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兒戲的北伐:七千兵馬征討百萬大軍,卻被一介書生實現了

南北朝時期戰亂四起,群雄爭霸,人皆為私心割據一方。有道是亂世出豪傑,天下大亂的年代,一個近乎無敵的人物誕生了。他沒有拯救整個時代或是國家,也沒有特別卓越的貢獻,但他的故事,婦孺皆知。陳慶之,字子云,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人。這位老兄便是我們要說的歷史上著名的傳奇人物。

史上最兒戲的北伐:七千兵馬征討百萬大軍,卻被一介書生實現了

且說當時的洛陽,童子都知道:“名軍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陳慶之帶兵打仗,他的部隊都穿著白色戰袍,打仗時所向披靡,是當時最令敵人膽寒的存在。重要的的是,陳慶之並不是武將出身,他是一個書生。而就是這樣一個書生,帶兵北伐,橫掃了大半個中國。

據說他連拉弓射箭都不會,後來隻身帶著7000多人的騎兵發起北伐,沿途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敵人常常聞風喪膽,落荒而逃,談陳色變。現在先來講一下陳慶之這個文人是如何當上將軍的。

史上最兒戲的北伐:七千兵馬征討百萬大軍,卻被一介書生實現了

話說梁武帝蕭衍尚未登基時,只是一個刺史,此時陳慶之是他的隨從。陳慶之出身極其低微,在以門第為做官講究的南北朝時期,寒門出身而未來能夠飛黃騰達的,只有陳慶之和俞藥兩人。蕭衍的一愛好是下棋,而且此人嗜棋如命,常常一下就是一整夜通宵,一般人都熬不住。但是,陳慶之精力旺盛,你想玩棋,我隨時奉陪到底。這個時期他給蕭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後來,蕭衍成了我們所熟知的梁武帝,他沒有忘記身邊這位勤勞又能幹的隨從,就任命陳慶之做了主書,相當於現在的祕書。

史上最兒戲的北伐:七千兵馬征討百萬大軍,卻被一介書生實現了

公元525年,北魏徐州刺史發動了叛亂,失敗後投降了樑朝。梁武帝任命陳慶之為主帥,率領兩千人護送蕭綜去接管徐州。北魏得知後派出兩個王爺率領兩萬騎兵,氣勢洶洶地前來迎戰。有這麼一句戲言:在絕對的實力差距面前,任何技巧都是徒勞。2000江南步兵對戰2萬北方騎兵,結果似乎早已註定,但出乎意料的是,文人陳慶之奇蹟般地頂住的敵人的攻勢並掃平了敵人兩個營壘。

雖然獲勝,一個巨大的麻煩卻找上了陳慶之:自己負責護送了蕭綜竟然會投敵叛國,投降了北魏。原來,蕭綜平日裡就跟梁武帝有矛盾,此時面對敵人的強大攻勢,心志不堅,腿都軟了,撇下部隊就去敵人那邊。蕭綜將所部的虛實全部告訴了北魏軍隊,很快,他的原屬軍隊如鳥獸散,全軍潰敗。而陳慶之卻奇蹟般地率領著自己的軍隊有秩序的撤出了戰場,一路拐彎抹角聲東擊西,以極小的代價退回樑朝。

這是陳慶之卓越的軍事才能的第一次表現。

史上最兒戲的北伐:七千兵馬征討百萬大軍,卻被一介書生實現了

為報徐州之仇,梁武帝派曹仲宗和陳慶之聯合出兵,兵鋒直指北魏渦陽城。北魏元昭率15萬大軍前來增援,雙方苦戰一年多未分勝負。後北魏援軍又到,樑軍軍心浮動。曹仲宗打算退兵。此時,陳慶之拿出梁武帝賜予他的節杖,大聲在軍前發表演說,告訴大家身後就是我們的國家和父老鄉親,想要建功立業,機會就在眼前。誓師完畢,陳慶之便率精銳騎兵突襲北魏營壘。一夜破敵人四座大營,渦陽北魏守軍嚇得心驚膽裂,馬上開城投降。陳慶之親自擂鼓助陣,樑軍像潮水般將魏軍剩下的九座營壘全部攻破,敵人四散奔逃,糧草物資扔得滿山遍野。

