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真相:為此名妓,王國維題詩陳寅恪作大傳 吳宓錢鍾書起爭執

支持我們,請關注頭條號:『印像』

歷史真相:為此名妓,王國維題詩陳寅恪作大傳 吳宓錢鍾書起爭執

柳如是,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東君。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就文學造詣上來說,她可以稱為“秦淮八豔”之首。

歷史真相:為此名妓,王國維題詩陳寅恪作大傳 吳宓錢鍾書起爭執

柳如是

沈虯《河東君傳》說她:“知書善詩律,分題步韻,傾刻立就;使事諧對,老宿不如。”

歷史真相:為此名妓,王國維題詩陳寅恪作大傳 吳宓錢鍾書起爭執

王國維曾題詩:

幅巾道服自權奇,兄弟相呼竟不疑。

莫怪女兒太唐突,薊門朝士幾鬚眉?

歷史真相:為此名妓,王國維題詩陳寅恪作大傳 吳宓錢鍾書起爭執

王國維

在王國維看來,在國破家亡危難時刻,包括柳如是丈夫、時任南明禮部尚書錢謙益在內的那些在屈膝變節的士大夫們,在氣節和操守方面是遠遠不如柳如是這個女子的。

歷史真相:為此名妓,王國維題詩陳寅恪作大傳 吳宓錢鍾書起爭執

《柳如是別傳》

《柳如是別傳》是陳寅恪生前最後一部鉅著,寫作時間最長、篇幅最大。1953年開始撰寫,至1964年夏天完稿,歷時十年之久。但因文革遲遲未付梓,直到1980年8月初版。

陳寅恪對柳如是評價極高,認為是“民族獨立之精神”,為之“感泣不能自已”。陳寅恪自言“世所傳河東君(柳如是)之事實,多非真實,殊有待發之覆。今撰此書,專考河東君之本末,而取牧齋事蹟之有關者附之”。

歷史真相:為此名妓,王國維題詩陳寅恪作大傳 吳宓錢鍾書起爭執

陳寅恪

陳寅恪在《柳如是別傳》緣起有一詩:

平生所學惟餘骨,

晚歲為詩欠砍頭。

幸得梅花同一笑,

嶺南已是八年留。

陳寅恪晚年雙眼已盲,雙腿又斷,只能以口述方式,由助手黃萱女士記錄,黃萱曾感慨地說:“寅師以失明的晚年,不憚辛苦、經之營之,鈞稽沉隱,以成此稿。其堅毅之精神,真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氣概”。

歷史真相:為此名妓,王國維題詩陳寅恪作大傳 吳宓錢鍾書起爭執

哈佛三傑

吳宓說此書“藉以察出當時政治(夷夏)道德(氣節)之真實情況,蓋有深意存焉。絕非消閒風趣之行動也”。但錢鍾書對此書頗不認同,認為陳寅恪沒必要為柳如是寫那麼大的書。

瞭解歷史,感受名人。這就是歷史的魅力。

歷史真相:為此名妓,王國維題詩陳寅恪作大傳 吳宓錢鍾書起爭執

支持我們,請關注頭條號:『印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