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條不歸路?鬼知道這些成功的CIO先驅們曾經歷了什麼!

創業 復星國際 大數據 華圖教育 手機和訊網 2017-06-16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ITValue。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創業是條不歸路?鬼知道這些成功的CIO先驅們曾經歷了什麼!

在諸多企業都試圖用技術驅動轉型的趨勢下,IT部門公司化的運作形式老調新彈,不少CIO在新的技術商業環境下開始探索出跟以往不同的發展模式和盈利路徑。華住酒店集團也藉機孵化出了盟廣信息這家技術公司,並被華住酒店集團的董事長季琦寄予厚望,聲稱“比起挖金礦,賣鐵鍬也一樣能掙大錢”,盟廣信息有望在未來為華住開拓出一個價值300億的市場空間。

在深度研討了華住轉型科技公司的案例後,ITValue也特地邀請了一批在IT部門公司化這條路徑上做出特色和盈利的幾位CIO,談談他們在IT部門公司化的道路上究竟經歷了什麼?

IT公司化是被逼梁山還是繳械投降?

“成立盟廣信息是被迫的嗎?”

在下午的討論一開始,東道主華住酒店集團CIO、盟廣信息CEO劉欣欣就被如此赤裸地拷問到。而她的回答也很坦白:“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被逼上梁山。”

劉欣欣介紹說,最初創立盟廣信息的初心,就是為了降低成本。2015年,華住在業界提出“萬家燈火”計劃,就是打算在未來幾年開設一萬家門店,打造中國酒店業史上規模最大的“萬店聯盟”。在此戰略目標下,集團業務的整合是必不可少的。如何低成本運營管理這一萬家門店並獲得效益,這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而“被逼上梁山”的另外一個因素,就是為了留住人才。在酒店業這種傳統行業背景下,人才招募非常困難。常常會有一些公司把矛頭對準還算成功的華住,這對劉欣欣來說也是個很大的挑戰。如何留住人才,保留核心骨幹人員,劉欣欣就此踏上了一條探索之路。

創業是條不歸路?鬼知道這些成功的CIO先驅們曾經歷了什麼!

華住酒店集團CIO、盟廣信息CEO劉欣欣

當然,毋庸質疑,IT部門公司化不是那麼容易的。

盟廣信息的茁壯成長與母體華住酒店集團強大的資源支撐也是脫不開干係的。華住線下三千多家實體店為盟廣信息產品和服務的打磨提供了一個天然場所。藉助華住的品牌效應,盟廣信息的產品也得以迅速傳播,譬如4月份發佈的三款“易酒店”系列產品,就贏得了不少國內外酒店集團的合作機會,包括釣魚臺美高梅、ClubMed地中海俱樂部、萬達等高端及奢華酒店集團。

對於未來的發展方向,劉欣欣有著清晰的認知,那就是連鎖服務業。“希望2019年用戶能達到雙萬家的規模:一萬家酒店+一萬家非酒店。當然,產品是關鍵。你的產品怎麼去贏得客戶認同,如何體現業務價值是最重要的。”

不同於劉欣欣的被逼上梁山,復星集團星際大數據的出世則完全是一種主動的“繳械投降”。

作為國內老牌投資集團,復星集團已投資了40多個行業的幾百家企業,既有金融、保險等傳統領域,也有新生代互聯網公司,然而,在企業互聯網轉型的陣痛中,復星發現,很多企業在做線上線下的融合時卻沒有一個綜合的數據做支撐,也就無法完成企業整個數據的閉環。

“譬如車險公司,如果要做好整個車險定價的話,單有車險公司的數據顯然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有人的數據,要形成一個閉環。”星際大數據總經理何川如是說。

創業是條不歸路?鬼知道這些成功的CIO先驅們曾經歷了什麼!

復星集團星際大數據總經理何川

在此契機下,復星發現,數據對於企業有著非常好的價值,能夠支撐起整個業務的運營。基於復星旗下的上百家企業系統,公司成立星際大數據,提出了一個C2M的智能生態系統,整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等,構建以消費者為本的新商業模式。

“這就解決了哲學上的三個終極問題‘你是誰?從哪來?到哪去’中,我們選擇做什麼的問題,即要做C2M當中的‘2’,連接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共性需求,通過數據為企業賦能,做真正能夠為企業發揮價值的事情。”

同劉欣欣一樣,何川也認為“背靠大樹好乘涼”。星際大數據的出品與復星集團擁有的龐大數據體量是分不開的。復星擁有線上6億的行為數據,還有線下近億人的數據量,規模龐大。這也為星際大數據的“數據特色”提供了根基,即依託所有行業,並深扎所有行業,具備一定的行業特色。

“這也是我們的產品區別於其他產品的最大競爭優勢。”何川說到。

“最痛苦的是組建團隊!” 除了具備數據特色,何川認為,數據還得有能力,這個能力就是分析洞察的能力。“不管是對於傳統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一旦數據量過億,沒有專業的團隊根本無法對數據進行處理加工。”

為此,復星還組建了專業的數據團隊,既有來自BAT的技術大咖,也有來自科研院校的專家,還有全球一流數據院校的優秀畢業生。這些人才的來源可謂讓何川煞費苦心,如今回憶起來,依然用“最痛苦”三個字來形容。

“公司創立最開始我們最大的痛苦就是人。實際上,不管是國內還是全球,真正的數據方面的專家和技術人才是非常稀缺的,而且特別貴。我們花了很多心思,當然也得益於復星集團雄厚的實力,現在我們可以非常有信心地說,團隊目前是我們最安心的一塊。”

同樣遭遇“組團”困擾的還有上交所前總工程師白碩。

相較於華住、復星等較為寬鬆的集團環境,證券行業幾乎可以用苛刻來形容。用白碩的話說,IT團隊就是在“重壓下艱難存活”。

創業是條不歸路?鬼知道這些成功的CIO先驅們曾經歷了什麼!

