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區:市場活水激盪創城熱潮

程國平 昆沙 民生 社會 黃山在線 2017-06-08

近年來,徽州區在創城工作中,圍繞城區環境“十整治”和鄉村環境“六清理”,堅持從小處著手,在細節上下功夫,探索出了一條以市場化運作為主,發動居民自治為輔的新路子。

記者一行來到紡器廠小區時,恰好碰到正在小廣場鍛鍊身體的住戶倪景高,倪景高是原黃山紡織器材廠的一名退休職工,現如今到小廣場鍛鍊身體已經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課,“沒改造之前這就是塊雜草叢生的荒地,大家都避著走,現在好了,小區像我這樣退休的老同志多,都愛來這鍛鍊鍛鍊。”正如倪景高所說,經過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現在的紡器廠小區一改此前路面破損、排水排汙管道堵塞、弱電線路紊亂、亂搭亂建、公廁破爛不堪的窘狀,越變越好了。

紡器廠小區的蝶變是徽州區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縮影。2016年,該區共投入1020萬元完成了50個老舊小區“三小”改造,75個老舊小區安裝視頻監控118個,新建娛樂健身設施30餘處,今年正在進行的22個老舊小區改造,21個已經完工。杆線下地、道路修整、綠化配套、活動場所建設、安保設施完善……一批批沉寂於城區、失去鮮亮的老舊小區在改造中煥發新顏、綻放光彩,不僅讓居民看到“面子”的美,更體驗到“裡子”的舒適。

小區變得更好,後續如何管護好是該區創城幹群一直在探索的課題。在創城逐步推進中,徽州區也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我們主要通過購買服務安排專人進行小區日常保潔,同時通過業主委員會、黨員活動日集中整治帶動住戶積極參與,管護好自家門前區塊。”中山社區黨總支書記陳蓉告訴記者。

如果說社區是城市的細胞,那城市道路就是城市的血脈,近兩年來,徽州區引入市場活水讓城區血脈更暢通了。

投入使用半年左右的徽州區城鄉環衛基地裡,由徽州區農商行贈送的50輛嶄新的環衛車整裝待發,這裡擔負著垃圾壓縮中轉、環衛車輛停放清洗、數字城管監控等任務。環衛所所長程國平告訴記者,目前徽州區城區道路清掃保潔總面積達188餘萬平方米,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全覆蓋。

2016年9月該區引入市場化運作模式,通過公開招投標分片由同州、徽達、清程和可靈四家保潔公司管理運營,道路保潔費用由財政撥款,全年總計600餘萬元。此外,2013年以來建成的9座移動公廁和3座固定式公廁也於今年3月通過公開招投標由徽達保潔公司負責保潔管理。“通過市場化運作模式,我們整個城區的保潔質量有了明顯提升,同時也解決了環衛部門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問題,實現了管幹分離,環衛部門的職責重心也就落在了考核、監督和指導上,還培育出了社會上的專業保潔隊伍,實現了雙贏。”程國平介紹,為進一步提高城市環境衛生質量,消除死角垃圾,從6月份開始,將在全區施行“兩個15”標準深度保潔模式,即垃圾落地不超過15分鐘,機械化清掃道路浮塵每平方米不超過15克。

這股市場化運作的風潮早已席捲徽州區大大小小的鄉鎮。

4月底,潛口鎮對紫霞大精品美食一條街開展了一場特殊的集中整治,佔道經營、亂擺攤點等難點問題被“一鍋端掉”。鎮黨委副書記方永進告訴記者,今年,該鎮與上海鴻俊保安服務公司簽訂購買服務合同,引進城鎮管理人員8名,此次成效顯著的集中整治就是由他們完成的。“目前鎮裡鎮域內非景區的公共區域及潛口、澄塘、坤沙、唐模、蜀源5個村都已經全面推開衛生保潔市場化運作模式,而且村鎮是結合自身實際,按照各自不同的需求分別進行購買服務。”方永進坦言,由於引入市場的競爭機制,業務好、負責任的保潔公司往往會更受青睞,村鎮衛生保潔的質量也得到保障,環境整治的“觸角”得以不斷延伸,村鎮“面光、裡暗”的現象也得到了妥善解決。與此同時,鎮裡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管理辦法,“鎮行政執法分局的工作人員會全天候巡查,針對保潔公司垃圾清運不及時、工作配合不積極、人員管理不到位等問題我們都會進行考核,酌情扣分扣錢。”方永進說。據瞭解,截至目前,該區已有22個行政村實行村級保潔社會化運營管理,共有保潔組織11個,保潔人員445人,農村保潔經費達到450萬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