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

今年6月底,成都市金牛區沙河源公園正式開園。“水木年華”、“木排水憶”、“水杉長堤”等景觀,將該公園木材主題文化呈現得淋漓盡致。其中,火車車廂、洗木池等設計,更保留著它的“前生”成都貯木場的痕跡。開園當天,跟前來參與的市民的興奮不同,一位“特殊”的老人內心卻多了一分懷舊與時代發展的驕傲之情。他是原岷江造林局黨委書記、副局長劉利國,今年72歲。他曾是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後又領導建設了大西南建材城。如今的他,就住在沙河源公園附近,用晚年的安居樂業,來陪伴這片曾經燃燒過青春和汗水的熱土。

"

今年6月底,成都市金牛區沙河源公園正式開園。“水木年華”、“木排水憶”、“水杉長堤”等景觀,將該公園木材主題文化呈現得淋漓盡致。其中,火車車廂、洗木池等設計,更保留著它的“前生”成都貯木場的痕跡。開園當天,跟前來參與的市民的興奮不同,一位“特殊”的老人內心卻多了一分懷舊與時代發展的驕傲之情。他是原岷江造林局黨委書記、副局長劉利國,今年72歲。他曾是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後又領導建設了大西南建材城。如今的他,就住在沙河源公園附近,用晚年的安居樂業,來陪伴這片曾經燃燒過青春和汗水的熱土。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從府河漂木到宜居水岸

岷江漂木情景留在老成都人記憶裡

成都打造公園城市的步伐,走得步步堅定。對於沙河源社區的居民們來說,家門口就有公園,變成了現實。6月底,金牛區新建成的沙河源公園開園,充滿著生機與活力。

"

今年6月底,成都市金牛區沙河源公園正式開園。“水木年華”、“木排水憶”、“水杉長堤”等景觀,將該公園木材主題文化呈現得淋漓盡致。其中,火車車廂、洗木池等設計,更保留著它的“前生”成都貯木場的痕跡。開園當天,跟前來參與的市民的興奮不同,一位“特殊”的老人內心卻多了一分懷舊與時代發展的驕傲之情。他是原岷江造林局黨委書記、副局長劉利國,今年72歲。他曾是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後又領導建設了大西南建材城。如今的他,就住在沙河源公園附近,用晚年的安居樂業,來陪伴這片曾經燃燒過青春和汗水的熱土。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從府河漂木到宜居水岸

岷江漂木情景留在老成都人記憶裡

成都打造公園城市的步伐,走得步步堅定。對於沙河源社區的居民們來說,家門口就有公園,變成了現實。6月底,金牛區新建成的沙河源公園開園,充滿著生機與活力。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沙河源公園舊址是成都歷史上的水運樞紐。它位於成都市中心城區西北部府河流域的金牛區洞子口,這裡曾是岷江水運木材的重要集散區。上世紀五十年代,成千上萬的漂木晝夜不息地漂進成都,在府河九里堤成都貯木廠收貯、銷售,北門一帶迅速發展為成都市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和木材加工基地。特別是成渝、寶成、襄渝等鐵路的修通,通過鐵路專線連接火車北站,四川的木材行銷全國21個省(市),四川木材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搶手貨。

"

今年6月底,成都市金牛區沙河源公園正式開園。“水木年華”、“木排水憶”、“水杉長堤”等景觀,將該公園木材主題文化呈現得淋漓盡致。其中,火車車廂、洗木池等設計,更保留著它的“前生”成都貯木場的痕跡。開園當天,跟前來參與的市民的興奮不同,一位“特殊”的老人內心卻多了一分懷舊與時代發展的驕傲之情。他是原岷江造林局黨委書記、副局長劉利國,今年72歲。他曾是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後又領導建設了大西南建材城。如今的他,就住在沙河源公園附近,用晚年的安居樂業,來陪伴這片曾經燃燒過青春和汗水的熱土。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從府河漂木到宜居水岸

