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創業徐小平讓她甩開膀子幹 她給程序猿搭交流小蜜圈 月開場50次

創業 程序員 徐小平 文章 鉛筆道 2017-05-19
48歲創業徐小平讓她甩開膀子幹 她給程序猿搭交流小蜜圈 月開場50次

◆ 徐小平叮囑謝工切莫過於理性。

文| 鉛筆道 記者 孫嬌

►導語

初見謝工,她身著黃色上衣,利落的微卷發。隨身攜帶的揹包裡,躺著她為此次採訪準備的一份長達10頁的打印資料。

她曾是圖靈社區的發起人、人民郵電出版社的副社長,後跳槽百度文庫負責百度閱讀。辭職後,她又為人生添了新角色——一名48歲的女創業者。

“到那個份上了,感覺不創業,這件事情沒法交代。”謝工口裡的事情指的是IT類內容在線出版,她覺得在百度沒有做好,不甘心。

經過一年籌備,去年11月,團隊上線——GitChat。社群面向IT從業者,話題發起人以一篇原創技術文章作為引導,聚攏感興趣的交流者。交流者付費參與討論,並由團隊產出交流實錄文章。

如今的產品形態,比起謝工最初想象的在線出版顯得更熱鬧了一些。今年三月以來,GitChat平均每月的Chat數量在50場左右,月產出原創文章超100篇,付費人數超3000人。

她希望能沉澱出好的內容和用戶,就像當初做書一樣。

注: 謝工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其真實性負責,鉛筆道已備份錄音速記,為內容客觀性背書。

從在線出版到線上沙龍

謝工離開百度的原因一如兩年前入職的理由——做在線出版。

在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內,內容的產出和傳播數倍於傳統出版社,但流量和廣告變現下的KPI考核卻讓謝工感覺無法施展拳腳。

2015年3月,她決定創業。在沒有團隊、單槍匹馬的焦慮之下,她攛了五六個程序員微信群,做IT技術交流。

分享嘉賓通常依靠她刷臉而來,交流每週舉辦一到兩次。結束後,由謝工整理出交流實錄,並朋友圈。

這種狀態在2015年下半年有了實質性的改變。微信群交流中,有過創業經歷、現居國外的王宇決定作為CTO入夥。

團隊推出第一個產品——PC端GItbook,用戶在線編輯技術文章,可實現代碼的高亮顯示。他們以此作為工具,配合微信群沉澱內容和用戶。

至去年3月,微信群增加至10個,謝工共發佈原創文章約100篇,積累種子用戶2000多人。

而她的想法也有了改變。做在線出版模式過重,他想把微信群的用戶轉移到產品上來,以文章、作者為核心,展開交流;用戶為交流付費,就像購買一場沙龍的門票一樣。

切腰部流量

然而3月底,一次別人家的活動邀請卻給GitChat團隊潑了盆冷水。活動形式也是在線交流,參與者根據話題進入一個個房間,併為參與付費。

令謝工沮喪的是,活動組織者是知乎。彷彿螞蟻碰到了大象,團隊不敢妄動。

緊接著,內容付費浪潮漸起,分答、得到均被炒得沸沸揚揚,一批自帶流量的技術牛人似乎已被各家瓜分殆盡。

GitChat團隊另闢了一條道路,捨棄頭流量,轉從腰部切入,專注於更實用的技術內容分享。“比如講產品架構如何搭建,技術工程師也許比那些知名的技術大牛更加擅長。”

團隊從有寫公眾號習慣的程序員切入,邀請其入駐,發起Chat。“相當於讓他們先眾籌發起一個話題,再寫文章。”

去年11月,GitChat上線第一場Chat,由謝工發起,99人蔘與。之後,二三十位作者在GitChat社群內發起話題,內容涉及前端開發、微信小程序、智能客服等多個方面。每場交流可沉澱兩篇原創文章(引導文章+交流實錄整理)。

48歲創業徐小平讓她甩開膀子幹 她給程序猿搭交流小蜜圈 月開場50次

◆ 程序猿的交流圈

團隊為每場交流配備編輯和主持人,並對話題內容,文章質量以及排版、配圖等做出把關。話題發佈後,如果參與人數達不到要求,則話題會被自動下架。

第一個月的數據跑下來,謝工鬆了口氣。統計顯示,在GitChat上發起話題的講師,有60%來自團隊邀請,40%為自主發起。有返場記錄的講師6名,其中100位用戶付費達到6次以上。

雖然緩慢,但謝工覺得苦心經營的技術廣場終於有幾個茶館林立,程序員們會過來喝茶了。

獲真格投資

但門庭冷落來得比想象中要快。時至年底,Chat 數量極速下滑,過年那一個月甚至一天沒有一場交流。

這可急壞了謝工。她翻開通訊錄,一個個作者去溝通,邀請他們前來發起話題。

但人肉邀請畢竟太慢,她找了條捷徑,直接與一些B端機構合作,如技術類型的線下會議、培訓、沙龍以及互聯網公司(如去哪兒、青雲科技)等,邀請其技術人員將內部分享的話題拿到GitChat上來。

至今年3月,平臺共發起77場Chat,發佈246篇原創文章,註冊用戶數量近3萬人。同月,項目獲得由真格基金領投、追夢者基金跟投的天使輪融資。

離開真格辦公室時,謝工記得徐小平囑咐了一句話,“不要太過理性”。她想,也許徐老師是提醒自己更敢想一點,有一天平臺上的Chat數量不是五六場,而是五六百場。

融資到賬後,團隊的發展速度有了不小的提升。3月,平臺的Chat數量在40場左右,4月為70多場,是上線之初三個月的數量總和。

在人員配置上,謝工還是更多的採用了兼職,從外部聘請人員來負責每場Chat的主持以及內容整理。

接下來,他打算加強與線下會議、培訓以及沙龍的合作,並將平臺內容集結,為未來的雜誌出版做準備。

在她看來,沉澱內容和用戶是目前的第一要義。“我們也許沒有網紅、沒有大牛,但好的內容、好的社區會培養出自己的大牛,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經營好廣場的每一間茶室,讓它們門庭若市。”

/The End/

編輯 付文學 校對 代 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