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畜牧業 不完美媽媽 蔬菜 農村 飼料 恩施新聞網 2019-08-12
"

記者 毛國寅

“我們全家終於還清了如同大山一樣沉重的債務,不僅扔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而且堅信致富指日可待!”最近,建始縣業州鎮代陳溝村八組村民陳仁桂的笑靨如同山間悄然綻放的花朵。

三年前,陳仁桂整日沒有一絲笑容,長期被貧窮的家境、債臺高築的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有人說,是一種神奇的力量逆轉了她的人生。這種力量,就藏在一位女性柔弱而堅強的肩膀上,藏在一場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征程中。

有一種貧窮讓人痛徹心扉

“父親到死都沒有閉緊眼睛,就是因為家裡太窮,擔心我們一大家子的生活。”今年47歲的陳仁桂,依然記得她15歲那年父親去世時的樣子。

送走父親後的一天,陳仁桂和70歲的奶奶去挑水。一百來斤的一擔水實在太重,祖孫倆只走了幾步,就連人帶桶摔倒在地,陳仁桂和奶奶抱頭大哭。

本該是花季少女、享受美好校園生活的陳仁桂,因生活艱辛不得不過早地承擔起家庭重擔。雖然很辛苦,但她深深懂得:只有捨得做事,家裡才有希望。

成年後,經人介紹,陳仁桂組建了家庭。丈夫賀友紅在外地從事架設高壓線工作。為了住有所居,陳仁桂和丈夫決定咬牙借款建新房子。

下基腳那天,陳仁桂給工地上送開水,沒走多遠不慎將腳背燙傷,但她沒有停工;建房中途缺錢,陳仁桂和丈夫便將家裡的木料運出去賣,經常天不亮就起床、忙到深夜才睡覺;為了節約開支,陳仁桂與男人們一起搬石頭、挑砂漿,做了很多苦活累活……

歷盡千辛萬苦,房子終於修好了,加上原有的債務,共欠下28萬元。上有一位老母親,下有三個子女,人口多、開銷大,家庭的重擔可想而知。2014年,陳仁桂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有一種脫貧讓人熱血沸騰

2017年1月,村裡迎來一群面孔陌生卻帶著笑容的人,他們是州畜牧獸醫服務中心、州婦聯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

4月,工作隊員到陳仁桂家中走訪,大家無不為她歷經曲折卻始終堅韌不拔的故事而動容。州婦聯駐村幹部不斷鼓勵她樹立脫貧信心。州畜牧獸醫服務中心駐村幹部發揮專業技術優勢,幫助她將原有的土房改建為養殖圈舍,發展生豬養殖。

“只要人勤快,就吃不窮、穿不窮,划算不好才會一世窮!”雖然丈夫常年在外務工,長子成家後為生計忙於奔波,兩個女兒還在讀書,年近七旬的母親幾乎幫不上什麼忙,但陳仁桂說幹就幹。

短短一年時間,陳仁桂不僅把投喂飼料、換清潔飲水、打掃圈舍的工作做得很好,還通過請教畜牧專家,掌握了生豬疫病防控、科學管理,甚至學會了劁豬。有一次,她獨自連續劁了19頭豬,力量不足的她,不小心弄斷了一根手指,而她硬是強忍著疼痛劁完了最後一頭豬。

陳仁桂多次跟駐村幹部說:“雖然我是個婦道人家,但我必須像男人一樣去努力。”陳仁桂還種了6畝多地蔬菜。有時為趕早到城裡去賣菜,她凌晨三四點鐘就下田,嘴裡咬著電筒,手裡拿著鋤頭,獨自一人忙活起來。

命運從來不會虧待勤勞者。2017年下半年,陳仁桂先後兩次出售生豬,收入5萬多元。2018年,駐村工作隊獎勵她5000元。通過她的不斷努力,養殖場從一開始出欄7至8頭生豬,發展到年出欄100頭,年產值20萬元以上。一個以生豬養殖為主,糞便發酵後還田種植有機蔬菜為輔的生態種養殖模式,在一個勤勞樸實的農村婦女手上實現了!

有一種感恩讓人肅然起敬

2019年新年之際,陳仁桂告訴駐村工作隊,欠下的28萬多元債務全部還清了!

“如果沒有這麼好的政策,如果沒有大家幫我,我們全家就沒有今天的好日子!”今年“三八”婦女節前夕,陳仁桂被評為村“脫貧致富女能手”,並登臺分享自己的脫貧故事。

“駐村幹部幫我打開了心門,指引了脫貧致富的方向。代陳溝村近三年的變化,我們老百姓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你們辛苦了。”一番掏心窩的話說完,臺上淚眼婆娑,臺下掌聲雷動。

“陳仁桂最為可貴的品質是特別有志氣、特別能吃苦、特別懂感恩。”州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主任王新林由衷感嘆。

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為村食堂送肉、送蔬菜改善生活……陳仁桂把感恩之心轉化為實際行動,熱心為村裡的工作出力,影響和感染著全體村民。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她的故事生動詮釋了改變貧窮命運,不僅要依靠黨的扶貧政策,更要自立自強,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擺脫貧困的道理,是貧困婦女弘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的典範。”州婦聯主席王蘭英讚揚陳仁桂,並希望更多的貧困婦女像她一樣,堅定脫貧志向,用勤勞的雙手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