岷江漂木情景留在老成都人記憶裡

成都打造公園城市的步伐,走得步步堅定。對於沙河源社區的居民們來說,家門口就有公園,變成了現實。6月底,金牛區新建成的沙河源公園開園,充滿著生機與活力。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沙河源公園舊址是成都歷史上的水運樞紐。它位於成都市中心城區西北部府河流域的金牛區洞子口,這裡曾是岷江水運木材的重要集散區。上世紀五十年代,成千上萬的漂木晝夜不息地漂進成都,在府河九里堤成都貯木廠收貯、銷售,北門一帶迅速發展為成都市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和木材加工基地。特別是成渝、寶成、襄渝等鐵路的修通,通過鐵路專線連接火車北站,四川的木材行銷全國21個省(市),四川木材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搶手貨。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後來,因發展生產、成都防洪安全等需要,成都貯木場場址由九里堤遷到洞子口,並修建了鐵路專用線。春夏岷江水漲,沿河飛馳而瀉的原木,一路奔湧,橫衝直闖,浩浩蕩蕩,經魚嘴,穿寶瓶口,入柏條河,進府河,直抵成都。時隔多年,岷江漂木原始而壯觀的影像依然留在老成都人的記憶裡。

"

今年6月底,成都市金牛區沙河源公園正式開園。“水木年華”、“木排水憶”、“水杉長堤”等景觀,將該公園木材主題文化呈現得淋漓盡致。其中,火車車廂、洗木池等設計,更保留著它的“前生”成都貯木場的痕跡。開園當天,跟前來參與的市民的興奮不同,一位“特殊”的老人內心卻多了一分懷舊與時代發展的驕傲之情。他是原岷江造林局黨委書記、副局長劉利國,今年72歲。他曾是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後又領導建設了大西南建材城。如今的他,就住在沙河源公園附近,用晚年的安居樂業,來陪伴這片曾經燃燒過青春和汗水的熱土。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從府河漂木到宜居水岸

岷江漂木情景留在老成都人記憶裡

成都打造公園城市的步伐,走得步步堅定。對於沙河源社區的居民們來說,家門口就有公園,變成了現實。6月底,金牛區新建成的沙河源公園開園,充滿著生機與活力。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沙河源公園舊址是成都歷史上的水運樞紐。它位於成都市中心城區西北部府河流域的金牛區洞子口,這裡曾是岷江水運木材的重要集散區。上世紀五十年代,成千上萬的漂木晝夜不息地漂進成都,在府河九里堤成都貯木廠收貯、銷售,北門一帶迅速發展為成都市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和木材加工基地。特別是成渝、寶成、襄渝等鐵路的修通,通過鐵路專線連接火車北站,四川的木材行銷全國21個省(市),四川木材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搶手貨。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後來,因發展生產、成都防洪安全等需要,成都貯木場場址由九里堤遷到洞子口,並修建了鐵路專用線。春夏岷江水漲,沿河飛馳而瀉的原木,一路奔湧,橫衝直闖,浩浩蕩蕩,經魚嘴,穿寶瓶口,入柏條河,進府河,直抵成都。時隔多年,岷江漂木原始而壯觀的影像依然留在老成都人的記憶裡。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歪打正著”進入林業系統

從遂寧小夥成為成都貯木廠掌舵者

就在成都貯木場發展紅火之際,遂寧小夥劉利國的人生也與林業開始了不解之緣。原本成績優異的他,在初中畢業填志願後,沒有去高中,而是填了當時位於米亞羅的四川森林工業學校,開始了求學生涯。畢業後,他進到當時的岷江木材水運局工作。從趕木頭、踩深水踩險灘,跟漂師共吃同住同勞動;到在貯木場出河、選材、歸楞等貯木工人的一線作業,都一 一熟悉。

"

今年6月底,成都市金牛區沙河源公園正式開園。“水木年華”、“木排水憶”、“水杉長堤”等景觀,將該公園木材主題文化呈現得淋漓盡致。其中,火車車廂、洗木池等設計,更保留著它的“前生”成都貯木場的痕跡。開園當天,跟前來參與的市民的興奮不同,一位“特殊”的老人內心卻多了一分懷舊與時代發展的驕傲之情。他是原岷江造林局黨委書記、副局長劉利國,今年72歲。他曾是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後又領導建設了大西南建材城。如今的他,就住在沙河源公園附近,用晚年的安居樂業,來陪伴這片曾經燃燒過青春和汗水的熱土。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從府河漂木到宜居水岸

