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初心不改,他帶領村民將昔日“討飯村”變成“蘇北樣板”'

創業 農民 農村 連雲港 江蘇 不完美媽媽 畜牧業 技術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2019-08-06
"

交匯點訊 連雲港市贛榆區西棘蕩村位於江蘇省最北端,曾是蘇魯交界出了名的“討飯村”,交通閉塞,自然條件惡劣,老百姓只能在土坷垃裡刨食,靠天吃飯。

"

交匯點訊 連雲港市贛榆區西棘蕩村位於江蘇省最北端,曾是蘇魯交界出了名的“討飯村”,交通閉塞,自然條件惡劣,老百姓只能在土坷垃裡刨食,靠天吃飯。

21年初心不改,他帶領村民將昔日“討飯村”變成“蘇北樣板”

21年來,“當家人”鍾佰均帶領全村百姓一步一個腳印地艱苦創業,讓“討飯村”實現蝶變,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工業強村、產業富民、全民創業”的“西棘蕩之路”,成為名副其實的“蘇北樣板”。

“轉思想蹚新路,是村裡發展的最大動力”

1998年,鍾佰均臨危受命,放棄了縣養殖公司的優越待遇,回到家鄉西棘蕩村。“我是一名黨員,就得拼盡所能,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但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直讓人搖頭的爛攤子: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七八百元,村集體負債近20萬元,人心渙散,村兩委幾乎癱瘓。“所有問題都需要通過發展來解決。”鍾佰均明白,窮村要致富,關鍵靠產業。 1999年底,鍾佰均發現浙江有企業利用舊漁網做尼龍顆粒加工,“咱們村周邊就有豐富的廢舊漁網資源,尼龍顆粒加工技術要求低,正適合農民創業!” 難題一個接一個,鍾佰均都衝鋒在前。村民種了一輩子地,不敢投身市場,他就和客商聯手,建起村裡第一個尼龍顆粒加工廠,並實現當年盈利,做給村民看。村民缺資金,他就以個人名義擔保,最多的一年,身上背了300萬元的擔保貸款,又手把手教村民建廠、加工、銷售,幫他們跑土地、跑供電,帶著村民幹。如今,西棘蕩村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尼龍顆粒加工專業村。 “要想產業走得更遠,就必須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轉型升級。”鍾佰均沒有依賴老路子,在2017年,村裡投資1.2億元建起了棘蕩農民創業園,由村集體註冊成立永泰塑業有限公司,村委主導,吸納顆粒加工戶入股,三廢統一處理,實現了汙染“零排放”。 “創業園佔地300畝,有8條尼龍顆粒生產線,12條聚丙烯生產線,12條聚乙烯生產線,上的都是高端設備,精細加工,提高產品價值,再加上統一收購、生產、銷售,避免了村民之間互相競爭,在市場上有了議價權,利潤提高了三倍。”永泰塑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於剛說,“現在,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益,村裡70%的顆粒加工戶已經加入進來。” 2018年,創業園為村裡人均增收8000元,西棘蕩村人均收入達到3.01萬元,村集體收入514萬元。現在,鍾佰均又有了新方向,他正在與高校和科研院所談合作,未來,將在循環經濟和三廢處理上繼續提檔升級。

“群眾利益放首位,富口袋也要富腦袋”

“經濟好不代表一好百好,得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發展成果。”2013年,村裡投入數百萬元修建繡針河大橋,一河之隔的日照嵐山,終於抬腳就到,給村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西棘蕩小學年久失修,鍾佰均多方籌資改建,讓孩子們用上寬敞明亮的教室,又設立青年教師資金,留住年輕老師,讓學校在周邊小有名氣。 鍾佰均請來專業設計院對村莊進行了詳細規劃,又投入1000多萬元硬化道路、安裝自來水、修通下水道、栽植風景樹……走在村裡,道路整潔、綠樹成蔭、小樓整齊成行。 今年,西棘蕩村將採用統一規劃,原址翻建,村集體補助,老百姓受益的模式,把約270戶村民的舊宅改造成樓房,改善村民居住條件。新建一棟樓房大約需要20萬元,村裡給每戶補貼4到5萬元。“再加上道路‘白改黑’、更換路燈,今年,村裡的民生硬件支出接近2000萬元。”鍾佰均說。 村民有錢了,鍾佰均卻發現,一些不良風氣隨之而來。“富了口袋,腦袋怎麼富?”鍾佰均在村裡建起大舞臺,逢年過節,就組織村民自排自演節目,豐富業餘生活。每年評選好媳婦、好婆婆、最美村民,在村裡建鄉賢園,傳播典型事蹟,弘揚新風正氣。 農村的殯葬常常摻雜著封建迷信、鋪張浪費,鍾佰均便在村裡推行殯葬改革。老百姓不接受,鍾佰均就帶著村幹部親自登門,講解新政策。到2016年,村裡新建公墓300座,成立了殯葬改革理事會,誰家有人去世,村裡統一安排,不用鼓樂,不用壽材,不大操大辦。村民蘇日金回憶:“以前為了面子,一個喪事要花四五萬,現在只要花萬把塊錢,既省了錢又少操心,大傢伙都拍手叫好。” 這些年來,西棘蕩用制度規範人,用文化薰陶人,用文明溫暖人,在2017年捧回了“全國文明村”的金字招牌。

“一碗水端平,用公心才能換民心,”

張文強是村委裡的“老人”,他曾回憶,鍾佰均上任前,村裡連個黨員會都開不起來,村民辦事找不到人,百姓和黨員幹部對立情緒很重。 “用公心才能換回民心。”上任後,鍾佰均在村支部大會上說了六個字:“公開,公平,公正。”在西棘蕩村委門前的公告牌上,村務收支、扶貧資金使用、村黨總支五類黨員公示等信息全部張貼出來,讓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鍾佰均還對自己和村幹部約法三章:不吃老百姓的飯,不收老百姓的禮,不在家裡辦公。全村的100多個顆粒加工戶,幾乎都受過鍾佰均的幫助,掙了錢,他們想著報答鍾佰均。有人提著東西到鍾佰均家裡,有人請鍾佰均出去消費,但都被他謝絕。“你們多創造稅收、多幫助貧困戶、多為社會做些貢獻,就是對我最好的報答。”鍾佰均說。一件件事情做下來,村幹部的形象和威信終於樹起來。 在村裡建起黨員即時管理系統,通報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的情況;創造性地將黨支部放在產業鏈上,讓每個黨員找到位置、發揮作用;探索出“黨委提議、‘兩委’商議、村民代表聽證”的“三合一”決策程序,用權力清單規範處理村裡所有重大事項,接受全村監督……鍾佰均通過一系列“組合拳”,打造出一支素質過硬的黨員幹部隊伍,形成了西棘蕩村黨委帶領全村群眾致富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獲評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鍾佰均說,自己只是公務員隊伍中的一個代表,榮譽是至高無上的,但只能代表過去。“獲得了榮譽,讓我覺得肩上的責任和擔子更重了,就更加激勵自己,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工作,讓我的付出和榮譽能夠成正比。”

交匯點記者 吉鳳竹 視頻 高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