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廖俊波式”的好乾部

創業 時政 山丹發佈 2017-04-15

3月18日,“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獲得者,南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兼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廖俊波在趕往武夷新區主持召開會議途中不幸發生車禍,因公殉職。近日,福建省委作出決定,追授廖俊波同志“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斯人已逝,幽思長存”。在哀痛又一位人民的好乾部離我們而去的同時,更應以廖俊波同志為鏡,傳承發揚他的優良品質,努力做一名“廖俊波式”的好乾部。

視奉獻為己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捨得奉獻是廖俊波身上最鮮亮的閃光點。工作中,他能在現場就不在會場,能在群眾家裡就絕不在辦公室裡,始終奔忙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園區開發等工作一線,甚至曾經連續3天跑了4個城市、會見了6批客商。有時連週末都不放過,將全部的時間都用在了下基層、跑項目上。他常掛著嘴邊上的一句話就是“週末不周末,關鍵看有沒有事,有事就沒有周末”。對比廖俊波,有的幹部動輒叫苦喊累,這種“嬌生慣養”差就差在沒有把奉獻視為己任,而是把自己放在了首位。共產黨員的幹部,不講奉獻怎麼行,光將條件又怎麼行?既為黨的幹部,就要視奉獻為己任,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揮灑在為民服務上,融入到幹事創業中。

視人民為親人。鄧小平同志曾深情的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作為黨的幹部,廖俊波同志做到了始終心繫人民。在政和縣工作期間,他心裡想的、唸的都是“如何讓老區人民儘快脫貧增收”。為此,他堅持帶頭深入貧困村駐村蹲點調研,把脈問診,僅用兩年時間就帶領長期位居福建倒數第一的貧困縣迅速攀升至全省前10,而且全縣幹部無一違法犯罪。為人民群眾服務是黨員幹部的本職,也是黨員幹部為之奮鬥的最終目的。只有認群眾作親人,才會把群眾的事當作家事來辦,才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真正塌下心來為“親人”謀福利、辦實事,幹群關係也才會如一家人一般,親密無間、其樂融融。

視擔當為責任。“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廖俊波同志曾說過,“能夠當一個領頭人,讓23萬政和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身為領導幹部,廖俊波同志從不墨守成規,而是敢於推成出新,敢於突破擔當。在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上,為解決農民發展生產“錢從哪裡來”問題,他不顧眾人懷疑的眼光,以身試險,在全國率先開展小額扶貧貸款試點,用200萬元政府保證金撬動支農信貸3000餘萬元。敢於擔當是領導幹部的基本素質,沒有擔當,何談領導、何以率下?作為領導幹部,就要始終堅持以天下為公、為人民擔責,面對矛盾要迎難而上,面對危機要挺身而出,面對失誤要承擔責任,竭力安定民心、凝聚力量、推動發展。

(原文發表於共產黨員網,作者單位:沂水縣委組織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