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科技局長趙日剛:推動瀋陽科技創新實現整體躍升!對全市科技創新工作進行整體設計、全面佈局、系統推動

創業 經濟 大學 金融 瀋陽商貿流通服務發佈 2017-06-15

發佈人:瀋陽市科技局局長趙日剛

發佈內容:《關於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建設東北亞科技創新中心的實施意見》政策解讀(節選)

發佈時間:2017年6月14日

6月8日,也就是上週四,市委、市政府隆重召開了十年來全市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科技創新大會,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就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東北亞科技創新中心作出全面部署。為將東北亞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落到實處,我們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其中,包括未來一個時期全市科技創新工作的綱領性、指導性文件《中共瀋陽市委瀋陽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建設東北亞科技創新中心的實施意見》,以及市政府《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市的實施意見》、《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實施方案》等,形成了“1+4”的政策體系。

今天,我們主要就市委、市政府《關於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建設東北亞科技創新中心的實施意見》進行解讀。

一、主要內容

作為指導未來一個時期科技創新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實施意見》明確了我市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東北亞科技創新中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並提出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在這一部分,圍繞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三步走”戰略(到2020年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和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的建設“兩個中心城市”目標(2020年成為引領實現東北振興發展的中心城市,2030年成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國際中心城市),我們提出到2020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以上,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5件以上,技術合同交易額300億元以上,建設成為知識創造能力強、產業創新活躍度高、經濟貢獻份額大的東北科技創新中心;到2030年,建設成為立足東北、輻射全國、影響東北亞的科技創新中心;到2050年,建設成為東北亞科技創新中心,為我國建成世界科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第二部分,重點任務。圍繞構建我市創新驅動“四樑八柱”,提出“八項工程”、30項重點任務。一是實施產業轉型創新工程,包括加快先進製造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等5項內容;二是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工程,包括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等4項內容;三是實施多主體多層次協同創新工程,包括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等3項內容;四是實施壯大創新主體工程,包括打造創新型領軍企業等4項內容;五是實施創新區域優化升級工程,包括推進自主創新示範區爭先進位等4項內容;六是實施全方位開放創新工程,包括構築東北亞國際創新高地等3項內容;七是實施良好創新生態建設工程,包括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等4項內容;八是實施創新人才引育工程,包括引進培育領軍拔尖人才等3項內容。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實現建成東北亞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目標,是一項艱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精心組織,加大力度。《實施意見》從強化組織領導與統籌協調等4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全面振興創造條件、保駕護航。

二、主要特色

這次發佈的“30條政策”,力度較大、含金量較高,許多方面具有超前性和突破性。其特色可以概括為“加、減、乘、除”四個方面。

“加”,就是千方百計增加創新投入。研發投入不足,特別是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較低,是當前瀋陽科技創新工作的一大短板。市委、市政府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捨得在創新上投入,使得我們的政策具有較大含金量。比如,每年安排不少於1億元科技資金,資助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對引進的外埠重大科技成果項目,按研發投入的50%給予經費支持,最高可達到1000萬元;對世界500強企業、國際知名研發機構在沈設立研發機構的,根據其掌握核心技術(專利)及創新績效,給予研發補助,最高可達到1000萬元;對建設升級版眾創空間、孵化器,按投資額30%給予補貼,最高可達到300萬元等等。歸根結底,就是要以科技創新的“硬投入”,提升科技創新的“軟實力”,真正建立起適應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導向、新動力、新機制,釋放創新創業活力。

“減”,就是最大限度簡政放權。有為市長在科技創新大會的講話中指出,體制不順、機制不活,仍然是制約我市科技創新的突出問題。這次“30條政策”中一個比較鮮明的導向,就是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對能夠由創新主體管好的事,政府都儘可能簡化流程、下放權力。比如,《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以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實現從科研管理向科技創新服務轉變。圍繞創新主體較為關注的科技項目申報評審問題,提出建立以產業需求為導向、運用市場機制、產學研協同創新的項目形成機制,簡化項目申報、評審及管理流程;圍繞高校院所等單位較為關注的、呼聲較為強烈的科技經費使用問題,將下放預算調劑和結餘經費使用權限,增加項目承擔單位預算調劑、結餘資金使用等權限等等。通過一系列政策安排,使政府科技管理職能從簡單的管項目,向抓戰略、抓規劃、抓政策、抓服務轉變。

