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警方發佈預警信息 幫助市民識破犯罪伎倆

傳銷 投資 法律 金融 中國綿陽新聞網 2017-05-21

中國綿陽新聞網訊(記者 文宇)18日,市公安局發佈預警信息,提醒市民尤其是老年人遠離非法集資,防範銀行卡犯罪,警惕傳銷犯罪活動。

記者從公安部門瞭解到,近來公安機關加大對金融領域違法犯罪活動打擊力度,從查處的部分案件來看,不少受害人都是受到矇蔽或缺乏安全意識,導致錢財受損。

去年下半年,受害人俞某某到公安機關報案稱,她被某公司以投資炒現貨的方式騙取人民幣500萬元。接報後,經偵民警先後兩次趕赴福州、廈門、深圳、成都等地調查取證,並於去年在福州將3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

經查,2015年初,犯罪嫌疑人張某某、葉某某、卓某某合夥成立了某投資管理公司,該公司利用其他公司搭建的現貨交易平臺,通過網絡和電話發展客戶參與現貨交易。交易過程中,三人及公司業務員隱瞞交易現貨實為期貨交易,且無真實交易對手的事實,利誘客戶進入該平臺進行原油、白銀、銅等交易活動,詐騙客戶資金4500餘萬元,從中非法獲利2000餘萬元。目前,案件已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去年底,涪城公安分局接市民舉報,一舉搗毀一特大傳銷團伙,搗毀窩點100餘個,擋獲傳銷人員300餘名。經查,犯罪嫌疑人陳某某加入某傳銷組織後,採取來綿陽“做生意”、“做工程”等方式將其家人、親戚、朋友騙至綿陽從事傳銷活動,共騙取被邀約人資金33500元。

公安機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一些不法分子打著投資、融資、理財等旗號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保管好自己的財物。

接鏈

如何防犯銀行卡犯罪

牢記銀行客戶服務電話,不要輕信收到的與金融相關的提醒短信或撥打短信中提供的諮詢電話號碼;進行網上銀行操作時,不要輕信銀行網站彈出窗口上的網址和提示,更不要輕易從彈出的窗口上登錄你的銀行賬戶;刷卡消費時要讓卡保持在自己的視線範圍之內;在自動取款機上操作時,要警惕是否有多餘的攝像頭或可疑提示的貼條;不要將密碼、卡號、信用卡背面的三位校驗碼等信息輕易告知他人。

非法集資四大特徵

●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准,包括沒有批准權限的部門批准的集資;有審批權限的部門超越權限批准集資,即集資者不具備集資的主體資格。

●承諾在一定期限內給出資人還本付息,還本付息的形式以貨幣為主,也有實物和其他形式。

●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兌現籌集資金。這裡“不特定對象”指社會公眾,而不是指特定少數人。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集資的實質。為掩飾非法目的,犯罪分子往往與投資人(受害人)簽訂合同,偽裝成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實現其騙取資金的目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