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第2課」北大分享:案例說法 如何在眾多機會中明確方向?

創業 金融 北京大學 風投 中關村 吳文雄 2018-12-08
「創業第2課」北大分享:案例說法 如何在眾多機會中明確方向?

我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分享的創業三定律:一是要找準符合自身特色的定位和方向;二是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能不能提升原有市場的效率或用戶體驗,而不是生生催出一個新供需;三是這個市場是不是足夠大,有奔頭。

以我創業做91金融公司為例,我來分享,如何遵循著這三大定律,定位方向。包括定位於傳統金融行業的合作者而不是顛覆者,幫助傳統金融行業升級業務,提升用戶體驗,這也是我們建立起服務所有金融消費人群的完整金融生態體系的原因。

金融服務因互聯網而變革

每個人都需要金融服務,金融服務經歷過1.0、2.0、3.0時代。

在1.0時代之前,金融實際性操作進入我們的視野,比如一個農民需要貸一些農具去耕作莊稼,需要找地主借一些錢,買一些肥料,這是1.0時代。後來發生了變革,到銀行的時代,有票號。1949年至改革開放,中國是國有制銀行,老百姓其實不需要銀行,因為那時候買東西不需要花錢,需要票。

改革開放後30年裡面,中國金融的發展遇到了非常大的歷史契機。從整個銀行市場的開放,到普通個人能夠跟金融發生非常親密的關係。但是,這30多年裡,關係還遠不夠親密,因為銀行跟我們個人的交集只在於“我要去存款、要去開一個儲蓄卡”,除了銀行之外,我們跟券商的關係,只在於“我要炒股”,所以很多人一輩子就去了一次券商營業部,這是普通個人跟金融發生的關係。

而金融和人這樣的關係,在互聯網時代到來時,面臨很多的詬病。無論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還是我們個體金融消費,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了,比如我們現在可能會去挑選很多不同的金融產品,很多人想創業需要通過銀行等金融渠道拿錢,這種金融活動不再像過去一樣簡單了,現在越來越複雜了。所以互聯網大趨勢到來,使得金融跟人的互動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了,而且因為互聯網的出現,那麼多的行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觸動。

「創業第2課」北大分享:案例說法 如何在眾多機會中明確方向?

無論從銀行來講,還是從互聯網公司來講,還是像我們這樣利用互聯網平臺和工具做金融服務的公司來講,都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契機。這是一個時代的趨勢,這是一個互聯網不斷改變傳統行業的過程,在金融這項領域裡帶給所有人機會,這個機會會產生非常大的動力,我們的企業會越來越好,我們金融工具使用會越來越人性化、個性化。

現在互聯網金融公司有很多,從大的互聯網公司,像騰訊、百度等傳統門戶的互聯網;還有傳統的金融機構,像銀行也在做互聯網金融;還有一些大的企業,像傳統的製造企業藉助互聯網平臺完成融資。當然,還有很多在灰色的市場裡面運作的一些公司,都會通過互聯網這樣的工具來浮出水面,也有很多像我們這樣的公司。

融資和人才是成功創業不可缺少的兩因素

我簡單地分享我們最初的業務模型、以及嘗試。

我們在2011年成立了91金融這家公司,我們希望一個公司從創業到很大是需要願景、故事的,這個故事不是說“我要賺多少錢”,或者說“我要實現一個財富自由”,這個願景就是這個公司有很多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業務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

創新要有很多探索和嘗試,要能試錯。在中關村這個區域,去年我們看到很多的創業公司湧現,一條街有上千個來自各個不同學校的、不同企業的人,他們希望通過創業實現他們的夢想。但是往往來講,一百萬個這樣的創業夢想,只有十萬個能成為一家企業,我們青年創業從有想法到實現一家公司,其實成功概率是從一百萬到十萬的差距。

而這十萬個公司裡面,最終能夠拿到第一輪融資或者通過別人的幫助能實現公司正常運轉到半年的,十萬公司裡面只有一半;我們看到這個公司成立到一年左右,十萬裡面才能有一萬家;而順利拿到A輪融資,實現了基本起步的時候,一萬家公司裡面只有一千家左右;這一千家公司經過業務反覆的摔打,經驗的不斷積累,市場的不斷拓展,能夠順利拿到B輪公司的企業,只有一百家左右。

所以,我覺得我們很幸運能夠步入到第七年,而且我們的三輪融資在天使輪的經緯創投,第二是寬帶資本,第三是在海通證券。我想說,作為一個創業企業,在融資路上的一些思索和判斷,為什麼會這麼選擇。當然,有錢只是第一步,因為人也很重要,什麼人能跟團隊一起去努力,我們現在對人才的渴望是前所未有的,我們既需要金融行業從業者,也需要傳統銀行體系的從業者,也需要很多互聯網公司的優秀人才。

在傳統金融領域裡面,我們可能會看到核心崗位的很多人很少是90後,非常少,核心崗位大多是60後、70後。而在很多互聯網公司裡面,我本人是從新浪出來的,我在中關村附近生活了有16年時間,我很熟悉這裡,很熟悉這裡的人,我們的團隊裡面大概有一半來自於像這樣的公司,像百度、像新浪這樣的公司,非常優秀,但是他們的年齡都很年輕,這在銀行裡面可能很少見。而我們公司裡面,其實也有很多不年輕的人,就是來自銀行體系60後的。

也就是說,在互聯網公司裡面,其實我們看不到60後,但是在我們這樣的公司裡面有很多60後、70後,也有很多90後,60、70、80、90都在一個公司裡工作。我們在最艱難的時候,一個工位大概有9個人坐在一起,有90後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所以我們始終希望用夢想把這些人聚集在一起,我們共同實現夢想。