渦陽一戰大壯了樑軍聲威,陳慶之轉眼成為名震天下的人物。梁武帝欣喜過望,親自好好賞賜的陳慶之一番。

史上最兒戲的北伐:七千兵馬征討百萬大軍,卻被一介書生實現了

北魏內亂時,爾朱榮控制了北魏朝綱和軍隊,大肆屠殺皇室成員。北海王元顥投降了樑朝,梁武帝命令陳慶之率7000人馬,隨同元顥進攻並滅亡北魏——不到1萬兵馬就要滅掉一個大國,這恐怕太兒戲了吧?中國古代發生過不止一次北伐,哪次不是精心準備,聲勢浩大;面對北方的百萬雄師,7000人如何取勝?史家有一種觀點認為,此次“滅北魏”的決策,醉翁之意不在酒,但陳慶之卻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大偉業。

第一仗打睢陽,面對北魏的七萬守城大軍。陳慶之的7000“大軍”只一輪衝鋒,就迫使敵人開城投降。面對睢陽的失守,北魏的洛陽城門戶打開,北魏急忙派元暉帶領兩萬御林軍前來相救。陳慶之又一輪衝鋒,活捉元暉,令敵人全軍覆沒,繳獲戰車7000多輛。北魏大驚失色,惶恐不已,慌忙調集全部主力40多萬人(一說30餘萬人),鑼鼓喧天,齊聲大喊,前來迎戰陳慶之。

史上最兒戲的北伐:七千兵馬征討百萬大軍,卻被一介書生實現了

面對敵人如山般的強大兵力,陳慶之又做了一番戰場動員:我們孤軍深入,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只此一戰,將敵人全部殲滅!隨後他親自率軍進攻北魏的滎陽,滎陽的7萬守軍攝於陳慶之的威風,不堪一擊,乖乖地做了俘虜。百位十幾萬重甲騎兵前來增援滎陽,企圖與陳軍決戰。陳慶之派3000白袍騎兵出城迎敵,他們像3000把利劍一樣扎向魏軍,十幾萬魏軍如同紙糊的一樣,很快便全線崩潰。陳慶之攻克洛陽,將元顥扶上了皇位。

遺憾的是,元顥卻是一個扶不起的人,元顥雖然少年時期意氣風發,父親死後繼承爵位,在之後的起起伏伏中最終北上覆國,但稱王之後的他很快就沉迷聲色之中,放飛於做皇帝的自我陶醉之內。陳慶之看他扶不起,遂班師回朝。

這就是一介書生率領7000白袍軍橫掃半個中國的故事。一千多年後,毛主席讀到《梁書~陳慶之傳》時,揮筆寫下:“千古之下,為之神往。”

史上最兒戲的北伐:七千兵馬征討百萬大軍,卻被一介書生實現了

1916年,英國人蘭切斯特研究空戰最佳編隊時,提出了著名的蘭切斯特方程。這是一種半經驗的作戰模擬方式,利用雙方的戰鬥能力系數,推測三軍作戰能力,計算單位時間內己方部隊對敵方的傷害輸出。從此方程可以看出,質量佔優的一方,如果能夠限制數量優勢方的兵力輸出人數,那麼將很有可能獲勝。

我們知道,溫泉關的斯巴達300勇士,在兵力完全佔劣勢的情況下選擇了容積較小的戰場,逼迫波斯的軍隊不得不梯次的投入少量的輕步兵衝擊,最終以極小的代價令敵人傷亡慘重。楚漢相爭,彭城之戰項羽的3萬騎兵猛烈突襲,直接摧毀了劉邦聯軍的抵抗意志,導致聯軍兵敗如山倒,溺斃十餘萬人;官渡之戰的曹操,迫使兵力佔絕對優勢的袁紹在有限的官渡戰場斷糧,製造潰敗的部隊迅速將後方未參戰部隊壓垮的連鎖反應。同理,赤壁之戰時的荊州兵,就在戰役開始階段潰敗壓垮了曹操的主力青州兵。

史上最兒戲的北伐:七千兵馬征討百萬大軍,卻被一介書生實現了

可以說,陳慶之北伐,將以少勝多的作戰方式運用到了極致。這是中國古代罕見的集儒將、名將、戰神、常勝將軍為一身的著名將領,他指揮軍隊的戰術、戰略方式以及以少勝多、充分發揮兵力的戰略思想,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