岷江漂木情景留在老成都人記憶裡

成都打造公園城市的步伐,走得步步堅定。對於沙河源社區的居民們來說,家門口就有公園,變成了現實。6月底,金牛區新建成的沙河源公園開園,充滿著生機與活力。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沙河源公園舊址是成都歷史上的水運樞紐。它位於成都市中心城區西北部府河流域的金牛區洞子口,這裡曾是岷江水運木材的重要集散區。上世紀五十年代,成千上萬的漂木晝夜不息地漂進成都,在府河九里堤成都貯木廠收貯、銷售,北門一帶迅速發展為成都市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和木材加工基地。特別是成渝、寶成、襄渝等鐵路的修通,通過鐵路專線連接火車北站,四川的木材行銷全國21個省(市),四川木材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搶手貨。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後來,因發展生產、成都防洪安全等需要,成都貯木場場址由九里堤遷到洞子口,並修建了鐵路專用線。春夏岷江水漲,沿河飛馳而瀉的原木,一路奔湧,橫衝直闖,浩浩蕩蕩,經魚嘴,穿寶瓶口,入柏條河,進府河,直抵成都。時隔多年,岷江漂木原始而壯觀的影像依然留在老成都人的記憶裡。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歪打正著”進入林業系統

從遂寧小夥成為成都貯木廠掌舵者

就在成都貯木場發展紅火之際,遂寧小夥劉利國的人生也與林業開始了不解之緣。原本成績優異的他,在初中畢業填志願後,沒有去高中,而是填了當時位於米亞羅的四川森林工業學校,開始了求學生涯。畢業後,他進到當時的岷江木材水運局工作。從趕木頭、踩深水踩險灘,跟漂師共吃同住同勞動;到在貯木場出河、選材、歸楞等貯木工人的一線作業,都一 一熟悉。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府河是成都的水系幹流。府河的木筏,就是將岷江山區採伐的原木,鋸成長度不同的木段。解放前以竹纖維捆紮成木排,一二十根木段為一木排,俗稱木耙,放入河中,憑藉水流運輸,人稱漂木。解放後則多采用散漂流送的方式。

木頭進入沙河入口,慢慢悠悠地划向洞子口的成都貯木場。接下來,就是貯木廠工人的工作時間。劉利國講解到,成都貯木場三面環府河呈半島狀,木頭抵達後,貯木工人先將木頭開採到水渠裡,再按照木頭不同的長度進行選材,並歸楞。“比如六米跟六米的放在一起,五米的放在一起……”。“要說其中最辛苦的,要算歸楞了。倉位十幾二十米長,要把木頭拖來碼得整整齊齊。遇到天氣熱的時候,不太透氣,那感覺很不好受。”劉利國說。

"

今年6月底,成都市金牛區沙河源公園正式開園。“水木年華”、“木排水憶”、“水杉長堤”等景觀,將該公園木材主題文化呈現得淋漓盡致。其中,火車車廂、洗木池等設計,更保留著它的“前生”成都貯木場的痕跡。開園當天,跟前來參與的市民的興奮不同,一位“特殊”的老人內心卻多了一分懷舊與時代發展的驕傲之情。他是原岷江造林局黨委書記、副局長劉利國,今年72歲。他曾是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後又領導建設了大西南建材城。如今的他,就住在沙河源公園附近,用晚年的安居樂業,來陪伴這片曾經燃燒過青春和汗水的熱土。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從府河漂木到宜居水岸

岷江漂木情景留在老成都人記憶裡

成都打造公園城市的步伐,走得步步堅定。對於沙河源社區的居民們來說,家門口就有公園,變成了現實。6月底,金牛區新建成的沙河源公園開園,充滿著生機與活力。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沙河源公園舊址是成都歷史上的水運樞紐。它位於成都市中心城區西北部府河流域的金牛區洞子口,這裡曾是岷江水運木材的重要集散區。上世紀五十年代,成千上萬的漂木晝夜不息地漂進成都,在府河九里堤成都貯木廠收貯、銷售,北門一帶迅速發展為成都市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和木材加工基地。特別是成渝、寶成、襄渝等鐵路的修通,通過鐵路專線連接火車北站,四川的木材行銷全國21個省(市),四川木材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搶手貨。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後來,因發展生產、成都防洪安全等需要,成都貯木場場址由九里堤遷到洞子口,並修建了鐵路專用線。春夏岷江水漲,沿河飛馳而瀉的原木,一路奔湧,橫衝直闖,浩浩蕩蕩,經魚嘴,穿寶瓶口,入柏條河,進府河,直抵成都。時隔多年,岷江漂木原始而壯觀的影像依然留在老成都人的記憶裡。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歪打正著”進入林業系統