當然,人的作用其實是我們一直在創業路上面臨的困擾,因為如何留住人,如何去找到合適的人,這是我們的命題。

我們的產品來源於最初的願景

緊接著是我們的產品,因為有了這樣的機遇,有這樣的市場,我們不斷在做新的產品。

產品是決定我們為什麼能這幾年快速增長的原因,我們團隊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圍繞一個生態,或者說是一個夢想,這個產品在不斷支撐著我們所有業務體系的發展。

現在我們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漢、西安這些核心區域內開始了我們的業務佈局,已經有超過300萬人在我們這個平臺上產生交易,這個交易就是我剛才說的傳統金融市場裡面的企業貸款、個人理財、個人的一些消費功能,我們整個的交易量在千億左右。當然這個數據每天都在刷新,這是我們與大家一起分享的核心數據。

當然,我還是想說一個創業時候的背景。2006年的時候,我的另外一個困擾,我們都在新浪,我們在一個下雪的傍晚,晚上九點,我們從新浪裡面出來,我站在現在已經被做了一個長廊的路口,跟一個合夥人在聊天。天黑了,我說我們應該去考察一個事,希望在2007年的時候,為創業做點事情,因為我家裡面我父親在創業,現在我父親已經63了,創業13年,做企業一直在缺錢,找銀行貸款、找各種方式去借錢。

「創業第2課」北大分享:案例說法 如何在眾多機會中明確方向?


我當時有一個衝動跟我的合夥人說,我們做一個公司吧,就解決所有的企業融資問題!企業融資太難了,因為我切身體會到融資真的難,要麼認為你是騙子,要麼認為你不靠譜,因為在我身上發生過這樣的事情。這是在06年到07年的時候,我們在一起想做這樣的事情。

後來有幸的是,我們在2011年開始實現這樣的夢想,可能夢想跟著我們走。真的成立一家公司需要花很長時間,所以這家公司經過幾年的發展,有這樣一個基本的數據。我覺得雖然在互聯網巨頭公司看來,現在還是很小,但是我可以告訴我的朋友,這就像十年前的阿里巴巴,他成立三年的時候還是一個很小的公司,。

當然,一個公司的發展離不開他的願景,願景很重要。願景是決定你要做一家五個月的公司,還是一年的公司,還是一家五年的公司,還是一家五十年的公司,這個太重要了。就像我們目標有多遠,我們才能走多遠一樣。

傳統行業急需互聯網式思維創新

在過去的時間裡面,我們有很多創業機會,也為創業機會做過很多事情。

後來2011年我和合夥人重聚首的時候,我說我們要把之前的夢想撿起來,我們幹一個金融平臺吧!只有這個事情才是未來能真正解決很多需求的,社會上多少企業需要錢,VC和PE能解決多少,而銀行沒有任何興趣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的問題。

總行行長說要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業,支行行長告訴他的員工說“低於一千萬的企業不要給他貸款”,那誰來幹這個事情?總不能大家最後都去借高利貸,所以這件事情是我們最後在定方向的時候選的一個目標。我說我們還是要做這個事,用互聯網的方式,讓更多的需求更好地銜接起來。雖然我們還沒有能量來改變金融市場、改變金融世界,但是我們通過我們的創新來服務部分中小企業,最後能實現自我的壯大,這個夢想可以很大,在今天看來,這個夢想是對的。

我們還是希望通過這種互聯網的創新,解決傳統金融領域裡的很多問題。比如說在傳統金融市場裡面,大量的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是由銀行來解決的,而所有的金融機構資源高度壟斷,監管就特別嚴,中國是一個區別於其他國家的金融體系,在美國、在歐洲,金融行業就不是一個非常高利潤的企業,因為金融非常的普遍。

美國有上萬家銀行,信用體系非常發達,融資渠道非常寬廣,在中國不一樣,中國沒有建立起非常完善的徵信體系。在中國的銀行徵信數據庫裡面,40%以上數據都是四年以上的,這個數據怎麼能幫助我們銀行判斷該不該把錢貸給他呢,同時監管的體系也非常嚴格,因為中國的銀行承擔的責任是國計民生,壓力很大,不能出現任何問題,不能有壞賬,所以銀行的監管非常嚴。銀行業設立了很多的門檻,在國外的金融體系裡面,規定你不可以做什麼,在中國的銀行裡面,規定你只可以做什麼。

所以,這種傳統的金融企業服務體驗其實很不好,加上它的利潤率非常高,所以傳統金融機構的創新動力不行,這點很明顯,這個我很理解,我在跟銀行很多的同行一起溝通的時候,我很理解他們的感受,為什麼把錢貸出去?這是上面的要求。然後這樣的一個傳統金融業務結構裡面,對於用戶來講很不利,金融主體需要被提升,同時你的金融產品豐富度需要極大的優化。

另外,金融機構業務也面臨很多的困境。金融機構競爭越來越激烈,當銀行從一家變成四家,從四家變成三十家,由三十家變成無數家城商行、農商行的時候,他的壓力也很大,有很多的壞賬、有很多的資產包。金融機構也面臨改革的需求,傳統零售業務、對公業務當它的增速變慢的時候,它的下一步也存在巨大的壓力,這也是一個問題。

總之,我們還是希望通過互聯網的創新,解決傳統金融領域裡的問題。

「創業第2課」北大分享:案例說法 如何在眾多機會中明確方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