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農:馬上33歲,轉大數據可熬過中年危機?網友:這是奔危機去的

程序員 大數據 腳本語言 軟件 科技 上世是朵花 2018-12-03

說起中年危機,可能是大部分行業都會面臨的事情,人到中年後體力上明顯下降,也都有家庭,有孩子了,自然負擔也大了,在體能下降的情況下負擔卻更大,這是相當一部分人都要面臨的問題,不過對於程序員來說,“中年危機”這個詞顯的更為耀眼一點,技術是在不停的更新迭代的,而程序員到中年之後,學習能力就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弱,在競爭優勢上就大打折扣,這也是中年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經常說的“老中醫”,“老教師”都是說明優秀,是褒義的,而“老程序員”倒是有幾分貶義的色彩了。

碼農:馬上33歲,轉大數據可熬過中年危機?網友:這是奔危機去的

近期,一名程序員網友分享了他個人的一個情況,他馬上就33歲了,也算是一名大齡程序員,對以後的未來也該有一個規劃,避免中年危機帶來的疼痛感,他就在琢磨以後該做點什麼呢?他就想問問網友,如果他現在轉學大數據開發可行嗎?是否可以熬過中年危機。針對他的這個想法,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網友們是怎麼說的吧!

碼農:馬上33歲,轉大數據可熬過中年危機?網友:這是奔危機去的

前小米員工:這是奔著中年危機去的啊

上世是朵花:在這名網友看來,轉做大數據開發,並不是渡過中年危機的正確選擇,反而會更糟一點,

網友二:大數據更沒得玩吧,坑少

上世是朵花:這句話一下子還沒反應過來,現在怎麼好多人把崗位說成是“坑”,才開是我還以為說是技術上的坑太多呢,大數據現在的崗位應該也不少吧,據我個人瞭解。

網友三:我也33代碼寫不動了,沒核心競爭力,現在轉售前

上世是朵花:嗯,算是一種選擇吧,不過搞售前對錶達溝通能力要求比價高吧,可見你之前是一個挺善於表達溝通的程序員了。

網友三:正在過渡期,就是要寫和說:需要較強的溝通能力,這個年紀很多都在瓶頸期是比較煎熬

上世是朵花:那看來這名做售前的程序員厲害了,現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與表達能力,能勇於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的這種精神,很值得敬佩了。

網友五:還是IT行業

上世是朵花:沒錯呀,轉的話一般還是這個行業,如果轉一個太不相干的行業還要從頭做起,也挺有難度,在行業內轉也算是有一點背景基礎了。

碼農:馬上33歲,轉大數據可熬過中年危機?網友:這是奔危機去的

其實,我個人覺得,大數據開發還算可以吧,我直觀感覺工作強度上要比程序員相對輕鬆一點,不過沒有具體深入這個行業,也不敢妄加評論,如果樓主這麼選,個人感覺也是未嘗不可,除了這條路子,我覺得,對於一般30多歲的程序員,如果前期沒有技術管理的經驗,也沒有往架構方面轉型的想法,轉軟件測試與轉產品也是不錯的一個路子,特別轉軟件測試,感覺這個比較適合大多數程序員,而作為PM可能對錶達能力要求需要更高一點,並且,轉測試的程序員在測試軟件的時候更瞭解程序員的想法,測試起來更能得心應手,有時還能寫一點測試腳本與工具,提高了測試的效率與覆蓋度,在測試這個崗位上倒是成了一種重量級優勢。不過話又說回來,這種優勢能不能發揮出來還要看個人情況了。

以上所有圖片均來之互聯網

大家好,我是“上世是朵花”。如果你有什麼好的看法或者觀點可以在評論區展現你的才華,互動交流,如果想進一步瞭解我,那就關注我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