從遂寧小夥成為成都貯木廠掌舵者

就在成都貯木場發展紅火之際,遂寧小夥劉利國的人生也與林業開始了不解之緣。原本成績優異的他,在初中畢業填志願後,沒有去高中,而是填了當時位於米亞羅的四川森林工業學校,開始了求學生涯。畢業後,他進到當時的岷江木材水運局工作。從趕木頭、踩深水踩險灘,跟漂師共吃同住同勞動;到在貯木場出河、選材、歸楞等貯木工人的一線作業,都一 一熟悉。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府河是成都的水系幹流。府河的木筏,就是將岷江山區採伐的原木,鋸成長度不同的木段。解放前以竹纖維捆紮成木排,一二十根木段為一木排,俗稱木耙,放入河中,憑藉水流運輸,人稱漂木。解放後則多采用散漂流送的方式。

木頭進入沙河入口,慢慢悠悠地划向洞子口的成都貯木場。接下來,就是貯木廠工人的工作時間。劉利國講解到,成都貯木場三面環府河呈半島狀,木頭抵達後,貯木工人先將木頭開採到水渠裡,再按照木頭不同的長度進行選材,並歸楞。“比如六米跟六米的放在一起,五米的放在一起……”。“要說其中最辛苦的,要算歸楞了。倉位十幾二十米長,要把木頭拖來碼得整整齊齊。遇到天氣熱的時候,不太透氣,那感覺很不好受。”劉利國說。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貯木場的工作,五六月到十二月是旺季,12月到次年的五六月就是做準備工作,“比如木頭把河堤打爛了,這個時候段就要去修,然後也要修一些誘導工程,讓河道過‘彎’時不聽話的木頭,不會撞到河堤,而會規矩的順流而下。”

得益於對工作的認真與思維的活躍,1984年,劉利國當上了成都貯木場的黨總支書記,然而從那時起,由於川西林業資源逐漸枯竭,企業開始逐漸虧損。回憶起當時的情況,他說,“當時我們廠裡有七百多個員工,每天到廠裡我看到到處是裝木材的車,我就開心。但因為大環境的原因,企業還是開始走向虧損。”

“企業那麼多人要吃飯,怎麼辦?我當時也很焦啊。”為了走出困境,劉利國帶領當時的成都貯木場一手抓指令性計劃,一手抓多種經營。“貯木場利用水運材基地和場內鐵路專線及閒置楞場、機器設備等條件,開展對外代貯、代運等業務,最高峰時一年多創收一百餘萬元。開始了成都貯木場多種經營的初步探索,為後來大西南建材城的建設提供了借鑑。”

"

今年6月底,成都市金牛區沙河源公園正式開園。“水木年華”、“木排水憶”、“水杉長堤”等景觀,將該公園木材主題文化呈現得淋漓盡致。其中,火車車廂、洗木池等設計,更保留著它的“前生”成都貯木場的痕跡。開園當天,跟前來參與的市民的興奮不同,一位“特殊”的老人內心卻多了一分懷舊與時代發展的驕傲之情。他是原岷江造林局黨委書記、副局長劉利國,今年72歲。他曾是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後又領導建設了大西南建材城。如今的他,就住在沙河源公園附近,用晚年的安居樂業,來陪伴這片曾經燃燒過青春和汗水的熱土。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從府河漂木到宜居水岸

岷江漂木情景留在老成都人記憶裡

成都打造公園城市的步伐,走得步步堅定。對於沙河源社區的居民們來說,家門口就有公園,變成了現實。6月底,金牛區新建成的沙河源公園開園,充滿著生機與活力。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沙河源公園舊址是成都歷史上的水運樞紐。它位於成都市中心城區西北部府河流域的金牛區洞子口,這裡曾是岷江水運木材的重要集散區。上世紀五十年代,成千上萬的漂木晝夜不息地漂進成都,在府河九里堤成都貯木廠收貯、銷售,北門一帶迅速發展為成都市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和木材加工基地。特別是成渝、寶成、襄渝等鐵路的修通,通過鐵路專線連接火車北站,四川的木材行銷全國21個省(市),四川木材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搶手貨。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後來,因發展生產、成都防洪安全等需要,成都貯木場場址由九里堤遷到洞子口,並修建了鐵路專用線。春夏岷江水漲,沿河飛馳而瀉的原木,一路奔湧,橫衝直闖,浩浩蕩蕩,經魚嘴,穿寶瓶口,入柏條河,進府河,直抵成都。時隔多年,岷江漂木原始而壯觀的影像依然留在老成都人的記憶裡。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歪打正著”進入林業系統

