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琦:《燃點》戴威和安傳東之間差了幾個papi醬?

陳琦:《燃點》戴威和安傳東之間差了幾個papi醬?

看完創業紀錄片《燃點》走出電影院,不斷縈繞在腦海裡、揮之不去的角色是那個從農村走出來去北京上大學,然後留在北京創業的年輕人—安傳東,這應該是有著相同家庭背景而產生的共鳴吧。

如果說高考是農村子女改變身份的捷徑,那麼創業應該是打破所謂階級固化的捷徑。相信大多數這樣家庭背景出身的創業者的創業初衷並沒有聽起來那麼高大,不一定要改變世界,也許只是想先賺些錢改變家庭的命運,過上更好的生活。這就是夢想,很現實的夢想驅動。就像papi醬說起自己的創業初衷可能就是想買個包,給父母換套大房子。這部分出身的創業者也許就像上學時期一樣,在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唯一不變的是那股為了改變命運頑強不屈的精神,僅此而已。

90後的安傳東出生於農民家庭,性格十分淳樸,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想著可以改變命運了,但如果打工掙錢也許永遠無法在北京立足,所以創業成了他沒有辦法的選擇。沒有背景、沒有人脈、沒有資源,靠著一股韌勁堅持著,從商家談合作到面見投資人的語言和神情中可以看得出他的自卑,為了200元的電費和女朋友斤斤計較,住在幾十平米的出租屋裡。創業對於他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公司要發工資,到頭來沒掙到錢,還把父親一年掙的錢都發了工資。反觀同是90後的ofo的創始人戴威則成了一位明星創業者,前後融資了數十億,但你要知道他的家庭背景顯赫,父親是國企老總。影片中戴威俯瞰城市的鏡頭和安傳東遙望鄉間田野的鏡頭形成了巨大反差,一個自信,一個自卑。

陳琦:《燃點》戴威和安傳東之間差了幾個papi醬?

目前出現存在這麼一個真實現狀,野心和能力、資源的不匹配,成為農民家庭出身且接受過高等知識教育的創業者最大的阻礙。

我們每天會看到很多有關創業的新聞,哪一家公司融資成功了,哪一家公司上市敲鐘了,最近又有哪個大佬發現新的風口了。媒體和公關把創業這件事本身吹捧放大,很容易給其他人營造了“創業、融資、上市、財務自由”的假象,讓整個創業環境變得浮躁,卻忽視了創業背後的潛規則和殘酷事實。

很多創業者跨界創業追趕風口,賭的成份比較重,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風口中的項目好融資,一般情況下,風口的生命週期很短,如果沒辦法在3到6個月的時間內依靠資本迅速的攻城掠地、搶佔市場成為行業前幾,基本上最後的結局就會以失敗告終。風口是一次未被驗證的商業機會,成敗尚無定論,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不管商業模式能否行得通,先搶佔市場再說。而那些抓住風口能夠憑藉資本助力迅速崛起成為市場前三的創業者,有人脈、有資源、有背景的佔據大多數,草根創業者的成功概率很低。據數據統計,獲得融資的項目創始人80%以上要麼是BAT出身,要麼是名校出身、要麼是商業家庭出身,因為他們一開始就在人脈和資源上有優勢,這也是資本選項目的標配。而像安傳東這樣的創業者拿什麼去和他們競爭,更不要天天想著怎麼追風口,靠著一張PPT就能打動投資人。

創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野心和激情很強,人脈和資源很弱,這是我見過很多創業項目失敗的重要原因。

個人認為,農民家庭背景的年輕人創業有遠大的夢想是好事,但在方向選擇上儘量不要選擇資本和資源密集型的項目,要麼在大公司工作幾年積累人脈、資源和能力之後再創業,要麼以做生意的思維做現金流穩定的項目,先賺“錢的安全感”,積累一定原始資本後再考慮其他項目。不建議將所有的身家全部壓在創業上,因為賭不起。別人創業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你是拖家帶口瞻前顧後,創業帶來的風險承受能力也是不可同一而語的。

如果你不是像賈躍亭那樣的講資本故事高手,沒有像胡瑋煒那樣有個金主李斌,不如忘掉風口和融資,腳踏實地想著怎麼掙錢。正如陌陌創始人唐巖所說:“我是覺得創業一定要為了錢,剛開始一定是奔著錢去的,你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錢,你要想明白一個道理。但是你光想著錢沒有用,因為錢不會自動到你口袋裡來,你想著把事情做好,但是目的還是為了錢,這是我的觀點。”

創業不爭一朝一夕,向著夢想慢慢靠近,終有一天會實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