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企業重根基,白楊企業搶速度?觸寶說,我全都要

6月3日,觸寶發佈了截至2019年3月31日,未經審計的2019年Q1財報,從財報看,內容系列產品已經成為收入的主要驅動力:

2019年3月,觸寶全球所有產品的DAU達到了1.69億,同比增長40%,而內容系列產品的DAU則為2,310萬,同比增長超4倍,用戶參與度約為39%,表明用戶的粘性很高,同時,內容產品的廣告收入佔總廣告收入的75%。

毛竹企業重根基,白楊企業搶速度?觸寶說,我全都要

(觸寶內容系列產品的DAU、MAU和用戶參與度 單位:百萬)

觸寶在2018年9月IPO時,已經佈局了多個涵蓋健康、健身、娛樂資訊和短視頻等多個領域的內容系列產品,幾位創始人表示,觸寶要從獨角獸真正成為全球化的互聯網內容與服務公司。

從今天的財報看,創始人的想法在一步步成為現實,而觸寶在中國移動互聯網大爆發的黃金十年遠赴海外,避開了國內互聯網紅海中補貼擴張、流血上市的惡性競爭,在另外的藍海市場裡,觸寶的方法論更從容、更穩健,步步為營,厚積薄發。

觸寶的縱軸:AI+大數據紮根

觸寶董事長張瞰在Q1財報電話會議上說:我們認為全球內容應用市場仍處於早期階段,這為我們橫向領域和縱向領域提供了巨大的機會。

機會足夠大,但挑戰也足夠多:

國內競爭的難點往往在於“對手”的惡性同質化競爭,而海外市場要面對規模與本土化、精細化服務的平衡,內容高度本地化,碎片化,區域之間的內容區隔門檻很高。

事實上,國外市場在產品形態、體驗、細節到UI設計等等每個維度都有不同的地區差異,東南亞、中東和印度等新興市場,人口結構比較年輕,喜歡多元化的內容娛樂產品,但其中又有所區別,比如泰國用戶更喜歡本土化的歌舞短視頻,而美國歐洲等成熟市場的年輕一代就需要新型的社交和內容平臺,非洲用戶的智能機屏幕有限,需要針對性的設計UI……

毛竹企業重根基,白楊企業搶速度?觸寶說,我全都要

(觸寶的海外女性社區應用Cherry)

當然,在內容分發的機理層面,在海外做內容和國內做內容的最新思維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從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也就是智能推薦與分發,只是國內,我們通常會針對“推薦”討論信息繭房的問題,比如一位用戶在抖音看了一個籃球街頭視頻,那麼可能相關的題材就會接踵而至,原因其實不復雜,如果智能推薦系統獲得的數據只有用戶在產品內部的操作軌跡,那麼自身構建的有關用戶畫像的維度就是單一的。

但觸寶做內容產品的起點很高,因為其海外內容佈局實際上是從“縱向領域”開始,即構築AI地基。

眾做周知,觸寶在2008年成立,以輸入法起家,迄今,觸寶輸入法支持全球超過110種語言,其真正貫穿了用戶幾乎所有互的聯網使用場景,輸入法與信息流產品在底層打通,將有助於推薦算法更好的為用戶推薦其所感興趣的內容。

因此,觸寶從輸入法到信息流內容產品,從產品形態上來說看上去跨度很大,但通過輸入法,觸寶積累了自然語言識別的技術基礎,成為機器學習與算法迭代的燃料。可以說觸寶在前十年鑄就了紮實的AI和大數據底盤,所謂的“轉型”內容不如說是順理成章的AI+內容。

這寶貴的十年可以說是觸寶出海的最大“福利”:

業界對企業側重縱向邊界與橫向邊界有一個生動的比喻:毛竹和白楊。毛竹前四年在土壤裡不斷生根,第五年開始在地上瘋長;白楊的生長速度快,但根系不穩,因此群聚而生。

毛竹型企業業務底盤很紮實,但在快速增長的紅利期可能錯失掉一些機會,白楊型企業則相反。按照業界通常對於XX型企業屬於毛竹企業,XX企業屬於白楊型企業的劃分,兩種發展模式基本被認為不可兼得。

但是需要注意到客觀環境對企業發展模式的影響:國內過去十年的競爭太激烈了,比如資本和補貼實際上極大壓縮了企業的競爭週期,這注定企業只能專注在一個模式上,不能貪心,比如滴滴就要在出行領域深耕,字節跳動則以迅速孵化產品以產品集群的形式形成規模。

正是前十年的出海經歷,讓觸寶基於技術積澱、以及面對海外本地化和碎片化的解決方案與經驗積澱,讓觸寶在“毛竹型”發展後,迅速進入了“毛竹+白楊模式”。

產品矩陣裡的三條縱貫線

從第一款內容型產品發佈開始算,在不到三年內,觸寶的內容系列產品後已經有十幾款,形成了APP集團軍,而且還在一直擴張。那麼,如何讓多條業務在快速生長的時候保持穩固?