從遂寧小夥成為成都貯木廠掌舵者

就在成都貯木場發展紅火之際,遂寧小夥劉利國的人生也與林業開始了不解之緣。原本成績優異的他,在初中畢業填志願後,沒有去高中,而是填了當時位於米亞羅的四川森林工業學校,開始了求學生涯。畢業後,他進到當時的岷江木材水運局工作。從趕木頭、踩深水踩險灘,跟漂師共吃同住同勞動;到在貯木場出河、選材、歸楞等貯木工人的一線作業,都一 一熟悉。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府河是成都的水系幹流。府河的木筏,就是將岷江山區採伐的原木,鋸成長度不同的木段。解放前以竹纖維捆紮成木排,一二十根木段為一木排,俗稱木耙,放入河中,憑藉水流運輸,人稱漂木。解放後則多采用散漂流送的方式。

木頭進入沙河入口,慢慢悠悠地划向洞子口的成都貯木場。接下來,就是貯木廠工人的工作時間。劉利國講解到,成都貯木場三面環府河呈半島狀,木頭抵達後,貯木工人先將木頭開採到水渠裡,再按照木頭不同的長度進行選材,並歸楞。“比如六米跟六米的放在一起,五米的放在一起……”。“要說其中最辛苦的,要算歸楞了。倉位十幾二十米長,要把木頭拖來碼得整整齊齊。遇到天氣熱的時候,不太透氣,那感覺很不好受。”劉利國說。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貯木場的工作,五六月到十二月是旺季,12月到次年的五六月就是做準備工作,“比如木頭把河堤打爛了,這個時候段就要去修,然後也要修一些誘導工程,讓河道過‘彎’時不聽話的木頭,不會撞到河堤,而會規矩的順流而下。”

得益於對工作的認真與思維的活躍,1984年,劉利國當上了成都貯木場的黨總支書記,然而從那時起,由於川西林業資源逐漸枯竭,企業開始逐漸虧損。回憶起當時的情況,他說,“當時我們廠裡有七百多個員工,每天到廠裡我看到到處是裝木材的車,我就開心。但因為大環境的原因,企業還是開始走向虧損。”

“企業那麼多人要吃飯,怎麼辦?我當時也很焦啊。”為了走出困境,劉利國帶領當時的成都貯木場一手抓指令性計劃,一手抓多種經營。“貯木場利用水運材基地和場內鐵路專線及閒置楞場、機器設備等條件,開展對外代貯、代運等業務,最高峰時一年多創收一百餘萬元。開始了成都貯木場多種經營的初步探索,為後來大西南建材城的建設提供了借鑑。”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走訪考察多個綜合性市場

大西南建材城開建

1998年9月1日,四川全部停止天然林採伐,宣告岷江木材水運結束。成都貯木場,也必須走出困境。1998年,貯木場原址上開始建立大西南建材城。談及定下建建材城的原因,劉利國解釋道,“貯木廠有鐵路專用線,對於我們下一步再經營木材,就有很好的條件。開建前,我考察了成都水果市場、木綜廠、成都木材防腐廠等情況後,我就提出在這個地方建一個建材城。過去我們是往外面輸送,現在就往省內輸送。雖然四川的產量在壓縮,但是需求沒有停止。”

"

今年6月底,成都市金牛區沙河源公園正式開園。“水木年華”、“木排水憶”、“水杉長堤”等景觀,將該公園木材主題文化呈現得淋漓盡致。其中,火車車廂、洗木池等設計,更保留著它的“前生”成都貯木場的痕跡。開園當天,跟前來參與的市民的興奮不同,一位“特殊”的老人內心卻多了一分懷舊與時代發展的驕傲之情。他是原岷江造林局黨委書記、副局長劉利國,今年72歲。他曾是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後又領導建設了大西南建材城。如今的他,就住在沙河源公園附近,用晚年的安居樂業,來陪伴這片曾經燃燒過青春和汗水的熱土。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從府河漂木到宜居水岸

