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如何以養鵝為主發展觀光農業年創利400餘萬元的呢?

沈某某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陸川縣灘面鎮新旺村人,2014年回家探親時發現村裡很多年輕人都去外面打工了,現在村裡到處是荒地,好像感覺家鄉也快沒了。

沈當時在北京打工,年收入在40萬左右,與很多外出打工的同鄉相比,能打拼到這一步,已是相當不容易,可每每想到村子裡的荒涼景象,震驚的都按耐不住心中的衝動。以前他在北京工作的時候週末經常到郊外的農家院裡面去玩,發現他們做的挺漂亮,年輕人在家裡就可以賺錢,而沈的老家也是有山有水的,很漂亮,所以沈就決定回老家搞觀光農業。

話雖說起來簡單,但真要放棄北京的工作回鄉創業,沈很明白還需要有更明確的規劃,將要發展農場首先要有能拿的出手的農產品來吸引遊客。

他是如何以養鵝為主發展觀光農業年創利400餘萬元的呢?

陸川縣是廣西地方有名的吃鵝大縣,整個陸川每月鵝的使用量就可達8萬隻左右,而在2014年,沈在調研市場時卻發現整個陸川縣沒有一家大規模的鵝類養殖場,這讓他一下子就認準了這一商機,因為陸川的鵝使用量比較大,而且養殖從100天開始,就可以陸續出欄了,養殖週期短投資回報比較快。

近幾年,廣西地區每隻鵝苗售價一般都在50至60元左右,相對於其他禽類的養殖成本都要高,而且在育雛苗的養護難度較大容易造成死亡,所以許多人都不敢嘗試,聽說沈要養鵝,家人都為非常擔心,沈卻認為就是因為別人怕風險不敢做,所以自己做了才能抓住市場的機遇創造出很大的商機。

2015年年初,沈辭去了北京的工作,在村委會的支持下,承包下了村裡兩個荒廢多年的魚塘和幾十畝的荒田,開始建起了自己的養鵝基地。剛開始的時候選擇養殖馬崗鵝,但體積比較小,且只有八九斤重,養出來後不符合當地的市場需求,賣不出去,賠了三萬多塊錢。雖然出師不利賠了錢,但沈並沒有想過就此放棄,沈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轉遍了周邊的農產品交易市場和大小餐館,才知道原來當地人吃的是一種叫獅頭鵝的品種,選擇獅頭鵝這個品種來養,在當地也非常受歡迎。

他是如何以養鵝為主發展觀光農業年創利400餘萬元的呢?

獅頭鵝之所以在當地如此受歡迎,和陸川人吃鵝時喜歡用白切的做法有很大的關係。陸川白切鵝通常要使用體型碩大,重量在12斤以上的鵝為原料,由於只需煮至後輔以幹炒粉,醃檸檬,生薑,辣椒等簡單配料作為搭配,所以這一道菜對於鵝肉本身口感的要求十分苛刻。

鵝原產廣東饒平縣,已有200多年曆史,為目前我國能培育出的最大優良品種,也是世界上的大型鵝之一。獅頭鵝和馬崗鵝的區別是在體型上獅頭鵝要大一倍,四個月大就可以達到十到十五斤,其次獅頭鵝的額頭上有個肉瘤,嘴角處也有一個,而且隨著養殖時間的增長這個瘤也會越長越大。

剛開始引進了獅頭鵝三百隻鵝苗,到了脫殼第六天開始,這些鵝苗就自己啄毛,越啄越溼,越溼越啄,由於剛開始沒有養殖經驗就沒有在意,後來全身紅腫慢慢的就死亡,發現這種情況後沈趕忙請了陸川縣的技術專家到現場,但是由於情況惡化,價值近兩萬元的鵝苗幾乎全軍覆沒。雖然看到了別人由於不敢養而沒有大規模養殖場這樣的商機,但沒有真正的懂得在技術方面去重視,那從這件事情以後,沈把更多的精力就放在技術這塊上。

他是如何以養鵝為主發展觀光農業年創利400餘萬元的呢?

2016年沈開始報名參加了陸川縣農廣校組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在那裡他不僅學到了很多養殖技巧,同時還活學活用,對照專家傳授的養殖經驗,找尋自家鵝場的不足。

鵝苗剛脫殼的時候對溫度要求比較高,在陸川下雨比較多,而且傳統的保溫床的排洩物很難清理,很容易產生各種疾病,導致大量死亡。這個就是我們的現在新型的保溫床,跟傳統的相比這是兩層的,傳統的只有一層,而且傳統的中間是鏤空的,不好清理,它就很容易引起各種疾病,新的保溼床下面是個斜坡使得鵝的糞便排洩下來以後很容易清理到排汙管道,再統一集中流到外面的化糞池。新型高架保溫床由以前的單層改為雙層後,同等場地面積下,養殖規模也增加了一倍。解決了雛鵝養育設施最大的難題後,2016年,沈還又擴建了兩個鵝舍,將自己的養殖規模擴大到年出欄量6萬餘。

他是如何以養鵝為主發展觀光農業年創利400餘萬元的呢?