“乘”,就是以創新推動產業的“幾何式增長”。當前,我市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的重任,當務之急是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引領,創造新產業,開拓新空間,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催生經濟發展新動力。為此,在《實施意見》中,我們圍繞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現代農業、民生領域技術等五個方面,對科技創新進行了系統佈局,力求通過攻克共性關鍵技術、完善產業鏈條等科技創新路線圖的制定和實施,為產業創新提供強力支撐。

“除”,就是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實施意見》中,我們重點圍繞破解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問題,提出了推進在沈高校院所開展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改革政策落實;制定國有企業科技成果收益分配辦法,開展國有企業重要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股權與期權激勵試點等一系列舉措,並在配套印發的市政府《關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中,進行了具體安排部署,形成了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較為系統的政策體系。

三、主要突破

為制定好《實施意見》,年初以來,我們全面梳理了我市科技改革發展的現狀與問題,並邀請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的專家,對我市科技創新能力進行了比較系統、權威的評價,找出了癥結所在。體現在《實施意見》中,就是尋找工作的“痛點”,搭建發力的“支點”,力求形成突破的“尖點”,加快形成瀋陽創新的優勢與特色。

一是在全市科技創新佈局方面,在強調市直各部門職責的同時,特別強調區縣的責任和任務。比如,強化各區縣(市)創新驅動發展主體責任,加快創新資源、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建設區域創新生態系統;以區縣(市)為主體,按照共同締造的思路,在每個區縣(市)打造3—5個創新社區,推動根植型創新主體的持續成長。通過這些舉措的實施,進一步引導和動員各方力量聚焦到科技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第一生產力”上來,形成部門之間協同配合、市與區縣(市)之間上下互動的“大科技”格局。

二是在推進協同創新方面,著力打造交互協同的創新鏈條,使科技創新形成連鎖反應與互動。瀋陽創新資源較為豐富,但同時也存在著條塊分割、互相不連不通的問題。為此,我們牢牢把握創新規律,針對研發—技術—試驗—業態—產業這一創新鏈條的斷裂式、碎片化的問題,對加強協同創新進行了系統設計。比如,我們將統籌全市各類創新主體,聯合國內外創新資源,建設一批集研發、企業孵化、產業化多功能於一體的產業技術研究院,重點打造機器人、人工智能等協同創新中心,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市場化、產業化,讓我市良好的科研家底真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三是在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方面,建立了覆蓋企業初創、成長、發展等不同階段的政策支持體系。比如,針對打造創新型領軍企業,提出實施大型龍頭企業和跨國企業培養引進計劃;針對中小型企業,提出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和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庫,通過給予獎勵補貼、投融資支持、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等方式,建設我市高新技術企業群體;針對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提出支持建設專業化眾創空間、孵化器和加速器,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同時,支持企業加快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強化國有企業的創新導向等等。

四是在體制機制方面,構建支持科技創新的科技管理新機制,使創新環境更加優化。比如,我們借鑑以色列經驗,提出在政府業務主管部門建立首席科學家制,負責指導規劃各部門科技創新及過程組織與監測,提高科技創新的科學性和實效性。為深化校院地合作,提出建立瀋陽市與在沈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聯席會議制度,共同推進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轉化、技術輸出、人才服務、人才培養,等等。

五是在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動力方面,突出形成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比如,在引進培育領軍拔尖人才方面,除了重點引進國內外頂尖科技人才和頂級創新團隊外,我們將設立瀋陽傑出青年科學家基金,著力培養本土傑出人才;將實施大學生留沈創新創業“青桐計劃”,設立人才服務窗口,提高人才認定、人才政策兌現效率;將支持創新人才離崗創業,讓更多的科學家成為企業家。特別是針對企業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我們將在市科技計劃體系中,針對35歲以下和40歲以下科研人員分別設立“揚帆計劃”“啟航計劃”,支持企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總之,我們力求通過《實施意見》的制定和落實,對全市科技創新工作進行整體設計、全面佈局、系統推動,當然,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推動瀋陽科技創新工作不是一個文件、一次大會能完全實現的,我們將通過《實施意見》和系列配套政策的實施,不斷深化對科技創新的思想認識,進一步把握創新規律,總結實踐經驗,推動瀋陽科技創新實現整體躍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