岷江漂木情景留在老成都人記憶裡

成都打造公園城市的步伐,走得步步堅定。對於沙河源社區的居民們來說,家門口就有公園,變成了現實。6月底,金牛區新建成的沙河源公園開園,充滿著生機與活力。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沙河源公園舊址是成都歷史上的水運樞紐。它位於成都市中心城區西北部府河流域的金牛區洞子口,這裡曾是岷江水運木材的重要集散區。上世紀五十年代,成千上萬的漂木晝夜不息地漂進成都,在府河九里堤成都貯木廠收貯、銷售,北門一帶迅速發展為成都市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和木材加工基地。特別是成渝、寶成、襄渝等鐵路的修通,通過鐵路專線連接火車北站,四川的木材行銷全國21個省(市),四川木材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搶手貨。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後來,因發展生產、成都防洪安全等需要,成都貯木場場址由九里堤遷到洞子口,並修建了鐵路專用線。春夏岷江水漲,沿河飛馳而瀉的原木,一路奔湧,橫衝直闖,浩浩蕩蕩,經魚嘴,穿寶瓶口,入柏條河,進府河,直抵成都。時隔多年,岷江漂木原始而壯觀的影像依然留在老成都人的記憶裡。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歪打正著”進入林業系統

從遂寧小夥成為成都貯木廠掌舵者

就在成都貯木場發展紅火之際,遂寧小夥劉利國的人生也與林業開始了不解之緣。原本成績優異的他,在初中畢業填志願後,沒有去高中,而是填了當時位於米亞羅的四川森林工業學校,開始了求學生涯。畢業後,他進到當時的岷江木材水運局工作。從趕木頭、踩深水踩險灘,跟漂師共吃同住同勞動;到在貯木場出河、選材、歸楞等貯木工人的一線作業,都一 一熟悉。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府河是成都的水系幹流。府河的木筏,就是將岷江山區採伐的原木,鋸成長度不同的木段。解放前以竹纖維捆紮成木排,一二十根木段為一木排,俗稱木耙,放入河中,憑藉水流運輸,人稱漂木。解放後則多采用散漂流送的方式。

木頭進入沙河入口,慢慢悠悠地划向洞子口的成都貯木場。接下來,就是貯木廠工人的工作時間。劉利國講解到,成都貯木場三面環府河呈半島狀,木頭抵達後,貯木工人先將木頭開採到水渠裡,再按照木頭不同的長度進行選材,並歸楞。“比如六米跟六米的放在一起,五米的放在一起……”。“要說其中最辛苦的,要算歸楞了。倉位十幾二十米長,要把木頭拖來碼得整整齊齊。遇到天氣熱的時候,不太透氣,那感覺很不好受。”劉利國說。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貯木場的工作,五六月到十二月是旺季,12月到次年的五六月就是做準備工作,“比如木頭把河堤打爛了,這個時候段就要去修,然後也要修一些誘導工程,讓河道過‘彎’時不聽話的木頭,不會撞到河堤,而會規矩的順流而下。”

得益於對工作的認真與思維的活躍,1984年,劉利國當上了成都貯木場的黨總支書記,然而從那時起,由於川西林業資源逐漸枯竭,企業開始逐漸虧損。回憶起當時的情況,他說,“當時我們廠裡有七百多個員工,每天到廠裡我看到到處是裝木材的車,我就開心。但因為大環境的原因,企業還是開始走向虧損。”

“企業那麼多人要吃飯,怎麼辦?我當時也很焦啊。”為了走出困境,劉利國帶領當時的成都貯木場一手抓指令性計劃,一手抓多種經營。“貯木場利用水運材基地和場內鐵路專線及閒置楞場、機器設備等條件,開展對外代貯、代運等業務,最高峰時一年多創收一百餘萬元。開始了成都貯木場多種經營的初步探索,為後來大西南建材城的建設提供了借鑑。”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走訪考察多個綜合性市場