上交所前總工程師白碩

面臨安全“零容忍”、幾乎24小時不停歇的“高強度”工作環境,以及與其他部門的“弱協同”,“弱話語權”,要完成上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統的升級換代及更高的目標要求,IT團隊揹負的壓力可想而知,人員整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白碩一上任就成立了技術中心,之後又對數據倉庫進行了合併,並對技術和業務人員明確了激勵機制,到2009年新一代交易系統上線時,已形成了7大平臺4大基礎設施。上線後,原先的技術中心隨業務需要被拆分成了三個部門,並逐漸開始做公司化的佈局。IT部門也逐漸從“一個懂IT的證券機構”,變成了一家“最懂證券業務的IT公司”。

一切不為企業創造價值的產品都是耍流氓! 在下午的頭腦風暴中,大家最為關心的一個話題,就是盟廣信息如何完成一年一個億的小目標?這其實涉及到了IT公司化之後如何解決“活著”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所有的嘉賓觀點都如出一轍,那就是要為企業創造價值。

正如劉欣欣所說,產品是最重要的。

“你的產品怎麼去贏得客戶認同,如何體現業務價值是直接決定公司生死的。”

而好的產品絕對需要經過時間的反覆打磨。盟廣信息通過華住幾千家線下門店的的不斷驗證,最終出爐“易酒店”系列產品,不但推動華住完成互聯網轉型,更是延展到整個連鎖服務行業。復星集團的何川更是拿了幾個案例來說明,復星是如何通過一步步歷練,最終用數據來驅動企業的精細化運營,並形成一些標準化的解決方案快速複製對外輸出。

比如復星接手的一家商業地產項目,通過對停車場的數據分析,包括停車數量、空置率、熱門停車區域、以及最受歡迎的進出口等,幫助商場將安保人員的配置降低了30%;同時優化了指示牌和人工繳費的時間,讓消費者有更多時間在商場購物而不是找車位。

作為嘉賓中唯一的一位85後,深圳腦洞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鄭文照對此更是深表認同。他提出:

“內部創業要做生態互補,要麼是上游價值鏈,要麼是下游價值鏈,要形成戰略一體。”

脫胎於母體華圖教育集團,鄭文照創立的“新公社APP”從2015年發展至今已擁有20萬實名用戶,2000多名高技能公職人員(即公客),用他的話來說,“幾乎可以碾壓母公司兩倍”。這是一個用分享經濟,把中國閒散公職人員匯聚起來的社交平臺,公客可以實名邀請或遞交資料審核的方式登陸,通過申論在線批改業務解決教育行業老師精力不足、效率低的痛點問題。

創業是條不歸路?鬼知道這些成功的CIO先驅們曾經歷了什麼!

深圳腦洞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鄭文照

在鄭文照看來,中國最適合做共享經濟的是公職人員。

新公社最大的價值就是可以持續開發中國公職人員的潛力,未來還會開發教師、醫生等,形成一個很好的生態。“如果不能給你的企業帶來價值鏈上的互補,我強烈不建議內部創業。”鄭文照強調說。

除了對母公司資源做有效整合,內部創業者更要具備“造血”能力,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資源,譬如新公社突進積聚的上萬個公客就是對華圖教育的有效補充。

獨立!獨立!還是獨立! 有意思的是,同樣背靠大樹,鄭文照覺得“大樹”也容易形成更多束縛。

“創業公司需要快速響應,靈活處理,但傳統企業內部壁壘重重,溝通成本極高,很容易受到集團人力和財務體系層層審批的束縛,所以內部創業除了生態互補,一定要做到獨立。”

在他看來要做到獨立,一定要創業初始就要明確股權結構和激勵機制,等到做大了不管怎麼談都是“傷感情”。團隊要有決策權;不要被老闆“帶偏”或“跑偏”,更不能被佔領;要有獨立的辦公環境和獨立的財務、人力體系,不受母公司的“影響“……得到現場嘉賓們的一致認同。

對於從CIO到CEO的角色轉換,嘉賓們也都表示“壓力很大”。劉欣欣更是坦言這是在華住工作以來經歷的“第三輪焦灼”。他們認為,身份的變換也意味著責任的轉變,意味著你曾經所擁有的技能要隨時跟得上業務形式的變換,而這個變化又是極其殘酷的。“你必須像海綿一樣不斷汲取各種知識保持旺盛的學習能力,這也是盟廣一路走來的重要因素。”劉欣欣如是說。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ITValue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