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實體書店納入城建,是對城市靈魂的追求

城市規劃 文化 理響中國 2017-05-22

作者:戴先任

走在上海的街頭,時不時就會和書店相遇。而這座立志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城市並不滿足於此。今年4月,上海市發佈《關於上海扶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首次將實體書店發展納入城市規劃和發展的“頂層設計”,這是上海首次將實體書店建設納入城市發展佈局。(5月18日《光明日報》)

現在有世界讀書日、全民讀書月,看似重視讀書了,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形式,還有很多人並不知道這些與讀書相關的節日。一個民族需要營造一個全民熱愛讀書的氛圍。現在國人越來越少讀書,實體書店銳減,與是網絡時代電子書等的產生,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有很大關係,另外,很多城市變得越來越功利,寧願多建設一些酒店、賓館,也不肯給實體書店留一席之地。

“書店建設納入城市發展佈局在城市建設中為實體書店預留經營場所,達到8萬人的居住小區應預留不少於200平方米的書店面積”,上海還是全國率先實行實體書店扶持政策的城市。

在電子閱讀日益普遍的現在,上海這座現代大都市對實體書店仍情有獨鍾,這看中的是實體書店是全民閱讀活動的重要載體和公共文化的重要組成。相對於更容易讓人進行快餐式閱讀、碎片化閱讀、淺閱讀的電子閱讀,實體書店、圖書館的存在,更是在為讀者營造一個靜心閱讀的空間。

實體書店更能起到“文化磐石”的作用,在城市中成了凝聚文氣的文化地標,成為城市中的文化燈塔。這是在滿足市民的精神需求,豐富市民的精神生活,引導公眾多讀書、讀好書。將實體書店納入城市建設,是對文化的接納與培植,這是讓文化在城市“安家落戶”。

城市管理者將實體書店納入城市發展佈局,這是對城市內涵、城市靈魂的追求,而並不是追求那些表面光鮮靚麗的形象工程,這是文化工程,也是民生工程。上海的做法值得其他城市借鑑。

一些城市將報刊亭當成有礙城市觀瞻的釘子戶予以清除,將實體書店、圖書館作為“落後生產力”的代表予以嘲諷或取締。這是對城市文脈的毀壞,這不利於全民閱讀的開展,這讓城市少了一個可以讓人安靜讀書與思考的地方,讓人類的精神財富無法在城市“安家落戶”,讓城市少了一種內涵美,少了一份積澱與底氣,而多了浮躁與膚淺。要讓文明薪火能永久相傳,要讓城市變得更美,先從重視實體書店與圖書館的存在開始吧。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立場,僅供參考。】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