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鼎立的格局,其實是這一場戰爭決定的,不是赤壁之戰'

"

提到三國時期的著名戰役,大多數人首先進入腦海的,便是官渡、赤壁和後期的夷陵之戰。這三場戰役無論是從地位還是影響上,當然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實際上,如果單純從戰役本身所擁有的軍事水準以及對決雙方的陣容和力量上來看,有一場戰役並不亞於他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場戰役所體現出來的總體水平,可以稱得上整個三國的頂點,這場戰役就是漢中之戰。


"

提到三國時期的著名戰役,大多數人首先進入腦海的,便是官渡、赤壁和後期的夷陵之戰。這三場戰役無論是從地位還是影響上,當然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實際上,如果單純從戰役本身所擁有的軍事水準以及對決雙方的陣容和力量上來看,有一場戰役並不亞於他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場戰役所體現出來的總體水平,可以稱得上整個三國的頂點,這場戰役就是漢中之戰。


三國鼎立的格局,其實是這一場戰爭決定的,不是赤壁之戰


公元217年,此時的劉備已經完全佔據了四川以及荊州大半部分的土地,但是因為初來乍到不熟悉本地的風土人情,加上對於原有法律法規操之過急的驟然改變,導致益州本土勢力對於劉備集團統治的出現了反感和動盪,整個益州的情勢變得非常混亂。另一方面,劉備對荊州的統治,隨著對益州的佔領而變得薄弱,而一直對荊州懷有野心的孫權集團又開始將吞併荊州的戰略目標提上日程,雖然最終以雙方談和,劉備答應歸還一部分土地告終,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孫劉的聯盟已經出現了一道裂痕。


"

提到三國時期的著名戰役,大多數人首先進入腦海的,便是官渡、赤壁和後期的夷陵之戰。這三場戰役無論是從地位還是影響上,當然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實際上,如果單純從戰役本身所擁有的軍事水準以及對決雙方的陣容和力量上來看,有一場戰役並不亞於他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場戰役所體現出來的總體水平,可以稱得上整個三國的頂點,這場戰役就是漢中之戰。


三國鼎立的格局,其實是這一場戰爭決定的,不是赤壁之戰


公元217年,此時的劉備已經完全佔據了四川以及荊州大半部分的土地,但是因為初來乍到不熟悉本地的風土人情,加上對於原有法律法規操之過急的驟然改變,導致益州本土勢力對於劉備集團統治的出現了反感和動盪,整個益州的情勢變得非常混亂。另一方面,劉備對荊州的統治,隨著對益州的佔領而變得薄弱,而一直對荊州懷有野心的孫權集團又開始將吞併荊州的戰略目標提上日程,雖然最終以雙方談和,劉備答應歸還一部分土地告終,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孫劉的聯盟已經出現了一道裂痕。


三國鼎立的格局,其實是這一場戰爭決定的,不是赤壁之戰


正是在這個時候,與之前擊退了馬超、韓遂聯軍,解除了雍、涼地區隱患的曹操,開始把目光投向另一個尚且處在半獨立狀態的地區——漢中,自古以來漢中就是一個關鍵的交通樞紐地帶,它連接著中原地區和巴蜀之地,如果中原的統治者奪取了漢中,整個巴蜀將處在一個非常危險的生存環境下,地利優勢會因此被削弱到最低點,而相反,巴蜀的統治者佔領了漢中後,不僅擁有足夠屏障北方統治者的險要地形,更關鍵的是,漢中周圍豐富的良田可以出產大量足夠供給軍需的糧食,進而支撐向北繼續進攻的大業。從這刻開始,漢中成了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最先意識到這點的就是曹操,公元215年,曹操親自率大軍進攻漢中,在絕對的力量優勢面前,張魯選擇了投降,曹操也因此非常順利的佔據了漢中。但是在之後,曹操做了一個今天看來非常奇怪的選擇,那就是當司馬懿向他進言希望趁著勝利的形式向蜀中進兵的提案時,曹操選擇了拒絕,今天的我們已經無從知曉曹操為何會做出這個決定,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失去了這個機會的曹操,也徹底喪失了統一中國的最後希望。


"

提到三國時期的著名戰役,大多數人首先進入腦海的,便是官渡、赤壁和後期的夷陵之戰。這三場戰役無論是從地位還是影響上,當然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實際上,如果單純從戰役本身所擁有的軍事水準以及對決雙方的陣容和力量上來看,有一場戰役並不亞於他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場戰役所體現出來的總體水平,可以稱得上整個三國的頂點,這場戰役就是漢中之戰。


