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深夜前往滬寧杭“K字頭”乘客越來越少,只因家門口的工作機會多了

深夜零點多,池州火車站燈火通明,候車室裡還有兩三百名旅客等候上車。這時候的車次幾乎都是“K字頭”,而終點站則大多是南京、蘇州、寧波等長三角城市。“K字頭”班車曾經在池州頗為盛行,是池州人外出的主要途徑。不過3年前,隨著池州通了高鐵,“K字頭”班車逐漸成了配角,發車時間也多集中在深夜。據池州火車站的工作人員回憶,現在深夜坐綠皮車的,多是外出務工的池州人,去往經濟相對發達的蘇浙城市。不過,最近一兩年,情況又有了新變化,深夜出行的乘客越來越少,“聽說很多人都回來了,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

池州本地人張肖四是安徽新春紡織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人。之前一直在浙江嘉興的紡織廠打工,而今年他不再離家外出,在家門口就能賺到和外出打工幾乎同樣的工資。

張肖四的經歷更像是外出務工的安徽人的縮影。一直以來都是勞務輸出大省的安徽,自2013年首次出現外出人口迴流,今年已是連續第6年。而近一年來,長三角一體化的加速發展促進了長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不少滬蘇浙的企業向池州等安徽城市轉移。

安徽池州,深夜前往滬寧杭“K字頭”乘客越來越少,只因家門口的工作機會多了

位於池州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安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無塵生產車間內測試。 王龍飛 攝

比如,浙江省嘉興市的原支柱產業之一紡織服裝業,目前正有序轉移到了池州市江南產業集中區。池州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汪清和介紹,目前,園區新進26家企業,幾乎全部來自浙江,主要是嘉興一帶。“嘉興的紡織企業在轉移到池州的過程中,產能擴大了一倍,而且設備也更新了,技術上明顯提升,形成了產業升級。這不僅促進了池州的產業發展,也與長三角發展高精產業形成互補。”汪清和表示,目前紡織、皮革產業支柱產業已成為園區的支柱產業。值得一提的是,整個產業鏈搬來後,在當地又形成了新的產業集聚,進一步促進了當地產業的良性發展。

在池州,像這樣的新型產業集群正越來越多。比如,池州市青陽縣的童車產業園主要由浙江嘉興平湖的童車企業轉移而來。“目前坐落在我們園區的12家企業,有生產整體童車,有生產童車需要的注塑、輪子、電機等配套企業,形成完整產業鏈。新的二期產業園目前正在規劃,未來將引進更多的知名童車品牌。”池州市青陽縣丁橋鎮黨委副書記王羅偉介紹。

池州市龍錢玩具有限公司從上海搬來,總經理李東表示,將上海的公司轉移到池州青陽縣是企業轉型升級的新起點,產能擴大了一倍,技術也有了升級更新,未來將把上海的企業整體搬遷到青陽縣。

依託這些轉移企業,池州市青陽縣丁橋鎮童車產業園將打造童車製造基地、工藝研發高地和物流中心。“通過積極參與長三角協同創新,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是池州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著力點。”池州市發改委副主任周玉友說。

轉移不止是產業,池州的優惠政策還吸引了更多人才的迴流,安徽安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汪良恩就是其中之一。汪良恩是國內知名的芯片研發專家,之前常年在江蘇工作。2012年,池州市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首位產業進行培育,盛邀汪良恩回鄉創業。雙方接洽後,汪良恩帶領團隊在國家級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了安芯電子公司,其中2條GPP芯片項目填補了安徽省芯片製造領域空白。提及自己的產業,汪良恩頗為自豪:“小小芯片背後是千億元的大產業,現在華為、蘋果手機80%以上的電源管理芯片都是我們製造的。”

而在汪良恩的帶動下,短短時間,來自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一大批代表性的半導體企業迅速在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落戶,目前關聯企業已達到75家。池州的半導體產業從無到有,從最初的小晶圓製造、封測為主,逐步延伸成“芯、屏、器、核”智能終端全產業生態鏈,還摘得“安徽省半導體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的牌子。

安徽池州,深夜前往滬寧杭“K字頭”乘客越來越少,只因家門口的工作機會多了

由中電建安徽長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神山灰巖礦綜合開發利用項目,全線封閉、降噪、除塵,最大限度降低對社會環境的影響。生產的建築骨料主要銷售往南京、上海、蘇州、鎮江、揚州等長三角城市。王龍飛 攝

池州市發改委副主任周玉友表示:“積極參與長三角協同創新,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是池州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著力點。”去年,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也讓長三角產業溢出效應再次加速。在承接產業轉移中,池州市利用自身政策、勞動力成本、資源等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現已構建起現代裝備製造、現代化工、金屬非金屬材料、綠色有機農產品加工和電子信息、旅遊、大健康“4+3”產業體系的骨架,並吸引了長三角地區不少高層次創新人才團隊前來創業,進一步帶動了當地產業的創新發展。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孔令君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徐佳敏

內文圖:作者提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