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一根竹竿,腳踩16釐米竹漂!這個比賽項目神似“水上輕功”'

"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官方通訊社供圖

赤足立於竹木上,一根竹竿渡河江,這項神似“水上輕功”的運動便是獨竹漂。9月13日上午,第十一屆全國民族運動會獨竹漂項目在鄭東新區龍湖水域正式開賽。

"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官方通訊社供圖

赤足立於竹木上,一根竹竿渡河江,這項神似“水上輕功”的運動便是獨竹漂。9月13日上午,第十一屆全國民族運動會獨竹漂項目在鄭東新區龍湖水域正式開賽。

手持一根竹竿,腳踩16釐米竹漂!這個比賽項目神似“水上輕功”

獨竹漂比賽現場

然而,天公不作美,鄭州颳起4級左右的西北風,水面蕩起波浪,一層接一層翻騰開來。竹漂的直徑只有16釐米左右,層層波浪讓竹上的運動員“搖搖欲墜”。由於大風的干擾,獨竹漂賽事可謂經歷了一波三折。

當每組運動員踩著竹漂到達起點時,總是無法保持相對靜止的狀態,裁判員需要不斷地進行位置校準;當比賽開始後,運動員除了要保持平衡,還要極力控制竹漂不能偏離航道。在不足一分鐘的比賽時間內,多位運動員出現掉杆、落水的情況。吹刮不止的大風,加上水域較為寒冷的環境,極大地考驗著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

"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官方通訊社供圖

赤足立於竹木上,一根竹竿渡河江,這項神似“水上輕功”的運動便是獨竹漂。9月13日上午,第十一屆全國民族運動會獨竹漂項目在鄭東新區龍湖水域正式開賽。

手持一根竹竿,腳踩16釐米竹漂!這個比賽項目神似“水上輕功”

獨竹漂比賽現場

然而,天公不作美,鄭州颳起4級左右的西北風,水面蕩起波浪,一層接一層翻騰開來。竹漂的直徑只有16釐米左右,層層波浪讓竹上的運動員“搖搖欲墜”。由於大風的干擾,獨竹漂賽事可謂經歷了一波三折。

當每組運動員踩著竹漂到達起點時,總是無法保持相對靜止的狀態,裁判員需要不斷地進行位置校準;當比賽開始後,運動員除了要保持平衡,還要極力控制竹漂不能偏離航道。在不足一分鐘的比賽時間內,多位運動員出現掉杆、落水的情況。吹刮不止的大風,加上水域較為寒冷的環境,極大地考驗著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

手持一根竹竿,腳踩16釐米竹漂!這個比賽項目神似“水上輕功”

運動員腳踩竹漂,手持竹竿

在獨竹漂女子60米直道競速決賽中,重慶市獨竹漂隊隊員韋楊遮以28秒27的成績獲得第一名,本屆運動會獨竹漂項目首個一等獎由此誕生。得知獲獎後,韋楊遮顯得非常激動,一見到隊友就緊緊抱住,共同分享這份喜悅。

獨竹漂比賽剛好碰上中秋節,韋楊遮無法和家人團聚,但她表示:“雖然中秋節沒有跟他們一起過,但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在電視機前看到我比賽。比賽完第一時間,我就給媽媽打了電話,祝她中秋節快樂。今天我度過了一個特別有意義的中秋。”

獨竹漂發源於赤水流域,是黔北獨特的一項民間技藝。廣西隊和貴州隊,被稱為獨竹漂比賽的“雙強”。在獨竹漂男子60米直道競速決賽中,廣西隊黃適驥“喜提”一等獎,貴州隊三名隊員包攬二等獎。

"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官方通訊社供圖

赤足立於竹木上,一根竹竿渡河江,這項神似“水上輕功”的運動便是獨竹漂。9月13日上午,第十一屆全國民族運動會獨竹漂項目在鄭東新區龍湖水域正式開賽。

手持一根竹竿,腳踩16釐米竹漂!這個比賽項目神似“水上輕功”

獨竹漂比賽現場

然而,天公不作美,鄭州颳起4級左右的西北風,水面蕩起波浪,一層接一層翻騰開來。竹漂的直徑只有16釐米左右,層層波浪讓竹上的運動員“搖搖欲墜”。由於大風的干擾,獨竹漂賽事可謂經歷了一波三折。