三國鼎立的格局,其實是這一場戰爭決定的,不是赤壁之戰


公元217年,此時的劉備已經完全佔據了四川以及荊州大半部分的土地,但是因為初來乍到不熟悉本地的風土人情,加上對於原有法律法規操之過急的驟然改變,導致益州本土勢力對於劉備集團統治的出現了反感和動盪,整個益州的情勢變得非常混亂。另一方面,劉備對荊州的統治,隨著對益州的佔領而變得薄弱,而一直對荊州懷有野心的孫權集團又開始將吞併荊州的戰略目標提上日程,雖然最終以雙方談和,劉備答應歸還一部分土地告終,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孫劉的聯盟已經出現了一道裂痕。


三國鼎立的格局,其實是這一場戰爭決定的,不是赤壁之戰


正是在這個時候,與之前擊退了馬超、韓遂聯軍,解除了雍、涼地區隱患的曹操,開始把目光投向另一個尚且處在半獨立狀態的地區——漢中,自古以來漢中就是一個關鍵的交通樞紐地帶,它連接著中原地區和巴蜀之地,如果中原的統治者奪取了漢中,整個巴蜀將處在一個非常危險的生存環境下,地利優勢會因此被削弱到最低點,而相反,巴蜀的統治者佔領了漢中後,不僅擁有足夠屏障北方統治者的險要地形,更關鍵的是,漢中周圍豐富的良田可以出產大量足夠供給軍需的糧食,進而支撐向北繼續進攻的大業。從這刻開始,漢中成了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最先意識到這點的就是曹操,公元215年,曹操親自率大軍進攻漢中,在絕對的力量優勢面前,張魯選擇了投降,曹操也因此非常順利的佔據了漢中。但是在之後,曹操做了一個今天看來非常奇怪的選擇,那就是當司馬懿向他進言希望趁著勝利的形式向蜀中進兵的提案時,曹操選擇了拒絕,今天的我們已經無從知曉曹操為何會做出這個決定,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失去了這個機會的曹操,也徹底喪失了統一中國的最後希望。


三國鼎立的格局,其實是這一場戰爭決定的,不是赤壁之戰


時機不等閒人,當兩年後劉備穩定了局勢,向曹操掌握的漢中發兵進攻的時候,也許曹操終於感受到了當初決定的懊悔,但是沒有用途,他只能親自率領軍隊,抵禦劉備的進攻,而這次的劉備也不再是曾經那個力量弱小的流亡軍閥,而是有了自己穩固根據地的大諸侯。

最初的較量是曹休以及張飛和馬超,這個時候曹軍略佔上風,曹休識破了張飛和馬超的疑兵,趁他們立足未穩發動突然襲擊,結果張飛馬超敗走,曹軍取得了第一場勝利,當然這也是因為曹軍以逸待勞的緣故,但是很快,當劉備親自率軍前來的時候,形勢發生了逆轉,劉備以奇兵進攻,趁著曹軍的主力在外追擊張飛和馬超時內部空虛,以最快的速度奪取了陽平關,取得了喘息和迴轉的機會,此刻曹休的無可奈何,只能急報請求曹操前來。

曹操還未前來,劉備又突然放棄了陽平關,佔據定軍山,此時的漢中主將夏侯淵見狀親自帶兵前來,這是因為定軍山的地理位置如果失去,對整個漢中來說將呈現一個居高臨下的進攻態勢,然而夏侯淵還是晚了一步,黃忠利用地勢奔襲,猛衝夏侯淵軍陣,並且直接斬殺了夏侯淵,曹軍在此地的軍事力量因為失去主將陷入了短暫的崩潰,而劉備軍沒有貪多求生,而是即時穩定了戰果,勝利的天平也在此刻向劉備傾斜。


"

提到三國時期的著名戰役,大多數人首先進入腦海的,便是官渡、赤壁和後期的夷陵之戰。這三場戰役無論是從地位還是影響上,當然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實際上,如果單純從戰役本身所擁有的軍事水準以及對決雙方的陣容和力量上來看,有一場戰役並不亞於他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場戰役所體現出來的總體水平,可以稱得上整個三國的頂點,這場戰役就是漢中之戰。


三國鼎立的格局,其實是這一場戰爭決定的,不是赤壁之戰


公元217年,此時的劉備已經完全佔據了四川以及荊州大半部分的土地,但是因為初來乍到不熟悉本地的風土人情,加上對於原有法律法規操之過急的驟然改變,導致益州本土勢力對於劉備集團統治的出現了反感和動盪,整個益州的情勢變得非常混亂。另一方面,劉備對荊州的統治,隨著對益州的佔領而變得薄弱,而一直對荊州懷有野心的孫權集團又開始將吞併荊州的戰略目標提上日程,雖然最終以雙方談和,劉備答應歸還一部分土地告終,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孫劉的聯盟已經出現了一道裂痕。


