稻中蝦,上面已經細講了,按照這個水稻品種、栽種方式和管理模式,稻中蝦肯定能夠收穫滿滿。搞龍蝦養殖一定要“人無我有,人有我讓,這樣才能同等條件下效益達到最大化”。眾所周知,市場決定養殖,不是養殖決定市場。龍蝦養殖方面五六月份價格降低,因為這是龍蝦養殖最肯生長的時候,養殖戶一窩蜂出塘,所以必須避開這個出塘高峰,價格低潮。這樣八月份龍蝦自保打洞,捕不上來,價格肯定提高,張家宏研究員這個稻中蝦模式根本不愁這個問題。

“一稻三蝦”為何能成功?這種模式避開了哪些雷區?這個養殖戶這裡有話講

李兵最後總結到:“一稻三蝦”模式,稻前蝦基本個個都會養,保本就行。但是到了稻中蝦,基本技術不成熟甚至沒有經驗,如果掌握了張家宏研究員的這個技術,能夠反季節捕撈銷售,那這個利潤就有了。第二年春天上的苗自己留著養,多出來就賣,隨行就市,能賣多少就多少。一季水稻,因為是有機米,不能賤賣,自己包裝宣傳,最好可以品牌化,這樣價格可以翻倍,這是純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