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創業要用互聯網思維去思考,通過這幾個詞的運用打開財富之門

創業 百度 電子商務 霖者言 2019-04-30

在互聯網上創業,需要具備系統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手段。這個思維和傳通行業的操作思維有所不同,今天就來說一說我所理解的互聯網思維,有哪些需要我們深刻在意識裡,並用於實際的問題解決上。老手就不用看了,都是基礎知識。

網絡創業要用互聯網思維去思考,通過這幾個詞的運用打開財富之門

什麼是互聯網思維?

來看看這些高頻的關鍵詞,由它們鏈接起來,並用於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流量,邊界,用戶,內容,社交,社群,裂變,傳播,分享,標籤,權重,人群。下面把這些關鍵詞串在一起走一遍。

流量:

互聯網上做事,最頭痛的一件事情就是流量獲取。隨著BAT把線上流量分配殆盡,個體想獲取流量只能通過這些大平臺的中轉。但平臺要維繫用戶,也對進場的用戶有所要求,這就涉及用戶的幾個身份,內容生產者(產品提供者)和內容(產品)消費者,平臺會給用戶打上標籤,通過智能化算法進行匹配。因為流量總體是有限的,那又會涉及流量供給的分級。這裡就用到了一個關鍵詞權重(通過多緯度對賬號的評分),就像遊戲中的升級打怪,更高的權重能獲得更大的流量分配,同時和規則掛鉤,讓玩家在規則限定的範圍內升級。

網絡創業要用互聯網思維去思考,通過這幾個詞的運用打開財富之門

邊界:

傳統行業的邊界是以行業和地域劃分邊界的,但到了線上,這些邊界都是模糊的,曾經的竄貨,分級代理不存在了,轉而到是跨界打劫時有發生。

那互聯網的邊界是以什麼來劃分的呢?

內容和人群

1.媒體平臺輸出內容

2.電商構建公平交易平臺

3.社交平臺強化信任

每個平臺都會給賬號打一個標籤,相同標籤的群體就構成了人群。人們通過輸出這些帶有標籤的內容,讓系統檢測到後,再分發給相應標籤的人群。實現供和需的匹配,也就是千人千面和精準信息推送的由來。

社交:

線下的社交通常在幾人和十幾人,超過百人的少之又少,受精力和地域限制,維護起來越是困難重重。但線上就不一樣了,通過智能推送,一個內容可以讓幾萬甚至幾十萬人看到,感受到,獲得成百上千的回饋,也能通過社群和幾百人甚至幾千人同時交流。這種1對N的社交方式大大提升了溝通效率,也極大的促進了個人影響力。

社群:

這是一個互聯網工具,用戶的沉澱和分級傳播工具。擁有流量資源的平臺是公域流量池,社群就是個人的私域流量池,流量平臺有自身規則無法靈活轉化,需要引導至私域池中。然後還要設立層級,因為從公共平臺帶來的流量都比較泛,需要設置門檻有個初步的過濾,避免日後加大運營成本,層級一般分三級,初級過濾精準客戶,二級過濾種子用戶,三級過濾到合夥人,再從合夥人和種子用戶擴散出去,也就是裂變。

傳播:

傳統的傳播方式要通過中心媒體,通過渠道間可控的層層轉發。互聯網的傳播具有爆炸性,可能先由人群的某一點燃起,然後被網上的大V,KOL轉發,線上媒體跟進,然後才是傳統媒體大面積鋪開。這一模式的變化,有可能只是散落的幾個點,當達到一個臨界點時突然就爆了,迅速傳遍大江南北,但熱度來的快去的也快,因為,熱點太多,下一個熱點可以有效降低上一個熱點的勢能,讓其很快消失在人群中。

人群:

傳統思維裡沒有這專門的概念,主要是考慮地段,靠大量的人流,靠門店類別的集中劃分來吸引客流。互聯網上沒地段一說,要吸引到客戶就需要讓系統識別你要找的客戶,才會推送給你,它會把所有的消費者都打上標籤,你就要把有這些標籤的人通過內容,通過產品吸引過來,有了互動和交易之後,系統也會給你個標籤,給你不斷推送這個標籤的人,他們具有相近的年齡段,相似的喜好和行為軌跡,這部分人對你來說就是目標人群,轉化過來之後就是用戶。

分享:

互聯網的模式通常分前端和後端,前端獲客,後端盈利,在做商業模式的時候通常會在前端進行價值輸出,也就是分享,也可能大範圍的做免費或補貼活動,建立用戶池,並讓客戶形成習慣和依賴之後就開始通過後端模式進行盈利轉化。在互聯網上做生意要有前後端思維,先舍後得。

上面的幾個關鍵詞可以把我們的思考方式串聯起來,每一種玩法和模式都離不開他們的組合,把這些詞刻在腦子裡,再去擴展,慢慢就能清楚每一個平臺的玩法,以及該怎樣讓平臺幫自己賦能,從而能在互聯網上擁有一席之地。

網絡創業要用互聯網思維去思考,通過這幾個詞的運用打開財富之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