當每組運動員踩著竹漂到達起點時,總是無法保持相對靜止的狀態,裁判員需要不斷地進行位置校準;當比賽開始後,運動員除了要保持平衡,還要極力控制竹漂不能偏離航道。在不足一分鐘的比賽時間內,多位運動員出現掉杆、落水的情況。吹刮不止的大風,加上水域較為寒冷的環境,極大地考驗著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

手持一根竹竿,腳踩16釐米竹漂!這個比賽項目神似“水上輕功”

運動員腳踩竹漂,手持竹竿

在獨竹漂女子60米直道競速決賽中,重慶市獨竹漂隊隊員韋楊遮以28秒27的成績獲得第一名,本屆運動會獨竹漂項目首個一等獎由此誕生。得知獲獎後,韋楊遮顯得非常激動,一見到隊友就緊緊抱住,共同分享這份喜悅。

獨竹漂比賽剛好碰上中秋節,韋楊遮無法和家人團聚,但她表示:“雖然中秋節沒有跟他們一起過,但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在電視機前看到我比賽。比賽完第一時間,我就給媽媽打了電話,祝她中秋節快樂。今天我度過了一個特別有意義的中秋。”

獨竹漂發源於赤水流域,是黔北獨特的一項民間技藝。廣西隊和貴州隊,被稱為獨竹漂比賽的“雙強”。在獨竹漂男子60米直道競速決賽中,廣西隊黃適驥“喜提”一等獎,貴州隊三名隊員包攬二等獎。

手持一根竹竿,腳踩16釐米竹漂!這個比賽項目神似“水上輕功”

獨竹漂比賽現場

對於這個成績,貴州隊領隊王建中表示:“競爭很激烈,各個隊伍的實力都很強,全國民族運動會就是各民族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的平臺,我們更多是抱著學習交流的心態來到這裡。”他說,晚上準備和隊員們一起吃個簡單的中秋團圓飯,還要分析戰術,積極總結,迎接第二天的比賽。

目前,獨竹漂項目在河南省尚不普及。河南隊教練崔小杰介紹,這是河南第一次參加全國民族運動會的獨竹漂項目,本屆運動會河南共有5名隊員,其中3名男隊員和1名女隊員,都是貴州籍協議運動員,只有來自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瑤族學生鄧小敏是本地運動員,因此,教練組都打趣稱鄧小敏是“中原第一漂”。“雖然是第一次參賽,但我們會拿出最大的努力。”崔小杰說。

緊張備戰、積極總結,今年的中秋節,對獨竹漂運動員來說註定不平凡。雖然無法和家人團圓,不過,月光所照,皆是故鄉。獨竹漂首日賽程落幕,期待運動員們接下來的精彩表現。

相關鏈接:什麼是獨竹漂?

獨竹漂,顧名思義,就是人站在一根漂浮於水面的竹子上,手持細竹竿划水前行。這項發源於赤水河流域的黔北民間絕技,源於生活,並在歷史長河中不斷演進。

獨竹漂發源於赤水流域,是黔北獨特的一項民間技藝,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貴州山高溝深,交通不便,但是赤水流域楠竹生長茂盛,竹子便成為了赤水兩岸先民的水上交通工具,當地居民為了方便出行和外出趕集,常常順手在河邊砍下竹子,划著竹子漂流而下。

楠木是建築宮殿的上好木材,秦漢以來,朝廷在貴州地區採辦珍貴的楠木,水運是當地運送木材的重要方式,因為水中抱著木材,無法掌握方向,因此送木人會坐在木頭上漂流,有的甚至直接站在木頭上漂流,加之放排過程中,時有木頭漂散在河面上,為了追逐飄散的木材,當地居民練就了劃獨木的技能,被叫做“獨木漂”,後來因為當地楠竹在水中的浮力更好,因此有了現在的“獨竹漂”。

1935年,毛澤東同志帶領紅軍四渡赤水時,因為沿河的船被國民黨炸燬,部隊無法渡江,在危急關頭,紅軍發動當地的群眾,利用古老的“獨竹漂”的方式偵察敵情,並且以獨竹為舟順利的渡過赤水,成功突圍,擺脫了國民黨的圍追堵截,對於長征的勝利有重要的意義。20世紀70年代“獨竹漂”也成為了紀念紅軍“四渡赤水”和“毛澤東暢遊長江”的群眾性水上體育活動表演項目。

第六屆全國民族運動會上,獨竹漂第一次作為民族體育項目出現,並且獲得表演一等獎。在2011年的第九屆全國民族運動會上,獨竹漂第一次被列入正式比賽項目。

(編輯 吉倩倩 實習生 王紅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