雙層保溼床

別人養的獅頭鵝80天就已經開始出欄了,但沈的鵝為什麼要在100天后才開始慢慢出欄呢?。主要是因為獅頭鵝的前期生長速度快,其精纖維不好而肉質不佳,通過嚴格控制料比延長養殖週期來讓其肉質的品質更好。除了控制獅頭鵝的出欄時間,每天還有將近八個小時的時間在指定的三個放牧區運動覓食,此外,還要單獨加練,每天帶領這些獅頭鵝完成幾公里的急行軍。

對於獅頭鵝肉質品質的提升,沈近乎苛刻,但正是因為有了好的品質和管理,一開始跑市場時,並沒有遇到太大的難度,他不僅上門推銷,還主動邀請收購商到鵝舍參觀。按照獅頭鵝13元/斤的銷售價,2016年僅憑藉獅頭鵝養殖這一項就賺了100多萬元,有了創業後的第一桶金,迫不及待的開始對自己的鵝主題家庭農場進行規劃。

做產品要有特色才能有更加的有競爭力,當時陸川本地的餐館還都是以做白切鵝為主,於是沈第一個想法就是要做全鵝宴總共11道菜,滷鵝頭、鵝雜、燒鵝、白切鵝、蒸鵝蛋、滷鵝掌等等。除了用美味的全鵝宴來招攬遊客,從2017年上半年開始沈的農場裡已經開發了以食遊樂為一體的休閒觀光模式。

他是如何以養鵝為主發展觀光農業年創利400餘萬元的呢?

全鵝宴

雖然當時遊客很多,但是如果休閒娛樂項目不更新的話遊客來一兩次就不新鮮了,這樣就很難留住客人。沈未雨綢繆,雖然發現了問題,但究竟該如何做呢?他又開始想辦法要為自己充電,2017年,在陸川縣農廣校的支持下,參與到了廣西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訓的課程中,通過學習和外出考察,其思路不斷開闊,他也認識到想到農場發展下去不但要增加農產品的種類還要提升農場趣味,這樣才能留住客人。2017年看破癥結的沈又流轉了幾百畝山地,在這些荒地上開墾出了一壟壟的菜園將紅極一時的某線上農場遊戲移植到線下,這樣一來,遊客不僅能夠在農場品嚐到美食,還能通過租賃的方式承包一小片菜園。自從有了線下的農場遊戲,沈的農場又火了一把,趣味十足的農趣體驗,不僅讓農場有了更多吸引力,也和遊客建立了一種長期的聯繫。

2017年,沈又複製了水田立體種養模式到農場裡的300畝水田裡,一畝地就有三個農產品,讓一畝地增加了不少的收入。以一畝水稻田為例以前如果光種水稻,最多可以掙1500元,通過立體種植,加上荷花魚和田螺之後,可以多收入1500元,再加上農趣體驗,還將有2000元的觀光體驗額外收入,就提高了三倍多。2018年休閒觀光農場已經拓展至3000餘畝,年利潤可達400餘萬元。

他是如何以養鵝為主發展觀光農業年創利400餘萬元的呢?

套鵝蛋娛樂項目

從2016年養鵝事業步入正軌開始,除了自家的農場,沈幾乎剩餘的所有時間神經還都在忙著一件事,就是儘可能的帶動附近的貧困戶養鵝脫貧致富。沈選擇回家創業,不僅發現養鵝和搞觀光農業是個商機,還有個原因就是希望在幹好自己一番事業的同時能夠為家鄉貢獻一份力量,能夠帶動周邊的貧困戶和周邊的人一起致富。

沈憑著對市場的準確預判,不斷調整發展思路,一步步走到現在的四年時間裡,他不僅鋪就了自己的財富之路,還帶動周邊480戶農戶發展養鵝,其中有50戶貧困戶零成本創業幫扶,漸漸改善了生活條件。從荒蕪山野到致富之地,希望之花不僅開在了沈的農場裡,更開在了農戶們的心中。

養殖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我是說三農故事,如果您喜歡我講的農業創業故事請多多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