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動用特警武裝巡邏今年抓獲嫌疑人400餘名:特警“掃街”是小題大做、大材小用?

衝鋒槍 法律 高考 武器 上海觀察 上海觀察 2017-08-06

下午14時,上海外灘地面溫度超過60度。全副武裝的特警總隊防暴突擊二支隊民警潘忠軍、趙宗英與同事交接,開始了一天的巡邏任務。

從外白渡橋到十六鋪碼頭近一公里的巡邏路段,他們每天要來回走上十次。烈日灼人,戰鬥服、戰術背心、槍支彈藥等“標配”一件不少,全身裝備加起來足有15斤重。

特警這支神祕而“高大上”的精銳隊伍,已悄然出現在上海的街頭巷尾,成為巡警、特種機動隊之外的武裝巡邏疊加力量,在上海城市“治安巡邏防控網”之外再築起一道“武裝應急處突網”。今年以來,上海全市公安特警在武裝巡邏中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400餘名。

在不少市民的印象裡,“特警”是嫌疑人點燃汽油時飛身撲門的人肉盾牌,是嫌疑人劫持幼女威脅安全時一槍斃命的神槍手,是重大事故、災害現場協助救援的生力軍——總之,“特警出動”往往意味著“事態嚴重”。

作為反恐處突的“尖兵”,參與上海這座安全指數持續高位的城市日常社會面治安防控,在一些人看來實在是“小題大做”;身懷絕技的特警參與日常“掃街巡邏”,也是“大材小用”。

不過在一些專業人士看來,答案是否定的:“在上海這樣的超大型城市,城市安全不能只是治安標準,而應是反恐標準,特警理應參與其中;特警需要不斷錘鍊戰鬥力,除了加強日常訓練,走上街頭、屯兵一線也是最好的實踐方式。”

上海到底安全嗎?

此前全國高考期間,一張照片刷屏“朋友圈”:普陀特警支隊民警石學舜在宜川中學考點外意外重逢14年前為自己送考的高中班主任吳老師,雙方拍下了一張合影。

不少網友感動之餘也發現,石學舜全副武裝,合影之時手中還握住一支79式衝鋒槍。有網友發問:上海這麼不安全?高考要特警端著衝鋒槍來保衛?

事實上,這並非特意為高考安排。上海公安以反恐標準打造的立體化城市安全防控體系中,特警配槍巡邏是日常任務,而諸如學校門口這樣人多聚集之處,也是他們常規巡邏必到點之一。

針對不同季節治安特點,上海市公安局特警總隊科學用警、合理布勤:常態情況下,人民廣場、東方明珠等標誌性建築設立武裝駐勤點,在機場、車站開展疊加武裝巡邏;等級勤務下,延長勤務時段,將警力向重點區域傾斜,並增派警用摩托車實施動態佈防和串線巡邏,已在市中心形成東、西、南、北、中全方位駐守的空間佈局和屯警街面、動中備勤的勤務機制。全市公安特警嚴陣以待,構築了應對突發事件的“天羅地網”。

潘忠軍和趙宗英在外灘一直巡邏至晚上:“這時需要更加警惕,現在白天熱,晚上的遊客只多不少。”他們的任務,就是時刻緊盯人群,既要關注瞬時出現大客流的狀況,也要及時發現並制止可能發生的突發案事件:“一般情況,撤崗至少是深夜23時。”

全副武裝的特警出現在景點,會不會影響市民遊客的安全感?“怎麼會?我覺得更安全!”甘肅來滬的遊客潘先生告訴記者:“全副武裝的特警就在我們身邊,壞人還敢出來幹壞事?”

上海今年上半年的社會治安數據也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數同比下降3.8%,破案數同比上升8.7%,命案破案率達100%。其中,“兩搶”案件同比下降21.1%,入室盜竊案件報警同比下降20.1%,扒竊拎包立案同比下降6.7%。

特警巡邏大材小用?

能上刀山能下火海——在不少市民心目中,特警是這樣一種強大的力量。如果只是讓他們參與武裝巡邏,震懾不法分子,不少人覺得實在有些“屈才”。

7月2日凌晨,閔行區浦江鎮勤勞村發生一起由家庭糾紛引發的突發事件。丈夫李某因不同意離婚,竟持刀將妻子挾持在一處群租房內。

出警之時,特警已同步集結。派出所民警與李某談判時,閔行特警劉鄭、黃迪凱悄悄躲在門外。就在嫌疑人開門的一瞬間,兩名特警衝入屋內,一把奪下菜刀,壓住李某,成功解救被害人。

在處置具有危險性的突發事件時,速度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將特警放置在城市“武裝應急處突網”之中,讓他們24小時處於戰備狀態,正是要形成全市特警統一指揮、統一標準:“守住突發事件處置的最後一道底線。”

不同於一般的巡警、特種機動隊成員,這一道“底線”是特警的主要職責所在,也是最能發揮特警特長的領域。市公安局特警總隊防暴突擊一支隊副支隊長宋贊表示:“全市16個分局特警武裝巡邏車重點對人員密集區域、重要基礎設施及各類大型活動現場開展巡邏,首要任務是先期處置涉槍涉爆等暴力案事件,同時接處聚眾鬥毆等重大緊急110警情。”今年入夏以來,全市公安特警進一步加強街面防控力度,優化勤務佈局,以確保快速反應、威懾犯罪。

日常巡邏影響訓練?

10米低樁網、2.4米高板、600斤圓木、200斤巨型輪胎……在綜合體技能訓練場,短短60米跑道上佈滿了 “攔路虎”。90後特警吳皖陽早已習慣每天在跑道上汗流浹背。近日持續高溫,他的手上反而多了一副手套——在烈日暴晒下,越障時與雙手接觸的鐵質訓練器材的溫度超過80度,直接與雙手接觸足以燙掉一層皮。

同樣是90後的女特警卜子怡正在警體館內開展綜合格鬥訓練。室內溫度超過40度,短短10分鐘的熱身後,所有人都已渾身溼透。為提高民警實戰能力,格鬥訓練採取男女混編互搏的方式進行。一次次背摔倒地、一次次相互搏擊……卜子怡的腕關節、膝關節等部位都曾不同程度受傷。

艱苦的訓練是特警的“職業需求”。“我們的職業決定一旦執行任務,有極大的可能是直面危險。”一些年輕特警告訴記者:“套句俗話說,我們必須‘平時多出汗,戰時少流血!’”但也有因此擔心:特警的日常訓練任務很重,再加上巡邏,會不會造成影響訓練?

“現在很多訓練項目是根據城市安全實際需要設計的。比如射擊,除了長距離狙擊,還有適應城市巷戰的射擊訓練。”在上海市公安局特警總隊新啟用射擊訓練場,記者看到有投影設備模擬城市巷道,特警穿梭其間,快速射擊。

“日常巡邏任務不但沒有影響訓練,反而給我們提供了更好的‘實踐’機會。”不少特警告訴記者,在實地巡邏中他們能觀察不同環境的細節,從而在訓練中更有目的性。

上海特警隊伍能人輩出,許多曾在全國大比武中獲獎的特警,現實的工作中卻從未用上一身卓絕的技能。對此不少特警卻十分坦然:“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我們艱苦訓練,最終目的還是希望嚴重暴力犯罪不要發生。”

題圖來源:新華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