【商業街探案】看來,除了前文所述的垂直聚焦深耕外,觸寶實際上在這些“白楊”之間,修建了三條“縱貫線”:

第一條線是內容分發平臺。

內容分發平臺有點像觸寶的中樞神經,所有的信息彙集到內容分發平臺內部,經過算法和歸類,再依據觸寶的智能分發系統跨語言地分發給全球的APP用戶,比如Cherry的短視頻信息流內容,就來自短視頻軟件VeeU。

毛竹企業重根基,白楊企業搶速度?觸寶說,我全都要

(打通不同內容的產品)

聽上去這很像內容的重複利用,但不如說這其實是觸寶基於內容的能力模塊組合,根據每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特徵,不同的組合衍生出不同的內容產品,同時,它讓讓新產品孵化在技術層面減少了非常多的工作量,不同的產品可以共用同一套內核算法,並且這套算法的科學性和精準度是經過其他產品不斷沉澱和修正後的,其效率和成功率都是可預見的。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內容領域高度的碎片化與內容隔離門檻恰恰是這套中樞神經發揮作用的原因。

舉例來說,優酷土豆在合併時其實也是採取了這套機制,後臺統一採購,前臺根據不同定位配置產品,比如土豆更年輕化,優酷更主流,但在執行中遇到了一個非常尷尬的矛盾:

資源有限,面對的其時是同一批用戶群體,資源分散不利於同其他視頻網站的競爭,資源同時在土豆和優酷投放,2個渠道又顯示不出差異化,最後的結果也是土豆邊緣化,一直做不起來。

第二條線是孵化機制。

觸寶孵化團隊的負責人告訴【商業街探案】,一個產品從構想到正式上架,最快只需要15天,而這個15天是包含了產品數次迭代和升級的時間。而這背後,就是依靠觸寶內部如同生產流水線一樣的孵化機制:

因為觸寶已經確定了大健康、大文娛的領域,所以對於APP方向的選擇,只要基於全球範圍內的大數據,繼續確立細分領域即可,而在團隊資深產品經理設計出一個初步的APP開發方案後,觸寶會通過不同的維度考核這個方案,成功通過考核的APP再進行生產研發,隨後通過內容分發平臺提交應用商店。

毛竹企業重根基,白楊企業搶速度?觸寶說,我全都要

(觸寶的全球產品)

真正驅動這一套孵化機制的,是數據驅動,以Breeze來舉例,其首頁的呈現方式曾經以AB測試的形式對不同的用戶呈現出不同的風格,而通過用戶留存、點擊率等數據的對比後,Breeze選擇了數據更好的一種風格,並且獲得了後續較好的用戶留存數據。

如果說孵化機制和內容分發平臺保證了觸寶產品的又快又好,那麼第三條線,廣告生態平臺則算提升了這片“白楊”矩陣的上限。

在2019世界移動通信大會,觸寶的自研廣告生態平臺CooTek Ads也正式亮相,並在現場就對接了全球多家合作伙伴。張瞰介紹:“這套系統允許廣告客戶創立並管理廣告,並直接把廣告投入到我們的內容系列產品中,提供程序化界面,允許第三方直接從我們的內容系列產品中獲取流量。”

CooTek Ads在三月份已經貢獻了觸寶廣告總收入的14%,並且還在增加。一年前,王佳樑告訴【商業街探案】:觸寶的目標不只是做海外市場的隱形冠軍,而是做中國企業出海的橋樑,如今看,CooTek Ads的成功意味著觸寶“大平臺”的目標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回頭看觸寶從工具到內容集團軍,再到服務生態的發展三部曲,可以看到,觸寶的生長邏輯非常紮實和嚴密,產品層層嵌套、疊加,生長,憑藉紮實的AI根系與三條縱貫線,在集團生態中不但生產、流通與融合,這種發展可能不會極致增長,但可以在快速、品質和穩健中,找到最優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