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三評廖俊波:人民需要這樣的“工作狂”

創業 時政 人民網 2017-06-14

採訪廖俊波事蹟,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工作是快樂的”。據他同事們回憶,哪怕常幹到深夜兩三點,只要他在,就一定是歡聲笑語一片,“廖俊波有一種魔力,能把‘要我幹’變成了‘我要幹’。”

從剛剛工作、當中學教師時開始,廖俊波就是個“工作狂”,經常加班,為什麼他能對工作保持如此高的熱情?奧祕就在他常說的那句“工作是快樂的”。把工作當樂趣,才會有內生動力,自發地在工作上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把工作做好。

之所以能夠把工作當樂趣,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工作中,廖俊波能不斷地學習新知識。熟悉廖俊波的人都說他是個“百事通”,不論是他長期負責的工業園區建設、招商引資工作,還是群眾找他協調的修建棧道、土地拆遷等問題,他都非常注意在工作中不斷學習相關領域的最新政策、法規和知識。在幹中學,在學中幹,形成學和用的良性循環,才能一直保持工作的樂趣,保持學習的激情,才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在各個不同的崗位上作出卓越的成績。

之所以能把工作當樂趣,還因為他富有創業的激情。無論是在邵武、榮華山、政和還是武夷新區,他都白手起家創立了工業園區,做了很多從無到有的創舉。他不止一次對他的同事說:“在一張白紙上畫一張漂亮的畫,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在榮華山創業之初,他一個人帶著司機和副手,3個人,用4年,跑了36萬公里,招商引資28餘億元。巨大的成就背後是廖俊波對創業滿腔的激情,他非常享受辛勤付出之後獲得的成就感,他不厭其煩地在不同的地方用智慧和勞動“畫”出一幅幅美麗的藍圖,讓舊貌換新顏。正是這種成就感支撐著他一直快樂地工作。

之所以能夠把工作當成樂趣,還因常懷有人民群眾強烈的責任感。在27年的工作生涯中,他一直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為群眾排憂解難當做自己的責任和擔當,把群眾的安危冷暖記在心上。每次涉及拆遷問題,廖俊波總是主動上門看望困難群眾,及時詢問他們的訴求、儘可能幫助解決;他經常走村入戶調研,和村民拉家常時聽到他們反映什麼困難,就立即協調解決;群眾主動找他反映問題,他也都不厭其煩幫助解決,甚至連後續問題都會一直關心幫助想辦法。這是因為他心中裝著對群眾的無限熱愛,始終站在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把群眾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去辦,把群眾的快樂當成自己的快樂。

廖俊波把工作當成樂趣,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值得廣大黨員幹部學習。對比之下,部分黨員幹部把工作當成賺錢養家的飯碗,或者事業晉升的階梯,只為“名”和“利”幹,既無內生動力,也沒責任擔當。人生苦短,前路漫漫,我們應向廖俊波學習,把工作當成充實自己的課堂、幹事創業的舞臺、造福群眾的事業,這樣才能真正從工作中找到樂趣,迸發出更大的熱情與激情,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成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