大西南建材城開建

1998年9月1日,四川全部停止天然林採伐,宣告岷江木材水運結束。成都貯木場,也必須走出困境。1998年,貯木場原址上開始建立大西南建材城。談及定下建建材城的原因,劉利國解釋道,“貯木廠有鐵路專用線,對於我們下一步再經營木材,就有很好的條件。開建前,我考察了成都水果市場、木綜廠、成都木材防腐廠等情況後,我就提出在這個地方建一個建材城。過去我們是往外面輸送,現在就往省內輸送。雖然四川的產量在壓縮,但是需求沒有停止。”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1999年8月,大西南建材城一期基本完工。庫房近1.7萬平方米,道路、高站臺、露天貨場近2萬平方米,生活及辦公用房776平方米。在“邊建設,邊經營”、分期分批、循序漸進、滾動式發展的建設策略下,大西南建材城建設不斷推進,生產經營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2000年從俄羅斯、緬甸等地引入原木、板材4000多個車皮,30多萬立方米;人造板材近3000多個車皮,約30萬立方米,並銷往重慶、南充、自貢、宜賓、綿陽等地,日發貨量10個多車皮,近1000立方米,入場經營商家200多家。

如今住在沙河源公園旁

安居樂業陪伴曾奮戰過的熱土

2007年,劉利國從單位退休,卸下忙碌的工作,安心享受安逸而舒適的退休生活。今年6月,沙河源公園的開園,勾起了他過往的種種回憶。他說,“這裡的洗木池、火車頭都很好的還原了當時貯木廠的情況。走到這裡就想起曾經在這裡奮戰的場面,內心是五味雜陳的,有心酸但更多是開心和幸福。”

"

今年6月底,成都市金牛區沙河源公園正式開園。“水木年華”、“木排水憶”、“水杉長堤”等景觀,將該公園木材主題文化呈現得淋漓盡致。其中,火車車廂、洗木池等設計,更保留著它的“前生”成都貯木場的痕跡。開園當天,跟前來參與的市民的興奮不同,一位“特殊”的老人內心卻多了一分懷舊與時代發展的驕傲之情。他是原岷江造林局黨委書記、副局長劉利國,今年72歲。他曾是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後又領導建設了大西南建材城。如今的他,就住在沙河源公園附近,用晚年的安居樂業,來陪伴這片曾經燃燒過青春和汗水的熱土。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從府河漂木到宜居水岸

岷江漂木情景留在老成都人記憶裡

成都打造公園城市的步伐,走得步步堅定。對於沙河源社區的居民們來說,家門口就有公園,變成了現實。6月底,金牛區新建成的沙河源公園開園,充滿著生機與活力。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沙河源公園舊址是成都歷史上的水運樞紐。它位於成都市中心城區西北部府河流域的金牛區洞子口,這裡曾是岷江水運木材的重要集散區。上世紀五十年代,成千上萬的漂木晝夜不息地漂進成都,在府河九里堤成都貯木廠收貯、銷售,北門一帶迅速發展為成都市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和木材加工基地。特別是成渝、寶成、襄渝等鐵路的修通,通過鐵路專線連接火車北站,四川的木材行銷全國21個省(市),四川木材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搶手貨。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後來,因發展生產、成都防洪安全等需要,成都貯木場場址由九里堤遷到洞子口,並修建了鐵路專用線。春夏岷江水漲,沿河飛馳而瀉的原木,一路奔湧,橫衝直闖,浩浩蕩蕩,經魚嘴,穿寶瓶口,入柏條河,進府河,直抵成都。時隔多年,岷江漂木原始而壯觀的影像依然留在老成都人的記憶裡。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歪打正著”進入林業系統

從遂寧小夥成為成都貯木廠掌舵者

就在成都貯木場發展紅火之際,遂寧小夥劉利國的人生也與林業開始了不解之緣。原本成績優異的他,在初中畢業填志願後,沒有去高中,而是填了當時位於米亞羅的四川森林工業學校,開始了求學生涯。畢業後,他進到當時的岷江木材水運局工作。從趕木頭、踩深水踩險灘,跟漂師共吃同住同勞動;到在貯木場出河、選材、歸楞等貯木工人的一線作業,都一 一熟悉。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府河是成都的水系幹流。府河的木筏,就是將岷江山區採伐的原木,鋸成長度不同的木段。解放前以竹纖維捆紮成木排,一二十根木段為一木排,俗稱木耙,放入河中,憑藉水流運輸,人稱漂木。解放後則多采用散漂流送的方式。