三國鼎立的格局,其實是這一場戰爭決定的,不是赤壁之戰


正是在這個時候,與之前擊退了馬超、韓遂聯軍,解除了雍、涼地區隱患的曹操,開始把目光投向另一個尚且處在半獨立狀態的地區——漢中,自古以來漢中就是一個關鍵的交通樞紐地帶,它連接著中原地區和巴蜀之地,如果中原的統治者奪取了漢中,整個巴蜀將處在一個非常危險的生存環境下,地利優勢會因此被削弱到最低點,而相反,巴蜀的統治者佔領了漢中後,不僅擁有足夠屏障北方統治者的險要地形,更關鍵的是,漢中周圍豐富的良田可以出產大量足夠供給軍需的糧食,進而支撐向北繼續進攻的大業。從這刻開始,漢中成了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最先意識到這點的就是曹操,公元215年,曹操親自率大軍進攻漢中,在絕對的力量優勢面前,張魯選擇了投降,曹操也因此非常順利的佔據了漢中。但是在之後,曹操做了一個今天看來非常奇怪的選擇,那就是當司馬懿向他進言希望趁著勝利的形式向蜀中進兵的提案時,曹操選擇了拒絕,今天的我們已經無從知曉曹操為何會做出這個決定,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失去了這個機會的曹操,也徹底喪失了統一中國的最後希望。


三國鼎立的格局,其實是這一場戰爭決定的,不是赤壁之戰


時機不等閒人,當兩年後劉備穩定了局勢,向曹操掌握的漢中發兵進攻的時候,也許曹操終於感受到了當初決定的懊悔,但是沒有用途,他只能親自率領軍隊,抵禦劉備的進攻,而這次的劉備也不再是曾經那個力量弱小的流亡軍閥,而是有了自己穩固根據地的大諸侯。

最初的較量是曹休以及張飛和馬超,這個時候曹軍略佔上風,曹休識破了張飛和馬超的疑兵,趁他們立足未穩發動突然襲擊,結果張飛馬超敗走,曹軍取得了第一場勝利,當然這也是因為曹軍以逸待勞的緣故,但是很快,當劉備親自率軍前來的時候,形勢發生了逆轉,劉備以奇兵進攻,趁著曹軍的主力在外追擊張飛和馬超時內部空虛,以最快的速度奪取了陽平關,取得了喘息和迴轉的機會,此刻曹休的無可奈何,只能急報請求曹操前來。

曹操還未前來,劉備又突然放棄了陽平關,佔據定軍山,此時的漢中主將夏侯淵見狀親自帶兵前來,這是因為定軍山的地理位置如果失去,對整個漢中來說將呈現一個居高臨下的進攻態勢,然而夏侯淵還是晚了一步,黃忠利用地勢奔襲,猛衝夏侯淵軍陣,並且直接斬殺了夏侯淵,曹軍在此地的軍事力量因為失去主將陷入了短暫的崩潰,而劉備軍沒有貪多求生,而是即時穩定了戰果,勝利的天平也在此刻向劉備傾斜。


三國鼎立的格局,其實是這一場戰爭決定的,不是赤壁之戰


曹操此刻才得以趕到,但是取得了優勢的劉備並不出戰,而是跟曹操維持住了僵持的狀態,劉備深知此刻比拼的並非是兩者之間的兵力雄厚,而是誰更能夠堅持下去,而失去了地利的曹操,顯然比起劉備來更急於求戰,但是此時的曹操,洩露了一條關鍵情報,就是自己的屯糧地點被劉備軍得知,黃忠因此獻上了偷襲曹操軍糧儲備地的計劃,一戰而成,儘管黃忠中了曹操的埋伏,但是卻被趙雲所利用將計就計,反而讓曹軍自相踐踏,損失過半,曹操自此失去了全部優勢,以撤出漢中告終。


"

提到三國時期的著名戰役,大多數人首先進入腦海的,便是官渡、赤壁和後期的夷陵之戰。這三場戰役無論是從地位還是影響上,當然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實際上,如果單純從戰役本身所擁有的軍事水準以及對決雙方的陣容和力量上來看,有一場戰役並不亞於他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場戰役所體現出來的總體水平,可以稱得上整個三國的頂點,這場戰役就是漢中之戰。