木頭進入沙河入口,慢慢悠悠地划向洞子口的成都貯木場。接下來,就是貯木廠工人的工作時間。劉利國講解到,成都貯木場三面環府河呈半島狀,木頭抵達後,貯木工人先將木頭開採到水渠裡,再按照木頭不同的長度進行選材,並歸楞。“比如六米跟六米的放在一起,五米的放在一起……”。“要說其中最辛苦的,要算歸楞了。倉位十幾二十米長,要把木頭拖來碼得整整齊齊。遇到天氣熱的時候,不太透氣,那感覺很不好受。”劉利國說。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貯木場的工作,五六月到十二月是旺季,12月到次年的五六月就是做準備工作,“比如木頭把河堤打爛了,這個時候段就要去修,然後也要修一些誘導工程,讓河道過‘彎’時不聽話的木頭,不會撞到河堤,而會規矩的順流而下。”

得益於對工作的認真與思維的活躍,1984年,劉利國當上了成都貯木場的黨總支書記,然而從那時起,由於川西林業資源逐漸枯竭,企業開始逐漸虧損。回憶起當時的情況,他說,“當時我們廠裡有七百多個員工,每天到廠裡我看到到處是裝木材的車,我就開心。但因為大環境的原因,企業還是開始走向虧損。”

“企業那麼多人要吃飯,怎麼辦?我當時也很焦啊。”為了走出困境,劉利國帶領當時的成都貯木場一手抓指令性計劃,一手抓多種經營。“貯木場利用水運材基地和場內鐵路專線及閒置楞場、機器設備等條件,開展對外代貯、代運等業務,最高峰時一年多創收一百餘萬元。開始了成都貯木場多種經營的初步探索,為後來大西南建材城的建設提供了借鑑。”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走訪考察多個綜合性市場

大西南建材城開建

1998年9月1日,四川全部停止天然林採伐,宣告岷江木材水運結束。成都貯木場,也必須走出困境。1998年,貯木場原址上開始建立大西南建材城。談及定下建建材城的原因,劉利國解釋道,“貯木廠有鐵路專用線,對於我們下一步再經營木材,就有很好的條件。開建前,我考察了成都水果市場、木綜廠、成都木材防腐廠等情況後,我就提出在這個地方建一個建材城。過去我們是往外面輸送,現在就往省內輸送。雖然四川的產量在壓縮,但是需求沒有停止。”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1999年8月,大西南建材城一期基本完工。庫房近1.7萬平方米,道路、高站臺、露天貨場近2萬平方米,生活及辦公用房776平方米。在“邊建設,邊經營”、分期分批、循序漸進、滾動式發展的建設策略下,大西南建材城建設不斷推進,生產經營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2000年從俄羅斯、緬甸等地引入原木、板材4000多個車皮,30多萬立方米;人造板材近3000多個車皮,約30萬立方米,並銷往重慶、南充、自貢、宜賓、綿陽等地,日發貨量10個多車皮,近1000立方米,入場經營商家200多家。

如今住在沙河源公園旁

安居樂業陪伴曾奮戰過的熱土

2007年,劉利國從單位退休,卸下忙碌的工作,安心享受安逸而舒適的退休生活。今年6月,沙河源公園的開園,勾起了他過往的種種回憶。他說,“這裡的洗木池、火車頭都很好的還原了當時貯木廠的情況。走到這裡就想起曾經在這裡奮戰的場面,內心是五味雜陳的,有心酸但更多是開心和幸福。”

從成都貯木場掌舵者到沙河源公園蒙蔭人“善於學習 實事求是”是成功經驗

開園當天,他作為社區居民代表接受採訪的畫面,也被不少老同事在電視上看到了。採訪中,他時而爽朗大笑,特別是在說起老同事的時候,“老同事跟我說在電視上看到我了,說我除了頭髮變白了一些,聲音還是那麼洪亮,哈哈哈哈。”

從一名遂寧小夥到後來成為成都貯木廠掌舵者、直至原岷江造林局黨委書記、副局長,回顧自己這一路的歷程,他坦言自己的成長與時代的發展,與黨和國家的關心分不開,也與自己的堅持和鑽研密不可分。“善於學習、實事求是,如果要說做出一些成績的祕訣,我想應該是這八個字,”他說,“我這輩子,我覺得還是值得了。”

天府早報記者 周琴 攝影報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