三國鼎立的格局,其實是這一場戰爭決定的,不是赤壁之戰


公元217年,此時的劉備已經完全佔據了四川以及荊州大半部分的土地,但是因為初來乍到不熟悉本地的風土人情,加上對於原有法律法規操之過急的驟然改變,導致益州本土勢力對於劉備集團統治的出現了反感和動盪,整個益州的情勢變得非常混亂。另一方面,劉備對荊州的統治,隨著對益州的佔領而變得薄弱,而一直對荊州懷有野心的孫權集團又開始將吞併荊州的戰略目標提上日程,雖然最終以雙方談和,劉備答應歸還一部分土地告終,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孫劉的聯盟已經出現了一道裂痕。


三國鼎立的格局,其實是這一場戰爭決定的,不是赤壁之戰


正是在這個時候,與之前擊退了馬超、韓遂聯軍,解除了雍、涼地區隱患的曹操,開始把目光投向另一個尚且處在半獨立狀態的地區——漢中,自古以來漢中就是一個關鍵的交通樞紐地帶,它連接著中原地區和巴蜀之地,如果中原的統治者奪取了漢中,整個巴蜀將處在一個非常危險的生存環境下,地利優勢會因此被削弱到最低點,而相反,巴蜀的統治者佔領了漢中後,不僅擁有足夠屏障北方統治者的險要地形,更關鍵的是,漢中周圍豐富的良田可以出產大量足夠供給軍需的糧食,進而支撐向北繼續進攻的大業。從這刻開始,漢中成了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最先意識到這點的就是曹操,公元215年,曹操親自率大軍進攻漢中,在絕對的力量優勢面前,張魯選擇了投降,曹操也因此非常順利的佔據了漢中。但是在之後,曹操做了一個今天看來非常奇怪的選擇,那就是當司馬懿向他進言希望趁著勝利的形式向蜀中進兵的提案時,曹操選擇了拒絕,今天的我們已經無從知曉曹操為何會做出這個決定,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失去了這個機會的曹操,也徹底喪失了統一中國的最後希望。


三國鼎立的格局,其實是這一場戰爭決定的,不是赤壁之戰


時機不等閒人,當兩年後劉備穩定了局勢,向曹操掌握的漢中發兵進攻的時候,也許曹操終於感受到了當初決定的懊悔,但是沒有用途,他只能親自率領軍隊,抵禦劉備的進攻,而這次的劉備也不再是曾經那個力量弱小的流亡軍閥,而是有了自己穩固根據地的大諸侯。

最初的較量是曹休以及張飛和馬超,這個時候曹軍略佔上風,曹休識破了張飛和馬超的疑兵,趁他們立足未穩發動突然襲擊,結果張飛馬超敗走,曹軍取得了第一場勝利,當然這也是因為曹軍以逸待勞的緣故,但是很快,當劉備親自率軍前來的時候,形勢發生了逆轉,劉備以奇兵進攻,趁著曹軍的主力在外追擊張飛和馬超時內部空虛,以最快的速度奪取了陽平關,取得了喘息和迴轉的機會,此刻曹休的無可奈何,只能急報請求曹操前來。

曹操還未前來,劉備又突然放棄了陽平關,佔據定軍山,此時的漢中主將夏侯淵見狀親自帶兵前來,這是因為定軍山的地理位置如果失去,對整個漢中來說將呈現一個居高臨下的進攻態勢,然而夏侯淵還是晚了一步,黃忠利用地勢奔襲,猛衝夏侯淵軍陣,並且直接斬殺了夏侯淵,曹軍在此地的軍事力量因為失去主將陷入了短暫的崩潰,而劉備軍沒有貪多求生,而是即時穩定了戰果,勝利的天平也在此刻向劉備傾斜。


三國鼎立的格局,其實是這一場戰爭決定的,不是赤壁之戰


曹操此刻才得以趕到,但是取得了優勢的劉備並不出戰,而是跟曹操維持住了僵持的狀態,劉備深知此刻比拼的並非是兩者之間的兵力雄厚,而是誰更能夠堅持下去,而失去了地利的曹操,顯然比起劉備來更急於求戰,但是此時的曹操,洩露了一條關鍵情報,就是自己的屯糧地點被劉備軍得知,黃忠因此獻上了偷襲曹操軍糧儲備地的計劃,一戰而成,儘管黃忠中了曹操的埋伏,但是卻被趙雲所利用將計就計,反而讓曹軍自相踐踏,損失過半,曹操自此失去了全部優勢,以撤出漢中告終。


三國鼎立的格局,其實是這一場戰爭決定的,不是赤壁之戰


漢中之戰是三國中後期一場將戰略戰術技巧發揮到極致的戰役,此戰中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方面,都動用了精銳部隊和將領,作戰激烈,而也正是因為此戰的勝利,才讓劉備得以徹底穩定在益州的統治,並且在之後的荊州慘敗後,仍有餘力,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